大穿越時代第一百五十章、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穿越時代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章、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

第一百五十章、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07日  作者:老老王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老老王 | 大穿越時代 
0第一百五十章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上)

崇禎六年八月,山東,青州府,壽光縣

“……轟!轟!轟!”

“……殺韃子啊!”

伴隨著火炮的轟鳴和震天的喊殺聲,三萬登州軍從昌樂縣一帶殺入青州,第一個目標就是河西岸的壽光縣。而面對著如此排山倒海一般的猛烈攻勢,皇太極部署在青州前沿的少量清軍一觸即潰,土崩瓦解。在短短十日之內,清軍就相繼丟棄了壽光臨朐樂安廣饒等縣城,甚至青州府城也在抵抗了區區一日之后陷落。各路兵馬不是在戰敗之后潰散投降,就是亂哄哄地朝著省府濟南一路狂奔。

——在皇太極率領八旗主力出征南直隸之后,駐守在青州一帶地區的清軍,總共只有寥寥六七千人,基本都是以剛剛投降的原山東明軍為主,迄今才剃頭結辮不過兩三個月,糧秣軍餉也全靠就地劫掠和搜刮,無論是戰斗的技巧還是對大清的忠心都沒來得及培養起來,一旦面臨強敵進攻,自然是兵敗如山倒。

此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正帶著一千滿洲旗兵和五千新近投降的明軍,負責鎮守濟南城。之前遼東劇變的噩耗傳來,已經讓濟南城中軍心大亂。如今眼看著青州戰場全線崩潰,而陳新的登州軍還在繼續向濟南府迅速逼近,手底下兵微將寡的豪格不免心頭打鼓,只得趕快向駐蹕徐州的老爹皇太極告急求援。

而面對登州軍在山東戰場的猝然發力,原本就因為剛剛收到了遼東劇變的消息,一時間驚怒吐血幾欲暈厥的皇太極陛下,頓時更是措手不及方寸大亂。無奈之下,這位剛剛登基沒幾天的“大清崇德皇帝”,只得下令召集八旗兵馬,準備再一次御駕親征,從徐州掉頭北上,跟陳新大帥的登州軍展開較量。

然而,很多人都對皇太極的前景不太看好——兩個月之前,聞香教軍隊主力就是在大舉南征揚州之時,被八旗兵從北面直插徐州爆了屁股,結果教主王可不得不率部倉促掉頭救援老巢,然后被以逸待勞的清軍一戰打崩,從此灰飛煙滅。如今清軍的處境,幾乎就是之前聞香教的翻版,如何能讓有識之士看好呢?

于是,剛剛插上了大清旗幟的淮南淮北各地,立刻就再一次開始騷動不安。許多剛剛在徐州參拜了大清皇帝的聞香教骨干和明朝官吏,在回到家鄉之后立刻又搖身一變成了反清分子。從徐州到揚州的兩淮之地,除了有八旗兵進駐的若干府縣之外,其余較為偏僻的地方都是一片暗流涌動。但此時的皇太極已是焦頭爛額,根本就無暇顧及這些瑣事,光是為了集結北上救援山東的兵馬和糧秣,就已經讓他頭疼不已。

此時的滿清八旗,與其說是國家政權,倒不如說是一個軍民合一的武裝搶劫集團。其最基層的作戰單位是牛錄,當時滿洲八旗的每個牛錄一般有三百名壯丁,平時三丁抽一,即抽一百個壯丁為兵。當兵的旗人叫做“披甲人”,暫不當兵的旗人叫做“余丁”或者“閑散”。就算是這些不當兵的“余丁”或者“閑散”,平日里也不事生產,全靠漢人供養,都是披甲上馬就能戰斗的準軍事人員,事實上就是全民皆兵,很多情況下連滿洲婦女都要接受軍事訓練。而在戰時擴軍之際,披甲人以外的女真壯丁經常也會被征發。

這樣設計的社會結構,確實是把女真一族的戰爭潛力壓榨到了極限,但因為八旗的總人口畢竟有限,所以即使如此窮兵黷武,清廷最多也只能湊出五萬左右的八旗兵。此次征伐南直隸的時候,皇太極一共帶了兩萬五千滿洲兵,三千蒙軍旗兵,還有少量遼東漢軍,以及一萬多剛剛收編的投降明軍。再加上多爾袞從河南戰場帶過來的一萬多人,合計總兵力五萬余人。當然,這五萬多人不可能都是戰兵,而是還包括了雜役民夫等一大堆輔兵。但對于剛剛進入中原不久的大清王朝來說,也已經堪稱是傾國之兵了。

可問題是,在盤踞兩淮的聞香教兵敗投降之后,皇太極就把相當一部分兵力分散了出去,用于接收各個歸順大清的府縣,順便讓這些大兵們劫掠鄉鎮,打草谷發財,作為之前戰功的犒賞,這會兒早就各自走遠了。如今突然要把他們再次收攏起來,頓時就是一片大亂。光是信使往來就花了不少時日,接下來還得籌備北上作戰的軍糧軍械苦力和船只……等到皇太極把全軍集結整編完畢,安排好留駐的兵馬,然后沿著運河北上行軍到山東的時候,都過去足足一個多月了。而這在古代軍隊之中已經算是難得的高效率。

非常幸運的是,當皇太極心急火燎帶著三萬多人倉促北上,從水陸兩路趕回山東的時候,讓這位大清皇帝松了一口氣的是,濟南城居然還沒有被登州軍攻陷,而是依舊飄揚著大清的旗幟!

但這并非是皇長子豪格的功勞。事實上,早在登州軍剛剛逼近的時候,貌似驍勇實則膽怯的豪格,就借口要保障大運河的暢通,帶著麾下的全部一千多八旗兵逃出濟南,匆忙撤退到了西邊的東昌府。

然而,盡管愛新覺羅家的主子已經臨陣脫逃了,但清廷任命的濟南知府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忠誠與勇氣。此人先是將自己妻妾子女全部斬殺,曝尸于府衙門前,以示死戰到底的決心,然后號召濟南城內的士紳出糧出人,誓死抗擊登州反賊,一時間居然得到了相當熱烈的響應。接下來,知府衙門又組織書生在城內大肆散播謠言,說登州叛軍殺人不眨眼,食人心吃肚肺,很是蠱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上城助守。

——執掌登州鎮的陳新大帥,雖然沒有打出鐮刀鐵錘圖樣的紅旗,但其土地政策跟“我黨”早期如出一轍,都是強行沒收或贖買地主縉紳的田地,然后分配給士兵家屬,從而建立許多個起名為屯堡的軍屬農場。目標是以此來籠絡軍心,用最快速度在登州營造出一批屬于自己的鐵桿支持者。同時也讓登州鎮在無形中減少了反對勢力的潛在來源,不著痕跡地瓦解了民間原有的組織動員力量,確保了大本營的穩固。

很顯然,無論是征用還是贖買土地,都嚴重觸動了天下縉紳地主的敏感神經,因為按照大明的規矩,向來都是只有他們可以巧奪豪取那些貧賤小民的土地,沒有倒過來讓卑賤武夫騎在頭上的道理。于是,早在當年還打著大明官軍的旗幟之時,陳新就開始不斷地鎮壓和屠殺地主縉紳,同時也不斷地被地主縉紳偷襲和刺殺。等到豎起反旗之后,陳新大帥搞土改的手腕更是變本加厲,既讓許多貧無立錐之地的窮人分到了田地,成為了陳大帥的鐵桿擁躉,也把膠東的地主縉紳殺得人頭滾滾,彼此仇深似海,勢不兩立。

——雖然擁有強大生產力的穿越者,不是拿不出購買土地的錢款,但問題是,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土地的。須知在封建王朝時代,那些地主縉紳們輕松悠閑的生活,完全建立在佃農的痛苦上。而鄉村地區的政治權力,也大都操縱在少數鄉紳地主手中。而其地位和權力的基礎就是大片的土地。

封建時代的地主縉紳固然顓臾頑固,但卻對這一點看得相當清楚,自然是死死抱著土地不肯放手。因為一旦失去了土地,就會使地主失去了原來的權力根基,這玩意兒可是再多的金銀財寶也買不來的!

反過來說,在陳新大帥眼中,既然無論是贖買還是沒收,這些地主縉紳都不會乖乖就范,肯定要跳出來作亂,那么索性就省下這筆款子當軍費,直接用子彈和馬刀跟地主們說話吧!

既然歷史上“弓馬無雙”的滿洲八旗都能在北京周邊搞跑馬圈地,不但拿走了土地,還讓原來的地主當農奴,那么戰斗力更加強悍的近代化登州軍,顯然也能做到這樣的事。反正這年頭根本沒有什么人道主義的說法,不管屠城滅族什么的都是很正常的統治措施,只要盡情地殺殺殺就好了。

如此一來,在此時的濟南城內,就聚集了許多從東邊登州府萊州府和青州府逃過來的地主縉紳,因為被登州軍糾集一幫窮泥腿子強行分了田地的緣故,個個都跟陳新大帥有著破家滅門之恨。在他們這些落難者的哭訴和宣揚之下,濟南府這邊的地主縉紳,也都知道了登州陳大帥的“倒行逆施”,對此是既哀嘆又憤慨,大罵登州陳大帥是“勾結髡賊以夷變夏”,“古來未聞如此苛待士紳者”!一時間仇恨度爆表。

當然,如果沒有人站出來振臂一呼的話,懾于登州軍的赫赫兇名,大部分縉紳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或者拖家帶口往更遠處逃亡。但既然如今知府大人愿意帶頭毀家紆難,那么濟南府的縉紳們自然也就隨之生出了對大清王朝的無限忠心,寧可傾家蕩產,也要把登州叛逆和海外髡賊打回去。

結果,當大約四千名高歌猛進的登州軍,一路殺到濟南城下的時候,就發現自己撞上了一塊硬石頭,幾次強攻都被打了回去,夜里還遭到了濟南鄉勇的襲營。接下來,發了狠的先頭部隊,很快調集到數十門加農炮,圍著濟南城墻一字排開,猛烈的炮火砸得墻上磚石橫飛,露出了里面黃糊糊的夯土。但守城的清軍也打出了血性,哪怕面對著這么多大炮射出的金屬風暴,也依然嗷嗷叫著死戰不退。

雖然登州軍一度用大炮轟塌了濟南東面的一段城墻,隨即蟻附而上,涌入城內,企圖直取府衙。不料濟南城里這上萬名臨時召集起來的地方鄉勇。在守衛家鄉的時候居然戰意格外頑強。在一番空前混亂和慘烈的巷戰之后,攻入濟南城內的登州軍竟然又被逆推了回來,并且死傷了上百人,士氣也為之大損。

與此同時,登州軍的后方也出了問題。由于軍隊在前一階段的推進速度過快,只來得及占領了城鎮和主要交通線,結果在最初的震恐過后,青州地方上的鄉紳很快就開始大舉反撲,他們不斷蠱惑鄉民作亂聯絡西面的清軍勢力同時伏擊下鄉征糧征稅的登州官吏,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殘忍血腥的案件。

對此,陳新大帥也不是什么假仁假義的圣母,立刻就從各條戰線上抽調兵力,用暴力對付暴力,開始逐處剿滅叛亂的士紳,準備把占領區內殘存的地主士紳勢力再次犁上一遍。不過由于叛亂此起彼伏,登州軍一時間顧此失彼,防不勝防,因此在短時間內,實在是無力繼續維持濟南攻城部隊的補給線了。

于是,不甘心的陳新向東亞戰區總司令部打了報告,申請調用和航空兵部隊,以便于火速解決濟南問題,但卻被黃石斷然拒絕,理由是要優先保證遼東掃蕩戰的徹底勝利,同時還告誡陳新不可一味貪大求多,而是應該多看看《戰爭論》——任何進攻都必須有限度!

最后,陳新只得一邊叫罵著自己是后娘養的,一邊悻悻然地對濟南前線部隊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當皇太極率軍回到濟南的時候,那場慘烈的攻城戰已經結束多日,而登州軍也大踏步地撤退到了上百里之外的青州府境內。但是,看著血跡斑斑的殘破城墻,聽著城內縉紳述說戰事經過,皇太極還是忍不住連聲感慨,嘆息我大清果真是天命所歸,即使局勢一時不利,也還有這等忠烈之臣在!然而,正當他準備重賞有功之臣的時候,卻得知這位名為孫之獬的大清濟南知府,已經在戰斗的尾聲不幸中炮身亡了。

于是,皇太極一時間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下旨將濟南知府孫之獬追封大學士,其夫人封賜一品誥命。并親自為這位大清忠臣撰寫祭文,以表彰他的忠勇無雙。同時于濟南大明湖畔立碑,記述孫之獬的功績。

接著,皇太極又下令在全軍面前杖責豪格,懲罰他的不戰而逃之罪,以此來宣示自己的賞罰分明。

然而,正當皇太極在濟南城竭力豎立正面榜樣,企圖振奮人心激勵士氣的時候。千里之外的大同總兵衙門里,眼下關寧軍的兩位帶頭人,周王吳襄和晉王祖大壽,正在客氣地接待著華盟東亞戰區總司令黃石的秘使李云睿,而帶著李云睿前來的周王世子吳三桂,還笑容滿面地站在一旁作陪。

“……黃將軍想要表達的意思,想必二位王爺也都應該明白了吧!”

李云睿一邊毫不客氣地吃著茶點糕餅,一邊大模大樣地說道,“……說起來,你們兩位王爺也是一代豪杰,又為什么要甘心給韃子當奴才呢?與其給別人做牛做馬,哪有自己當家作主來得舒服?”

“……閣下教訓的是,我等也是華夏子民,雖然早先迫于無奈,降了那黃臺吉,但心中早有撥亂反正,驅逐韃虜之意。只是那九尾狐妖黃臺吉甚是精明,一時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良機。如今既然黃將軍已經全取遼東,搗掉了建奴的老窩,中原的八旗兵全都成了喪家之犬,咱們又怎么還會繼續給那韃子為虎作倀?”

晉王祖大壽趕緊滿臉堆笑地胡扯道,“……只是……這長城內的中原之地,真的皆可歸我等所有?”

“……千真萬確,我家大人只要遼東即可,山海關內的北直隸之地,皆可由二位王爺分享。我軍寸土不要,一毫財物不取,連山海關也可以繼續歸貴軍占據,這個誠意應該已經夠了吧!”

李云睿皮笑肉不笑,“……當然,二位王爺也得跟滿洲韃虜一刀兩斷,交

來自1樓2015090706:15相關推薦求鑒定,感覺又掏到寶了

231買了塊清朝的玉不知道是...

61大清帝國從未有過農民起...

51應吧主要求,發個測試的...

47滿漢團結

85鳥大了什么林子都有

79我感覺雍正才是沒有黑點...

97肯定不是大清帝國。

86雍正到底是愛甄嬛還是若...

104剛買了塊清朝的玉,花...

出個投名狀才行啊!否則我等怎么知道二位是否幡然悔悟了呢?莫非二位王爺是覺得手頭兵力不夠,沒法擊敗竊據京師的建奴余孽?那倒也無妨,我家大人很樂意派遣一支福寧軍入關,幫助二位王爺從韃虜手中光復京師……”

“……呃……這個,就不必煩勞黃將軍了!眼下建奴的精兵不是在山東就是在,北京城中只有一干老弱婦孺,我等自己就能對付得了!還請閣下速速回稟黃將軍,讓他靜候佳音……”

周王當即嚇出了一身冷汗,趕忙擺手謝絕,同時又給兒子使了個眼色,讓他端上來一盤金銀,擺在李云睿的面前,“……貴使遠來辛苦,區區薄禮不成敬意……”

“……呵呵,周王殿下真是客氣,多謝多謝,那么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歷史的車輪隆隆碾過,就在這場密謀之中,曇花一現的大清帝國徹底走向了窮途末路……

收起回復來自2樓2015090706:21

收起回復來自3樓2015090707:05

收起回復來自4樓2015090707:32

不錯不錯,再接再厲!

收起回復來自5樓2015090708:45

回答有敏感詞,無法討論

收起回復來自6樓2015090708:55

又給土著開逆向金手指

收起回復來自7樓2015090708:55百度小說人氣榜本月人氣榜上月人氣榜本書排行:第名

容:使用簽名檔

保存至快速回貼


上一章  |  大穿越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