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第一百六十七章、風中的女王(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穿越時代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七章、風中的女王(中)

第一百六十七章、風中的女王(中)


更新時間:2016年11月30日  作者:老老王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老老王 | 大穿越時代 



于是,這一天旅途中的剩下幾個小時里,湯因比大使就絮絮叨叨地向伊麗莎白女王介紹了最近這幾年發生的很多事情。當然,其中說得最多的,還是要數英國本土在這幾年里遭遇的空前浩劫和煉獄慘狀。

第三次世界大戰初期鋪天蓋地的原子彈核爆,不僅讓大不列顛島上的一座座城市相繼變成輻射鬼域,還徹底摧毀了整個英國的工農業基礎設施。當戰火從歐洲暫時熄滅,核爆和轟炸告一段落之后,幸存下來的英國人就悲哀地發現,他們已經沒有了電力、自來水和鐵路交通,生活狀態倒退回了工業革命之前。

更要命的是,由于戰爭時期的航運斷絕,從一九四六年末開始,就再也沒有加拿大的小麥、阿根廷的牛肉和美國的雞蛋粉輸入英國了。而英國本身在戰前的糧食自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隨著各種基礎設施的崩潰,殘存的英國農民不僅沒有了化肥、農業機械、灌溉設施和專業良種,甚至連拉犁的騾馬都被政府和軍隊征用走了絕大部分,從而導致了農產品產量的進一步暴跌,怎么看都已經是要大批餓死人的節奏了。

事實上,早在伊麗莎白女王離開不列顛前往蘇聯投降的時候,島上的軍民就已經開始為爭奪生活物資而互相展開流血廝殺……進一步雪上加霜的是,由于連番核打擊給冰島地殼的“按摩”,誘發了冰島火山的大噴發。進入大氣層的巨量火山灰,又在接下來給全世界帶來了兩個“無夏之年”,對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農業糧食生產都造成了毀滅性的重創。跟冰島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顛群島,自然也無法幸免于是,在核爆和騷亂中殘存下來的英國人,好不容易扛起鋤頭在地里播下了種子,隨后迎來的卻是氣候異變,連續兩年莊稼幾乎顆粒無收。而饑民之間的各種互相廝殺和流血沖突,更是進一步浪費了僅有的食物儲備,增加了死亡人數。結果,等到今年天氣逐漸恢復正常的時候,大不列顛島上的農夫早就已經餓死凍死得差不多了。

即使有人還沒凍死餓死,他們也已經在之前的兩個災年里,吃光了身邊包括種子在內的一切能吃的東西,哪怕到了今年開春的時候想要進行播種,也沒有了可供播撒的種子,更沒有了可供拉犁的牲口。

而于此期間,那些在蘇聯核打擊之中幸存下來的英國城市,也因為食物斷絕而相繼走向了陌路。比如躲過了核爆的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就在三戰爆發的一年后毀滅。根據蘇聯海軍陸戰隊在戰后登陸偵察的結果,目前的愛丁堡已經空無一人,被徹底廢棄。但卻發現了一些曾有食人族在城內吃人的證據,令人不寒而栗。

很顯然,愛丁堡的這些“食人族”曾經應該都是文明人,都是被生存壓力而逼迫得突破下限的……

總而言之,目前的英國,已經差不多倒退回了一千多年前的亞瑟王時代,一樣的黑暗和動蕩,一樣的貧瘠和匱乏,但卻沒有賢王與騎士,也沒有仙女和巫師,只有輻射和匪徒……那些輝煌一時的城市,就算還沒有變成了輻射廢土,也已經是遍布著殘垣斷壁和焦黑彈坑。哪怕是鄉下的莊園,多半也已經被劫掠一空。很多郡縣都成了徹底的無人區,許多幸存者躲在險要的山洞、堡壘、孤島和隱秘的森林里,幾乎成了野蠻人。

按照湯因比的粗略推測,如今的大不列顛島上估計只剩下了一兩百萬人口,比羅馬時代還要少……

對于這一切慘絕人寰的景象,鐵石心腸的蘇聯人卻視若無睹,只是為了保證多佛爾海峽的通行安全,在樸茨茅斯港對岸的懷特島上設立了一個哨所,然后就坐觀大不列顛島一步步淪入饑饉與死亡的地獄。

結果,等到三戰結束的時候,大不列顛島已經相當于是進入了彌留之際,再也搶救不過來了。

更何況,蘇聯這個未來的世界領袖,似乎根本就沒有治病救人的打算……

“……上帝啊!偉大的不列顛帝國竟然……竟然變成了這樣?簡直比上個世紀的愛爾蘭******,還有中世紀的黑死病,都要更加殘酷上無數倍啊!我仿佛看到了古羅馬帝國崩潰的歷史在重演……”

伊麗莎白女王揉著額頭,滿臉崩潰地呻吟道,“……難道就沒人關心和憐憫一下這個島國的人民嗎?”

“……陛下,您忘了嗎?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事件是什么?是世界大戰啊!蘇聯人,美國人,日本人,全世界絕大多數人的視線,都在關注著全球各條戰線上決定世界命運的軍事行動。所有其他的事件與這場戰爭相比,都顯得相形見絀了,其中自然也包括發生在大不列顛島上的文明崩潰和人道主義災難……”

“……也就是說,大家都在忙著殺人,沒有誰顧得上救人?即使要救……也得先救自己人?”

“……差不多吧……您的先祖維多利亞女王當年沒有憐憫過愛爾蘭饑民,也沒有憐憫過孟加拉的印度紡織工(因為工業革命和不公正的關稅制度,導致印度棉紡手工業在維多利亞時代全面破產,一千萬孟加拉工匠及其家屬活活餓死)。如今的斯大林總書記又怎么可能對大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心存善意?”

湯因比嘆息著回答說,“……兩年前,在通過一些渠道得知英國本土正在發生的慘劇之后,我立刻想盡辦法到處寄信上書捎話,最后總算是得到了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的接見。結果,這位莫洛托夫先生首先表示了對水深火熱之中的英國人民的深切同情。其次卻聲稱目前整個歐洲的所有國家都在可怕的災荒之中掙扎,而蘇聯方面能夠提供的救濟物資則數量有限,所以不可能挪用原來應該撥付給本國人民和盟友的生活物資,來救濟還在抵抗紅軍的敵國人民誰讓丘吉爾首相在那時候堅持不肯無條件投降呢?

雖然這些話一聽就是托詞,但我還是試著以自己的名義,通過蘇聯人給丘吉爾首相發了一封通電,勸說他為了幾千萬英國人的生命,盡快停止已經完全無用的抵抗,不要讓大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走向毀滅。結果……您應該猜得出來,一直到戰爭結束,丘吉爾首相也沒有就這封電報作出過回復……”

“……哦!可惡的丘吉爾!虛偽的莫洛托夫!”伊麗莎白女王激動地叫了起來,“……居然不承認英國已經退出戰爭?我不是公開以聯合王國君主的身份,向斯大林交出權杖和冠冕了嗎?他們還想要怎么樣?”

“……這個……恕我直言,在最近這場世界大戰的自由陣營看來,或者說,按照美國政府在戰爭時期的宣傳立場,恐怕屈膝投降的您已經放棄了王冠,等于是退位了。而您的妹妹瑪格麗特才是真正的女王。”

湯因比苦笑著說,“……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在斯大林的眼中,主動向蘇聯投降卻又被本國政府廢黜的陛下您,大概就相當于九年之前獨自駕機飛來英國求和,卻被作為戰俘扣押的納粹德國副元首赫斯……既然對立一方的陣營不承認英國已經投降,而您在投降的時候實際上也無法繼續對英國實施有效統治,蘇聯人不承認英國已經退出戰爭,也是理所當然的您當時又沒有辦法號令不列顛的全體軍民放下武器……”

“……也就是說……您同樣認為,我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只是根本沒有能力去執行,對嗎?”

伊麗莎白女王有些悶悶不樂地說,“……湯因比先生,雖然現在再這么詢問肯定已經太遲了,但我還是想要知道,如果當時我的主動投降,甚至倒戈一擊,真的能夠讓不列顛退出戰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蘇聯的援助和支持,那么,聯合王國的前途和命運,是否會變得稍微好一點兒?”

“……這么說吧,陛下,如果說,您放棄王冠投降之時的大英帝國,就仿佛是一艘已經被海水漫上了甲板的衰朽破船,船舷已經開裂、龍骨已經折斷、桅桿已經倒塌、水手已經開始逃離……但是只要及時擺脫大海的糾纏,找一塊沙洲沖灘擱淺,那么至少還可以用剩下的船殼木料拼湊出一艘新的小船,并重新出海。”

湯因比攤了攤手回答道,“……由于錯過了這個最后的機會,現在的大英帝國……就相當于是整艘船都已經沉入了海底,并且被撞得粉身碎骨,連撈都撈不起來,我們這些幸存下來的人,則只不過是抱著幾塊殘破的木板在海面上漂流……接下來還能夠漂出多遠,會不會被鯊魚咬死,都只有祈求上帝保佑了……”

伊麗莎白女王聞言,不由得沉默了許久,最后也是只能發出一聲輕嘆:“……愿上帝保佑不列顛……”

當天傍晚,這支流放者隊伍只走出了大約二十公里路程,在一個名叫普爾伯勒的小村莊扎營宿夜。

黃昏的暮光之下,這座寂靜的村莊里一片黑影憧憧,沒有一絲燈火和人煙,只有一座座坍塌的焦黑廢墟,以及彌漫在空氣中的腐臭氣味,讓眾人不由得眉頭緊皺。湊近一看,只見村里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死尸,在村口就有一具殘缺的尸體躺臥水溝之中,全身衣服都給扒得干干凈凈,正被一群野狗撕咬,連肚腸都被抽出來了……似乎是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時候,在這個地方曾經發生了一場流民團體之間的血腥沖突。

雖然刺鼻的尸臭令人厭惡,然而若是宿營在荒野和森林里恐怕會更加危險。無奈之下,眾人只好把這些尸體丟進一間木屋里,澆上汽油一把火燒掉。然后也不敢再住進殘存的房屋里,而是在村子的小廣場上點了幾堆篝火,用于烹飪和取暖,晚餐過后,所有人或是睡在汽車上,或是圍著火堆裹著毯子就地露宿。

伊麗莎白女王在這一夜睡得很不好,幾次被噩夢驚醒,睜眼就看見黑魆魆的樹木在地面投下影子,被夜風一吹便成張牙舞爪的魔鬼,然后和黑夜一起化作恐怖向她撲來……讓她恍惚之中有種錯覺,仿佛自己不是在祖國的土地上旅行,而是在某個遠離文明的蠻荒異域進行探險,隨時都可能會有怪獸或土著人來襲……

于是,在第二天,伊麗莎白女王的臉上不出意外地掛上了兩個黑眼圈。

接下來,這支身份高貴的流亡者隊伍,又在幾乎不見人煙的英格蘭南部土地上跋涉了兩天,見識了無數被焚燒、被廢棄和被遺忘的村莊市鎮,最后終于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伯克郡溫莎鎮的溫莎城堡。

ps:再次受到警告,要求作者莫談國事,為了讓這本書不至于太監掉,以后卷尾只好不再吐槽了。


上一章  |  大穿越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