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第一百二十二章、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穿越時代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二章、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堅韌的生物圈和脆弱的文明(上)


更新時間:2016年10月12日  作者:老老王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老老王 | 大穿越時代 
122堅韌的生物圈和


在地球生命進化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五次驚天地、泣鬼神,幾乎把地球變成外星的生物大滅絕。

所謂的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生物集群滅絕,又叫生物絕種。即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內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其中在現代世界最著名的,自然是恐龍滅絕的那一次,即最后一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的生物大滅絕期間,整個地球的環境都會天翻地覆,變得恍如異星一般。如果有人能夠穿越時空,降臨到那個年代的煉獄模版地球上,恐怕絕對認不出這鬼地方居然是的母星地球……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約3.65萬年前的泥盆紀后期,其原因也是氣候變冷和全球冰封,各種情況與前一次的奧陶紀生物大滅絕非常類似,滅絕程度也差不多,在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接下來是地球歷史上最可怕的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

二疊紀末期,西伯利亞地區發生了有史以來最恐怖的火山爆發事件,融化的玄武巖從地幔直接噴射而出,將地殼炸開了一個直徑50公里的大口,還把當時地球的平均氣溫從16攝氏度,在幾十年里迅速提高到了40攝氏度(現在地球平均氣溫是14攝氏度)!!然后,從這個超級火山里噴出的幾千萬立方公里巖漿,不僅燒毀了無數的植被,還直接覆蓋了當時一半的陸地,嚴重破壞了生態鏈,導致大氣含氧量直線下降——在全球平均溫度40攝氏度的高溫下,大氣含氧量卻下降到了10以下……而現在青藏高原的含氧量是15,平原地區的含氧量是21……

在大氣含氧量暴跌的同時,二氧化硫在大氣中含量卻一口氣漲到了6,二氧化碳含量則漲到了10——現代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是0.05,已經有一群人在叫著要控制碳排放了。

由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含量急劇高漲,而在火山噴發引起的大火之中,又產生了大量有毒氣體兼溫室氣體甲烷,結果導致了極度恐怖的超級溫室效應。而且,這場火山噴發一直噴了幾十萬年都沒結束,等于是在溫室里繼續燒爐子,于是在之后的十萬年里,全球平均氣溫繼續攀升到了慘絕人寰的70攝氏度——當時全球最冷的地方,比現在的撒哈拉大沙漠還要更熱。全球海水蒸發了三分之二,空氣濕度高達80,而二氧化硫遇到水蒸氣就會形成硫酸,偏偏當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太高,落下來的已經不是酸雨,而是稀硫酸了……就這樣,全世界都連續下了幾萬年的稀硫酸,全球的土壤和海洋徹底酸化,動植物淋了這么久的酸液,再也扛不住,紛紛斃命。

更要命的是,因為超級規模的火山噴發持續了幾十萬年,大氣中火山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日益增高,完全遮住了太陽,使得整個地球表面在長達四十萬年的里都是黑夜,植物的光合作用徹底完蛋……這幾十萬年里,地球從太空看上去和金星差不多,是一顆明亮的黃褐色星球,完全被厚厚的云團包裹,云層下面的地表沒有了四季,全球平均氣溫高達70攝氏度,洋流全部停止,海水含氧量幾乎為零,三分之二的海水蒸發,空氣濕度超過桑拿房,每天都在下硫酸雨——在這樣的熔巖地獄套餐之中,地球上的生物居然沒有全滅,實屬奇跡中的奇跡。

(哪怕是DND設定里的地獄和深淵,也比二疊紀大滅絕時代的地球宜居多了。)

整整二十萬年之后,西伯利亞的超級火山終于停止噴發了,巖漿凝固的玄武巖厚達六百多米,幾乎覆蓋了整個地球的表面。又過了三十萬年后,漫漫長夜終于結束,殘存的植物開始繁衍,大氣含氧量開始恢復,氣溫開始降低,降溫之后的水蒸氣形成全球范圍的降雨,消失的海洋再次重現……但地球上98的物種也已經永遠消失,剩下的都是生命力頑強到恐怖的超級死剩種,比如鯊魚、蜻蜓和蟑螂。尤其是鯊魚,實在很難想象它們是在七十攝氏度的海水里生存和繁衍的。

——跟二疊紀大滅絕的煉獄環境相比,現代人類的環境破壞、大氣污染都根本是小菜一碟,甚至就連科幻小說中的星際戰爭,多半也達不到這么夸張的破壞程度。而地球上的生命還是幸存了下來,沒有讓地球變成一顆了無生機的死亡星球……生物圈的堅韌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二疊紀大滅絕之后過了四千萬年,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也就是三疊紀大滅絕又開始了。

這一次大滅絕前期的原因和表現,都跟上一次的二疊紀大滅絕類似——因為大陸板塊分裂的緣故,在現代美國的東部和加勒比地區,出現了一道長達兩千五百公里、寬五十米的大裂縫,大約一千八百萬立方千米的巖漿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從地底噴出,然后就是幾乎一模一樣的森林大火、超級溫室效應、大氣含氧量暴跌、數萬年的硫酸雨……

但是到了再后面,卻和第三次大滅絕不一樣了——相比于上一次大滅絕,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之中巖漿噴發結束得比較早,沒來得及又一次把地球變成金星。然而在大氣層中留下的火山灰卻遮蔽了天空,使得地表接收到的陽光減少了一半,原本急速升高的全球氣溫,又倒迅速暴跌,使得大批早期動物的卵在低溫中無法孵化,成片成片的滅絕……然后地球開始降下了持續數年的大雪,形成遍布陸地的冰川和持續三十萬年的大冰期,也造成了當時地球上76的物種滅絕。

——如果說上一次大滅絕是熔巖地獄模版,那么這一次就是真正的冰火兩重天了……

最后,就是六千五百萬年之前,白紀末期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雖然因為它距離現代最近,又結束了恐龍時代的緣故,這一次生物大滅絕的知名度最高,但實際上,若是論破壞力和毀滅程度的話,它其實是五次生物大滅絕之中,最為“溫和”的一次了。

其具體過程如今已經廣為人知,就是一顆小行星墜落在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濺起了一片巨大的塵埃云團,籠罩了很大一塊地方。同時撞擊還使得全球的火山大量噴發,巨量的火山灰、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層,云層厚度達到了幾千米,遮蔽了陽光,使得全球氣溫劇烈下降。全球陷入黑暗了整整六個月……等到第一縷陽光刺透云層,又下起了二三十年的硫酸雨……

在這段里,恐龍的滅絕就發生了——先是植物大片枯死,然后是食草恐龍迅速死亡。食肉恐龍開始自相殘殺,最后全部完蛋……但是,對比起之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和三疊紀大滅絕,這次白紀大滅絕的災難規模實在是小得不能再小了。首先是持續非常的短,從頭到尾就是那么幾十年,而之前的二疊紀大滅絕和三疊紀大滅絕都是幾十萬年的長度。而且,白紀大滅絕沒有造成全球性大規模缺氧,也沒有恐怖的超級高溫或全球冰封,更沒有大面積的海洋蒸發。六個月的黑夜跟四十萬年的黑夜也是完全兩個概念——小行星撞擊的幾十年后,整個地球的氣候就恢復了。在接下來的新生代早期,氣候跟恐龍生活的中生代末期并沒有顯著的差異。

但即便如此,這樣“溫和”的大滅絕,相比于人類科幻小說之中的喪尸末世,還是要恐怖得多了——由此可見,與飽經患難與滄桑的地球相比,我們人類還是太年輕太沒見識了

總而言之,在王秋看來,既然在經歷了這樣恐怖的五次大滅絕之后,地球生物圈依然生機勃勃,那么就憑著人類對自然界的這么點兒折騰能力,又可能真的把地球搞出末日來呢?

不過是區區核冬天而已,跟這五次生命大滅絕相比,簡直就是連一根毛都算不上啊!

再說,即使是所謂“核冬天”的概念,也不過是一個騙局和偽命題罷了,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差不多是一個路數,只不過其反戰的宗旨更加高尚一點兒而已。

“……在我看來,無論是污染也好,戰爭也罷,哪怕是核戰爭,距離毀滅世界的標準也還遠著呢!人類在很多時候總是習慣于妄自尊大,把的位置擺得太高,一會兒覺得人定勝天,可以把大自然捏在手心里了,一會兒又杞人憂天,擔心一個不就會把地球給玩壞。

實際上,從地球的角度來看,恐怕只會覺得人類好像有著嚴重的自大狂傾向,傲慢地覺得很重要、很牛逼,但其實呢,根本就不是這么一回事兒。很多熱門的環保話題,都是被故意或者無意地宣傳得過了頭,咱們的地球可是結實得很,沒那么容易掌握,但同樣也沒那么容易玩壞。”

神社的起居室里,王秋如此侃侃而談,講起了他在拯救amp;毀滅amp;搞亂了若干個世界之后的心得感悟,“……記得之前總有些環保人士,總是咋咋呼呼地說亞馬遜熱帶叢林是‘地球之肺’,占到全球森林比例的幾分之一,砍掉了之后會造成災難性后果云云,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可我后來回頭一想,若是追溯到遠古時代,那么中國的長江黃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這些日后的人口稠密地區,在那會兒可都是大片大片的森林啊!還有古羅馬時代的歐洲,整個兒就是一大片黑森林,一只松鼠可以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樹,一直從西班牙跳到丹麥,都不用下地。到了現在,這些森林基本上都被砍光了,論總面積的話,起碼是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好幾倍吧?可是地球大氣層的含氧量在這幾千年里,為卻沒有任何明顯的下降呢?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真的別有用心,還是純屬沒心沒肺的傻白甜,反正在亞馬遜森林的氧排放量問題上,那些環保人士根本就是在胡說八道。其實呢,在整個地球的每年凈造氧量之中,海洋藻類生產了其中的90,淡水藻類生產了其中的3,苔蘚和地衣生產了其中的6。而包括森林、草原、農作物在內的所有陸地高等植物,總共才生產了氧含量之中的多少呢?才1!!

也就是說,整個地球的氧氣之中,所有陸地高等植物們只作出了百分之一的貢獻,森林占到的比例就更低了……對于地球,森林的造氧能力幾乎是可以被忽略的,甚至無法影響大氣含氧量。

為會這樣呢?因為高等植物本身也是要呼吸的,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氧氣,自身還要重新吃掉一部分,吐出二氧化碳。再加上任何高等植物都是生物碳堆積的產物,在他們死亡之后會腐爛變質,釋放大量的碳排放物,同時消耗掉許多氧氣……根據許多科學家的計算,如果將氧氣的收支相抵的話,某些植物的一生不但沒產出額外的氧氣,反而消耗了更多的氧氣!

因此,哪怕地球上所有的森林都變成了沙漠,對大氣含氧量也沒有不利影響。反說,即使時光倒退幾千年,人類聚居地重新變成大森林,地球的空氣也不會變得更清新……”

王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又滔滔不絕地繼續說了下去,“……由此可見,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根本不是地球之肺,冷戰時代的核冬天概念,也屬于善意的騙局——在冷戰時期,哪怕全人類所有的核彈一起引爆了,其總能量對地球而言,也不過就是一次大型火山的噴發量,如果無法誘發出更多的火山噴發,那么光靠核彈爆炸的能量,也是無法改變氣候的。

而近來被炒得很火熱的所謂控制碳排放,‘低碳生活’,其實同樣也是一個刻意炮制出來的偽命題——事實上,我們人類對地球施加的那點兒影響,對地球來說,其實啥都不是。全人類每年的碳排放總量,還不如森林里那些腐爛植物排放的多。而全人類每年的甲烷排放量,也趕不上火山噴發,甚至還趕不上白蟻放屁。所謂的控制碳排放議題,不過是發達國家鄙視和打壓發展中國家的借口而已,類比于古代巫師指責部落成員‘觸怒神靈’,純屬人類折騰……

所以說,大家不要太看得起了,地球不用人類拯救,人類只要拯救就足夠了!”

聽完王秋的這番長篇大論,眾人似乎都有些頭腦發暈,被各種觀念沖突給搞得有些思維打結……寂靜地沉默了半響之后,還是對這個世界最為關心的艦娘蘇菲,首先開口反駁。

“……你說的沒錯,地球確實不需要我們拯救,人類也毀滅不了地球。但問題是,人類縱然毀滅不了地球,卻還是可以輕易毀滅!所以眼下的人類文明世界,依然需要我們的拯救!”

剛剛從重傷狀態中痊愈(修復)的艦娘蘇菲,苦笑著攤了攤手,“……地球生物圈雖然很堅韌,但人類文明卻很脆弱啊!而且,你知不,如今歐洲人的生活環境,究竟是一副樣的狀況?





上一章  |  大穿越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