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穿越時代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大穿越時代 >>大穿越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

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9日  作者:老老王  分類: 科幻 | 時空穿梭 | 老老王 | 大穿越時代 



按照我們在傳統教科書上讀到的信息,從1912年清朝覆滅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民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主權淪喪、積貧積弱、災禍不斷、餓殍遍地、軍閥混戰、列強橫行、日本入侵……像《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記》、《茶館》、《駱駝祥子》等膾炙人口的革命主流文學名著,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民國時代社會動蕩、剝削殘酷、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悲慘現實。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臺灣和海外的現代文學作品流入大6,張愛玲、周作人、胡適等人的作品也被從故紙堆中翻出來,讓我們似乎又從另外的視角,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民國。

尤其是一系列以民國時代為背景的瓊瑤小說,例如《情深深雨蒙蒙》、《水云間》、《蒼天有淚》等等,在大6受到追捧并且翻拍成電視劇之后,我們更是看到了一個充滿小資情調的民國時代——教會學校出身的賢淑小姐、出國留洋的文雅少爺、主仆情深的狡黠丫鬟、善良寬厚的豪門太太、持重仁愛的鄉下老爺、愛國愛民的資本家老板……

總之那里的思想是進步的,戀愛是自由的,生活是悠閑的,情調是小資的,求愛是浪漫的,官府是勉強還算過得去的,洋人都是彬彬有禮的,還有各式各樣的舞會、酒會、書畫比賽、文娛活動、慈善活動,感覺完全是一個文明進步的摩登社會嘛!

嗯嗯?原來教科書上那個黑暗殘酷、民不聊生的舊社會,竟然也有如此和諧美好的一面?

而對于民國時代的百姓生活,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思維”,以及種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現”。例如“1927年的武漢紡織女工月薪3o多塊大洋,可買6ooo9ooo個雞蛋,養活一家四口毫無壓力”;“舊社會學徒工待遇遠比現代血汗工廠優厚,每年帶薪休假72天”;“民國時期的‘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員工福利’大大過新中國的任何時期”;“新中國6o年,中產階級收入水平還沒有達到民國貧困線”……

于是,在看過上述這些“新現”之后,我們就忍不住感到納悶了:哇!既然解放之前的舊社會是如此美好,社會福利是如此的先進,地主和資本家是如此有良心,為什么當初中國的工人農民,還有許多知識分子在內,全都鬼迷心竅地“腦殘”了?連命都不要,非得鬧革命?自己放棄自己的高工資,打碎自己的安定生活,埋葬這個“幸福”的舊社會不可?

——如果這一切才是真實的民國社會,那么整部中國近代史恐怕都要倒過來讀了。

對于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自然會有很多“公共知識分子”跳出來,異口同聲地叫囂道:全都是因為不學無術,沐猴而冠的土鱉**在蘇聯人的幫助之下,學習邪教大搞宣傳鼓動,欺騙這些“無比幸福”的工人、農民和學生們起來造反,硬是搗毀了精英們建立的國民政府,毀掉了自己自由民主的美好生活。從而讓中國迎來了漫長的悲慘年月,以及一場場駭人聽聞的災禍,例如“餓死三千萬”、“十年浩劫”等等。

——感情在他們的眼里,**就等同于奧姆真理教?

如此這般搞到最后,根據一個微博上流傳的段子,當代“公共知識分子”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基本觀念,大致上可以歸納如下:“……現在有幾個人知道這樣一個偉大的政府:它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起了多黨制的兩院制民主政府,擁有一支堪比達國家的現代化軍隊,創辦了很多自由而現代大學,為民族工業帶來了黃金時代,依靠自己的實力收復了外蒙,但卻被一只外國人出槍出錢出顧問武裝起來,實行一黨**的野蠻軍隊所消滅!”

——唉,實在是讓人無語了……

為什么這一前一后的描繪口徑,竟然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差異?究竟哪一邊在胡說八道?

怎么說呢?這兩邊的說法,都不能算是絕對的胡說八道,只不過是彼此的階級立場迥然相異罷了。

——民國時代的舊中國,對于不同階級的觀察者來說,確實是有著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孔。區別只在于由什么人持什么立場,從什么角度去看待那個社會。

要知道,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自私的,通常只會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也決定了每個人的思路。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美國在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爭和解放黑奴運動,是美國歷史上堪稱浴火重生的里程碑事件。而美國文學史上的兩部巨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和《飄》(改編為電影之后名為《亂世佳人》),也分別從北方和南方陣營的角度,反映和描述了雙方對黑奴制度的觀點。

——即使是對于同樣的歷史,站在不同地位和立場的人,其看法和感觸也肯定是完全不同。

與《飄》相比,《湯姆叔叔的小屋》或許更能真實地反映那個時代。畢竟,《飄》是在南北戰爭結束了半個世紀之后的作品,感覺更像是現在的中國人去寫民國時代。

《湯姆叔叔的小屋》由一位主張廢奴的美國北方女作家斯托夫人,于南北戰爭之前寫成和出版,主要描寫了一位善良、虔誠的黑奴湯姆大叔,充滿了不幸和苦難的一生。書中深刻揭露了奴隸制度的罪惡和殘酷,描述了在這個崇尚人人生而平等的國度之中,黑奴們承受的各種苦難——女奴們被奴隸主肆意的奸污踐踏,男奴們像牲口般暗無天日地勞作,奴隸的孩子依然永遠是奴隸,他們隨時領受著奴隸主暴戾的刑罰,在交易所內像商品一樣被人挑三揀四,一次又一次地在奴隸拍賣會落幕后被迫妻離子散……

因此,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經出版,就如平地一聲炸雷,徹底震撼了整個美國社會,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美國人民對奴隸制的抵觸情緒,進一步促使了廢奴運動的展和南北戰爭的爆。

而在南北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之后的2o世紀初期,同樣以南方種植園生活為背景,另一部馳名世界的經典小說——《飄》,卻完全是從南方奴隸主的角度,來講述那段烽火動蕩的歷史。

創作這本書的美國南方女作家瑪格利特米歇爾,除了描寫斯嘉麗和白瑞德兩位男女主人公的曲折戀情之外,也沒忘了對美國南方的黑奴制度大唱贊歌。她用充滿優越感的筆調,將白人對黑奴的奴役描寫得既和諧又浪漫,還臆想了他們和白人奴隸主的和諧共處,卻對他們的苦難和反抗視而不見。同時更是對林肯總統起的解放黑奴運動大加鞭撻,認為是北方軍隊的入侵破壞了南方人田園牧歌式的平靜生活,造成了社會混亂、道德敗壞和人民的苦難……

在《飄》這部小說的字里行間,明顯充滿了對往昔奴隸主生活的懷念。在作者的筆下,南方的莊園生活是精致而又美妙的,南方上流社會的男人個個都是紳士,對待入侵之敵(北方佬)奮勇斗爭,對待女士彬彬有禮,就算是白瑞德這種被趕出家門的浪蕩子,都會為了維護女士的名譽而開槍殺人。黑奴則顯得愚蠢而又快樂,沒什么反抗情緒,大多數莊園對待黑奴都很友善,他們從搖籃到墳墓的生活都有基本保障,在精神上也很愜意。如果真要把這些黑奴從莊園里趕出去,他們還得擔心能不能在社會上獨立生活……

為了顯示南方奴隸社會的“和諧安樂”,否認解放黑奴的正義性,米歇爾還借用女主人公斯嘉麗之口,寫出了這樣一段抹殺奴隸逃亡史實的奇文:“……那些北佬女人從前聽說南方地主家都養著兇猛的獵犬,以備追逐逃走的黑奴之用,便都信以為真……他們又問到那種給奴隸臉上燙字的烙鐵,以及那種虐打奴隸用的九個齒兒的鐵蒺藜,其實南方地主并沒有這些東西,都不過是北方人宣傳的資料罷了。”

可事實又究竟如何呢?只要走進檔案館里,翻一翻美國內戰爆之前南方各州的舊報紙,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這些報紙上幾乎每天都刊載著成版的緝捕逃奴廣告。而且,根據廣告中的特征描述,這些黑人逃奴差不多個個臉上都有烙印,胸口和背部滿是鞭痕、傷疤。此外,當時的南方有不少武裝打手團伙,專門以替富人緝捕逃奴為生,甚至還有廣告在推銷經過特殊訓練、專為追捕逃奴所用的兇悍獵犬!

很顯然,瑪格利特米歇爾在寫《飄》之前肯定沒看過這些東西,或者就算看了也故意視而不見。

還有一處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南北戰爭失敗之后,強烈反對廢奴的南方白人頑固派,組建了奉行白人至上主義的三k黨。這個三k黨乃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種族恐怖主義組織,曾經犯下過無數罪行,并且到現在還有部分殘余組織于美國南部存在,繼續對有色人種實施暴力活動。但在《飄》中,卻把三k黨描繪成保衛白人婦女的俠義團體,還長篇累牘地描寫了三k黨帶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事跡”。按照這部小說的鼓吹,當時所有“真正的南方人”,包括女主角斯嘉麗和她的丈夫、朋友在內,幾乎都參加了三k黨……

——這么看來,按照現代的觀點,斯嘉麗這位女主人公的身份標簽,似乎就應該是鐵桿反動派后裔,**組織成員、極端種族主義者……外加武裝恐怖分子女頭目?是不是有點太勁爆了?

遺憾的是,無論米切爾女士在《飄》一書之中如何妙筆生花,顛倒黑白,試圖為殘酷的黑奴制度披上一層溫情脈脈的外衣,所謂“幸福的奴隸生活、和諧的奴隸社會”,都依舊不過是一個非常荒謬的的偽命題——除非受到暴力和死亡的逼迫,這世上怎么會有人樂意去做奴隸?而奴隸的生活又有何幸福可言?

總之,奴隸社會是奴隸主的天堂、奴隸的地獄。而筆桿子則總是被掌握在“有良心的奴隸主”手里……

因此,對于《飄》這本書中對昔日南方奴隸社會的過度美化,有一位黑人女作家艾麗絲蘭德爾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和憤慨,并且提筆寫了一部同人小說《風吹走了》。該書以一個黑人女奴代替富家白人小姐斯嘉麗作為主角,重新演繹了一遍《飄》所講述的故事,通過對《飄》中大量人物、情節和對話的改編,用辛辣諷刺的筆調,揭露了那些白人紳士在光鮮外衣之下的殘忍、虛偽和墮落,從而表現出當年黑人奴隸的悲慘命運,以及黑奴們對這種不公正命運的抗爭,故而一經出版就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看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美國黑奴已經被解放一百多年了,這種陳年舊事不提也罷。那么我就再舉一個現代的例子:在印度的新德里,有個婆羅門種姓的女教授,家里很有錢,雇了很多仆人。前不久,她在博客日志上寫了一篇附有照片的短文,吹噓自己家對待仆人是何等的仁慈寬厚——具體來說,就是允許仆人在不當班的時候,和她一起待在客廳里,觀看大屏幕液晶電視上播放的美國肥皂劇。

但問題是,在看電視的時候,女教授自己坐在沙上,仆人卻必須跪在地板上。而那張長沙最起碼可以坐得下四五個人,旁邊還有幾張靠背椅……可仆人們卻不能坐,因為他們是低種姓族群。

這要是放在我們中國,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你讓你家里的保姆有凳子不許坐,只能跪在地板上跟你一起看電視試試看,人家不氣死才怪!

然而,就算是這樣的人格侮辱,在當今這個號稱“民主自由”的印度社會,都已經算是寬容的表現。

如果當前的中國社會也突然變成這副模樣,那么某些節操匱乏的富人和“精英”,或許會對這種不平等的社會氛圍很是喜歡,但是放在一般的人民群眾身上,卻恐怕會憤怒得要爆炸了!

放到民國時代,恐怕也是一樣:對于勞苦大眾來說,那肯定是水深火熱的地獄;而對于少數“精英”來說,那倒確實是能夠肆意妄為的天堂!

所以說,就整個社會的各階層而言,民國有民國的好,新中國有新中國的好,具體就要看每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個人收入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而且,民國時代的舊中國社會,在兩極分化、階級對立、陳規陋習、漠視人權等問題上,恐怕比現在的印度社會還要更加糟糕得多,以至于黑暗到了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程度。

新書、、、、、、、、、、、


上一章  |  大穿越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