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云下令,圍城,封鎖河道,就近征平民農夫,想盡一切辦法,在最短時間內,把高陽津口倉儲內的所有物資統統搬運到常山關內。
此令一下,郝孝德、劉黑闥、孫宣雅等河北豪帥大感錯愣。他們正躊躇滿志,打算一鼓作氣拿下高陽城和高陽宮,然后洗劫一空,撈個盆滿盂滿,沒想到一轉眼的功夫,希望就落空了,李風云竟然放棄了,豈有此理。
豪帥們“一窩蜂”地跑來找李風云“理論”,為何放棄?這么好的機會為何白白浪費?已經說好的事情為何突然變卦?
李風云臉色陰沉,眼神不善,非常不滿。當初拉著你們來打高陽,你們不情不愿,甚至懷疑某包藏禍心,直到某透露了高陽的“機密”,知道高陽不過是一座空城而已,你們才態度大變,一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如今香噴噴的肥肉就在嘴邊,卻只能看不只能吃,隨即兇相畢露,氣沖沖地跑來大吼大叫,根本不動腦筋,也不想想原因,簡直讓人無語。怪不得在數年后的群雄爭霸中,這幫河北人在大好局面下,竟然陰溝里翻船,被李唐打得落花流水,一敗涂地,最終一無所獲,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白為李唐做了嫁衣裳,想起來當真讓人唏噓不已。
李風云懶得解釋,不予理會,而劉炫不能不為河北人著想,于是把前因后果說了一遍。
豪帥們都知道李風云打高陽的目的有三個,一是搶糧食,二是吸引圣主和中樞的注意,為聯盟實施后續謀劃打基礎,三是幫助齊王北上,但實際上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以此來脅迫河北北部的豪門世家在聯盟立足燕北這件事上做出妥協。
你可以不同意甚至反對聯盟立足燕北,但不能為一己私利,對圣主、中樞和衛府施加影響,繼而聯合各方勢力竭力圍殺聯盟,這實際上等于變相幫助北虜入侵中土,等于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損害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道理是這么個道理,但對那些早已被一己私利蒙蔽了心智的豪門世家來說,這個世界是他們的世,游戲規則也是他們的游戲規則,他們認可的道理就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誤的,所以聯盟若想贏得立足燕北的充足時間,必須迫使這些豪門世家在短期內處于“觀望”之態,而不是讓他們視聯盟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風云已經迫使趙郡李氏選擇了“旁觀”,接下來他必須迫使博陵崔氏也選擇“旁觀”。雖然崔家的十二娘子已經正式告之李風云“分道揚鑣”,但“分道揚鑣”的本質是什么?是做陌生人還是敵人?做陌生人,那就是冷眼旁觀,而做敵人,那就是針鋒相對甚至大打出手。
李風云可不想與博陵崔氏為敵。在河北北部的三大豪門世家中,崔氏的影響力還是最大的,一旦崔氏與聯盟為敵,則同在博陵郡的中山劉氏必然跟進。如此必然會影響到幽燕豪門世家的選擇。
幽燕豪門世家以山東五大豪門之一的范陽盧氏為尊,其次便是鄒氏、簡氏、燕氏、邵氏、苑氏五大世家,再加上一些虜姓大族,他們構成了幽燕地區最為強大的地方勢力,而這些地方勢力對聯盟的態度不但直接關系到了聯盟能否立足燕北,還直接決定了燕北的局勢展。一旦雙方互不妥協,殊死相搏,最終必定兩敗俱傷,這不但會危及到北疆鎮戍的安全,還會進一步惡化南北關系,甚至有提前引爆南北戰爭的風險。
這一后果各方勢力都不能接受,但在后果沒有出現之前,各方勢力都不愿放棄私利,都心存僥幸心理,都不愿妥協忍讓,最終還是會不可遏止地制造出這一可后果,所以李風云必須未雨綢繆,必須拿出對策,以免成為南北大戰的“罪魁禍”,為此他必須迫使博陵崔氏在聯盟進入燕北之初,選擇“旁觀”立場。
博陵崔氏、趙郡李氏和中山劉氏等河北北部豪門世家如果都對燕北局勢的風云變幻“冷眼旁觀”,那么必然會讓幽燕豪門世家猶疑不決,難做抉擇。大家都想做得利的“漁翁”,都不想做被人利用的“鷸蚌”,于是雙方只能先行“溝通”,彼此試探。然而因為地域利益的矛盾和沖突,這種試探注定不會成功,反而會讓局面更復雜。
李風云所需要的正是這個復雜局面,局面越復雜,形勢越混亂,對聯盟立足燕北就越有利。
李風云堅信,博陵崔氏絕無可能與其為敵,之所以“分道揚鑣”,真正意義上還是冷眼旁觀,看看聯盟殺進燕北后局勢如何展,如果展趨勢對崔氏有利,崔氏當然要“再續前緣”,雙方繼續合作。只是崔家十二娘子并不是崔氏宗主,她最多就是崔氏家族的核心成員,崔鈺的立場代表不了家族的立場,所以她說的“分道揚鑣”意思很含糊,至于到底是“旁觀”還是“為敵”,自有家族做最后決定。
崔鈺可以含糊其辭,李風云卻必須弄清崔氏的真實態度,所以他當時就明確告訴崔鈺,我要打高陽搶糧食,幫助齊王北上,實際上就是脅迫崔氏,你最好還是選擇“旁觀”,這對你我都有好處。崔鈺肯定書告博陵,請宗族長者們決策,而在決策沒有出來之前,李風云還是頗感忐忑。
趙郡李氏的態度讓李風云信心大增,讓他有絕對把握贏得崔氏的“旁觀”,只是在崔氏沒有做出正式承諾之前,李風云還是要拿高陽的存亡來施壓。
劉炫向豪帥們這么一解釋,又告訴他們孔穎達已經急赴博陵而去,豪帥們頓時心慌意亂了。
河北豪門世家在河北人的心目中地位尊崇,甚至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是信仰所在。豪門大姓延續一兩千年了,在燕趙大地上屹立不倒,反之,一兩千年來,燕趙大地上倒下了多少“大王旗”?如走馬燈般更迭的王朝和不計其數的英雄人物早已湮滅于歷史長河,唯有豪門大姓就像天上的太陽一般,始終高懸在歷史的蒼穹上璀璨奪目。
豪門世家就是豪帥們的精神支柱,只要有豪門世家的支持,豪帥們對未來就信心滿滿,所以不論在加入聯盟之初,還是追隨聯盟一起北上轉戰,他們最的源動力就是來自豪門世家,準確地說是來自博陵崔氏和趙郡李氏對李風云的暗中支持,否則當初他們即便在齊魯戰場上深陷困境,也不會加入聯盟屈身于李風云帳下。
之前,他們已經推測到李風云和豪門世家之間產生了激烈沖突,畢竟燕北走私之利牽扯太大,李風云非要把燕北“一鍋端”了,搶人飯碗,奪人口糧,當然勢成水火。只是他們還是太樂觀了,把自己的價值估計太高了,以為豪門世家不會放棄聯盟這股強大勢力。哪料到形勢急轉直下,李風云當真要與豪門世家撕破臉了,而更嚴重的是,李風云陰險狡詐,竟然悄無聲息地算計了他們一次,借他們的刀殺人,把他們推到豪門世家的對立面,繼而迫使他們在走投無路之下不得不跟著他一起轉戰燕北。
郝孝德、劉黑闥、孫宣雅等人的臉色都變成了“黑鍋底”,一個比一個難看。李風云太可怕了,談笑之間就把一群河北豪帥們埋進了坑里,而尤其讓人郁悶吐血的是,這個坑還是郝孝德等人自己高高興興挖出來的,現在更是迫不及待地脅迫李風云趕快把他們埋起來,這對驕狂自大的豪帥們來說實在是個難以承受的打擊。
現在怎么辦?還打不打高陽?
現在聯盟如果摧毀高陽,等于公開打圣主和中樞的臉。之前楊玄感等叛賊已經把圣主和中央的威權打擊得“體無完膚”了,現今聯盟再在圣主和行宮的眼皮底下把高陽化作廢墟,再在圣主和中央的傷口上“灑把鹽”,必然會徹底激怒圣主,圣主必定要瘋狂報復。如何報復?當然不僅僅是圍剿聯盟,還要對那些已知或潛在的、公開和暗中支持聯盟的大小勢力痛下殺手。
報復一旦開始,就難以控制,一旦失控,就必然會累及無辜,而河北北部豪門世家正好處在風口浪尖上,雖然不至于因為這件事就“傷筋動骨”,但最起碼既得利益要受損,要向圣主和中樞做出更多的政治妥協,這對家族利益之上的豪門世家來說是不可接受之事。
這對尊崇豪門世家、急切需要豪門世家支持的豪帥們來說,也是不可接受之事,所以高陽只能圍,不能打。
劉黑闥忍不住質疑道,“如果他們拒絕妥協,甚至決心置我們于死地呢?我們是否當真一把火燒掉高陽?”
“當然。”李風云毫不猶豫地說道,“我們能否立足燕北,關鍵不是有沒有豪門世家的支持,而是北方各大勢力能否對當前的南北形勢達成共識,能否齊心協力準備南北大戰,否則,我們就算有圣主和中樞的支持,也無法立足燕北,因為我們的敵人太多了,腹背受敵,四面夾擊,就算有三頭六臂也無從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