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一秒記住愛去,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六月初一,黎陽,一個驚人的消息突然傳出,水師總管來護兒、副總管周法尚舉兵叛亂,現水師戰船正沿著大河逆流而來,已嚴重危及東都安全。
這個消息震驚了黎陽上下,而它的可靠度毋庸置疑,因為送來這個消息的人便是聲名顯赫的左御衛將軍建昌公李子雄。
禮部尚書楊玄感傳令黎陽及其周邊郡縣軍政官員,此事已十萬火急奏報東都和遠在遼東的圣主,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為確保東都安全,黎陽方面要竭盡全力予以阻截,為此楊玄感要求黎陽及其周邊所有軍隊,不論是鷹揚衛士還是地方鄉團宗團武裝,都必須在初二午夜前抵達黎陽城外集結,否則嚴懲不貸。另外楊玄感還特意指定了一批周邊地區的精于地方官員,要求他們也必須在出初二午夜前帶著臨時征召的民夫趕到黎陽城下。
楊玄感又下令,即刻以武力封鎖黎陽段永濟渠,強行征用渠上所有過往船只,并強征船上的船夫、水手和運夫為兵,以補充軍隊之不足。
此時正值盛夏酷暑,炎炎烈日下,黎陽的氣氛驟然緊張,上上下下高速運轉,所有人都在忙碌,所有人都在汗流浹背中劇烈喘息,一種大禍臨頭之陰霾悄然籠罩了整個黎陽。
楊玄感在為舉兵做最后的準備,做最后的“沖刺”,而李子雄卻已開始謀劃黎陽舉兵之后的事情了。
初一下午,李子雄泛舟大河之上,與從大河對岸趕來的聯盟左右長史陳瑞、韓曜秘密會面。
李子雄是大權貴,威名顯赫,權重一時,而陳瑞和韓曜都是低等貴族,名不見經傳,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兩者身份地位實力懸殊太大,所以陳瑞和韓曜在李子雄面前不要說相對而坐了,就連站著都沒有資格,但特殊時期自有匪夷所思之處,這次李子雄不但紆尊降貴親自召見他們,還給了他們與自己相對而坐的平等地位,這讓陳瑞和韓曜受寵若驚之余,心里卻是寒意層生,看上去是因為天氣的關系大汗淋漓,實則是遍體冷汗。
李子雄的突然出現在他們預料之中。
李風云始終與他們保持著密切聯系,即便做不到即時通訊,但三五天之前的事情還是能互通有無,再加上李風云有著與生俱來的推演天賦,所以對聯盟在通濟渠戰場和河南戰場上的攻防計策還是可以給予建議和指導,而陳瑞和韓曜兩人出于對李風云的近乎盲目的信任和尊崇,基本上忠實執行了李風云的這些建議,結果很不錯,聯盟大軍不但在通濟渠上劫掠頗豐,在河南戰場上也是收獲甚多,更重要的是,楊玄感最終還是向聯盟妥協了,就在幾天前給了聯盟一定數量的糧食支援,這解了聯盟的燃眉之急,穩定了聯盟的軍心,可以有效幫助聯盟熬過這段最為艱苦的時期。
也正是因為如此,陳瑞和韓曜,還有他們所掌控的聯盟大總管府,成功度過了信任危機,緩和了與河北、齊魯等豪帥們的緊張關系,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聯盟內部的凝聚力,有利于接下來大軍渡河北上攻打黎陽倉。
李風云對此早有預料,他不止一次以非常肯定地口氣告訴陳瑞和韓曜,楊玄感一定會妥協,聯盟一定會度過糧食危機,大總管府一定能贏得豪帥們的信任,而大總管府能否在李風云缺位的情況下,始終牢牢掌控聯盟,關鍵就在于要用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來鞏固和增強自己的權威。迫使楊玄感妥協只是聯盟的一個小戰果,而攻陷黎陽倉才是聯盟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大戰果。
李風云對攻陷黎陽倉信心十足,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博陵崔氏、趙郡李氏等河北大勢力的默契配合,但他也有擔心的地方,他不是擔心拿不下黎陽倉,而是擔心能否席卷黎陽倉。
打下黎陽倉并不代表就能搬空黎陽倉,而聯盟若沒有搶到足夠的維持未來一段時間生存的糧食,那北上發展之路就艱苦了。聯盟開始就困難,就贏弱不堪,更不要說后期去打北虜,去稱霸北疆了,所以李風云反復囑咐陳瑞和韓曜,務必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沒有機會就去創造機會,而李風云認為,聯盟唯一可以創造的機會,就應在李子雄身上。只是李風云無法確定李子雄何時逃出東萊會合楊玄感,因此他在書信中也是語焉不詳,也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具體計策,只能讓陳瑞和韓曜見機行事。
結果機會從天而降,陳瑞和韓曜喜出望外,但李子雄是什么人?他們又是什么地位?兩者就算“接上頭”了,說上話了,就憑他們也能說服李子雄?兩人一點信心都沒有,硬著頭皮就來了,走一步,看一步,見機行事吧。
李子雄還算客氣,也很給面子,招呼陳瑞和韓曜坐下后,還裝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慈祥模樣聊了幾句家常,接著面色一整,威嚴盡出,直奔主題,“老夫和你們大總管的關系,二位是略有耳聞,還是知之甚詳?”
陳瑞和韓曜四目相對,眼里不約而同的掠過一絲忐忑,但眼前這個機會千載難逢,無論如何不能錯過。兩人同時點頭,同時露出笑臉,陳瑞率先開口道,“大總管臨行前有過囑托。”
李子雄眉頭微皺,心里不禁有些急切。
他知道李風云去豫州之前肯定對留守聯盟的親信面授機宜,而且內容肯定與黎陽有關,這也是他看到楊玄感等人對兵變盲目自信后,斷然決定留守黎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他看來既然兵變已經沒什么成功希望了,當然傾盡全力支持齊王北上邊疆,而齊王能否在北疆有所作為甚至最終問鼎天下,李風云和他的聯盟不可或缺,這不僅因為李風云的背后有河北人的支持,還因為真正控制李風云的是那股站在權力頂端的龐大勢力,齊王一旦贏得了這股勢力的暗中支持,那么只待時機來臨,問鼎天下易如反掌。
李子雄眼里的急切之色雖一閃而逝,但恰好被韓曜敏銳捕捉,于是他毫不猶豫地向陳瑞做出了明確暗示,“大總管推測明公會在兵變前后與越公會合。”
陳瑞心領神會,當即說道,“大總管曾說,明公若去東都,必然會與越公發生激烈沖突。”
“大總管說,齊王一來,以明公與齊王之關系,越公不但不會信任明公,甚至在危急時刻與明公反目成仇,對明公做出不利之事。”韓曜緊隨陳瑞之后做出補充。
對李風云的這一預測,李子雄深信不疑。之前在齊郡的時候,李風云就警告過他,甚至勸阻他不要返回東萊,但李子雄過于自信,對兵變亦是抱有很大期待,結果李風云的警告變成了現實,他差點就葬身東萊。如今陳瑞和韓曜一唱一和,一方面向他證明李風云信任他們,知無不言,一方面則是代表李風云勸阻他遠離楊玄感,說白了還是那句話,李風云自始至終就不看好這場兵變。
李子雄稍稍思量了一番,對李風云在中原的布局大概有了個推斷。李風云的重點不在東都,而在黎陽倉,這一點早在齊郡的時候李風云就曾暗示過,但拿下黎陽倉,與搬空黎陽倉完全是兩回事,李風云必須以惡化東都局勢來吸引各路平叛大軍,拖住平叛大軍,從而給聯盟大軍洗劫黎陽倉和成功逃脫衛府軍的圍追堵截贏得足夠時間,只是如此一來,李子雄借助聯盟力量堅守黎陽的謀劃就不太容易實現了。李風云肯定不愿讓聯盟過早暴露真實目的。聯盟洗劫黎陽倉的目的暴露得越早,北上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畢竟聯盟的實力有限,一旦成為圣主和衛府軍的必殺目標,聯盟不要說北上了,恐怕連生存的機會都非常渺茫。
“你們的大總管希望老夫留在黎陽?”李子雄試探著問道。
陳瑞和韓曜暗自驚喜,但不露形色,一個神情嚴肅,一言不發,一個若有所思,遲疑了半天才緩緩說道,“明公留在黎陽,掌控全局,運籌帷幄,對齊王有利,對我們聯盟亦是有利。”
李子雄聽出弦外之音了,“若齊王從齊魯殺來,你們是否渡河北上?”
陳瑞和韓曜同時點頭。齊王來了,當然要渡河,難道還要留在河南與齊王打個兩敗俱傷不成?
“然后你們打黎陽?”李子雄繼續問道。
陳瑞和韓曜連連點頭。
“河北人不可能參加這次兵變,而聯盟中有大量的河北人,所以不論從河北豪門的立場出發,還是從我們生存的需要出發,聯盟渡河之后都必須要向黎陽和黎陽倉發動攻擊。”陳瑞解釋道,“齊王來了后,為了向圣主和東都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會分兵渡河,既要攻打明公,也要剿殺我們,于是我們三方就在大河南北兩岸陷入了混戰。我們之間的混戰,必然為圣主和東都所樂見其成,這不但給他們擊敗越國公(楊玄感)贏得了時間,也避免了陷入多線作戰的窘境。”
李子雄頻頻頷首,撫須而笑,然后問了一個關鍵問題,“老夫拿什么堅守黎陽?”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