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

第四百一十章 到處都是坑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一秒記住愛去,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賊帥韓相國攻陷伊闕,突破京畿防線,嚴重威脅東都的消息傳到了滎陽,傳到了天塹防線東部重鎮浚儀城。

同一時間,越王楊侗急書滎陽太守郇王楊慶、武賁郎將費曜、滎陽都尉崔寶德,在關心了通濟渠安全和河南戡亂形勢之后,就目前東都危局,向三位軍政長官提出了一個建議,在東都已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下,據險而守,消極防御,應該更有利于東都安全,有利于南北大運河的暢通,有利于東征的勝利。如果堅持消極防御的策略,以滎陽郡府和滎陽都尉府所轄之軍隊,完全可以守住天塹防線。越王楊侗的言外之意很明確,希望武賁郎將費曜返回東都。

然而,這與之前衛府的命令產生了沖突。右驍衛將軍李渾和右候衛將軍鄭元壽聯名下令,要求武賁郎將費曜在確保通濟渠安全的前提下,出動出擊,沿濟水兩岸戡亂剿賊,一方面積極幫助河南地方官府穩定局勢,一方面有效牽制白發賊李風云,以酎合衛府在伊闕方向剿殺叛賊韓相國。

對于東都局勢的驟然惡化,不論是郇王楊慶還是滎陽都尉崔寶德,都高度關注,因為很明顯,東都局勢惡化對越王楊侗極度不利,對與越王利益捆在一起的博陵崔氏亦不利,對輔佐越王鎮戍東都的改革派同樣很不利,但對于他們的政敵來說,卻是有利可圖,所以不難看到,伊闕失陷的背后,東都局勢惡化的背后,必有一只無形的“黑手”在暗操控,尤其崔寶德,因為知道李風云對未來局勢的預測,而當前局勢的走向越來越與李風云的預測所吻合,這讓他非常不安,然而他能力有限,目前唯一能做的也就是配合越王楊侗,盡力說服武賁郎將費曜率軍返回東都。

對此郇王楊慶持支持態度,雖然他小心謹慎,既不敢與越王楊侗過多接觸,以免讓圣主誤會他“站隊”,也不敢過多關注東都局勢以免讓人誣陷他居心叵測,但事關國祚安危,東征勝負,更關系到整個皇族利益,他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更不能不作為落人口實,所以他在崔寶德極力說服費曜返回東都的時候,保持了沉默,而沉默實際上就代表了支持。

郇王楊慶的態度對武賁郎將費曜的決策至關重要,因為郇王楊慶特殊的地位決定了他有特殊的訊息獲取渠道,現在他支持費曜返回東都,足以說明他對東都局勢的看法已經很悲觀,所以從大局出發,他寧愿舍棄通濟渠,寧愿放棄個人的切身利益,也要保障東都安全,保障圣主和國祚的利益。

但武賁郎將費曜依舊猶豫不決,目前東都局勢太復雜了,到處都是“坑”,防不勝防,相比起來,借著衛戍通濟渠和戡亂剿賊之名,滯留于東都之外,不但可以始終掌握主動,進退無憂,獨善其身,不至于被紛繁復雜的利益糾葛所羈絆,更重要的是,關鍵時刻他可以與身處東都的鮮卑人內外呼應,可以與安昌公元都聯手影響甚至操控東都局勢的發展,以便維護本集團既得利益或者從亂局牟取最大利益。

面對費曜的猶豫不決,崔寶德十分著急。他已經接到崔賾的密信,已經知道崔賾向元都做出了政治妥協,而這一妥協實際上已經影響到了崔氏的未來,因為崔賾向元都承諾,只要雙方攜手力保東都不失,力保越王楊侗無憂,崔氏愿意承擔由東都危機所引發的一系列嚴重后果,也就是說,事后崔賾或被罪黜,或引咎請辭,崔氏將以⊥度越王府的全部政治利益,來換取自身的安全,以免崔氏再一次覆滅于皇統之爭的驚濤駭浪。

但元都沒有做出任何承諾,既沒有答應結盟合作,也沒有拒絕。這可以理解,如此重大決策,元都必須與在京的八姓勛貴達成一致,不能一個人擅自做主,不過有一點很肯定,目前在京的鮮卑人唯有武賁郎將費曜握有統兵權,其直接指揮個鷹揚府四千八百衛士,這股軍事力量一旦能被越王楊侗所用,再加上宿衛皇城和宮城的禁衛軍,即便守不住整個東都,但絕對可以守住皇城和宮城,而守住了皇城和宮城,也就守住了東都的權力樞,守住了土最高權力的象征,守住了代表王國存亡的精神支柱。所以只要費曜決定率軍返回東都,那足以說明元都及以他為首的鮮卑八姓勛貴已經接受了崔氏的結盟條件,愿意攜手合作。

崔寶德堅信,元都及一些八姓勛貴肯定知道黎陽正在醞釀的風暴,否則年初不可能拱手讓出越王府,讓出他們苦心經營了很多年的政治利益,這是明明白白的挖坑,把崔氏坑苦了,而崔賾這次近乎“投降”式的妥協,等于告訴元都,崔氏也知道這場風暴即將爆發,知道鮮卑人給自己挖了坑,但現在的問題是,雙方合作則各得其利,反之,東都失陷,越王被毀,崔氏固然慘遭重創,鮮卑人多年來的經營也會化作烏有,大家都損失慘重,兩敗俱傷毫無意義,根本不符合兩大政治集團的利益訴求,因此合作才是正選。

崔寶德以含蓄隱晦的方式把合則兩利的想法說了出來,希望費曜能正視現實,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勸說東都的元氏和八姓勛貴馬上做出決策,不要耽擱誤了大事。

費曜考慮良久,百般權衡后,問了一句話,“安陽公,你確信白發賊不會斷絕通濟渠?”

“通濟渠不會斷絕。”崔寶德的回答斬釘截鐵。

費曜疑惑了,追問道,“何解?”

“因為齊王。”崔寶德說道。

費曜略略皺眉,旋即醒悟。白發賊一直是齊王追剿的目標,如果白發賊斷絕了通濟渠,齊王就要承擔罪責,而從過去一段時間河南、齊魯和徐州三地戡亂局勢來看,雖然齊王高奏凱歌,所向披靡,甚至把白發賊趕出了蒙山,可謂戰果累累,但白發賊在齊王的追剿下,不但沒有覆滅,反而迅速壯大,這說明什么?說明兩者之間有非同一般的“默契”,齊王“養寇為重”,利用剿賊不斷攫取政治利益,而白發賊則利用齊王的“庇護”壯大自己,結果兩者的實力都在增長,一旦“合二為一”,則必能掀起驚天狂瀾。

“齊王?”費曜心念電轉,越想越是害怕,布局的都是高手,弈棋的都是大師,當各方力量匯集到東都城下形成一股無堅不摧的風暴時,東都能否堅持下去?

崔寶德擔心費曜因為齊王的出現而對局勢做出錯誤的判斷,當即暗示道,“東都一旦淹沒在風暴之,齊王不能坐視不理,必然極速馳援,但誰會讓他進入京畿?誰敢讓他兵臨東都城下?還有,齊王應該有自知之明,以他今日之實力,他是否敢于進入京畿?是否敢于兵臨東都城下?是否敢于拿全部的身家性命豪賭未來?”

費曜心領神會,“齊王需要通濟渠的暢通。”

崔寶德微笑點頭,“通濟渠危機,河南危機,歸根結底都是白發賊蓄意制造出來的迷霧,以此來掩飾即將爆發的風暴,掩飾齊王利用這場風暴來攫利的陰謀。”

費曜再不猶豫,當即擬寫密件,十萬火急傳送東都,同時命令關外諸鷹揚火速返回浚儀城集結。

韓世諤反攻伊闕受阻。

李風云指揮聯盟驃騎軍、風云軍攻陷伊闕口后,隨即命令甄寶車的虎賁軍,郭明所率的聯盟第一軍和第三軍火速渡河,進入鹿蹄山一線布防,同時夏侯哲率聯盟第二、四、五軍進入伊水東岸的前亭,與伊水西岸的伊闕口、鹿蹄山形成了一個攻守兼備的鋒矢戰陣。蕭逸和牛進達所率的聯盟第二十三軍則屯兵于高都城、垂亭一線,與正在汝水南北兩岸燒殺擄掠的韓相國保持聯系,并接收由韓相國送來的糧草輜重以保證前線軍需供給。

聯盟有五個主力軍近兩萬人馬部署在伊水西岸,占據了有利地形,士氣如虹,而韓世諤麾下不足兩千人馬,士氣低迷,以這樣的實力去攻堅作戰,無異于自尋死路,所以韓世諤返回伊闕后,僅僅指揮本部人馬向伊闕口和鹿蹄山的結合部打了一下,以打探對手的虛實,哪料到他的攻擊開始不久就摧毀了聯盟的防線,勢如破竹,轉眼就殺到了伊水河邊,然后就看到對岸甲士如林,旌旗如云,河面上更有不計其數的聯盟將士劃著渾脫排筏呼嘯而來。衛士們大驚失色,尚未做出反應,就聽到戰鼓沖天而起,驚天動地,接著一支支聯盟軍隊從四面八方圍殺而來,轉眼就把官軍團團包圍了。

韓世諤臨危不亂,命令各旅團就地列陣,準備廝殺。

就在這時,聯盟射書韓世諤,邀其陣前相談。韓世諤夷然不懼,欣然前往。一眾部下擔心他的安全,都要扈從身邊。韓世諤斷然拒絕,而且連貼身衛士都不帶,單槍匹馬,在衛士們尊崇的目光,大搖大擺飛馳而去。

李風云、李密、李珉、袁安打馬迎上。四人相見,下馬面談。

李密開門見山,急切問道,“東都現狀如何?”

韓世諤也不隱瞞,詳述東都之行。

四個人在伊闕口失陷之前就秘密見過一次,當時李風云還有些忐忑,擔心說服不了韓世諤,哪料見面后韓世諤看到他滿頭白發,一眼就認出他這個惡名昭彰的白發賊,然后一切都很順利。原因無他,韓世諤與楊玄感一直保持著聯系,對李風云的行蹤有所了解,另外韓世諤是個堅定的以暴力推翻圣主和改革的激進保守派,他不但支持楊玄感的兵變,而且自元弘嗣“出事”后,他就預感到形勢不對了,三番兩次催促楊玄感提前舉兵,但楊玄感遲疑不決,這讓韓世諤憂心如焚,正好此刻李風云、李密、李珉殺到了伊闕口,而且這三人的想法正好與韓世諤不謀而合,于是伊闕口匪夷所思地失陷了,接著更可怕的事情出現了,韓世諤和他的軍隊深陷重圍,要全軍覆沒了。

韓世諤說完之后,李風云、李密等人的臉色都很凝重,因為所有人都從東都軍政最高層的“博弈”看到了玄機

右驍衛將軍李渾到了伊闕,并揚言要南下豫州剿賊,右候衛將軍鄭元壽堅持認為要對西京提高戒備,不愿意承擔京畿東部防務,于是越王楊侗不得不把衛戍京畿東部的重任交給了剛剛組建的京畿地方軍,這等于給楊玄感攻打東都打開了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

世上還有如此巧合的好事?事出反常即為妖,這里面肯定有玄機,可以肯定東都各大政治勢力都在“齊心協力”引爆東都危機,都想踩在別人的尸體上牟取利益,都在把個人和集團利益置于王國利益之上,根本就不管二次東征失敗后外局勢迅速惡化將給土所造成的不可挽救不可彌補的致命打擊。

但這一切對兵變者來說都無足輕重,兵變發動后便是成王敗寇,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敗了也就化作齏粉了,所以李風云、李密等人關心的都是如何推動東都局勢向有利于兵變成功的方向發展。

李密稍加沉思后,突然問道,“西京可有消息?”

“聽說西京局勢緊張,代王(楊侑)已經下令關諸鷹揚向西京集結,并加強了關以北尤其是涇水一線的防御。”韓世諤說到這里冷笑道,“漁陽公(元弘嗣)應該清楚,他已四面楚歌,唯有殺進西京才有一線生機,如果繼續猶豫不決,瞻前顧后,錯失良機,必死無疑。”

李密搖搖手,嘆道,“事已至此,聽天由命吧。你在東都可接到黎陽方面的最新消息?”

“治書侍御史游元突然返回黎陽,越公(楊玄感)措手不及,只好將其拘捕羈押。”韓世諤說道,“游元與東都、行宮保持著密切聯系,一旦音訊斷絕,東都和行宮必然懷疑黎陽出事,所以可以肯定,黎陽舉兵之期,已指日可待

李密的臉色愈發凝重,而李風云更是驚呼出聲,“游元休矣”

李密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急切問道,“何出此言?”

“想方設法報警黎陽,務必保證游元的安全。”李風云苦笑不迭,“一旦游元死了,山東人必然怨恨越公,如此一來,越公即便攻陷了東都也難以贏得山東人的支持,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韓世諤、李珉、袁安頓時恍然,不禁面面相覷,茫然無措。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