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一秒記住愛去,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李密對李風云有了新的認識,心中的諸多疑惑也有了明確答案,雖然李氏將興不過是一句讖緯之辭,甚至是某些居心叵測者的陰謀詭計,但從目前東都動蕩不安的政局和中土日益嚴重的內憂外患來分析,這顯然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目標,有很強的操作性,而李風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李密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這就是自己未來的目標,而能否實現并不在考慮之列。人生若想輝煌,就必須有目標,有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之前李密一直以仕途上有所成就為目標,直到此刻他才豁然省悟,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目標,這些年渾渾噩噩的白活了。

李密突然感覺自己對這個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對這場兵變有了新的解讀,對未來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至于同根同源的李風云,現在應該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而未來則有可能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

“若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某實在難以相信你能算無遺策。”李密笑了起來,沖著李風云拱手為禮,深表拜服,“某看到你把河北和齊魯豪帥們拉進聯盟后,就一直在想,你既不能贏得他們的信任,又不能讓他們俯首聽命,劫掠通濟渠之后甚至不得不兵分兩路以緩和內部激烈矛盾,以致陷聯盟于崩潰之危,何苦來哉?”

“如今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在你的算計之中。只要這場兵變爆發了,只要東西兩京的軍隊被拖在了東都戰場上,只要河北、幽州軍隊不得不南下與楊玄感激戰,聯盟軍隊就能跳出包圍圈,順利的渡河北上,不費吹灰之力進入河北,勝利完然轉戰北方之策略,然后借助河北豪帥們的力量迅速在河北立足發展。而圣主只有等到擊敗了楊玄感,平息了東都戰事后,才能騰出手來調集軍隊圍剿你,但那時你翅膀已硬,已縱橫于太行兩麓,退可以越過太行進入代、恒、燕北部邊陲,進則可以活躍于晉、冀、幽地區,再加上山東豪門世家對你的支持,你足以堅持到南北戰爭的來臨。”

“而南北戰爭一旦爆發,圣主和東都迫于防御重壓,必定會集結北疆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齊心協力一致對外,于是你和你的聯盟就可以華麗轉身,可以借此機會雄霸北疆,蓄積實力。只待東都崩潰,中土大亂,你便可以呼嘯南下,逐鹿中原。”

李密這番話也就是有感而發,尤其最后說的什么東都崩潰中土大亂,實際上還有些揶揄的意思,因為當初李風云就是這么推演未來局勢的,說南北戰爭后,中土統一大業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崩潰了,陷入了分裂和戰亂。對這一推演李密是不相信的,過去不相信,現在還是不相信,在他看來就算東征敗了,北虜入侵了,國內叛亂迭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中土國力之強還是能支撐過去,再說統一大業崩潰也不符合統治階層的利益,尤其關隴貴族集團的利益,畢竟關隴人是當今中土統治階層的核心力量,關鍵時刻關隴人必然會擱置矛盾,傾盡全力支持圣主和東都渡過難關。

所以在李密看來,未來中土局勢的確會發生巨大變化,但這種變化肯定由內而外,由上而下,改革和保守兩大勢力在利益至上的原則下,最終還是要互相妥協。當然了,也有妥協不成最終演變成火并局面的可能,而這種可能一旦變為現實,統一大業的確有走向崩潰的可能,只是,以圣主和東都眾多政治大佬們的智慧來說,會愚蠢到親手葬送統一大業?最多也就是亂一陣子而已,比如現在國內局勢就很亂,而之所以亂,說到底還是改革和保守之爭,還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間的政治博弈,對陣雙方都在利用亂局來挾持、打擊和削弱對手。

在李風云的未來策略中,崛起稱霸的機會就在這里,而李密也看到了這一點,他雖然不相信李風云對未來局勢的推演,但他從目前可推測的李風云的發展策略中,看到了李風云及其背后勢力的圖謀和野心,假如李風云成功了,他和他背后的勢力極有可能把中土局勢推向崩潰,讓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戰亂,如此一來李風云便有了稱霸天下的機會,而他李密同樣有這樣的機會。

李密這番話聽在李風云的耳中,感覺就不一樣了。李密的智慧讓李風云很吃驚,僅僅因為自己的一句“提示”,李密竟然就估猜出了自己在東都戰場上的目標,就推演出了自己要乘機完成戰略轉戰,北上河北發展,據北疆而稱霸的未來策略,這未免太“恐怖”了,如此智慧,李密拿出來逐鹿天下,誰是對手?

李風云實際上很想得到李密的合作和支持,有這樣的人物輔佐,何愁大事不成?去年李風云曾對李密有過暗示,將來如果走投無路了,可去蒙山,但形勢變化太快,如今李風云已離開蒙山,而李密還沒有到窮途末路,雙方產生交集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李密是什么人?他會甘心情愿為李風云所用?今日的李密還沒有經受過血與火的考驗,還沒有真正成熟起來,今日的形勢也還沒有給他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所以李密看上去還比較稚嫩,但從其人生軌跡來看,他最后之所以失敗,與他過度自信自大的性格也有一定的關系,只是但凡有才華的人都自信自大,而性格決定命運,因此下場大多慘淡。

李風云接觸李密越多,就越是忌憚,越是戒備,漸漸的也就放棄了招攬之心。比如以今日為例,東都局勢突變,李密的態度和立場馬上來了個顛覆性轉變,不但愿意與李風云精誠合作,還主動把姿態放得很低,愿意惟命是從,甚至愿意做個“傀儡”,這正常嗎?這顯然不正常,這說明李密靈活變通,能進能退,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如此心機和手段,不遑多讓于李風云,李風云又如何不忌憚?不戒備?李風云想明白了,李密就是一個天生的梟雄,才智超絕、志向遠大,根本不可能為他所用,退一步說,就算東都兵變失敗后,李密愿意避難于聯盟,李風云也要仔細權衡,如果確定自己掌控不了他,可能會危及到聯盟未來的發展,那就拒絕收留,讓他走自己的路去。

有了這樣的想法,李風云當然要與李密保持距離,所以他對李密的這番話不予置評,故意做出高深莫測之態,任由李密自己去揣度。

李密望著李風云,目露期待之色。他等待的不是李風云對他這番話的評價,而是李風云愿意給他多少信任,只是他高貴的身份和自信自大的性格,讓他選擇性地遺忘了一件事,李風云給他多少信任,完全取決于他拿出多少誠意,而事實是,他至今沒有拿出合作的誠意,他只想利用李風云,他質問李風云是否為齊王賣命,卻蓄意隱瞞楊玄感要篡國自立,他自己拒絕拿出誠意,卻要逼著李風云拿出誠意,李風云當然失望。而更讓李風云失望的是,李密狂妄自大,以為估猜到了李風云參加兵變的真實用意,于是毫不猶豫的出手要挾,而他要挾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他之前所作出的低姿態,實際上是誘騙李風云,麻痹李風云,以便窺探李風云的底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一旦摸清了李風云的底細,捏住了李風云的命脈,雙方誰聽誰的還不是一目了然?

李風云忍不住了,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李密的“小把戲”,“重要的是現在,現在關系到我們的存亡,而未來雖然重要,但如果我們現在都死了,哪里還有未來?”

李密面色微僵,眼里掠過一絲尷尬和羞惱。

李風云說得很直白,我們的合作僅限于現在,限于這場兵變,而目前的形勢決定了你在這場兵變中必須聽我的,由我來影響甚至是改變你們的兵變決策,由我來操控局勢的發展,其他的統統不重要。

“正如你所說,只要我們活著,一切皆有可能。”李密鄭重說道,“那么這場兵變依舊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兵變有成功的可能,而你為了北上發展的目標,為了幫助齊王建立功勛,故意摧毀兵變成功的機會,豈不是置我們于死地?既然如此,我憑什么對你惟命是從?憑什么與你合作?

“的確有成功的可能。”李風云說道,“它取決于兩個條件,首先你們高舉代王大旗,奉代王為新皇帝,把代王和關隴人逼上絕路,其次是在最短時間內拿下東都,并把東都完整無缺地送給關隴人,這樣就能把關隴人徹底拉過來,而有了關隴人的合作和支持,你們進退無憂,至少有五成以上的勝算。”

李密啞然無語。辛辛苦苦為關隴人做了嫁衣,最后還要給占盡便宜的關隴人砍腦袋,世上哪有這種事?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若不能正視現實,死里求生,就只有死路一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