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

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義當前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長白山豪帥左氏兄弟和北海豪帥郭方預、秦君弘在官軍的圍追堵截下,朝不保夕,危急時刻毅然決定投奔李風云,遂率部渡過濟水,一方面暫時擺脫官軍的追殺,以贏得喘息之機,一方面則遣使西進,尋找李風云的聯盟軍隊,以求支援。最新章節閱讀

幸運的是李風云為防備官軍從齊郡方向包抄四瀆津,一直把曹昆的聯盟第二軍和單雄信的聯盟第十七軍放在齊郡境內,一個監控歷城,一個監控祝阿,而東萊水師根本就沒有人上岸,齊王楊喃則“歷經艱難”才攻陷歷城,正在休整之中,所以沿著濟水向西奔走的齊魯義軍信使,一路有驚無險,非常順利地找到了聯盟軍隊。

王薄的第十八軍部署在四瀆津以東方向,就在曹昆和單雄信的后面,隨時給他們以支援。當曹昆派人把齊魯義軍信使送到王薄的大營時,王薄又驚又喜,而這位信使則抱著王薄的大腿嚎啕大哭,泣不成聲。

王薄看完左氏兄弟和郭方預、秦君弘聯名寫就的求援書信,再聽完信使的一番詳細述說,當即意識到僅靠他自己的力量無法救援。現在齊王的大軍就在歷城,而東萊水師就在大河水道上,張須陀卻在北海,這支齊魯義軍渡過濟水進入臨濟一線后,看似安全,實則還在官軍的包圍之中,且無險可守,又食不裹腹、饑腸轆轆,只要三路官軍合力圍剿,則必定全軍覆沒。

王薄飛馳總營,懇請李風云施以援手。

李風云有些驚訝,之前他已經預料到張須陀進入北海之后,齊魯義軍必定被他殺得抱頭鼠竄。歷史上也的確如此,章丘大戰結束后,張須陀便乘勝追擊,尾隨長白山義軍殘部之后殺進北海,開始了魯東戡亂,長白山義軍和北海義軍均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后來就連盤駐在東萊蹲狗山的義軍豪帥左孝友部都全軍覆滅了,而張須陀經魯東戡亂之后,乘機大量收編俘虜,實力急驟膨脹,就此成為河南、齊魯兩地的戡亂主力,并贏得了圣主的賞識,對其委以重任,寄予厚望。然而現在的事實卻與李風云記憶中的歷史發生了偏差,雖然章丘大戰依舊,河北義軍還是被水師擊敗,齊魯義軍也被張須陀殺得大敗而逃,官軍在北海的戡亂依舊連戰連捷,但一敗再敗的齊魯義軍并沒有繼續向東逃竄,也沒有試圖進入東萊郡與左孝友會合,而是殺了個“回馬槍”,突破了張須陀的包圍,又回到了齊郡,并且決意投奔聯盟以求生存。

李風云頗感棘手,倍感無奈。

按道理聯盟當然是軍隊越多越好,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養活軍隊要錢糧,打仗更要錢糧,沒有錢糧,拿什么養活軍隊?拿什么攻城拔寨?以戰養戰只是救急之策,若想靠以戰養戰來發展壯大,純粹是不切實際的妄想。聯盟現在看似強壯,實則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自身的生存危機始終沒有解決,這種情況下,只能是量力而為,首先要保證自己的“體力”,維持自己的戰斗力,唯有如此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反之,背負了太多“包袱”,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那便是自殺。

這個事實王薄自然知道,他舉旗早,號召力大,愿意追隨他的人很多,但為何就是一直發展不起來?官軍四面圍剿的確是阻礙他發展的原因之一,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錢糧,沒有支持發展的經濟能力。其他各路豪帥也一樣,誰不想發展壯大?誰沒有聰明才智?而且大河南北也不缺人,尤其目前這種天災**接連不斷,平民百姓饑寒交迫、朝不保夕的情況下,人一抓一大把,只要你有足夠的錢糧,馬上就能拉起一支隊伍,但關鍵是,你的錢糧是否可以持續供應?是不是源源不斷永不窮竭?如果你的錢糧只能支持短暫時間,那問題的嚴重性可想而知。

聯盟自西進中原大規模擴軍之后,李風云和豪帥們就充分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隨后便斷然停止了擴軍,此后也一直沒有擴軍,裴長子和石子河的加入,還是因為聯盟在中川水大戰損失過大,需要彌補損失才接受了他們。至于王薄的加入,一方面是因為歷城大戰后聯盟的錢糧較為充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聯盟內部齊魯人占據了大半,話語權很大,如果拒絕的話,必然會加劇聯盟內部的矛盾,得不償失。

現在齊魯有四位豪帥率部來投,聯盟驟然間要增加一兩萬軍隊,這不論對李風云還是對聯盟來說,都是不堪承受之重。

王薄看到李風云久久不語,神色更是陰晴不定,便知道李風云無意收留。李風云的難處他理解,昨天的軍議上,李風云就當著河北豪帥們的面,宣布中止雙方的合作,分道揚鑣,這足以說明當前聯盟已深陷困境,否則李風云斷然不會如此絕情,就差沒有與河北人割袍斷義,撕破臉了。

王薄一咬牙,撩衣跪倒,大禮跪拜,向李風云表達自己的臣服之意。這是他唯一可以拿來哀求李風云的“本錢”了,雖然這肯定不能打動李風云,但王薄情急之下,實在想不出其他辦法。

“明公,齊魯將士已危在旦夕,請明公務必施以援手。”王薄賭咒發誓,“從此后,某愿追隨明公,雖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若有違此誓,天打雷劈,萬箭穿心而死。”

李風云啞然無語,不知道說什么好。王薄如此逼迫,李風云不得不救,至于誓言什么的,李風云根本不當回事,但凡相信這些狗屁誓言的“明公”估計都死了。

李風云二話不說,先把王薄扶了起來,然后請司馬袁安擬定命令,命令曹昆、單雄信即刻率軍趕赴鵲山、臨濟一線,不惜代價接應齊魯義軍突圍。又命令呂明星,即刻率驃騎軍出發,會同王薄的聯盟第十八軍,急速向鵲山、臨濟一線推進,給曹昆和單雄信以有力支援。又命令甄寶車率虎賁軍,夏侯哲率聯盟第一軍,沿濟水北岸火速東進,嚴密監控祝阿和歷城方向的官軍動靜,若官軍出動,則堅決阻擊。

王薄感激不已,再次拜謝,接著匆匆告辭,急馳驃騎軍營會合總管呂明星,同赴前線救援齊魯義軍。

李風云又下令,中路總管孟海公,右路總管霍小漢,各率本府諸軍,即刻撤離四瀆津,火速趕赴恒公瀆。

聯盟軍隊大規模調動,使得四瀆津的氣氛驟然緊張。李風云突然抽調精銳軍隊東進齊郡,又安排主力南下撤離,足以證明戰局突發劇變,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齊王楊喃從背后追殺而來,而李風云不得不以精銳東進阻擊,同時命令主力大軍十萬火急撤離濟北。

河北人慌亂了,李風云走了,他們怎么辦?

劉炫也著急了,主動找到了李風云,極力勸說李風云務必以大義為重,不能棄河北義軍于不顧,一旦河北義軍全軍覆沒,對李風云的聲名必將造成不可彌補的打擊,必將影響到李風云和聯盟的未來發展。

李風云妥協了。劉炫的勸諫不能不聽,河北義軍不能不救,就如聯盟必須拯救齊魯義軍一樣,有時候必須大義至上,必須顧惜聲名,雖然為此付出的代價可能太大,但沒辦法,聯盟如果失去了大義、失去了聲名,就如人失去了靈魂,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李風云給出了最終答復,當前聯盟十分困難,只能給河北八位豪帥各領一軍,八個軍三萬兩千人,再無商榷之余地,請河北豪帥們務必體諒和理解,務必有與聯盟同舟共濟之心,待形勢好轉了,在聯盟可以承受的范圍內,李風云承諾,允許他們擴軍,當然了,他們隨時都有脫盟自立的自由,但前提是,不能損害聯盟的利益,否則,聯盟會報復,會給以毀滅性打擊。

另外李風云通過劉炫,給了豪帥們一個沒有公開的承諾,若豪帥們不能接受聯盟的條件,考慮到當前局勢之緊張,李風云允許他們跟在聯盟大軍的后面,向菏、泗一線撤離,而聯盟馬上就要轉戰中原,甚至連蒙山都要放棄,所以接下來聯盟可以把在菏、泗一線的占領區完整地移交給河北義軍,至于未來河北義軍的存亡,那就要依靠他們自己了。

劉炫非常感動,李風云的度量、氣魄和智慧都超出了他的想像,這讓他在絕望中隱約看到了一絲希望。或許老天眷顧,自己在撒手塵寰之際,能有一個清白聲名,不至于到了九泉之下還要辱沒先祖,但前提是,在自己死去之前,李風云已是天下無敵的霸主。劉炫仰天長嘆,上蒼還會給自己多長時間的生命?而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李風云是否會創造出一個空前奇跡?

劉炫自己僅僅是看到了一絲遙不可及的希望,而他帶給河北人的,卻是一個能夠生存下去的極大希望。

河北豪帥們最終還是接受了現實,畢竟李風云不是神,聯盟也不是無敵于天下,大家都是苦哈哈的難兄難弟,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實力上雖然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懸殊。李風云沒有接受他們,聯盟的實力反而強些,接受了他們之后,軍隊人數是多了,貌似強大了,但在錢糧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實力不增反減,反而舉步維艱了。

四月初八日,河北義軍緊隨聯盟主力之后,南下魯郡,與此同時,齊魯義軍也與聯盟軍隊會合,沿著濟水北岸急速西進。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