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

第兩百五十一章 欠了一個人情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李密找到李風云,催促他展開攻擊。無彈窗

此次李密接到楊玄感的命令后,便有一種不詳之感,他感覺此趟通濟渠之行的使命恐怕難以完成。

李風云隱藏得很深,直到關鍵時刻才通過透露一些機密來隱晦暗示他的身份非同尋常,這等于告訴李密,之前他雖然沒有蓄意欺騙李密,但有心利用卻是不爭的事實。李密本想通過楊玄感的調查扳回一局,以掌握李風云的秘密來脅迫他答應自己的條件,但楊玄感未能滿足李密的要求,而更嚴重的是,當楊玄感得知李風云與中樞核心層可能有秘密聯系后,似乎有些慌亂。實際上就目前情形來說,李密很被動,已經難以影響李風云的決策,也就是說楊玄感的這道命令下達得很不恰當,嚴重限制了李密的發揮。

李風云聽完李密的攻擊計策后,沉默不語。

自從與韋福嗣達成未來三個月臨時合作的約定后,聯盟安全撤離通濟渠戰場已不成問題,李風云可以隨時走人,但李風云不想欺騙李密,更不想與李密交惡。

李密這個人沒有經受過什么重大挫折,至今也不過就是因為“太子黨”的歷史遺留問題而絕于仕途,然后他專注于經史,又沾染上了書生意氣,就以此次他為楊玄感沖鋒陷陣,趕赴通濟渠戰場圖謀摧毀齊王一事來說,足見他有一腔熱血,但過于理想化了,再加上身為貴胄和名士的驕傲自大,以致于他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太大,而把對手的智慧看得太低。

這次李密幫了聯盟不少忙,聯合穎汝貴族救濟河南災民,配合聯盟保持通濟渠的暢通,并默契掩護聯盟劫掠通濟渠,當然了,李密之所以這么做肯定不是為了幫聯盟的忙,但不論他真實的目的是什么,結果都有利于聯盟,所以李風云欠了李密很大一個人情。

“如果你處在齊王的位置上,面對今日復雜的東都政局,面對同樣復雜的通濟渠戰場,你將如何應對?”李風云緩緩開口,語氣真誠,“你能否給某一個答案?”

李密的心頓時一沉,他的不詳預感靈驗了,雖然李風云沒有一口拒絕,但字里行間,已清晰透露出了拒絕的意思。

“你曾說過,你會信守諾言。”李密的語氣有些不善了。

李風云微微一笑,氣定神閑,沖著李密搖搖手,“你不要妄下結論,也不要以為某沒有一口答應你與齊王決戰通濟渠,就以為某要毀棄承諾。沒有這回事,某答應你的就一定做到,不會自食其言,再說某欠了你一個天大人情,于情于理都不能背信棄義。”

李密疑惑了,欲言又止,但旋即若有所悟,遲疑稍許便說道,“某若是齊王,必然想方設法逃離通濟渠這個陷阱。對某來說,你和聯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而東都那些虎視眈眈的對手實在太可怕了,也太多了,防不勝防,他們為了置某于死地,肯定是無所不用其極。某困守東都足以保命,而某離開東都,等于敞開后背任由對手下刀,不死都難。”

李風云微微皺眉,問道,“既然如此,你為什么還要出京戡亂?”

“困守東都不過是茍延殘喘,不要說爭奪儲君了,最后即便活下來也就是一具行尸走肉。”李密冷笑道,“相反,離開東都,天高任鳥飛,雖然危機四伏,隨時都有性命之憂,但一旦運氣來了,獲許便能絕處逢生,風云化龍。”

李風云搖頭,“你是嫡皇子,是唯一合法的皇統第一繼承人,你不可能長久居外,所以此策根本不是正確的生存之道,唯有贏得皇統問鼎儲君才能保證你的生存。”

“只要圣主在,某就不可能入主東宮,除非某改弦易轍,堅決支持圣主的改革,但為時已晚,現在某改弦易轍支持圣主,只會被圣主懷疑為竊取儲君之陰謀。將來,圣主有了滿意的儲君人選,某便成了攔路石,必然要被搬掉。既然某遲早都是死,倒不如盡快逃離東都,或許便能謀得一線生機。”

“但你終究逃脫不了圣主的懲罰。”

“某就是讓他殺,某就是讓天下人看到,是他殺死了某,是一個以仁義自居的父親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李密說到這里,嘲諷一笑,“這叫反其道而行之。你要把某囚禁在皇宮里慢慢折磨而死,某偏不遂你所愿,某偏偏要逃離東都,讓天下人都知道你要殺某。你想想,最后會是一個什么結果?”

李風云搖搖頭,沒說話。

“最終是妥協,某會主動放棄皇統繼承人的身份,甘心做一個普通親王,而圣主也會妥協,把某放逐于某個偏僻之處,雖然還是囚禁,但最起碼是囚禁在自己的小國里,自成世界,沒有陰謀詭計,睡覺也不用睜著眼睛,更不會像個行尸走肉般沒有尊嚴沒有靈魂飽受屈辱的活著。”

李風云笑了起來,對李密如此生動的刻畫齊王楊喃頗為驚訝,雖然真實的齊王未必有李密描述的那般不堪,但生活在政治漩渦中的人想必都有逃離權力樊籠的想法,只不過權力的誘惑太大,就算你想逃,還要看你周圍的人想不想讓你逃,如果他們非要把你囚禁在權力樊籠里,你就插翅難飛了。李風云不禁想到了韋福嗣,年輕的齊王被他攥在手心里,同樣是插翅難逃啊。

李風云想了片刻,又問道,“你打算如何逃離通濟渠?”

李密冷眼望著李風云,質問道,“難道齊王當真自降身份,與你一個反賊密謀逃亡之計?”

李風云知道李密已經估猜到了結果,隨即正色說道,“你的使命或許是一定要在通濟渠戰場上摧毀齊王,但對你的上面人來說,只要齊王不在東都,而且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在東都,他們就滿意了,所以,若齊王離開通濟渠戰場,進入齊魯戡亂剿賊,而且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山東各地戡亂剿賊,那么你的使命也就完成了,還是超額完成,畢竟齊王死了,就算嫁禍于某,圣主也會瘋狂報復那些背后下黑手的人,而因此受累至死者難以計數,你們也在劫難逃。”

李密憤怒了,那種遭人算計被人玩弄的恥辱感幾乎讓他暴走,但此刻不是發脾氣的時候,這里也不是他一個貴胄可以擺架子耍威風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不知道齊王和李風云背后的山東人達成了某種妥協。另外局勢的突然變化,也再一次證實了李密的推演,李風云與中樞核心層的蘇威有聯系。

齊王的身份太過尊貴,也太過敏感,有些事是絕對不能做的,違律違禮的事一旦做了,被人揭發了,被政敵們大做文章,后果非常嚴重,所以之前李密雖然懷疑齊王的招撫使可能與李風云達成一定程度的默契,但絕對沒有想到雙方竟然坐下來談合作。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匪夷所思的事?合理解釋只有一個,出自蘇威的授意。蘇威是關隴本土政治勢力的領袖,也是齊王爭奪皇統的最強大支持者,如果沒有蘇威的授意,如果此舉不能給齊王以實實在在的幫助,齊王絕無可能自降身份,倍感屈辱地與一個反賊商談合作事宜。

如果蘇威授意齊王出京,授意齊王與李風云合作,以戡亂剿賊為借口長期滯留于外,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其背后玄機是什么?難道東征當真要失敗?東征戰場當真會出現不可思議的變化?那個人當真通敵賣國了?

如果東征失敗,東都政局必定動蕩,李密有理由相信,楊玄感及其志同道合者決不會錯過此等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那一刻若齊王留在東都,必定是第一個被誅殺的對象,雖然楊玄感的目的是更迭皇統,但繼承皇統者絕對不是齊王。楊玄感控制不了齊王,若讓齊王做了皇帝,楊玄感的頭顱也就搬家了。

如此推演,蘇威此舉就是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了,但蘇威為何要為齊王未雨綢繆?顯然,蘇威知道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比如他知道那個人背叛了圣主,通敵賣國,并且還知道那個人與楊玄感關系密切,兩人正在謀劃改天換地的陰謀。

李密越想越是惶恐,心里的怒氣漸漸消散,他已經無心責叱李風云背信棄義,只想以最快速度密告楊玄感,秘密可能暴露了,某些關鍵人物可能有所懷疑了,當務之急是加快謀劃的準備工作,迫不得已就提前起事,總之不能束手待斃,更不能讓圣主一網打盡,以致于連個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你欠了某一個人情。”李密平靜了心情,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事已至此,也沒必要再去激怒李風云了,更沒有必要與李風云撕破臉,李風云是個特殊的存在,讓他欠自己一個人情也不是什么壞事,或許哪一天就用上了。再說李風云也算仗義,既沒有隱瞞其與齊王之間的秘密,也沒有在自己的背后下黑手,而且他終究是把齊王“拖”在了戡亂戰場上,短期內是不可能返回東都了,而從長期來看,若東征戰場出現了重大意外,戰爭拖延下去,齊王就更不可能返回東都。如此一來,既不用摧毀齊王激怒圣主,掀起血腥風暴,又能把齊王成功逐出東都,可謂一舉兩得,而這正是楊玄感所需要的卻又非常難以實現的結果,現在自己卻幫他實現了,理所當然對自己有利。

李風云也笑了,點了點頭,“這個人情,某一定還你。臨別前,某還有幾句話想說,不知你是否愿意聽。”

李密拱手為禮,“洗耳恭聽。”

“明年你們的確有機會,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天不遂人愿,人又能奈天何?能否得償所愿,還要看上蒼的意愿。”李風云鄭重說道,“若運氣不好,事不可為,你就來蒙山,只待時機一到,必能東山再起。”

李密面無表情,心里卻掀起了驚天波瀾,什么意思?他這是什么意思?他在暗示什么?

更新快無彈窗純文字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