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

第兩百四十八章 危言聳聽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04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當然,李風云做出這樣的推論,是建立在圣主發動第二次東征,并且東都激進勢力會舉兵篡國的基礎上,而韋福嗣對這個“基礎”將信將疑,畢竟李風云的目的性很明顯,他要與齊王合作,這就引出另外一個重要問題,李風云造反的目的是什么?他將何去何從?李風云是山東人,他背后有強大的山東勢力的支持,這一點毋庸置疑了。風云小說閱讀網山東人的目標是在政治上東山再起,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山東人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擊敗關隴人掌控朝政,一條則是推翻楊氏國祚,重建以山東人為統治核心的新王朝。

由此推測,李風云造反的目的無非兩個,一個是以自身為武器,幫助山東人打擊關隴人,一個則是以推翻楊氏國祚為目標,建立新王朝。很顯然,第二個目標難度太大,目前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李風云造反的目的肯定是第一個目標,也就是創造機會打擊關隴人。而以李風云所說,眼前就有這樣一個機會,東都激進勢力要利用圣主發動第二次東征、東都政局動蕩和國內外局勢日益惡化的有利時機,舉兵篡國。東都的激進勢力基本上都是關隴人,若李風云能幫助齊王成功擊敗這些篡國者,那么就等于重創了關隴人,而李風云則能利用這個機會搖身一變,華麗轉身,由罪大惡極的反賊變成救國英雄。

韋福嗣雖然才接觸李風云兩次,但對其才智謀略卻越來越佩服,他覺得這個人天賦異稟,是個奇才,假以時日成就不可限量。姑且不論李風云的推演是否真實,也不論他對未來的預測是否正確,僅以其對東都政局的深刻認識和了解,并據此做出利益最大化的謀劃,就足以⊥人嘆為觀止了。最起碼,韋福嗣現在就已經被李風云構思的近期和長遠謀劃所吸引,漸漸感覺自己即將被其說服了。

“如果依照你對未來的預測,以及據此所做出的謀劃,齊王能否擊殺篡國叛逆?”韋福嗣不動聲色地問道。

李風云給予了肯定的答復。

“接下來呢?接下來又會發生什么?”韋福嗣意猶未盡地問道。

“第三次東征。”

韋福嗣愣了一下,李風云的這個答案出乎他的預料。還有第三次東征?圣主和中樞莫非瘋了?第一次東征失敗,第二次東征無功而返,而兩次東征不但激化了國內矛盾,惡化了國內局勢,甚至還爆發了一次兵變,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風暴,如此惡劣情況下,圣主還要發動第三次東征?這怎么可能?不要說國力難以支撐,就是政治上和軍事上也不再具備東征的條件了。

韋福嗣笑了起來,連連搖頭,“絕無可能,這太荒謬了,完全經不起推敲

李風云也笑了,“明公,東征若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高句麗,必能彰顯中土國力,給北虜諸種以震懾,但如果連續兩次東征均以失利而告終,且國內叛亂迭起,局勢混亂,國力更遭重創,甚至就連北疆鎮戍軍的數量都大量減少,試問,北虜是否蠢蠢欲動?突厥人的野心是否會膨脹到極致,舉兵南下?”

韋福嗣的臉色頓時變了,神情僵滯,眼里更是掠過一絲震驚。

一年前他位居中樞,當然知道南北關系隨著啟明可汗的死去、始畢可汗的繼位而急劇惡化。牙帳自從被持反隋立場、且野心勃勃的激進突厥貴族把持后,與東都的關系更是每況日下。圣主和中樞之所以在西征吐谷渾之后,又匆匆開始東征高句麗,正是感受到了來自大漠北虜的威脅,再加上隨著改革加速國內矛盾日益激烈,于是毫不猶豫,傾盡國力發動對外戰爭,試圖以攻代守,以絕對武力威懾北虜,延緩南北戰爭的爆發時間,給中央集權制的建立贏得更多時間。

韋福嗣的注意力都在東都,倒是疏忽了大漠,經李風云這么一提醒,頓時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若兩次東征均以失利而告終,那么南北戰爭不但沒有被有效延緩,反而被提前催發了。北虜不是一群善良的羊,而是一群兇殘成性的狼,這群狼對富裕的中土始終虎視眈眈,如今看到中土水深火熱,豈會置若罔聞、視若無睹?如此大好良機,當然不能錯過,當然要南下入侵,乘火打劫,落井下石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能想到。

“如果北虜入侵,南北關系破裂,圣主應該把衛府軍放在北疆鎮戍,固守長城,而不是繼續進行第三次東征。”韋福嗣依舊不能接受李風云的預測,隨即對其提出質疑,“高句麗彈丸小國,飽受戰爭蹂躪,國力不堪重負,短期內根本無法對我邊疆形成威脅,圣主還有什么必要發動第三次東征?”

“第三次東征打得不是高句麗,而是高句麗的遠東盟友。”李風云解釋道,“高句麗的遠東霸主地位遭我中土重擊之后,已不復存在,再難駕馭遠東諸種的奚、霄、契丹、黑水鞍羯和南北室韋,而突厥人必定乘虛而入,把牙帳勢力迅速蔓延到遠東。遠東諸種沒有選擇,唯有與突厥人結盟以求生存。

“南北關系破裂,突厥人要南下入侵,為確保抓住此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把疆土延伸至長城以南,突厥人必定要做好萬全準備,傾盡全力一戰。可以預見,突厥人極有可能分三路南下,西路取道靈武、朔方一線,威脅關中,以牽制我西北鎮戍軍;東路則以遠東諸虜為主,從幽燕、遼西、遼東方向展開攻擊,以牽制我幽燕、遼西、遼東鎮戍軍;中路則為主攻方向,以大漠北虜諸種為主力,由白道、武要北原方向南下越過長城,進入代北。”

“我西北軍實力強勁,足以將北虜阻御于賀蘭山下,而我北疆諸路鎮戍軍的主力參加了兩次東征,如果損失慘重,實力劇減,那么可以想像,長城防線已難以堅守,更可怕的是,北疆諸軍將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一旦全線崩潰,則代晉、幽燕乃至河北,有盡數淪陷之危。”

“圣主如果發動第三次東征,其目的肯定不是為了摧毀高句麗,更不是為了維護自己和中樞的權威和顏面,而是為即將到來的南北大戰做準備,是為了震懾遠東諸虜,破壞他們和突厥人的盟約,讓他們在南北大戰中保持中立,不敢入侵我東北邊疆,如此一來我北疆鎮戍軍便可避免兩線作戰的困境,同時我中土亦能在南北大戰中集中錢糧武器于代晉戰場,與北虜決一死戰。”

李風云侃侃而談,顯然對南北局勢非常熟悉,這使得韋福嗣想起了他自己的推測。

李風云十有**是中土部署在大漠的秘兵,是中樞主掌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裴世矩的親信手下,而李風云之所以在東征之前被邊軍抓捕并被宇文述下令押送至東都,很可能是因為他掌握了北虜南侵之機密,遭到北虜的追殺,不得已之下只能以“苦肉計”瞞天過海,試圖將機密送回東都。可惜,東都高層有內奸,李風云在返回東都的過程中遭到多次追殺,安全抵達東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李風云在白馬大獄“金蟬脫殼”,造反去了。至于北虜南侵的機密,從李風云與裴世矩保持私密聯系來看,也早已送出,至于李風云為何繼續待在叛亂者的隊伍里,其中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韋福嗣相信,他終究有弄明白的一天。

現在李風云的神秘身份是越來越有跡可循了,正因為如此,他所透露的機密大都是真實可信的,而他對東都政局、對國內外局勢的推演,也基本上是有依據的,而他言辭中所含蓄隱晦表達出來的對未來的預測,實際上正是他為齊王所設計的一條獨具特色的問鼎皇統之路。

李風云說完之后,韋福嗣沉思了很久,雖然他依舊不能接受李風云的預測,不相信中土的局勢會在短短時間內惡化到如此可怕的地步,但他也找不到可以直接推翻這些危言聳聽的推測的證據。李風云的推測依據,采用的都是最壞的和最為惡劣的結果,可事實卻未必如此,比如東征未必會失敗,會接連發動三次,比如南北戰爭未必會馬上爆發,所以韋福嗣對中土的未來依舊抱有很大希望。

“如果圣主發動了第三次東征,并且達到了你所說的威懾遠東諸虜的作用,那么南北戰爭還會在近期爆發嗎?”韋福嗣問道。

李風云反問了一句,“如果阿史那咄吉世自坐上可汗位置開始,就和牙帳內的激進貴族們傾盡全力準備這場戰爭,你認為他們會放棄嗎?”

韋福嗣啞然無語。

“圣主的第三次東征肯定能達到目的,但延緩不了南北戰爭的爆發,相反,北虜擔心中土太強大,會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元氣,而事實也的確如此,中土一旦有個兩三年的恢復時間,北虜也就失去了南侵的最佳時機,所以北虜必然要加快戰爭步伐,必然要以最快速度南下攻擊中土。”

韋福嗣望著神情有些激動的李風云,驀然靈光一閃,對李風云的造反目的突然有了新的猜測,難道,他是為即將到來的南北戰爭做準備?從目前李風云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似乎并沒有推翻圣主摧毀國祚的想法,否則他就不會主動與齊王合作,而是與東都的激進勢力合作了。

“你想去北疆,想去抵御北虜?”韋福嗣試探著問了一句。

“若我們合作成功,待南北戰爭爆發,齊王北上御敵,某愿意為他沖鋒陷陣,即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辭。”

韋福嗣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但心里沒有任何喜悅,他的整個身心都被李風云所描繪的陷入深重危機的中土未來的陰暗畫面所填充,情緒低落而憂郁。

他要冷靜下來,他必須冷靜下來,他不僅要為齊王設計未來,更要考慮自己的未來,雖然李風云所描繪的未來都是虛構和杜撰的,但誰敢說,那就不是中土的未來?假如中土的未來就是如此,那齊王又應該如何面對?自己又將如何謀劃?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