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

第一千零五章 多說無益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26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用戶名:密碼:記住

/猛子/

四月初七,齊王率軍抵達扶余城。

安東副都護李渾出城十里相迎。

看到迎接自己的只有李渾及其數位親信僚屬,齊王很失落,十分郁憤,但同時也暗自松了口氣,畢竟這場冷淡場面是他所需要的,他最擔心的就是安東方面出于某種惡意目的擺出盛大歡迎場面,那他面子是有了,卻也讓圣主和中樞誤會更深了。

齊王神情冷漠,韋福嗣和李善衡亦是表情難看。

李風云、李子雄不但沒來迎接齊王,就連他們的部屬都蹤跡全無,這足以說明二李避齊王如虎,既不愿繼續支持齊王,也不敢與圣主和中樞對抗。如此一來,形勢發展就與之前預料大相徑庭了,兩人試圖借助安東之力裹挾齊王割據稱霸的“如意算盤”也就徹底落空。未來何去何從?就算跟在安東大軍的后面撿了便宜,拿到了攻陷平壤滅亡高句麗的功勞,返回東都后,也無法逃避慘遭打擊之厄運。

稍事寒暄后,韋福嗣就迫不及待問道,“郕公,李副大都護及安東諸軍將何在?”

李渾躊躇不言,目光在齊王、韋福嗣和李善衡的臉上轉來轉去,閃爍不定。

眼前這場面以及它所代表的安東方面的立場和態度,齊王等人勃然大怒乃在情理之中,只是勃然大怒后他們將要采取的對策,卻影響甚大,不但會影響到第三次東征的結果,還會影響到東征結束后國內政治形勢的走向,甚至還會影響到南北大戰的勝負,必須慎重對待,一旦處置不好,就是個滿盤皆輸的慘局,各方勢力乃至國祚都深受其害。

而這也正是李風云怒不可遏的原因所在。目前形勢下齊王北上扶余與安東大軍會合,純粹就是個害人害己害國的玉石俱焚之舉,這已經不是臨死拉人墊背了,而是臨死也要狠狠地捅國祚一刀,為了個人和小集團利益肆無忌憚地損害國祚和中土大利。

李渾已經受到李風云的嚴正警告和嚴重威脅,哪怕他非常認同和支持齊王此舉,但這里是遼東戰場,而他現在也暫時避難于安東,因為受制于人不得不忍氣吞聲,不得不優先照顧安東利益,不得不在兼顧本集團利益的基礎上最大程度減少政治盟友的損失,否則一旦激怒了李風云,魚死網破,結果就可怕了。

“大王,李副大都護已于昨日清晨,率選鋒馬軍兩萬余騎奔襲晦發川而去。”李渾平靜說道。

此言一出,齊王、韋福嗣、李善衡均是驚訝不已,面面相覷,相顧失色。

李渾這句話傳遞出數個明確訊息。李風云果非尋常之輩,言出必行,更雷厲風行,說打平壤就打平壤,而更重要的是,他擅作主張,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既不報奏圣主和東征統帥部,也不征求決策層的同意。但正因為如此,勝算才大,如果事事征詢,李風云也就不會創造出開疆安東的奇跡了。

然而,這對抱著叵測居心匆忙跑到扶余城的齊王來說,卻是當頭一棒。李風云已經發動攻擊了,安東大軍的東征已經開始了,但沒有圣主的詔令,也沒有東征統帥部的命令,純粹就是李風云的個人行為,其罪責之大,等同謀反,恰好這時齊王來了,且無力阻止,于是禍從天降,憑白無故就要承擔罪責。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李風云的報復。你齊王跑到扶余拉我上賊船,我就擅自發動攻擊帶你一起跳水,你戳我一刀,我還你一槍,看誰笑到最后。

李風云走了,李子雄還在,還是安東諸軍將的統軍人物,他可以帶著韓世諤、周仲、來淵等一大幫將領前來迎接齊王,但他也沒來,韓世諤等將領也沒來,這充分說明安東內部各勢力已經在齊王問題上達成一致,既不支持亦不結盟,如此一來齊王此次北上就尷尬了,孤家寡人一個,即便想沖在最前面搶功勞都不行,最多也就是跟在安東大軍后面撿點便宜。

但對韋福嗣和李善衡來說,此次慫恿齊王北上搶功勞不是關鍵,關鍵是東征結束后齊王的去留,而齊王在沒有安東的支持且安東也拒裹挾齊王的不利局面下,齊王返回東都已鐵板釘釘難以阻止。齊王返回東都了,他們怎么辦?還有齊王身邊的那些親信僚屬怎么辦?還有軍隊中那些主動或被動追隨齊王的各級軍官怎么辦?難道都要重蹈覆轍,都要像之前齊王“失德”案一樣,被圣主斬盡殺絕一鍋端了?

辛辛苦苦白算計一場,韋福嗣和李善衡心情之惡劣可想而知,只是相比起來,齊王心情更差,他還沒進扶余城,李風云就給他挖了個大坑,功勞影子沒看到,擅權大罪便從天而降,豈有此理。

“誰下達的命令?誰允許他提前發動攻擊?”齊王大怒,厲聲質問道。

雖然東征統帥部已經修改了攻擊策略,已經做出了“水陸并進、三路同攻”之決策,但事關重大,需要報奏圣主和中樞,需經圣主下達詔令才能正式執行,如果東征統帥部的決策被圣主和中樞否決了,李風云的這一自作主張之舉極有可能帶來難以估量之惡果。

“大王,內中緣由非常復雜,安東十分被動,迫不得已之下,李副大都護不得不鋌而走險,行險一搏。”

李渾很淡然,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告知,因為東征統帥部那邊做出了強烈且明確的不歡迎之暗示,而安東大軍這邊因為糧草武器嚴重短缺已深陷困境,無奈之下只有一個選擇,馬上攻打晦發川,奔襲粟末靺鞨,以燒殺擄掠靺鞨人來幫助安東大軍暫度危機。

“雖然大王火速北上,給安東以有力支援,但遠水解不了近渴。”李渾最后說道,“即便懷遠礙于大王之重壓,竭盡全力向扶余運輸糧草輜重,但懷遠距離扶余有千里之遙,且路途艱險難行,一旦貽誤,安東大軍就進退兩難了。進攻吧沒有充足的糧草武器,打輸了萬劫不復,而不進攻吧又是抗旨,自尋死路,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李副大都護寧愿背上擅權罪責,也要讓安東大軍度過糧草危機,讓安東大軍迅速殺到平壤城下,以確保第三次東征的勝利,確保國祚利益不受損害。”

齊王的臉色漸漸好轉,雖然依舊對李風云和安東諸將怨恨不已,但衛府那幫驕恣狂妄的將軍們,尤其東征統帥部的那幾位軍方大佬,也的確不是什么好東西,一個比一個壞。這一點齊王深有感觸,此次他如果不是在懷遠飽受宇文述、郭榮等大將軍的輕慢和羞辱,也不會被韋福嗣和李善衡所說服,在明知后果嚴重的情況下還一意孤行北上扶余,說白了就是賭一口氣,你們不給我建功的機會,我就自己去打平壤。

由此推及,不難想到東征統帥部對李風云和安東大軍的態度了,所以李風云奔襲晦發川,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復雜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肯定也是賭氣,你們不讓我打平壤,不讓我搶功勞,我偏要打平壤,偏要搶功勞,偏要打你衛府的臉。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唯有一往無前,直殺平壤了。”

齊王想通了,豁出去了,反正自己北上扶余已經讓圣主憤怒了,也不在乎李風云給自己挖坑了,總之只要攻陷了平壤,滅亡了高句麗,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實現了自己此行的目標,將來論功行賞的時候,最不濟也能功過相抵,而這個結果肯定要遠勝“困”在統帥部痛苦煎熬了。

“安東主力大軍何時出發?”齊王問道,“是郕公你親自統率嗎?”

李渾搖搖手,語氣陰郁,“本來安東主力軍團的確由某統率,但聽說大王趕來扶余后,李副大都護立即做了調整,由某統率后軍保護輜重,主力軍團則由李子雄統率,只待選鋒馬軍攻克晦發川,主力軍團便立即東進。”

齊王的臉色再度陰沉。韋福嗣和李善衡互相看看,眼里不約而同地掠過一絲失望之色。

之前齊王、韋福嗣和李善衡曾寄希望于李風云的疏忽遺漏,對安東軍權或多或少還抱有一絲幻想,只是如此大事,李風云豈敢麻痹大意、自掘墳墓?李風云臨陣換帥,正是要保證自己對安東大軍的絕對控制,而李渾是齊王的堅定支持者,一旦李渾對齊王言聽計從,把安東主力大軍的控制權拱手相讓,形勢必然失控,后果不堪設想。

對此李渾滿腹怨言,只是無處發泄,總不能沖著齊王大喊大叫吧?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齊王想了一下,追問道,“郕公估計李子雄何時東進?”

“只要懷遠送來糧草輜重,李子雄立即便會率軍東進。”

齊王點點頭,轉身對李善衡說道,“傳孤命令,大軍就地扎營。”又對韋福嗣說道,“急報懷遠,說孤已抵達扶余,但李副大都護已率軍攻打晦發川而去,孤將迅速跟進,請懷遠務必加快糧草輜重的運輸。”

接著面對李渾,嚴肅說道,“明日,孤進城巡視,撫慰諸軍,請郕公預作準備。”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