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

第一千零二章 你目的何在?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17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猛子:、、、、、、、、、

李子雄、李渾聽說齊王率軍北上,即將抵達扶余,吃驚之余亦是心情陰郁,失望至極。

齊王若能幡然醒悟,重豎大旗,決心與圣主對抗到底,則在南北戰爭即將爆發而國內政局又急轉直下的惡劣背景下,圣主和中樞迫不得已也只能妥協讓步,以讓度政治利益來爭取齊王的合作,如此形勢就對齊王有利了。未來南北戰爭打贏了,圣主傷痕累累,精疲力竭,急于恢復元氣,短期內也顧不上打擊齊王,而那時齊王憑借累累功勛即便不能與圣主分庭抗禮,亦能割據稱霸;反之,若南北戰爭打輸了,圣主威權喪盡,四面楚歌,眾叛親離,一蹶不振,如此天賜良機,齊王只要牢牢抓住,必能逆勢而起,成為中土希望所在。

只是,愿望是好的,現實很無情。

齊王生性懦弱,又瞻前顧后優柔寡斷,不敢也不愿背叛圣主,始終對圣主抱有幻想,所以齊王北上扶余,肯定不是幡然醒悟,更不會聯合大家一起對抗圣主,相反,他要借助安東的力量,確保第三次東征的勝利,確保自己再建功勛,以此來向圣主證明自己,來贏得圣主的信任。

但是,此舉后果很嚴重,即便齊王最終達到了目的,第三次東征勝利了,他也建立了功勛,也依舊難以贏得圣主的信任。而與此同時,他卻把別人害慘了,他的這一做法不但會加劇圣主對安東的不信任,激化圣主與安東之間的矛盾,甚至還會挑起圣主和裴世矩之間的斗爭,引發新一輪政治風暴,使得權力高層加速分裂,使得圣主和中樞試圖在南北戰爭前團結內部一致對外的努力化作泡影。

然而,此舉符合齊王的一貫風格,為了個人私利而罔顧國祚、他人利益,結果害人害己害國,自己一無所獲甚至損失巨大,還連累他人深受其害,最終還損害到國祚大利,比如其“失德”之舉,看似個人道德問題,實則上至國祚下至他自己,以及所有利益關聯者,均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齊王本該吸取教訓,在挫折中迅速成長,政治上迅速成熟,但他今天的所作所,可以看出他不但沒有吸取過去的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不是齊王的主意。”李風云望著李渾,目光冷冽,“這肯定是韋福嗣和李善衡的主意,他們為了自救,竟然在某的背后下刀子,陷我安東于困境,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子雄、李渾一聽就知道李風云懷疑他們與此事有關,如果不解釋清楚,三人之間必然產生隔閡,直接影響到東征戰場上乃至未來的合作。

“這是我們的疏忽。”李子雄撫須嘆道,“我們應該想到圣主詔令齊王參加第三次東征,無非就是尋機剝奪齊王的兵權,如此一來齊王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韋福嗣、李善衡等人就難逃厄運了。生死存亡之刻,他們垂死掙扎,無所不用其極,結果連累到了我們。”

“百密一疏。”李渾亦是搖頭嘆道,“我們還是嚴重低估了圣主,為了鏟除對手,他迫不及待,甚至要搶在東征開始前解決問題,結果狗急跳墻,韋福嗣、李善衡,還有一大幫忠誠于齊王的文武僚佐,搶在圣主痛下殺手之前,逃離懷遠,逃之夭夭。”

接著李渾迎著李風云的目光,坦然說道,“事已至此,齊王馬上就要到了,埋怨憤懣皆無濟于事,必須想個對策。”

“對策?齊王都來了,還有什么對策?”李風云冷笑,沖著李渾厲聲質問道,“你還能拒齊王于千里之外?你還能與其反目成仇,兵戎相見?”

李風云勃然大怒了,雖然他強行忍耐,沒有歇斯底里的發作出來,但李子雄、李渾都從他的質問里看到了燃燒的怒火。

李渾苦笑,沖著李風云攤開雙手,一臉無奈,“這一刀已經插下去了,已經既成事實了,現在我們既不能拒齊王于千里之外,更不能與其反目成仇,即便心不甘情不愿,也不得不強作歡顏虛與委蛇,否則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甚至走向失控,給安東帶來致命擊。”

李子雄也沖著李風云搖搖手,示意他不要激動,盡快冷靜下來。

“事已至此,損失肯定不可避免了,唯有想方設法減少損失。”李子雄說道,“當務之急是不惜代價攻克平壤摧毀高句麗,贏得第三次東征的勝利,這是我們減損的前提,而沒有這個前提,我們不要說減損了,就連平安返回安東恐怕都是奢望。”

李風云點點頭,“明公說得對,事已至此,已無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了。昨天大賀咄羅和耶律鐵力從晦發川傳來消息,讓我們對晦發川兩岸的軍情有了一些初步了解。本來某還打算再等幾天,等大賀咄羅和耶律鐵力把粟末靺鞨的軍情打探得更詳細一點,然后再展開攻擊,但如今形勢變了,不能再等了,事不宜遲,某明日就率軍出發,直殺晦發川。”

李渾再度苦笑,欲言又止。李風云還是憤怒,無意謀取對策,只想避開齊王,一走了之,眼不見,心不煩,你們愛怎么干就怎么干吧,反正安東這一刀挨得結結實實,這仇怨算是結下了,難以化解了。

李子雄倒是平和,不緊不慢地說道,“明天就走?也行,扶余距離晦發川不過四百余里,我們這邊大軍云集,晦發川那邊不可能一無所知,一旦有所戒備,再想偷襲就難了。只是,你走了,齊王這里如何應對?你總要給我們交一個底,不能不管不顧就走了。如果任由我們處置,你是否放心?假如齊王被我們所裹挾,公開與圣主對抗,后果肯定比你想像得嚴重。”

李風云稍加沉吟,轉目望向李渾,“郕公有何建議?”

三人中,唯有李渾是齊王的堅定支持者,雙方利益相聯,緊緊“捆”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所以齊王的到來,齊王與各方重新合作,應該是李渾愿意看到的。

李渾稍作躊躇,遲疑問道,“如果齊王要與你再度合作,你是否接受?”

李風云毫不猶豫地答道,“南北大戰在即,而這一仗中土不能輸,所以某的底線是,凡是可能危害到南北大戰勝利者,均不能接受。”

李風云一口拒絕,他不會與齊王再度合作,不會因此激怒圣主和中樞,讓中土權力高層陷入更嚴重的分裂和斗爭中。

李渾想了片刻,質問道,“但是去年冬天,尤其在飛狐大軍撤進安州之前,你為何還想方設法維持雙方之間的合作?”

“很簡單,一則某需要齊王牽制圣主,掣肘涿郡留守府,給飛狐留守軍爭取到寶貴的喘息時間;二則希望齊王能夠與安州、飛狐在長城內外形成三方呼應之勢,繼而挾幽燕而脅圣主,迫使圣主和中樞不得不妥協讓步,轉而結束東征,返回東都,穩定國內,如此中土可集中力量進行南北大戰的前期準備,同時齊王和我們亦能迅速壯大,一旦中土打贏了南北大戰,齊王必能乘著東都休養生息的有利時機,據北疆而稱霸,為奪取皇統打下堅實基礎。”

李風云說到這里,目光逐漸森寒,語氣也愈發冷厲,“但是,關鍵時刻,齊王背信棄義,堅決站在了圣主一邊,迫使飛狐留守軍不得不出塞撤進安州,迫使我安東不得不向圣主和中樞低頭拱手送上開疆武功,在明知東都要置我們于死地的情況下,還不得不跳進陷阱,長途跋涉數千里遠征高句麗,殊死一搏。”

“一個背叛者,一個置我們于死地的背叛者,你讓某繼續與其合作,繼續把某和二十余萬人馬的性命托付給他,你想干什么?你目的何在?你想讓齊王踩著我安東二十余萬尸骨走回東都嗎?”

李渾無言以對。

李子雄再一次向李風云搖手,示意他冷靜一點,現在不是爭論的時候,而是要盡快拿出對策,互相指責無助于解決問題。

“形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雙方已無合作之可能。”李子雄望著李渾,鄭重說道,“雖然你有你的立場,你有你的目標,但齊王與安東已分道揚鑣,尤其在南北大戰結束之前,安東絕無可能支持齊王,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請郕公務必信守承諾,千萬不要像韋福嗣、李善衡一樣為一己之私而置安東于不顧,陷國祚于危難。”

李渾尚未說話,李風云又冷聲開口了,“南北大戰來得越快,圣主對西京的手段就越是凌厲,否則兩京根本就不可能擱置矛盾一致對外,而隴西成紀李氏恰好是最好的下手目標,屠滅了你隴西成紀李氏,既可以有力打擊隴西武人,又可以重創西京,還能把齊王的勢力一掃而空,如此既能最大程度消除國內禍患,又可以更快集權于中央,可謂一舉多得。所以某對你說過,在南北大戰開始前,你和隴西成紀李氏務必小心謹慎,千萬不要給圣主下手屠戮的機會,否則必有身死族滅之禍。”

面對李風云的威脅,李渾氣憤填膺,臉色極其難看,但他沒辦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和隴西成紀李氏現在是圣主的眼中釘肉中刺,岌岌可危,而安東就是他的避難所,南北大戰則是隴西成紀李氏的救命稻草,此刻他如果一意孤行,繼續拉著齊王在皇統斗爭的漩渦中左沖右突,嚴重損害安東利益,置裴世矩和李風云于死地,結果可想而知。

“好了,言盡如此,郕公亦不會再抱幻想了。”李子雄急忙打圓場,一邊伸手拍拍李渾后背,一邊對李風云說道,“如何應對齊王,你拿個對策。”

“唯今之計,只有向圣主妥協。”李風云手指李渾,憤懣說道,“你我聯名上奏圣主,向他做出承諾,東征結束之日,就是齊王返回東都之時。另外,急報安東大都護府,請裴大都護亦向圣主做出承諾,安東大都護府和安東大軍以保家衛國為己任,絕不會做出任何有損于國祚和圣主之事。”

相關、、、、、、、、、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