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隋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戰隋 >>戰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

第七百八十九章 言之尚早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3日  作者:猛子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猛子 | 戰隋 

九月二十三,圣主南下,返回京師。

在過去一個多月里,圣主親自坐鎮北疆,迅速穩定了北疆局勢,也給兩京平叛和善后贏得了充足時間,但讓圣主失望的是,時至今日,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東都留守樊子蓋和西京留守衛文升想盡一切辦法,也未能實現兩京政治上的妥協,兩京政局非但沒有因為平叛而穩定,反而愈發混亂,政治斗爭愈發激烈。西京要奪回京師地位,要乘此良機遏制和打擊改革勢力,而東都雖然在楊玄感的叛亂中慘遭重創,權威一落千丈,但誓死維護京師地位,寸步不讓,雙方矛盾尖銳,根本沒有妥協余地。

宇文述、來護兒、樊子蓋和衛文升無奈之下,聯名上奏,請圣主盡快返回東都,以皇帝的無上權威來恢復和鞏固東都的京師地位,繼而在政治上壓制西京,以強硬手段來穩定兩京政局。

圣主也是一籌莫展。當前兩京政治危機的根源是改革和保守之爭,圣主要維護和鞏固改革成果,要對權力和財富進行再分配,就必須牢牢掌控最高決策權,就必須壓制保守派,就必須在政治和軍事上贏得較大優勢,但現在圣主恰恰就因為連續兩年的東征失利,在政治和軍事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結果就是目前這個惡劣局面,政治對手落井下石展開了瘋狂反擊,大河兩岸此起彼伏的叛亂只是開始,楊玄感的背叛才是致命一擊,如今兩京“大打出手”,愈行愈遠,距離反目成仇的日子已越來越近了,形勢十分危急。

如何逆轉局勢?關鍵不在于政治妥協,妥協實際上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矛盾和沖突越來越激烈。在圣主看來,解決這場政治危機的關鍵還在于贏得東征的最終勝利,贏得政治軍事上的優勢,然后挾東征勝利之威,給反撲的保守派以“迎頭痛擊”,用強硬手段遏制保守派,重新贏得兩京政局的暫時穩定。

接下來如何繼續推動改革?那就要靠南北戰爭了。攘外必先安內,用東征的最后勝利來“安內”,來解決兩京政治危機,然后齊心協力一致“攘外”,打贏南北戰爭,贏得政治軍事上的絕對優勢,以此來徹底解決嚴重威脅到國祚存亡和統一大業的“內憂外患”。

所以現在圣主的精力都放在第三次東征上,他知道自己即便返回東都,即便借助清算楊玄感同黨的機會大開殺戒,也依舊解決不了兩京政治危機,反而會讓兩京斗爭白熱化,讓兩京危機更為嚴重。

事實上的確如此,圣主不回去還好一些,還能對兩京造成威懾,還能借助這種威懾把兩京斗爭控制在雙方都可接受的范圍內。圣主的親信手下大都根基薄弱,做事都靠“狐假虎威”,他在東都的時候,這些人有靠山,橫行無忌,肆無忌憚,反之,這些人就要收斂了,太囂張一旦遭到對手的暗算必定玩完。所以圣主不回去,改革派在政治清算的時候必然有所收斂,這對保守派而言就相當于圣主主動妥協了。既然圣主主動妥協,以妥協換取危機可控,保守派自然也樂意,對他們而言只要把清算控制在最小范圍內,自身利益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維護,那就行了。

因此圣主并沒有積極返回東都的意愿,但形勢比人強,他在北疆局勢已漸趨穩定的情況下,既不下旨結束東征,不把遼東的遠征軍和工匠民夫撤回來,也不返回京師穩定兩京政局鞏固中央權威,那就是不作為了,必定會遭到政治對手的攻擊,一旦謠言四起,后果就嚴重了,不但圣主自身威信會下降,還會連累到中央權威,甚至還會激起民憤,尤其兩次東征中大河南北的征召人數太多,自從去了遼東就看不到人回來,民眾早已怨聲載道,這種瀕臨失控的情緒如果被陰謀者蓄意利用,叛亂規模和范圍再度擴大,則國內局勢極有可能加速惡化以致于一發不可收拾。圣主迫于現實,不得不收拾行裝踏上返京之路。

當天晚上,圣主車駕停于涿郡良鄉。就在此刻,齊王從懷荒送來的奏章到了,同期到達的還有涿郡副留守陰世師的奏章。

內史侍郎虞世基第一個看到這兩份奏章,看完之后神情頓時凝重,沉思良久,遂匆忙覲見圣主。

圣主聽說是齊王急奏,當即召見虞世基。看完奏章后,圣主也是一臉凝重,陷入沉思。

之前陰世師曾有急報,說齊王以剿賊為由,擅自出塞,與突厥人對峙于閃電河,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南北局勢隨時都有崩潰之危。當時圣主勃然大怒,但已經既成事實了,只能設法挽救,再說圣主也想知道突厥人是否敢于反目成仇,是否會率先發動南北戰爭,而齊王此舉正好可以達到試探之目的,于是也就聽之任之,并要求段達和陰世師做好防范,以防不測,確保長城安全。

此后陰世師也有急奏,但形勢發展與圣主的推測基本差不多,不論是齊王還是叱吉設都承擔不起南北關系破裂的嚴重后果,雙方都保持著極大克制,只是如此一來就便宜了白發賊和李子雄,他們竟然帶著隊伍殺進了閃電原,接下來不出意外必定兩敗俱傷,然后齊王出面收拾殘局,突厥人打落牙齒和血吞,不得不接受重創之結果。

然而圣主想錯了。齊王在奏章中告訴圣主,李子雄和白發賊帶著隊伍殺出了突厥人的包圍,沖進了平地松林,向安州發動了攻擊。

這一消息,得到了同時送達行宮的陰世師的證明。

陰世師在急奏中告訴圣主,齊王于九月二十深夜返回懷荒,與其同時抵達懷荒的還有大漠牙帳的兩位特使,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和俟利發史蜀胡悉。

另外據扈從齊王出塞剿賊的武賁郎將趙十住和懷荒鎮將、武牙郎將破六韓摩訶報奏,李子雄和白發賊利用齊王的追殺和突厥人對齊王的防范,成功的從兩個強大對手的圍追堵截中殺出一條血路,進入了平地松林,直撲安州而去。兩人事后做出分析和推斷,李子雄和白發賊之所以主動出塞作戰,其目標十有**是安州,他們從一開始就盯上了安州,而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假象,都是蓄意借助官方的力量,借助驅虎吞狼和借刀殺人計,成功欺騙了所有的對手,然后一擊致命

圣主很驚訝,完全沒想到北疆局勢竟有如此匪夷所思的變化。

李子雄和白發賊的將計就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可能會攻占安州,而安州一旦落入中土之手,首先就會改變中土在南北對峙中的劣勢,這將幫助中土在即將爆發的南北戰爭中搶得先機,贏得更多勝算。

有利就有弊,李子雄和白發賊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不惜一切代價攻打安州,其目標肯定不是為了打下一塊小小的地盤,而是要以安州為支點,撬起整個南北局勢的大變化,繼而從這個變化中牟取巨大利益。那么,他們需要什么利益?東都能否給予這些利益?

圣主不以為然。一群叛逆而已,不論出身高貴者還是卑賤者,所牟取的無非就是榮華富貴,這點蠅頭小利東都付得起,當然,前提是他們要拿下安州,要擊敗奚族,要擊敗突厥人,要用事實證明他們和安州都有不菲的價值,否則一切免談。

那么,這群叛逆能否拿下安州?圣主認為可以期待一下,雖然他不相信白發賊,甚至直接無視白發賊,但他相信李子雄、韓世諤和周仲的能力,他甚至認定這個計策就是來自李子雄,而一位開國元勛、兩位名將之子的“豪華陣容”太強大,拿來打一個東胡雜虜實在奢侈,另外此刻奚王阿會正帶著奚族五部大軍遠征契丹,國內空虛,戰機非常好,至少有一半勝算。

一半勝算意味著什么?考慮到突厥人不會放棄奚族和安州,考慮到叱吉設阿史那咄捺和步利設阿史那咄爾在始畢可汗的威逼下,勢必要竭盡全力奪回安州,考慮到危難關頭奚、霫和契丹三個東北大族為了對付共同敵人中土,有可能攜手結盟聯手抗敵,李子雄即便初期戰無不克、勢如破竹,一鼓作氣拿下安州,但后期若想保住戰果,卻是非常困難,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

也就是說,李子雄只有一戰之力,一戰之后他人力物力財力消耗一空,只有等死,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涿郡留守府,只要涿郡留守府在東都的授意下給予支援,李子雄就能支持下去,就能連續作戰鞏固戰果,就能把安州牢牢控制在手。

這就是齊王急奏的真正目的所在,但齊王顯然擔心圣主和中樞對他的動機持嚴重懷疑態度,所以這份奏章寫得十分謹慎,字斟句酌,從字面上根本找不到落人口實的地方。

陰世師在奏章中詳細呈述了趙十住和破六韓摩訶對此次出塞作戰的分析、推測,可見他對收復安州持樂觀和支持態度,但他的表達同樣很含蓄,他能做的也就是在燕北方向牽制磧東南的突厥人,而這需要齊王的默契配合,沒有齊王這尊“大神”在,靠他一個涿郡副留守和幾千戍軍根本牽制不了突厥人。

圣主思考良久,抬頭看了看虞世基,問道,“愛卿如何看待此事?”

“圣上,機會難得。”虞世基從容說道,“只是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言之尚早。”

這實際上就是支持態度,畢竟此事一旦成功,對中土而言利益太大,絕無可能放棄,但現在結果沒有出來,說什么都沒用。

圣主微微頷首,沉吟不語。

虞世基知道圣主心里想什么,當即說道,“圣上,上谷自遭叛賊荼毒后,民心大亂,局勢不穩,亟需安撫,爾今圣上正好經過上谷,不若稍作停留……”

“善!”圣主不待虞世基說完,一口答應。

=手機用戶請訪問m


上一章  |  戰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