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陳銜玉甚覺委屈。
他急匆匆跑出來,還不是怕她跑了嗎?
只不過,這次是他多心了,她并不想走,她與他做了約定,不止他不能違約,她也不會違約的,他不害人,她陪著他。
駱雨荷當然不會走的。
他懷疑她食言,她當然要生氣,也值得生氣。
想通之后,陳銜玉也覺得能夠理解駱雨荷的感情,便只是笑笑,她呵斥,他欣然接受。
陳銜玉這配合的態度倒教駱雨荷擔心了,這徒弟不會是被她罵幾句罵傻了吧?
罵壞了?
一時瘆然,不敢再繼續刺激他,匆匆說道:“你是不是覺得山洞里悶?”
還主動給他找借口。
這句話落在陳銜玉耳朵里,天音一般:她竟然幫他找借口!
陳銜玉聽了只覺得甜滋滋的,自然配合,道:“是很悶,我想出來透透氣。”
駱雨荷先檢查附近,確認沒有人路過,才點點頭,說道:“那邊有一條小溪,過去玩玩?”
她只是要讓他避開人,但并非要拘禁他。
以前駱雨荷和陳銜玉沒有固定待的地方,四海為家,閑時無聊,就去捉魚打發時間。百度搜索→愛♂去♀小♪說★網AiQuXs.cOM
所以駱雨荷一想不到要干什么,看到那條小溪,便又萌發捉魚的心思。
陳銜玉是隨便的。
“好啊。”他聽了她的邀約,一口答應。
老實說,去干什么都沒關系,她不走,在這里,想去做什么都行。
兩人便朝那條溪水跋涉而去。
中途要越過一片野田。
這片田野顯然曾經被開墾過,后來又被荒廢了,雜草叢生,長到齊人高。
駱雨荷走在前面開路,一邊走,一邊伸手拂開那些擋在面前的野草。
“咦?”陳銜玉忽然彎腰。直起身的時候手里面已經捻了一朵小黃花。
黃花只有小珍珠大,旁邊拱著一堆米粒般大小的未開花苞,偏黃,染著濃濃的綠色。
“這是什么花?”駱雨荷好奇地問道。
她問完便以為自己問錯了人。陳銜玉畢竟也是陳家公子。
可這位公子哥卻說:“這是油菜花。看來,這里原本是一片油菜花田。”
駱雨荷十分震驚:“你怎么知道的?”
她原以為徒弟和自己一樣,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又怎么能認得這些?
陳銜玉笑笑:“油菜煮了,挺飽肚子。”
一句話道盡緣由。也道盡心酸,藏在樸實的一句話中。
駱雨荷一時怔然。
她只記得陳銜玉的出身,卻又常常忘記他的處境。
只是,想道歉,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故而,駱雨荷吶吶半晌,也只是吐出三個字:“真漂亮。”
夸的是花。
雖然花朵極小,但也有股別樣的風姿。
“是漂亮。”陳銜玉彎下腰,從雜草中揀出來幾十株油菜花,摘下來。攏到一起。
邊走便攏。
駱雨荷悄悄地看著他在做什么,想他要干嘛時,他卻忽然將花束抱著,往左邊一伸。
遞給她。
“師父,送你。”他拋出這句話時,幾乎是面無表情的,看起來似乎并不在意自己隨手送出的其實是一束花。
駱雨荷怔了片刻,道:“謝謝。”
呆呆地從陳銜玉的手中將這束小黃花接過來,雖然沒有她幻想中的清香,但這花確實好看。
穿過了這片曾經的油菜花田。二人便來到了小溪邊。
清澈的溪水湍湍流過,自上游而下,一路經過,往河川下游去。直到匯入大江,流入東海。
“這溪水里,應該有魚吧?”駱雨荷說這句話的時候,不是很自信。
她抓魚成功多半還是在湖中,魚怎么逃也逃不出一個池子。
溪水里的魚就不同了,一旦溜走。說不定便此生不見。
“要不然,我們織個漁網,掛在這里,從中間攔住?”陳銜玉提議。
這不是為了攔住水,而是為了攔住魚。
駱雨荷聽了,有些心動,但考慮到實際操作問題,便又搖搖頭。
太復雜,太麻煩了。
“怎么織漁網?又沒有漁網,有沒有繩子。”
如果有繩子,姑且編織一個漁網,倒也可以。
陳銜玉指著背后的油菜花田:“那里不是有許多野草么?我看好多都枯了,拿來鞣繩,那也算是繩子了吧?”
之后用靈力作弊固定一下就行。
要不然每次抓魚都要費盡心思,說不定,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駱雨荷聽了,仍然只是動心而已。
她最終還是搖頭,道:“太麻煩了。”
麻煩這個理由,足以令她完全叉掉這個建議。
當然,她也只是固執了一會兒而已。
等到駱雨荷親自跳下了水,在水里面撲騰半天也一無所獲,只能幾次三番目睹魚群自他眼前消失之后,她便嘆息一聲,爬上了岸:“摘草去吧。”
麻煩就麻煩吧。
她和陳銜玉現在難道還有別的事情做嗎?
反正都是無所事事,打發時間,干什么不是打發時間?
于是駱雨荷和陳銜玉便干脆摘了一大堆草,扛回山洞去,先鞣繩子,織個漁網再說。
若沒漁網,他們面對溪水,很難再興起捉魚的興致了,因為實在是累啊!
兩人便又穿過茫茫花田,回到了山洞里,一人扛了一堆草。
干草這東西,看起來密密匝匝一大堆,其實,等鞣成繩子,也不剩多少了。
若不是摘了這么多,鞣制出來的繩子,說不準還短了,不夠用來織漁網的。
駱雨荷和陳銜玉都是不想跑兩趟的,拿了足足的量。
等到入夜的時候,他們已經齊心協力工作好久,終于,鞣制出來了一條極長的繩子,雖然微微發干,但稍微凍一下,再用金屬性靈符給它加個韌性,它就立刻變得難以扯碎了。
陳銜玉自己親自扯了幾下,才輕輕點頭,露出放心的笑容:“這樣,大概就夠了。”
“拿來給我。”
織漁網這事,別說交給陳銜玉來辦,她不放心,他也不敢。
一旦失敗了,豈不是糟踐東西嗎?
繩子要重新鞣制,鞣繩子的干草又要重新摘取,都是麻煩事。
駱雨荷自己就擅長這個,當然不肯將此事讓給陳銜玉。
偶爾的推拒顯得仁慈,不合時宜的推拒,則是實實在在的推卸責任。(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