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遂人意第五百五十五章 內部和諧(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天遂人意 >>天遂人意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內部和諧(求月票)

第五百五十五章 內部和諧(求月票)


更新時間:2016年05月11日  作者:程嘉喜  分類: 古代言情 | 家宅情仇 | 程嘉喜 | 天遂人意 

散文詩詞

第五百五十五章內部和諧(求月票

第五百五十五章內部和諧(求月票作者:程嘉喜

本章內容簡介:差別待遇呀。弄得馮家姐夫懊惱懊惱的,這老四到底作什么妖呀。芳姐回過神來,抬眼打量這位大姐夫,芝蘭玉樹,當得起風流倜儻,比二姐夫看著可是強多了,關鍵是夠識時務。都是通州的,...

華府大老爺回府當日,華老夫人帶著一眾家眷大開正門,舉目凝視,期盼之情溢于言表。

芳姐同五娘攙扶著老夫人,從老祖母的顫抖中能感覺到老夫人的興奮的心情,芳姐不著痕跡的在老祖母的背上輕輕安撫。

被無意中看過來三姐夫瞧見,馮家大朗連番感嘆,原來這對夫妻都是精于此道的,難怪四妹夫獻媚都做的那么自然,那么隨心所欲,跟應該的一樣。

再看看老夫人身邊戳著的夫人,不得不說,自家夫人實在不適合爭寵什么的。當然了從這個事上面,也看到了自家夫人在姐妹間,在華府的重量。心里未必沒有一絲絲的不滿意或者輕視。

沒人知道這位馮家大朗的心聲。

遠遠的看到大房一行人的車馬過來,若不是有芳姐同五娘扶著,怕是老夫人都要親自上前相迎了。

芳姐在老夫人耳邊輕語:“大伯這次回來可是要在祖母身邊承歡的,不在一時,京城人多眼雜,伯父往后是站在朝堂上的,是要身居高位的。”

這年頭母親屈尊迎接兒子,那是要被人說道的。當官的那要被御史彈劾的。

華府大老爺老遠的下馬,急步飛向老母親的身邊,磕頭便拜:“兒子不孝,讓母親日夜牽掛。”芳姐覺得腳下的地都被大伯給磕顫抖了,這也磕的太實到了。

華老夫人激動地扶著兒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快起來。我兒往后可是留在京城了呢,咱們母子,一家終于能夠團聚了。娘可是盼了這一天好多年了。”

華家大老爺虎眼含淚。是他不孝順,想著積攢功勛來日到了京城能夠一飛沖天,就忘了老母親在府上思念的心情了:‘兒子不孝。’

華老夫人哆嗦著雙手把大兒子拉起來:“不許胡說,今日合該咱們華府高高興興的熱鬧一番呢。”

芳姐同五娘還有三娘同聲應是。雙雙給遠歸的大伯讓地方。

華家大老爺起身,大夫人同兒女們也隨身站在大老爺身后,齊聲拜見華老夫人。

然后才是芳姐他們這群小輩對著華家大老爺參拜。

華家大老爺帶回來家眷不少,再加上華家三老爺帶著子侄都站在一起。一時間不管是老夫人還是芳姐都沒有看到華府的大姑爺二姑爺攜著華府大娘還有二娘竟然也跟著回來了。

眾人見禮之后本應該直接進門的。只看到芝蘭玉樹的二姑爺特意站出來,攜帶娘子對著芳姐的方向雖然沒有跪拜,可也是最尊敬的禮節:‘四姨一項可好。’

然后轉身對著池二郎的方向:“四妹夫早就說過咱們連襟他日再聚。二姐夫初來乍到,往后還要妹夫多多提點。”

行的也是大禮。連襟之間行此大禮實在不太合適,看的邊上的馮大朗都目瞪口呆了。

都是連襟,怎么老四的待遇這么高呀。論輩分這位二姐夫還居長呢。

柳九郎到稍微淡定,這位四姐同四姐夫本來就不走尋常路。何況身份上人家四姐夫都是三品了,自己跟人家本來就沒法比。

最最讓他淡定的是,他家夫人提點過,他家二姐夫被四妹怎么休整過。能說而姐夫還算是有點胸襟嗎。這是被四妹整怕了吧。

芳姐光顧的高興了:‘二姐也來了。’幾個姐妹親親密密的湊到一塊了,場合什么的沒顧上看。

對于二姐夫直接無視了。

幸好這里面都是人精,通州的王家姐夫領著夫人。跟著站出來笑吟吟的說道:“見過四妹妹。”一臉的和藹和親,讓芳姐不由得多看了兩眼。在二姐的提點下茫然的回答:‘大姐夫好。’

這位大姐夫同芳姐打過招呼后才比較莊重的同妹夫,妹妹們打招呼,長姐的派頭十足。

任誰都看的出來這位姐夫,對著四妹妹笑的尤其燦爛,溫和。差別待遇呀。

弄得馮家姐夫懊惱懊惱的,這老四到底作什么妖呀。

芳姐回過神來,抬眼打量這位大姐夫,芝蘭玉樹,當得起風流倜儻,比二姐夫看著可是強多了,關鍵是夠識時務。

都是通州的,怕是二姐夫家里的事情清楚的很,上來就同自己這個小姨子賣笑,這姐夫好呀,懂事,知道忌諱,總比看不懂眼色,非得以身試法的好。

在看大姐夫的時候,那個意境深遠。讓邊上的池二郎心里發酸。

華家l眾人共同打量府門口的姑爺們。華老夫人比較滿意的點頭,同自家兒孫同樣的出色俊逸。

華家大老爺不得不承認到底是京城的郎君,自家兩個姑爺在地方上那也是一等一的人物,可在京城,到底稍微欠了那么一點。

對比三娘五娘的夫君還不顯,尤其是同四娘的夫君比起來,氣場上就把兩個姑爺給壓下去了。

華二老爺那真是心滿意足的,看看入眼都是俊秀兒郎們都是那么風流出彩,唯有他家五郎還有姑爺最最出色,怎么不能不得意呢。

就連大房的二姑爺看著都順眼了些,看在他如此懂事的份上,且先不同他理論,他老人家多護犢子呀,敢給他家閨女臉色看,敢給他家閨女扯后腿,敢給他家閨女背后使壞,閨女忘了,他老人家記得。

來了京城算這小子倒霉,當初人家華二老爺給閨女寫信的時候就是這么安慰的。一輩子不來京城算這小子走運了。

唯獨華府三老爺,看看老大,在看看老二,啥都沒說,再看看自家看上去不太服氣的三姑爺,那是一點提點的意思都沒有,

四娘雖然硬氣了點,手段蠻橫了點,不過勝在實用,讓老三見識見識才好,最好是同這位二姑爺是的。親自受教一番,往后自家三娘,那才是受用無窮呢。

池二郎對于兩位姐夫如此著重的問候那是真的有點不好意思的,幸虧老尚書不在,不然自家夫人怕是又要被機上一筆黑的。

拱手謙卑的見過:“大姐夫,二姐夫。”稱呼的相當的親近。

華府的這位大姑爺看到池二郎這態度,那真是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來了。都是人物呀。看看人家都三品了,在岳家竟然如此態度,可見自己這個岳家水深。必須打起精神來應對。

再想到二妹夫當初的窘況,這位華家大姑爺對四妹夫這對夫妻,那真是處處都妥帖周到。務必讓這位四妹時刻看到自己都是和善溫和可親的。

芳姐無意中碰到這位大姐夫的雙眼,總是那么一臉的笑瞇瞇的。讓人看著都瘆的慌,這位姐夫清風朗月的笑容里面怎么那么讓人發毛呢。

幸好女眷同很快就進了內院。

等老尚書回府的時候。眾人又是一番拜見,老尚書看到沉穩有度的大兒子,那是相當的安慰的。

不愧是做過一方大員的看看這氣勢,看看這官威。撐起他尚書府的門楣不成問題。

內外分開的一席接風宴,華家大夫人帶著大兒媳婦服侍在老夫人左右。

三個孫子媳婦各個如花似玉,芳姐挑不出來什么毛玻關鍵是沒什么接觸。也不知道將來五郎的媳婦會是個什么樣的。

不過同她身邊的姐妹們稍作比較的話,她華府的娘子還是高上一籌的。芳姐不得不感嘆華府基因好。姐妹五人站在一堆,也就是她華四娘有點往下拉顏值。妥妥的五朵金花。

芳姐身邊坐著五娘,眼巴巴的看著遠處小輩們的桌子。芳姐怪心疼自家妹子的,輩分大,沒法跟同齡人共樂。

兄弟姐妹們都有了孩子,人口眾多,可不得給小輩們另開一席嗎。自家妹子年歲小,有的侄子侄女比妹子年歲還大呢。

華老夫人看著兒孫滿堂高興地連連喝酒。

華家大夫人:“娘。”

老夫人:‘今日高興嗎,難得咱們能齊聚一堂,你不要顧著我,都放開了用膳。’

華家大夫人動了筷子,身邊的大朗媳婦才跟著動。不過娘兩之間氣氛和諧,溫馨。看樣子不存在婆媳問題。

華老尚書那里,看著孫子同孫女婿也有一番感嘆,都是他大梁叫得上號的人物,都那么儀表不凡,風流倜儻,不過同他華家兒孫比起來,還是稍微差了點的。可見華二老爺護犢子這點那是真的隨了老子了。

等用過膳,小輩們各自下去休息,剩下華老夫人帶著三個兒媳婦還有孫女孫媳婦說說話。

芳姐同五娘陪在二夫人身邊,三娘同四娘陪在三夫人身邊,大夫人身邊陪著兩個兒媳婦,老夫人身邊服侍的是遠嫁回府的兩個大孫女。

老夫人拉著兩個孫女的手:“真真沒想到你們能回來看看我。”

華大娘同華二娘當年也是在京城老夫人身邊長大的,祖孫之間情分不淺,說話間竟然都摸了眼淚。

大娘:“讓祖母惦記了,都是孫女不孝。”

老祖母:“說什么呢,說起來也是祖母沒本事,當初就該把你們都留在京城才好。”

說是這么說,老夫人也知道這事她當不了家。

拉著兩個孫女:“可有受委屈。”

大娘搖頭,她日子過得順遂。

華二娘:“孫女如今膝下有子,日子順遂。讓祖母費神惦記,事孫女的不是。”

老夫人:‘有了就好,有了就好,你們可都要好好地,祖母雖然不頂事,可也看不得你們受委屈的,有事情就要給祖母來信。姐妹們也要常聯系。’

后面這話加上去的相當突兀,不是該同府上的兄弟們好好相處嗎。華二娘不自然的看向芳姐的方向,然后在看看老祖母,不是吧,祖母竟然對四妹如此看重,還是看重自家四妹這方面的本事。

難怪當初四妹膽子那么大,原來有老祖母的支持嗎,心里好酸澀,到底是親人呢。

就是華大娘都要重新估量這位小時候乖巧的四妹妹了。比她這個嫡長孫女在祖母心里還重要呢。嫉妒嗎有點。

下面的妯娌之間氣氛要比這個爽快的多,三夫人自來是個爽快性子,也不等大夫人開口:‘大搜回來了,歇息幾日,回頭就把對牌同賬冊讓管事給你送過去。’

二夫人笑吟吟的看著兩位妯娌,她是后來的,感情上稍微差了點,自認沒有那么隨便,而且管家的事情,從來沒抄過手,

人家二夫人來了華府不是生孩子就是養孩子,真的沒時間,說了孩子小,顧不過來,勞煩三弟妹受累了的。

華家大夫人不以為意:“不在這幾日,還要勞煩弟妹在受累些時日,等大朗媳婦騰出手來,直接把對牌同賬冊給大朗媳婦送過去就好。”

好嗎都不是戀權的。直接推給兒媳婦了。

大朗媳婦起身恭恭敬的對著三夫人同二夫人行禮:“侄媳婦年紀小,二嬸三嬸往后多多提點。”

三夫人揮揮手:“一家人,大朗媳婦不必外道。”

二夫人攤攤手:“二嬸怕是有心無力,這事還是你三嬸要受累。”

芳姐搖頭:“難得您也能詼諧一下。”

三夫人:‘都是四娘同五郎在府里,你母親性子才稍微的放松些。’

就這樣人家華府內院的權利交接輕輕松松的完成了,讓后進門的二郎媳婦同三郎媳婦詫異不已。

外書房,華家大老爺同老父親在書房氣氛比較沉重,老尚書:“老大呀,往后這尚書府可就交給你了。記得你二弟三弟那里多費些心。”

華家大老爺客氣:‘兒子不敢,父親老當益壯,兒子還欠妥的很,少不得要靠父親提點。’

老尚書看到兒子如此有擔當,那真是從心里輕松不少:“咱們父子之間不說這些虛的,等你在朝堂上站穩,為父就真的要抽身享福了,為父年歲大了,真的力不從心,你三弟倒罷了,這些年俗物處理的不錯,能幫上你些,你二弟那里,你不要太過指望,那就是個混的。”

華家大老爺挑眉,往常這話都是說老三的,是不是老二這幾年不太讓人省心呀。

華老尚書看兒子不以為然跟著說道:“你也不用太在意,那就是個不成器的,他的二品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官銜就是個擺設,就多幾個銀子俸祿。盛寵倒是多少有點,往后咱們華府就靠你了。”這話內容太多。華家大老爺一時間有點消化不了,這老二在京城到底是個什么存在,還是的。未完待續。

本書由快速更新,如果您喜歡這部小說,請點擊,記得要本書哦.


上一章  |  天遂人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