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轟鳴1166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軍事>> 鐵甲轟鳴 >>鐵甲轟鳴最新章節列表 >> 1166

1166


更新時間:2018年09月13日  作者:鋼鐵轟鳴  分類: 軍事 | 戰爭幻想 | 鋼鐵轟鳴 | 鐵甲轟鳴 
正文

正文

按照托溫GDI中將的說法,其實GDI太空艦隊的艦種很不完整,只有區區三、四種星艦,導致他們在應對不同情況時,動不動都只能上主力艦隊,極大的浪費了本就數量不是很充足的星艦,使得明明總數已經接近五百艘的GDI太空艦隊,一直處于兵力不足,到處都缺乏人手的地步——地球圈上需要警戒的地方、需要艦隊巡邏的航線太多,GDI大多艦隊都耗在了這些任務上面。

到目前為止,GDI太空艦隊現役的大型星艦,就只有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海巨獸級重巡洋艦、希格拉級驅逐艦,還有一型才入役不久的大天使級支援艦,只有這四種星艦可用的GDI太空艦隊,在任務制定和執行上,也沒有多少可選擇的余地。

這四款星艦,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是最為多用途的,可以對宇,也可以對地,還有搭載一定艦載機的航空運用能力,但它畢竟是一款比較老舊的設計了,面對思晶人的太空武力,雖然也取得了不少勝績,甚至還有單艦成功擊毀思晶人行星突擊母艦的戰績,可它其實已經有些戰力不足了,要知道,通常GDI艦隊對付的思晶人艦隊,絕大多數都是無人的自律艦隊,艦上只有艦載主機在控制星艦作戰,人口不足的思晶人很少會親自登艦指揮,最多會派它們的仆從們上艦指揮,它們大多數時候都只會待在安全的地方遙控指揮艦隊作戰——林海那次純屬撞了狗屎運,才會將一個來了興趣親自登上行星突擊母艦進行指揮的思晶人給撞到手上。

科迪亞克級戰巡艦,用來對付思晶人沒有人指揮,只有計算機自動控制,行動模式死板過于規律的星艦,再加上那些希格拉級驅逐艦的協助,對付思晶人的艦隊,科迪亞克級還能派上用場,甚至還能再用上不短的時間,可是隨著GDI對思晶人的逐步了解——再加上那名活著的真正思晶人俘虜所提供的情報——他們明白,面對思晶人越來越快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多服役的星艦,單艦戰斗力已經不足的科迪亞克級戰巡艦,已經不夠用了。

這也是海巨獸級重巡洋艦出現的原因。不同于科迪亞克級戰巡艦那種多面手的泛用型角色,海巨獸級重巡洋艦從一開始,定位就是宇宙作戰,是要同思晶人艦隊爭奪制宇權的星艦,所以其單艦火力相當強大,以比科迪亞克級戰巡艦更小的艦體,卻有著比戰巡艦更強大的火力,專門用來打艦隊戰的。

因為這樣的定位,海巨獸級在對地支援攻擊上,反而不如科迪亞克級戰巡艦這種老前輩了,甚至還沒有搭載什么艦載機隊的能力——只有少量用于護航穿梭機用的護航機,數量稀少到根本不能用來打制空戰——所以在GDI各種艦隊編制中,不管是警戒艦隊還是巡邏艦隊,甚至是防御艦隊,都沒有將海巨獸納入編制。

GDI只是將這款星艦全部歸屬給一個特殊艦隊編制,那就是所謂的司令部直屬艦隊。除了不想被外人染指這些新型星艦,以及海巨獸級數量還比較少外,直屬艦隊只有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對抗思晶人太空艦隊,專門與之交戰,其他的事都會交給其他艦隊去負責——海巨獸級當然還有一個秘密任務,就是在某些己方艦隊因各種原因失控反噬己方時,對其展開武力鎮壓,以它們的戰斗力,除非是一整支軌道防御艦隊叛變,否則不管是警戒艦隊還是巡邏艦隊,都會在極短時間內被它們快速消滅。

這也導致海巨獸級重巡洋艦在GDI太空艦隊的編制中,地位有些尷尬,任務繁重的軌道艦隊基本上指望不上那些新型星艦。

而希格拉級驅逐艦,原本就是林海計劃中用來推諉地球各國想要獲得太空星艦技術的一種拖延手段,同時也是快速增加艦隊規模的一種方式,畢竟這些驅逐艦雖然也能上太空,也能和思晶人星艦戰上幾個回合,但從戰損數上來看,這些驅逐艦真的就只是一堆炮灰而已,除非數量上去,否則是絕對不可能當成主力艦來運用。

而且當初為了限制某些人得到希格拉級的設計圖后生出一些不應該有的心思,這些驅逐艦在功能上限制也不少,對地攻擊能力低下(艦載用太空魚雷沒有對地攻擊能力,一旦發生魚雷進入大氣層的情況,那些魚雷就會自動自毀;450毫米磁軌炮雖然可以射擊地面,但那精度就會比射擊太空目標差上幾倍了),防御能力薄弱(面對思晶人的等離子武器,就算是專門用來對付思晶人星艦的海巨獸級在防御上都有很多不足,就更別說這些驅逐艦了),完全沒有航空戰力(小機庫就只能塞一、兩架用來運輸人員的小型穿梭機),這樣的星艦,就相當于陸軍的輕步兵,數量上雖然很多,但是并不能指望靠它們就能壓倒思晶人的主力艦隊。

至于說大天使級支援艦,這倒是一個可以彌補GDI太空艦隊不足之處的好東西,可惜制造時間太短,只有不足十艘服役,還全部部署在月球基地和太空要塞那里,地球軌道艦隊這邊短時間內也別指望可以得到它的支援。

雖然說這個時候,凱恩博士應該再為GDI太空艦隊設計幾款星艦用來填補艦種的空缺,然而凱恩博士很明顯沒有這個功夫來設計出更多種類的星艦——設計一款合格的星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設計外形、設備、管線等等,都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凱恩博士之前能那么快就拿出希格拉級驅逐艦、海巨獸級重巡洋艦還有大天使級支援艦,只是因為這些星艦原本在另一個時空中的全球防衛軍太空軍中,本就有原型,他只需要照搬過來再進行一定的修改,自然新設計圖出來的很快,但是他的記憶力不可能全部用來記憶星艦的設計圖,他要負責的工作也不只有兩、三個,可以說GDI目前好幾個重要的研究項目都是他在負責的,這個時候他根本分不開身再來管一堆新項目了。

不過好在GDI除了他,還有其他技術人員存在,技術部也不是只有凱恩一個人在,雖然在能力上,那些由克隆人工兵基礎上研習而來的技術人員遠遠當不到凱恩,在技術創新方面甚至還不如一些自然人,但是他們人數較多,各研究組之間也不會有什么隔閡,再加上他們要做的也只是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一些技術調整,這一點對于他們來說也不是什么太困難的事,所以已有星艦設計的部分改進,變動不是很大的新型星艦設計,也是由他們在負責——盡管進度不怎么令人開心就是了。

正因為有著這種種因素上的限制,就算托溫,這位經過不少太空作戰,經驗相當豐富的克隆人軍官,也只能憑著手上這點東西來進行戰術調整,使得每一艘星艦都能用到合適的位置,光是這一工作,就耗去了他不少的精力、時間,使得近些時日,在地球軌道上的每一場太空戰,他沒有工夫理會,全部交給他的副手,塔蓋特上校來負責了。

除了艦只數量上的不足,真正制約著GDI太空艦隊戰斗力的,就是人員問題了。

盡管GDI在多地開設了太空艦隊人員培訓學院來培養船員,但就算是時間最短的緊急短期培訓,也不是幾周就能完成所有課程,早期進入GDI太空艦隊的各國派遣船員,大多本就經過各國太空部門培訓,不是現役航天員就是后備航天員,有些人即使不是航天員,也是各國空軍中精英人員,身體素質以及學識都是極高的,所以才能經過數周的短期培訓就進入太空。

但是這樣的人畢竟只是少數,在已有的這些精英被GDI全部召集后,新征召的那些新學員并不能像這些第一批船員那么快完成所有學習,這就使得太空艦隊在人員方面一直都有著極大的缺口。

就像是希格拉級驅逐艦,核定載員一百人,但除了早期星艦數量還不多的時候能保證每艘驅逐艦上人員滿額外,等到船多后,希格拉級驅逐艦上載員基本上就只有標準人數的一半,再加上后來幾戰出現的大量戰損,地面補充給太空艦隊的人員一直不足,導致很多星艦就那么躺在船臺上而沒有人來操作它們。

照托溫的說法,如果人員充足,那么GDI艦隊的規模就能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增加三分之一,立刻達到六百艘星艦的規模——盡管這其中絕大多數都只是希格拉級驅逐艦這種靠數量成事的炮灰艦——像軌道防御艦隊這種編制,也不再只是臨時編制,而會是GDI艦隊中的一種常規編制,甚至GDI太空艦隊可以立刻編出一、二、三、四、五這種序列艦隊出來,而不再需要因為任務不同來定位艦隊編制了。


上一章  |  鐵甲轟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