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明天早上發全文。已經打開本章節的起_點或q_q手機客戶端,到時候可以在目錄界面長按章節名,重新下載即可。
好萊塢的水太深,可絕不是一句花樣的口號,一頭扎進來的可口可樂就有些吃不消了——電影票房大賣的時候,興奮得猶如身處云端;電影票房糟糕的時候,失落得如喪考妣。
如此坐過山車一般的財政狀況,讓逐步失去新鮮感的可口可樂高層,產生了厭倦情緒。他們更習慣于保持財政穩健,以便向華爾街提供一份漂亮的報表,但隨著由哥倫比亞影業組建起來的娛樂部門的財務狀況波動幅度越來越大,可口可樂這艘大船也難免跟著晃動起來。
1970年代末,哥倫比亞影業有兩個非常規范圍內的困擾,一個是沸沸揚揚的挪用公款丑聞,另外一個是被科克柯克里安盯上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落在了對方的手里。
這位拉斯維加斯賭業大亨把米高梅禍害得那么凄慘,好萊塢當然心有戚戚焉。不想步其后塵的哥倫比亞影業,于是動用了諸如反壟斷訴訟在內的等等手段,最后終于逼得對方吐出了那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放棄控制自己的計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哥倫比亞影業在1982年歡歡喜喜地以7億5000萬美元的價格賣身給了聲望和實力俱佳的可口可樂,并在抱上這條大粗腿后,開始了迅猛的擴張。
首先,哥倫比亞影業收購了歷史悠久的院線r_reade_——華得理瑞德集團百分之八十一的股份,并在1985年拿下剩余的百分之十九的股份。
首先,哥倫比亞影業又收購了由著名好萊塢制作人_spelling——艾倫·斯班林和leonard_goldberg——倫納德·戈德堡聯合創立的spellinggoldberg_s——斯班林戈德堡影業。
當然了,最著名的運作,當屬哥倫比亞影業和時代集團麾下的hbo,以及美國傳統三大電視網之一的cbs,聯合創建了三星電影公司,由此顯示出了其對電視領域的雄心勃勃。
在負責人frank_——弗蘭克·普賴斯和可口可樂管理層發生矛盾進而離開前的最初時期,哥倫比亞影業在電影上表現還算不錯,1982年的《tootsie》——《杜絲先生》、1983年的《the_逼g_chill》——《大寒》、1984年的《the__kid》——《小子難纏》,票房收益都相當客觀。
只不過,同樣在1984年上映并取得票房成功的《rs》——《捉鬼敢死隊》,拍攝預算達到了3000萬美元,開始暴露出哥倫比亞影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問題。
在此期間,哥倫比亞影業也遭遇了一個小挫折,被1983年爆發的北美電子游戲業危機波及,其1976年收購的彈珠臺游戲公司gottlieb,于1984年被迫關閉。
到了1985年,哥倫比亞影業花了4億8500美元,收購了在電視領域成就斐然的使館傳媒有限公司,但同年cbs退出了三星電影公司。
接下來的一年,哥倫比亞影業繼續在電視領域擴張,用2億5000美元買下了以美國著名電視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請來了英國著名制片人am——大衛·普特南來統領自己重金打造的娛樂事業部門。結果這位老兄試圖挑戰好萊塢的現有制片模式,最終工作搞得很失敗,僅僅上任一年便被趕走了。
到了這時候,可口可樂才赫然醒悟,好萊塢的水有多深,數以億計地往里砸錢,但收效始終差強人意。
擊潰可口可樂管理層最后心理防線的那根稻草,是1987年上映的電影《ishtar》——《伊斯達》的空前慘敗——拍攝成本高達5100萬美元,最終只收獲了不到1400多萬美元的成本,而且賠錢的同時,評價極差,“勇奪”金酸莓獎最爛劇本、最爛電影兩項提名和獲選最差導演。
這個比幾年前聯美的《天堂之門》有過之無不及的虧損,震驚了好萊塢,讓曾經對融合時尚和產品寄予厚望的可口可樂總裁羅伯托·郭思達無法淡定了,專門打電話向唐煥咨詢,“怎么你旗下的好萊塢公司經營得那么風生水起,輪到可口可樂這邊就舉步維艱了?”
羅伯托·郭思達實在想不通啊,《伊斯達》的陣容相當強大,出演男主角的演員是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以及同樣著名的沃倫·比蒂,出演女主角的演員是法國第一美人伊莎貝爾·阿佳妮,實打實地影帝影后組合起來的大卡司,怎么就一敗涂地了呢?
當時唐煥也只咧嘴,畢竟可口可樂賠得那些錢里也有自己的份兒。
只能說可口可樂這個自以為是的棒槌,不該管的伸手太長,該管的卻毫無作為。
《伊斯達》明顯是項目管理失敗,雖然領域不同,可這里的管理經驗總能借鑒一二的。
眼見著在政_治因素引發的形勢動蕩的北非沙漠地區拍攝不順利,就應該警醒,怎么可能放任投資從2000多萬美元,一路漲到了5000多萬美元呢?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唐煥只能遺憾地講上一句,“實在是頭腦太發熱了!”
隨著hbo也退出了三星電影公司,被打擊得不輕的羅伯托·郭思達,迅速雷厲風行地開始清理可口可樂的娛樂事業部門:院線華得理瑞德集團,賣給唐煥;使館傳媒有限公司下面的使館制片和使館家庭娛樂,也賣給唐煥……
到了最后,可口可樂把整個娛樂事業部門剝離出來,以3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三星電影公司。
之所以如此操作,不是首富先生買不起,而是不得不避嫌反壟斷了,而可口可樂為了把娛樂事業部門從自己的財務報表上排除掉,只能左手倒右手一下。
這也讓這份產業的價值,變得相對清晰了很多,索尼別想撿便宜,至少要拿出31億美元以上的報價。
明天早上發全文。已經打開本章節的起_點或q_q手機客戶端,到時候可以在目錄界面長按章節名,重新下載即可。
好萊塢的水太深,可絕不是一句花樣的口號,一頭扎進來的可口可樂就有些吃不消了——電影票房大賣的時候,興奮得猶如身處云端;電影票房糟糕的時候,失落得如喪考妣。
如此坐過山車一般的財政狀況,讓逐步失去新鮮感的可口可樂高層,產生了厭倦情緒。他們更習慣于保持財政穩健,以便向華爾街提供一份漂亮的報表,但隨著由哥倫比亞影業組建起來的娛樂部門的財務狀況波動幅度越來越大,可口可樂這艘大船也難免跟著晃動起來。
1970年代末,哥倫比亞影業有兩個非常規范圍內的困擾,一個是沸沸揚揚的挪用公款丑聞,另外一個是被科克柯克里安盯上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落在了對方的手里
這位拉斯維加斯賭業大亨把米高梅禍害得那么凄慘,好萊塢當然心有戚戚焉。不想步其后塵的哥倫比亞影業,于是動用了諸如反壟斷訴訟在內的等等手段,最后終于逼得對方吐出了那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放棄控制自己的計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哥倫比亞影業在1982年歡歡喜喜地以7億5000萬美元的價格賣身給了聲望和實力俱佳的可口可樂,并在抱上這條大粗腿后,開始了迅猛的擴張。
首先,哥倫比亞影業收購了歷史悠久的院線r_reade_——華得理瑞德集團百分之八十一的股份,并在1985年拿下剩余的百分之十九的股份。
首先,哥倫比亞影業又收購了由著名好萊塢制作人_spelling——艾倫·斯班林和leonard_goldberg——倫納德·戈德堡聯合創立的spellinggoldberg_s——斯班林戈德堡影業。
當然了,最著名的運作,當屬哥倫比亞影業和時代集團麾下的hbo,以及美國傳統三大電視網之一的cbs,聯合創建了三星電影公司,由此顯示出了其對電視領域的雄心勃勃。
在負責人frank_——弗蘭克·普賴斯和可口可樂管理層發生矛盾進而離開前的最初時期,哥倫比亞影業在電影上表現還算不錯,1982年的《tootsie》——《杜絲先生》、1983年的《the_逼g_chill》——《大寒》、1984年的《the__kid》——《小子難纏》,票房收益都相當客觀。
只不過,同樣在1984年上映并取得票房成功的《rs》——《捉鬼敢死隊》,拍攝預算達到了3000萬美元,開始暴露出哥倫比亞影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問題。
在此期間,哥倫比亞影業也遭遇了一個小挫折,被1983年爆發的北美電子游戲業危機波及,其1976年收購的彈珠臺游戲公司gottlieb,于1984年被迫關閉。
到了1985年,哥倫比亞影業花了4億8500美元,收購了在電視領域成就斐然的使館傳媒有限公司,但同年cbs退出了三星電影公司。
接下來的一年,哥倫比亞影業繼續在電視領域擴張,用2億5000美元買下了以美國著名電視智力競賽節目《jeopardy!》——《危險邊緣》聞名的梅夫·格里芬公司;沒過幾個月便花了5000萬美元,收購了ld——丹尼·阿諾德的那個擁有系列情景喜劇《ymiller》——《巴尼·米勒》的丹尼阿諾德公司。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請來了英國著名制片人am——大衛·普特南來統領自己重金打造的娛樂事業部門。結果這位老兄試圖挑戰好萊塢的現有制片模式,最終工作搞得很失敗,僅僅上任一年便被趕走了。
到了這時候,可口可樂才赫然醒悟,好萊塢的水有多深,數以億計地往里砸錢,但收效始終差強人意。
擊潰可口可樂管理層最后心理防線的那根稻草,是1987年上映的電影《ishtar》——《伊斯達》的空前慘敗——拍攝成本高達5100萬美元,最終只收獲了不到1400多萬美元的成本,而且賠錢的同時,評價極差,“勇奪”金酸莓獎最爛劇本、最爛電影兩項提名和獲選最差導演。
這個比幾年前聯美的《天堂之門》有過之無不及的虧損,震驚了好萊塢,讓曾經對融合時尚和產品寄予厚望的可口可樂總裁羅伯托·郭思達無法淡定了,專門打電話向唐煥咨詢,“怎么你旗下的好萊塢公司經營得那么風生水起,輪到可口可樂這邊就舉步維艱了?”
羅伯托·郭思達實在想不通啊,《伊斯達》的陣容相當強大,出演男主角的演員是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出演女主角的演員是法國第一美人伊莎貝爾·阿佳妮,怎么就一敗涂地了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