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回小時候第259章 勤工擺攤隊(第二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被雷劈回小時候 >>被雷劈回小時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9章 勤工擺攤隊(第二更)

第259章 勤工擺攤隊(第二更)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6日  作者:獨舞娃娃  分類: 現代言情 | 婚后生活 | 獨舞娃娃 | 被雷劈回小時候 
章節正文

正文

自1994年大年前,余明月跟著孔興剛兩人,花了兩天時間順利簽下江西區,和迷水縣兩處都是500多平的門面后,就請了永興裝修公司的黃老板,開始著手進裝修。

大年那天,幾年人自然是難得的輕閑了幾天,初二時,在余明月家里好好的聚了次餐。

95年初六那天開始,不但是位于木棉市中心廣場旁的‘興月艷生活超市’外,貼出了大大的招聘啟示。就連正在裝修的另外兩家超市外,也貼出了同樣的招聘啟示。

除了這些,孔興剛還跑到位于渡口橋頭的木棉市人才市場,在那里的十幾家職介所里,都進行了用工登記。

至于后邊的應聘適宜,和之后新員工上崗的培訓,就不用孔興剛這大老板操心了,更不用余明月去管,自有已經從代理轉為正式的超市經理王蘭全權負責。

自從1994年8月開業后,‘興月艷生活超市’除了每月1號那天會在門口舉行一起回饋新老顧客的抽獎活動外,每周末還會雇傭打零工的學生,或是無業生活困難的老人,在市內散發寫滿的當月和種優惠活動、物價產口的宣傳單。

公交車、中巴車上的車身也一直都沒有取消,當地電視的時段里,每天也會出現‘興月艷生活超市’的。

可以說,幾個月下來,就算木棉市農村里還有人沒聽過‘興月艷生活超市’的大名,但木棉市的城市居民,誰要敢說沒聽過、不知道、或是沒逛過,那肯定都被旁邊的人丟過去一個如看白癡一般的鄙視眼神。

所以自從這招工啟示一貼出去,不但好些城里的待業青年或是下崗職工直接找到超市來應聘不說。就連王蘭辦公室里那部座機,每天響起的次數,也成倍的增漲。

為此,王蘭不得不跟孔興剛提議,盡快組建人事部,不然以后連鎖店越開越多時,光管招聘一事。她就真得累死。

余明月前世。除了打零工,就是進學校從教,管理公司確實沒有半點經驗。對經營管理方面的不足,也開始在公司發展壯大逐步走上正軌時,開始體現了出來。

但怎么說余明月也是重生人士,沒吃個豬肉也看過豬跑不是。一聽孔興剛說到王蘭的這個提議后,就馬上拍板同意。并且和孔興剛商量著,在今天木棉大學的畢業生畢業前夕,到大學里網絡下一些管理專業的人才。

超市裝修完后,不但要備下足夠的貨量、貨架等實物和充足的員工。最重要的是,還需要一批專業的設備才能開始正常營業。

因為已經有了兩次采購經驗,大年初八一早。余明月、余志清兩人,還著已經決定做日化經銷商的董子貴。三人一起踏上了南行的火車。

余明月這次的目的,除了是要到廣州那家有過兩次合作的電腦公司,采購回比木棉市更便宜的電腦和收銀設備外,還準備找低、中、高三檔的被服廠、鞋廠進行合作。

以前,余明月倒從沒想過,要開什么賣衣服鞋子的店,但一學期以來,她都還沒有為在勤工儉學會報名的好幾十號學生解決周末和假期的就業問題。

想到這次要去那所服裝、鞋子、玩具、家具大小廠家遍地的城市時,余明月才突然生出了這樣的心思。

余明月的理念很簡單,她不會閑得沒事干,白幫誰。而要干,就要大干,只要能掙錢就行。

所以,余明月一番計劃后,決定要在木棉市區和仁義區兩處,對應的開上針對城市和農村的高、中、低三檔的服裝店、鞋店、床上用品店。

開學后,不管是周末和假期,她就能用自己少賺點錢、先貨后款的方式,批發低檔的服裝、鞋子、床上用品給那些學生,讓他們在大平鄉當地的集市、周邊其它鄉集市、包括仁義區城里擺地攤。

三人風塵仆仆出了火車站,火車站外那群攬客的人,一看到穿著西裝、皮鞋、白襯衣、手里各拿著支磚頭大哥大、提出旅行包的余志清和董子貴,就瘋了一般的圍了上來。

“老板,三星級酒店,上檔次不說,價格還合理,更有各種服務喔。”

“老板,老板,四星級,想要什么有什么。”

“老板,跟我走吧,三星級酒店,餐飲娛樂一體。”

余明月直接就被這群攬客外帶招.嫖的人,給擠到了一邊。余志清則被兩個中年女人一左一右拉中,顯得一臉的尷尬,求救的看著被擠在一邊的余明月。

“好了,好了,我們訂了房了。”余明月邊喊著,邊擠上前拉過了余志清,不理會此時那些正用怪異目光盯著她的男人女人,沖余志清笑道:“爸,我帶你們住上次我和小舅住那家,干凈還不貴。”

聽余明月這么一聲“爸”叫出來,旁邊那幾個剛才正暗自猜測的人,這才釋懷。敢情,是父女兩啊。

余明月說完,根本沒理會那一群攬客的人,也沒理會正好奇那特殊服務是什么的董子貴,挽著余志清的胳膊,招了停在路邊的一輛火三輪,給三輪司機說了地址后,就被中年的三輪司機熟門熟路的帶到了名為‘順風’的旅館前。

董子貴皺著眉,站在門口打量著這家在余明月口中不貴卻勝在整潔的小旅館一陣后,這才跟著進了門。

董子貴一向都自認是個事業有成的大老板,如今馬上就要開公司了,心里更是覺得應該講究捧場,不能自降低身份。

不過在火車上時,因為一心想由硬座換臥鋪,被余明月不冷不熱的挖苦了幾句后,此時看到這家出進都是窮酸旅客的小旅館,雖然心里一百個不情愿。但也再不敢要求換好地方住了。

負責收錢登記的老板娘人很是熱情,邊拿著余志清和董子貴的身份證進行登記,邊操著一口并不流利的普通話,與講四川話和云南話的余志清、董子貴聊了幾句閑話。

“來同志,301、302,都是兩張床的標準間,一共120塊。”說著遞上了兩把鑰匙。

咝這么破的小旅館還這么貴?董子貴心里驚了一下。見余志清掏錢。這才忙是上前搶著付錢。

“姐夫,你別,我來。我來,車票和一路上的花銷都是你給的呢。”

乘著兩人在旁邊爭搶著付錢時,老板娘這才看向了旁邊從進門就臉掛笑容的余明月。

“小姑娘啊,阿姨跟你說。像你這種水靈的小姑娘到了這地方啊,你可得跟緊了你爸爸了。千萬別亂跑,也別跟陌生人說話喔,更不能吃別人給的好東西,不然的話壞人可得把你抓去賣了。”

余明月有些好笑。她這種成年人還能被人拐賣了不成?

但也知道這中年女人是為自己好,真心的點頭笑道:“嗯,謝謝阿姨。我記下了。”

“喲,看這普通話說得很標準呢。要不是看你跟你爸爸長得那么像,我都差點以為你這小姑娘是被人拐來的了。嘿嘿,嘿嘿,說笑,說笑的,兩個同志別介意哈。”

老板娘自知失言,不好意思的嘿嘿一笑,接過了余志清遞來的200塊錢。

找錢時,又熱心的道:“同志啊,別說我沒提醒你們,出門的時候這錢夾子可得裝好了,外邊扒手多的很。”

“唉,謝謝老板娘了。”

這老板娘明顯是個心直口快的。余志清咧嘴一笑,忙又道一聲謝。

“呵呵,別客氣,記得下次要是再來,可要來照顧我這小生意喔。”說完,掃了一眼剛才搶著要付錢,卻一直沒真動手掏出過錢的董子貴。

“唉,肯定的。”余志清爽快的應了一句,這才提起旅行包,跟著等在一邊的余明月上了樓。

三人回了樓上,余明月自己住了一間,余志清則和董子貴住了一間,一陣梳流后,天色也暗了下來,三人這才是出了旅館,找到了這條街上不遠處一間四川人開的小飯館,吃晚飯。

剛一坐定,董子貴就透過店里的玻璃窗,盯著馬路對面閃爍的霓虹燈,感慨道:“嘿嘿,這地方可真夠繁華的啊。姐夫,一會兒吃完飯,我們四處逛逛去?”

余志清還沒開口,余明月就皺眉道:“四姨爹,明天一早你還得辦正事呢,這次要是找不到足夠的貨源,你公司還開不開了?”說完,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董子貴。

這董子貴是什么脾性,余明月可以說是在清楚不過了。

前世的時候,他可沒少在外邊沾花惹草,給四姨添堵的。別以為她不知道他有幾根花花腸子,要是今天沒她父女兩一路,他肯定在出了火車站后,就跟著那些吹噓有特殊服務的人走了。而且是哪家吹得兇,他肯定就跟著哪家走。

“嘿嘿,那行,我們吃晚飯回旅館早點睡,明天還得多麻煩姐夫和小月你們跟著我四處去辦正事。”董子貴臉上那絲尷尬和不滿一閃而逝,他可不敢得罪這好像能看穿他心思的侄女,畢竟這次公司能開業,他還要仰仗他們的幫襯呢。

不過,在說完話后,心里卻暗自發誓,等以后公司開起來掙了大錢后,必定不會再受這些窩囊氣。

余志清也知道,他女兒一直就看這董子貴不順眼,此時忙是打著圓場,笑道:“一家人說什么見外話呢,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今天也累了,早些休息,明天就讓小月帶著我們四處走走。”

雖說是四川人開的飯館,但這味道還是要辣不夠辣,要麻不夠麻,三人都有些覺得不合胃口,簡單的吃完飯后,三人就回了旅館。

剛過完年,南下打工的人很多,來時都是坐的硬座,一回旅館,余明月倒床就睡了。旁邊屋的余志清也差不多,沒跟董子貴聊上幾句,就睡了過去。

只有那董子貴,在聽不到余志清答話,見余志清竟是睡著后。開始一陣的無聊,隨后,又有些心癢難耐起來。

這些年,開飯館做生意時,他也認識了不少黑白兩道的朋友,早聽人說起,這所紙醉金迷的城市在繁華背后。還是有錢男人的天堂。他。怎么也算是個有錢男人了吧,可至今還沒機會體會過有錢男人應該享受的樂趣。

越想,董子貴就越是睡不著。但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折騰了一陣后,最終還是沒敢偷偷跑出去瀟灑,心里暗自嘀咕了好一陣后,后半夜困極時。才是慢慢的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見董子貴明顯有些黑的眼圈。余明月心里咯噔了一下,去吃早飯的路上,悄悄拉著余志清打聽了昨天晚上的睡眠情況。

做為女兒,余明月知道她老爸很驚醒。就算再累睡得再熟,只要聽到點響動,也會驚醒。

旁敲側擊了幾句。斷定董子貴昨天晚上并沒外出后,這才松了口氣。不過對昨夜明顯沒睡好的董子貴。自又是一陣的鄙夷。

三人在這邊呆了足有十天,這才是把一件件要辦的事情都辦妥。當然了,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跟著董子貴去找日化產品的代理。

不過這次的出行,倒又是讓董子貴對余明月又高看了幾分,也更加忌憚了幾分。因為不管是選品牌還是廠家,或是與人淡代理,基本可以說,都是余明月一手主導促成的。

而他自己,就算不愿意承認,他也清楚,這期間一面對那些西裝革履滿臉自信的專業人員時,他就熊了,要不是有余明月這丫頭在旁邊提點,他根本都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根本想不起要為自己爭取什么福利。

余明月倒從沒在意董子貴如何看待她,以其說她在幫董子貴,不如說她是在幫死心眼的孔小菊。如果不是因為孔小菊這四姨,和小牛牛這表弟,就算是董子貴在她面前餓死,別說幫忙了,連同情她都不會。

這次廣州之行,除了明面上,采購回來了超市需要的一系列設備,和跟計劃中的被服廠、鞋廠簽定了今后的長期合約,并隨火車托運了大量的貨物外。

其間,余明月還乘余志清和董子貴出門談事情時,獨自行動了一天,暗中采買了滿滿一空間的廉價服裝、鞋襪、玩具、磁帶,和收音機、隨身聽這類的小電器。

為了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把這些東西裝進空間,余明月還很費了一些周折。

四人回到家時,已經是正月二十三了,中學已經開學了3天。

早前知道趕不急開學時,就打電話給孔小玉說了要晚歸的事,孔小玉在開學報名時,已經到學校找了班主任說明了情況。

知道已經請了假,所以余明月回來的第一時間,并沒有回學校上課,而是花了四天時間,在市中心和仁義區兩地,為準備在不久后開業兼賣服裝和鞋子的店子,各選了一個大小合適的門面。

把裝修的事情與黃老板談好后,這才回了學校報道,沒先去上課,而是第一時間,接手了孔小玉每天賣菜飯票的工作。

余明月整整比其他學生回校晚了一星期,先一抓學習,而是抓生意,但不管是校領導,或是班主任也都沒有找余明月談話,更沒有責怪。

不過說起來,余明月也算是老油條了,就算被校領導或是班主任找去談話,除了嘴上會認錯外,心里肯定也不會有做錯事的覺悟,更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當天,余明月就主動跟楊小寶說了她的計劃,然后讓楊小寶這個勤工儉學會的會長,去組織那些還沒工作機會的困難學生開會。

沒兩天功夫,楊小寶就把他取名為‘勤工擺攤隊’的人員名單位,交到了余明月的手上。

原本,彩云村里從初一到初三的學生,是全體報名要參加勤工儉學的,但在余明月提出要求家長簽字同意時,有一小部分大概近二十人,沒得到家長的。

但這次參加擺攤隊的,還是有45人。

好在余明月計劃時,已經考慮過人會很多的情況,直接讓楊小寶去安排這此學生,要么自由組合,要么由楊小寶幫忙組合。把這45人,分成了9組。

聽余明月說了大概安排后,楊小寶那活寶,還為這勤工擺攤隊,寫出了很搞笑的團隊宣言:團結互助、不撈過界、情誼為重、掙錢次之。

組織參加的這些同學開會時,還特別強調:“既然我們進入了這個團隊,那以后就是兄弟姐妹。大家以后除了相互幫助。相互競爭,更要相互體諒。畢竟會參加進這個團體的同學,誰家里的情況都不好。都想多掙些錢。可是,掙錢雖然是我們共同的目的,但絕不能因為想多掙錢,就破壞了我們這個團隊的宗旨。”

說完。大聲問道:“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幾十號小男生小女人,熱血沸騰。扯著嗓子齊聲吼了出來。

楊小寶更是一副熱情澎湃的模樣,吶喊道:“好!那現在,為了我們能在這艱苦的勤工儉學的歲月了,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大家一起跟著我,大聲的喊出,我們團隊的誓言。”

“團結互助!不撈過界!情誼為重!掙錢次之!”

包括楊小寶在內的45號人。喊得那叫一個熱血沸騰,聲音只差沒把禮堂的樓頂給掀出幾個洞。看得旁邊已經有工作,而不能參加的十幾人,都蠢蠢欲動。

而一直在旁邊圍觀的余明月,被這聲音震得,直想用兩只一直不停摸手上汗毛的兩只手,去把耳朵給堵起來。

心想,楊小寶這個活寶,將來要是被那些搞傳.銷的給發展去,肯定是個大才。

當周的周六中午,第四節課的下課鈴剛一響起,呼啦啦,幾十秒中內,就從學校里18個班級的教室里,沖出了46號人,直奔學校食堂的倉庫房而去。

多出來的一個,當然是邊翻著白眼,邊一臉無奈的被楊小寶給拖著跑的余明月了。

其實根本不用余明月幫什么忙,一到了新堆放著一袋袋冬季的各款衣服、各種鞋子、小電器的倉庫里,楊小寶就當起了發貨員,為每組人員,分三類,發放起了這些貨物。

邊發出貨物,邊詳細的登記上,然后讓每組的成員,在上邊簽字畫押。

照楊小寶的說法,這些東西都是余明月這大老板好意賒欠給大家的,不記清楚了,怎么能行。

領完了貨物,45號人分成了組為單位,提的提抗的抗,把大包小包的貨物,和擺攤要用的彩色地攤布塑料布笑鬧著搬出了校門。

而校門外,此時已經等著提前找好的三輛平日里大平鄉當地搞客運的長安雙排小貨車。三輛車的目的地不同,每三組為一隊,由楊小寶、李勇、將中勇三人各自帶隊。

大家把東西裝上車后,女生都坐進了座位,男生則都站在裝著貨的車廂里后,三輛車向著三個不同的目的地:每天都如趕集的仁義區橋頭、另兩個相對繁華當天又正趕集的xx鄉集市出發。

看著拉著貨和笑鬧著向她道別的學生,快速離開的三輛車,余明月收回了因向他們道別而擺動的那只手時,臉上大大的親切笑容消失,但嘴角卻忍不住高高翹了起來。

她并不打算手把手教著這些少年如何擺攤做生意,也并不擔心他們不知道如何擺地攤。反正她很清楚,他們一定能掙到錢就對了。

因為在那天的動員會上,她就已經傳授過如何擺攤的經驗,做完她能做的了,至于這些孩子,能飛多高,能走多遠,全都得靠他們自身的努力。

這此時,余明月根本沒想到,這支被楊小寶命名為‘勤工擺攤隊’的隊伍,不但越來越壯大,所出售的品種越來越多,擺攤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在不久后的將來,還培養出了數十個最終各種原因輟學后,下海經商開店的成功生意人,成為了大平鄉的百姓人人樂道的傳奇。

而且,在最初的這批參加勤工擺攤隊的學生先后畢業之后,‘勤工擺攤隊’并沒有在學校消失,而是被一批又一批家里條件好或不好的學生,繼續傳揚延續了下去,直至‘城管泛濫’的年代,都沒有終止。

二十年后,勤工儉學會的創辦人余明月學姐、會長楊小寶學長、副會長李勇學長、將中勇學長四人,依然是一屆屆進入大平鄉中學的新生們心目中,傳奇一般的存在。

這些少年,都以能親眼見一見這四位名人為榮,以能成為這四人一樣的成功人物,為最大的夢想。(未完待續)


上一章  |  被雷劈回小時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