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回小時候第228章 新建養殖場(推薦票加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被雷劈回小時候 >>被雷劈回小時候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8章 新建養殖場(推薦票加更)

第228章 新建養殖場(推薦票加更)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12日  作者:獨舞娃娃  分類: 現代言情 | 婚后生活 | 獨舞娃娃 | 被雷劈回小時候 
第228章新建養殖場

第228章新建養殖場

納玉芬幾個月來的改變,讓余明月已經算得是滿意了,在余天向進城后,納玉芬除了與人吹牛打屁、當監工外,竟還開始每天料理起了兩頓飯的事,就更讓余明月驚喜了。

在看到納玉芬時,余明月臉上的笑容更親近了幾分。余明月前世就覺得納玉芬煮飯難吃,這世也絕對不會好吃,不想大伯和堂姐堂妹被大伯娘的手術荼毒,所以大多時候,就會喊了余志宗家現在的四口人到她家吃飯。

時間這么一天天過,余明月看著親人們的變化越來越開心,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時,當時跟著余明月一起拖了孔興明去醫院的孔興江和孔興剛,都還在好奇悄悄議論余明月究竟跟孔興明說了什么,會讓孔興明發生了改變。

話多,又有疑就要問的孔興剛,在這一個月多里問了余明月幾次,余明月都咬著牙沒說。孔興剛進城時,也找了機會跟當事人的孔興明打聽,孔興明也是咬死牙的不說,還往往扯些有的沒的把話題插開。

其實不光是孔興剛和孔興江兄弟兩個,親人們也很好奇,時不時就悄悄的討論猜測一陣。而且大家都發現自那之后,振作起來的孔興明看到余明月時,臉上總是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有些躲著余明月的味道,他悄悄打量余明月時的眼神,有些說不上來的怪。

難道是孔興明被余明月一個孩子痛罵一頓,然后覺得慚愧,終于醒悟了?大多數親人都這么猜,但沒人敢肯定這就是正確的答案。

不過親人們想些什么,余明月沒時間瞎打聽。她只要看到親人越來越和睦,就是她最快樂的時候了。

余明月開始策劃著,在她家西面院墻外種著果樹的荒地上,蓋她家的第一個養殖場。

圍著果園轉了兩天后,余明月計劃把養殖場就建在離她家西院墻外往西30多米遠處,如信已經整齊的種滿了果樹的位置。

這樣一來,養殖場因為與她家中間隔著30多米遠寬的果園。將來養殖場里動物們排出糞便的臭味就不會影響到她家。雖說離得遠了些。但只要從西面院墻上開道門,到養殖場也只不過30多米遠的直線距離,很是方便。

再把南一頭和北一頭各砌上一道30多米長的圍墻。把她家和養殖場連接起來,這樣來回于養殖場之間,就如從一道院進了另一道院一樣的方便不說,還有了一定的*度。

而這個在她家與養殖場之間東西之間長30多米。南北進深近50米,大概有1500平左右圍起來的果園。初時可以用來每年曬晾一下秋天收的菌子;到了以后養殖場壯大時,可是散養大量的雞鴨這些家禽。

以后想要擴建養殖場時,不管是往西一頭還是往北一頭的后山包,都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些地界都屬于她家的果園子。

一個大型的生態養殖場,想想都讓余明月覺得興奮。

余明月叫了普小強幫忙,拿著皮尺測量了大半天。寫下了各種數據和一張修改幾次的平面草圖后,花了一晚多的時間。才畫好了養殖場建成后的俯視平面結構圖,第二天中午就拿給孔小玉和批菜回來吃飯的余志清看。

夫妻兩看著這張在圖上不位畫出了養殖廠要建成的詳細結構和每間房子的大小間數,還標示著自己家與養殖場的詳細距離,就連這距離間南北兩頭都標注著要修多高多長的圍墻,孔小玉和余志清仿佛已經從這圖上,看出了養殖場建成后的整體模樣,心里是滿意極了。

孔小玉早知道她女兒的能耐,但也是又欣慰又吃驚的笑著把余明月抱到懷里。余志清則是對他這個也許將不但能當畫家,還能當建筑設計師的‘天才’女兒夸了又夸,拿著圖紙看了又看問了又問,才是一臉激動又得意的抱過孔小玉手上的余明月,一起到村里找蓋房子手藝好的村民去了。

又過了兩天,余志清到鄉上找盛富民幫忙辦下了地基的許可文件后,余明月先找了幾個村里干活勤快的村民,依著圖上標示的情況,把建養殖場那荒地上需要移栽的一些果樹,挖到了早前因為擔心被人發現,而留出一定距離沒種果樹的荒地周圍栽上。

隨后,才是喊來了她爸爸幫找的那12個村民,以之前就講好每天不管飯8塊工錢的條件,開始在要蓋養殖場的2000多平大的果園地上,依著圖紙的標示用石灰撒出線條,挖起了地基。

照余明月規劃的,要建的三棟房子,每棟都是五間的格局,每間屋都6米寬6米進深,一棟房子就有30米長,6米寬。

12個村民花了四天多時間,才把三棟房子的地基挖好,又用石頭和水泥河沙打好了石腳地基后,才是依著余明月的要求,開始用紅磚砌起了房屋的墻頭。

養殖場三間房子的墻,和養殖場與余明月家之間南面、北面兩道長35米、高3米的圍墻,用的都是余志清去鄉政府下方不遠那家唯一的磚廠,以3分一塊的價錢拉回來的紅磚。

房頂卻還是蓋的瓦片,比起村里人居住的房子矮了一些,因為要通風好,所以都是站在屋里,抬頭就能看到大梁和瓦片縫隙透進光來的磚瓦房。

因為蓋得比人居住的兩層瓦房簡單不少,又都是用紅磚、水泥拌沙砌墻,一個月不到,這個除了靠向余明月家東邊這頭,南、西、北三面都蓋起長長的紅磚瓦房的養殖場就建成了。

蓋這養殖場,雖說爺奶和父母四個大人都說要家里出錢,但早已經就是個萬元戶的余明月,卻沒有讓大人們出一分錢。只說讓大人們把錢存下來,好早些把長壽路那邊的25間臨街的鋪子,和留著自家住那那四間都翻蓋成兩層的小樓。

畢竟當時沒錢而蓋的棚戶房鋪子,實在不美觀也不安全。更趕不上時代的潮流了。翻蓋成兩層的紅磚小樓房后,美觀不說,門面的租金也能提高不少。而且因是兩層,又多了同面積的25間屋子能對外出租收租金了。

養殖場終于蓋好,連一共近百米比旁人家還高的圍墻也砌完時,連人工加材料,余明月整整花出去2萬6千多塊錢。

但在看到這十幾二十年后都稱不上落伍。反而因為養殖場里留下的果樹。而環保又美觀的養殖場,余明月覺得花這些錢已經超值。

養殖場建成完工的第二天下午,余天周特意趕回來了一趟。余明月帶著些小小得意的笑容,帶著余天周參觀起了養殖場。

余天周看著南、西、北三方各一棟都有五間的長排房子,每棟房子的五間屋前都隔了小院,所以每棟房子轉角間都離著十幾米遠的距離時。有些不解。

“小月,怎么每棟房子的屋前。都分隔了這么多院子啊,這得浪費多少磚喲。”余天周一臉的心疼,看得余明月有些好笑,心是解釋了起來。

“爺爺你看吧。西一頭這棟座西向東,向陽最好的五間大屋的房子,每間分養了家雞、野雞、箐雞。每間都寬六米的屋外。用紅磚砌了3米高的圍墻,隔成同屋子一樣寬6米。卻長15米的小院子,院子里還整齊的種著建房子時沒有挖走的果樹,靠著北一頭的墻腳下,沿著留出的門左右兩邊各2米多寬的墻腳,用紅磚各砌了個兩尺來寬一尺深的石槽,一邊方便裝雞食,一邊裝雞的飲用水。這些都很有必要的,對吧?”

余天周點著頭道:“嗯,這倒是,用墻單獨圍起來,它們也好在這種著果樹的小院里逛一逛,日子過得歡快點,長得壯實不說,蛋可能也能多生幾個。”

余明月咧嘴笑了笑,又拉著余天周邊參觀邊介紹起來。

“爺爺,除了家雞,養野雞和箐雞的小院上還都用竹子搭在院墻上方,上方再用竹子編得很稀松縫大的大籬笆蓋嚴實了頂,也樣就省得野雞箐雞飛出去逃跑了。

另外兩間,一間暫時養著家里那十幾只鴨子,一間準備養些鵝。同樣是每間屋外,都有6米寬,15米長的院子,進門的左右也有個石槽,但在院子正中心,我特意讓修了個長寬都是5米,深近1米的正方形水池。池子周圍留著這些果樹,也好讓它們太陽大時躲下蔭涼。呵呵。

南一頭,那棟座南向北同樣大小五間屋的房子,院子格局都跟養家雞的差不多,但圍墻只修了1米半高。靠東的兩間屋里做了兔圈,松松的關養著我們家里如今300多只兔子。中間的兩間暫時空中,準備兔群壯大了用。最西一間養了大小16只麂子。因為怕兔子和麂子吃掉了院里還不算高大的果樹,所以它們都暫時被關養在了屋子里,還沒敢放到院里來呢。”

“嗯,不錯,這些考慮得都周道,嘿嘿,我們小月越來越長本事了,聽說這些都是你和你媽兩人看著弄出來的,不錯。”

余天周說時,一把抱起余明月,才問道:“那北邊那棟呢,是不是都關了家里的豬和野豬?難道豬也需放到院子里來不成?”

余天周指著的,是北一頭座北朝南,同樣大小五間屋的房子。院子格局和養兔的南邊是一樣的,就連圍墻也是同樣1.5米高,但屋子建時就建成了糞池留在房后的豬圈。

“呵呵,爺爺,豬豬當然也需要曬太陽,特別是野豬就更得有地方遛彎,只是現在院里果樹還小,不能把它們放出來,只能暫時關在了圈子里。”

說著話,祖孫兩個已經來到了北邊這棟房子前,余天周一一參觀了起來。

見靠著西面的第一間,養著家里4頭百來斤重的新品長白豬;依次過去的三間,一間養了6頭大野豬,一間養了頭剛生崽的母野豬和6只小野豬,一間養了一百來斤重的5頭半大野豬。余天周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大了,心里打著主意,明年起就要開一家專賣野豬肉、野雞這些野物肉的鋪子,畢竟這些年野味在城里是越來越火。也越來越貴了。

不過看到養殖場院里四處頒布著粗細不一的水管,余天周又疑惑的問起了這情況。

原來除了之前那些接近于21世紀時養殖場的規劃,余明月還讓人在養殖場后房修了個小敞開的水池子,一根主水管從池子架到了養殖場里,又從這大的主管上接出一根根細些的分管,把水架到了每間小院的水槽,和養著鴨鵝特有的大水池里。

為了讓牲口飲水干凈身體健康少生病。所以這些水槽或是戲水洗澡的水池邊的水管。都是24小時流著水。反正這些都是不要錢的山泉水,余明月是半點壓力都沒有。

聽余明月一通解釋后,余天周對這養殖場滿意極了。但卻也發現一個事實。從今往后,他家牲口住的房子,竟然比他家人住的還好了。

“不行,小月。你和你媽再忙活一陣,我們得把家里自己住的房子也蓋成樓房。不然路過的人把我們家與這新病死場一對比著,真是會讓人笑話呢。”早幾年前就想蓋房子的余天周忍不住了,直接吼著說要趕緊把自己家的‘老’房子翻蓋了。

得了余天周這當家人的話,剛忙活著蓋完了養殖場的余明月。在邊做小生意邊忙活著管理果園之余,又開始跟著余志清到城里打聽,請了個比較正規的建筑施工隊回來。翻蓋起了被搬空的牲口圈一方,準備直接起間座南朝背的二層小樓房。

畢竟正房才蓋十來年。余明月一家都不舍得拆了好好的正房重建什么新樓房,所以當天商議過后才有了這樣的決定。

余明朋也舍不得她住了近十年的新子是一個原來,另一原因是余明月也有她的打算,覺得這年頭蓋樓都還不是鋼筋混泥土的框架樓,而是抗不住幾級地震,用預制水泥板分層封頂的建法。如今隨便蓋棟住著還行,正房以后要蓋就蓋成別墅一樣的小樓。

施工隊在余明月家院里搭著工棚,蓋了大半個月,就蓋好了一棟兩層,每層三間屋格局的小樓房。每層有90多平,外墻還都摸上了水泥墻面的小樓房,二屋的房頂照余明月的意思,蓋成了瓦。

因為余明月很清楚,這年代防水技術實在太差,她可不想住不了兩年,一遇到雨季,就天天為二層屋里漏水的事操心。

余明月家原本牲口圈的地勢,就比院子低了近兩米,所以蓋這小樓的時候,一樓的三間屋門都開朝了南面的公路一方,與二樓朝院子這方的北面剛好相反。

一家人都覺得一樓的三間屋住人不方便,所以蓋時直接裝了時下剛興起的卷簾門,還從東一頭到原來的大門這頭,都齊著公路旁那大水溝的邊上,修起了3米高的圍墻,直接連接到了從家這頭到養殖場那頭的圍墻上。這樣一來,余明月家——與養殖場間圍住的果園——養殖場,就形成了個進深50多米,長100多米的長方形結構。四邊上就連房子與房子之間空出的位置,都被高3米的圍墻連接了起來。

除了這些,原來擴寬了好開汽車進來停放的那座平直的粗木橋,被改建成了由鋼管鋼筋和水泥修成的5米寬的平直水泥橋。

距離橋頭一米多遠那高高的圍墻上,留出了4米寬的大門位置,裝了可折疊打開的4米寬的大鐵門。余志清和孔興江的解放大汽車,都可以很輕松就開進院里停房。

除了小樓東測和正前那不太寬,依著水溝邊圍出來的大概只有100平不到小院子,余明月準備留出來種上些果樹外。

小樓西測原來就有10來米寬,到大門前這塊大概有50多平米用來停車的空地,則是修成了個水泥壩子。

壩子用鋼管搭了架子,上方用這時候已經有了的彩鋼瓦蓋頂,從進了大門、直到新蓋的小樓西側,形成了一個可以遮風擋雨,卻又四通八達的高棚子。

在棚子下方停上車,再不用擔心雨淋,平日里在大門內這棚子下收貨也方便了很多,至少人淋不到雨,也不用擔心收到的貨被打濕了。

而原來過了大溝后,通過一個十來米的小緩坡才到得了的大門位置,如今處在新大門的西面,也就是進新大門的右面。

被修成了一條帶著些小緩坡的水泥路,家里人進了大門后,通過這條三米多寬的水泥路就能通往原來的院子。不過在這路口往上不遠那新修的西院墻上,卻留出了一道寬3米不到的鐵門,鐵門后方就是被圍住的果園子,穿過35米寬的果園子就到養殖場了。

施工隊結清了錢離開時,時間已經到了農歷的六月初,已經滿了10歲,開始吃起了11歲飯的余明月,每天都在大門這空壩子上,和孔興江一起收起了菌子、野物一類的山貨,和雞蛋、大小雞鴨鵝、瓜子、花生一類的農副產品。

余志清也時常在這可遮蔭檔雨的壩子里,收他的蔬菜野菜。

這么樣的建設改動,雖說讓一家人在日常生活,和收貨上都方便不少,但蓋小樓加上修圍墻改大門等,卻也花掉了余明月家近2萬塊錢。(未完待續)

ps:親們,雖是加更,可娃娃這一章量量實足啊,很給力吧?親們也請把推薦票票,粉紅票票嘩嘩的砸到娃娃碗里來吧,么么噠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


上一章  |  被雷劈回小時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