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回小時候第158章 野菌賣進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被雷劈回小時候 >>被雷劈回小時候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8章 野菌賣進城

第158章 野菌賣進城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06日  作者:獨舞娃娃  分類: 現代言情 | 婚后生活 | 獨舞娃娃 | 被雷劈回小時候 


彩云村的位置,正好處于被群山環繞的一個小盆地上,彩云村四周的大山上,還有好幾個屬于山區的小村社。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多種因素,這些村社無法一年四季都大量種植蔬菜,所以這些村社里的土地,除了有些可以種植水稻的水田外,就是大量的可以種植玉米、高粱、小麥、土豆的山地。

但也是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的關系,這種地區特別適合果樹生長,基本上,家家戶戶的院里、屋外,或是田間地頭都多多少少的栽種著櫻桃、板栗、梨、桃、李、杏等各種水果。

自從余明月家的水果店開起后,每天下午從四五點鐘開始,就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山區村民,或是背或是馱的,帶著家里的水果走了兩三小時的山路,趕到了余明月家門前來賣貨。

這時候已是六月了,雨季也到了,山林里的野菌也開始長了出來,住在山區里的人采點菌是很方便的,這些人采菌更是能家里手。所有這些山區的村民每天除了來賣些水果給余明月家外,也有不少人帶來采到的雞樅、雜菌一類的,因為余明月家如今也開始收各種野菌了。

這年頭,在木棉市這地方,還沒有人工培育的香菇、平菇賣,那什么金針菇、茶樹菇等等其它五花八門的新新品種,就更沒有了。

余明月對人工培育菌類的發展史沒研究,前世也沒聽過這方面的事情,所以她并不知道這年頭是不是還沒有人工育菌,但在木棉市的市場上,倒還沒有人賣什么人工培育的香姑、平菇賣,所以自從她家菜攤上開始出售各種野菌后,這些野菌很受歡迎不說,價格也是相當高的。

最好那種長開的雞樅骨朵兒1.8元/斤,次些的1.5元/斤到1元/斤不等;最好的牛肝菌骨朵兒1.2元/斤,次些的8角到6角/斤不等;一等的雞油菌也是1.2元/斤,次些的8角/斤;而其它雜菌,最好的骨頭兒都是8角/斤,次的5角/斤。

這年頭城市里也沒多少人賣菌,但認識菌的城里人還是不少,加著余明月在賣菌的時候,還特意的告訴大家一些野菌的吃法,比如什么火腿蒸雞樅、雞樅肉片湯、青椒炒牛肝菌、青椒炒雞油菌、干煸牛肝菌、干煸雜菌、雜菌濃湯等等什么的。

余明月除了很盡心的告訴大家做法外,還叮囑買了菌的人如何安全食用,最后覺得每次有人買菌都得說一遍麻煩,想了想后就買了張大紅紙,回家時去找了毛筆字很得很好的余天向,請余天向把菌子的各種做法,和如何安全食用的特別提示寫在了那張大紅紙上。

轉天,余明月就把這張大告示貼到了她家菜鋪子上。

余明月這么干,原本只是想省點事的,可沒想這樣一來,就算那些原本沒打算買菌的,在看到這大告示上的內容后,都起了買點做了嘗鮮的心思,余明月很快就發現,貼了那告示后,她家野菌生意變得越來越火爆起來,就連做野菜要用及的蔥、姜、大蒜也是好賣得很,心里樂開了花。

余明月前世師范專業畢竟,也不懂經商的那些道道,但有道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么誤打誤撞的,就被她玩出了一盤成功的營銷實例。

野菌好賣了,光靠孔興剛、余明艷和李紅梅提供的那點量,自是滿足不了市場,所以余明月和余志清商量了后,就決定開始面向全村大量收購野菌。

只所以敢大量收購,余明月和余志清商量時,就已經考慮過,收來的野菌除了每天拉到城里去賣外,賣不完多余的,就準備在家里晾曬也干貨,過了雨季后,晾干的這些野菌在城市里應該也可以賣上好價錢。收購野菌的價格,余明月家定得也不算低,在請求了在醫院里的余天周和孔明英的意見后,余志清在收購菌子時,學著菜站收菜時給菜訂出等級一樣,也把菌子定出了相應的等級,等級好的,當然價格就更高。

最好的那種還沒長開的雞樅骨朵兒,被定為一級,收購價8角/斤;長開了的或是次些的,被定為二級或是三極,收購價也相對的被訂在6角/斤,和4角/斤;最好的牛肝菌骨朵兒5角/斤,長開的或是次些的,從3角/斤到2角/公不等;雞油菌不用分長開或是沒長開,統一了好的5角/斤,次的3角到2角/斤;而其它雜菌就沒再細分,統一是骨朵兒3角/斤,剛長開那種又新鮮又完好的2角/斤,再次的就不收了。

這年代,大平鄉的集市上,基本上還沒人買賣這種野菌,雨季里就算是在鎮上各單位上班的工人,想吃菌子的也會在周末的時候爬到山林里去撿些。

所以,當余明月家對外公布說要收野菌,而且還是以如此高的價格收購時,聽到消息的村民們一時間沸騰起來,有些人在自己上山撿菌的同時,也趕緊的把這消息告訴了住在別村里的相好的親朋家,一時間,彩云村周圍的幾個村子,都刮起了一股上山采菌賣的熱潮。

也難怪大家如此積極,這年頭價村最好的早市蔬菜出來時,價格一向最高的青椒什么一類的,頂了天也才能賣3角左右而已啊。

所以,在余明月家開始大量收菌后,除了這些山里人喜歡買水果時,帶些菌來賣,或是賣菌時帶些水果來賣給余明月家,彩云村當地或是附近的一些村民,在做完了活計得了空后,也會偶爾上山彩些野菌,來賣給余明月家。

而現在剛好又是學校放暑假的時候,幾個村里放了假的的孩子至少也是百十號人,其中一些勤快又嘴饞的,每天一早就成群結隊的約著上山采菌。

等到下午三四點余明月和余志清賣完菜一回到家時,她家門前都已經等著一大群或背或提著各種野菌,或是水果的大人孩子。

大人們賣得了錢,清點一番后,一般都會好好存著,而那些孩子們,在賣得了錢后,大多數都會直接呼啦啦的往村上的公銷社跑,去買些糖果什么的小零嘴解饞。就算不把大天賣菌得的錢花光,也會大方的花上一兩角或是幾角的。

初時,不管是賣菌的,還是賣水果的,大家都各不相干各賣各的化,但隨著每天下午來賣菌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賣菌掙了錢的孩子越來越多后,饞水果吃的孩子也開始多了起來,終于,就有一些膽大的或是認識余明月的孩子,找了同樣是孩子的余明月商量,讓余明月讓出幾斤水果給他們解饞。

前世時,彩云村附近就一個村小學,這些個孩子余明月基本都是認識的,而且也基本都是笑話著喊過余明月“小掃把星”什么壞話的,余明月重生后,初時也是不喜歡與村里的孩子們接觸,但后來余明月開始收瓜子等玩意的時候,卻是和這些孩子有了些接觸的。

這一世,面對這些從沒傷害過她,還很喜歡巴巴的主動接觸她的孩子,余明月根本談不上什么恨了,所以當這些孩子來找她要買她家水果吃時,余明月當然不會反對,而且還是以收購來的價格,轉賣給這些嘴饞卻很勤快,懂得自己靠勞力掙錢的孩子們。

這種情況出現幾次后,幾個頭腦靈活的山區人也看到了商機,他們每天除了帶來余明月家會收購的高品質水果外,也會再帶上幾十斤個頭小些,不太好看的歪瓜裂棗來,在大家都等待著余明月家回來收貨的時候,這些人就把帶來的其實還算不上歪瓜裂棗的小果,擺到余明月家門前公路邊的大桉樹下售賣。

余明月家因為是收的優質果,所以價格自是比當地集市上高出三五分,而這些人在她家門前擺攤賣的小果子,因為好的賣給了余明月家,小個的這些自是賣得比集市上便宜,一般都是賣1角/斤,或是7分8分/斤的,一時間除了大受饞嘴孩子們的歡迎外,也很受來賣菌子的那些村民的歡迎。

這下子,每天跑到余明月家門前擺攤賣水果的山區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早了,而原本左右一兩百米內都沒鄰居的余明月家這頭,從中午過后,就變得空前的熱鬧了起來。

這樣一來,余明月家門前,先是每天一早,有前來賣新鮮蔬菜的,每天中午過后,又有到她家門前擺水果攤的,就連村里那些年紀太大,平日里只管管家務沒多少活干又喜歡的老人們,也喜歡中午吃過早飯,就聚在余明月家大門前來聊天吹牛,外加看熱鬧了,余明月家門口一過中午,一時間就變得像個小集市一樣熱鬧。

其實自余明月家開始每天收購各種蔬菜后,彩云村靠近余明月家幾個社的村民家里園子里種的那些小菜,除了自家吃外,有很大一部分都賣到余明月家換了錢,比起以前,這些村民兜里也算是多有了項收入,平日里也多了點閑錢,除了孩子們會嘴饞的買些水果吃外,就連彩云村的那些大人,在干完了農活時,也會特意跑到余明月家這頭,買些水果回家解喝解饞,所以現如今在余明月家門前賣水果的那些山里人,水果生意一直都蠻好的。

余明月眼看著她家門前,熱鬧得簡直像個小集市一樣時,心里有點小糾結。

不是她天生喜歡清靜,而是這些人群的到來,讓她每天都有些提心吊膽,生怕有好事的人跑到她家找水喝、上廁所什么的時候,四處亂轉,然后發現她家育在院里的那些果樹苗子。

年后育下的果樹苗,如今都長得老高了,除了葡萄苗五月的時候已經種到了一塊兩分多大的菜田里外,其它的如今都還育在院里呢,只等著雨水再下得透些時,把已經得老高的桃樹、桂圓樹和小野柿子樹這三種都栽到她家周圍的荒地上去。

至于荔枝樹,卻是以生長慢著稱的,半年時間也才長了一尺來高,得等明年才能移栽,石榴苗嘛,倒也長了兩尺來高了,但卻要等臘月尾石榴樹發芽前,才能移栽出去。

現在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的菌,其中那些還沒長開的骨朵兒賣相很好的,每天都帶到城里賣了,但其余一些長開了不好事,或是賣相差些的,都被留在家里切成了菌片,晾曬了起來。

但這樣一來,天晴的時候還好,遇到幾天陰雨的天氣時,菌不容易晾干不說,還容易腐爛變壞,為此,余志清只得找了孔興明等幾個兄妹幫忙,花了幾天時間,在他家灶房旁邊蓋起了個小烤房。

自從收菌子后,孔小玉和在家里幫忙的普小強也忙活了起來,每天一送走進城賣菜的人,孔小玉和普小強就在家里不停的切菌片晾曬,和翻曬各種晾了一陣的野菌子。

而余明月和余志清每天一回到家,除了開始負責收菌子、水果外,一得了空,也要幫著干晾曬菌子的活,忙得余志清基本都沒功夫往田里去的,田里的活計,算是完全的托付給了雇好的王長征一家,和老實憨憨被大家叫劉愣子的劉學高。

余明月家搞出這么大的動靜,受益的除了彩云村附近的村民、山區里種了不少水果的人家,和承包了余明月家田地里活計的劉王兩家外,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彩云村另一個生產隊的張篾匠(編制竹制品的匠人),余明月家如今水果店里每天用出去的水果籃,和如今晾曬菌子用的簸箕篩子,可都是跟彩云村這唯一的篾匠訂購來的。

不過也正因為余明月家需求量大,所以向來以厚道老實、會處事出了名的張篾匠,也給余明月家讓出了很實惠的價格,市場上原本要1.3元一個的簸箕、篩子,賣給余明月家才1元一個。原來余明月訂成8角一個的小水果籃子,如今也降到了6角一個。

余志清覺得這價格實在是太過優惠,與張篾匠客氣時,50來歲的張篾匠還憨憨的笑說:“哎,余老表你可別再客氣了,竹子這東西我家這河箐邊種得多的是,我也就是有一把子力氣加著編點小東小西的手藝,你家要不來跟我買這些東西啊,我就是編了出來費七八力的背到集市上去賣,一個集市下來也賣不出去幾件呢,說來我還得好好感激你家才是,你家要的這些東西,就這個價了。

往后你家如果還要什么籃子筐子的,也盡管來找我,一樣給你家優惠的價格,其它的你也別再跟我客氣,說來咱們兩家還是老親戚呢,你這越客氣,我這點小東西還收著你家的錢,都讓我這老臉發紅,覺得不好意思了。”

話說到這份上,余志清也當然不好再說什么客氣話,余明月當時就跟在余志清旁邊,聽完這番話后,對這張篾匠也有了全面的認識。

大家都說這張篾匠厚道老實會處事,這厚道會處事都不假,但說到帶了些貶義,等同于不聰明的“老實”嘛,余明月卻覺得大家都看走了眼,這張篾匠哪里笨了,人家說話辦事都聰明著呢,而且還很會做生意,拉回頭客。

說到水果籃子用量大,也得提一提余明月家現在水果店子的生意。

自從水果店開張的時間越來越長,水果店的生意也是越來越發了,除了每天到醫院里探病的人會到小店里選購禮品外,就是住在小區里的那些小區居民,也是時常來光顧余明月家水果店生意,經濟條件好的是買了直接自己吃,就算經濟條件差些的,在出門去走親訪友時,也會來買個果籃或是其實禮品,讓余明月給用編得精致好看的小竹籃子裝了,再在小籃子外包上塑料紙綁上彩帶,很有面子的提著去送人。

更有甚者,一些個比較懷舊的老頭老太太,還特別喜歡跑余明月水果店來,光花2塊錢買上一個小籃子用去當菜籃,沒過幾天,小區里的老頭老太太們都向跟風一樣,不是來買幾斤水果帶買個籃子,就是跑來光買個籃子,一時間,長壽路這條街早上買菜的很多人手里,都提了一個出自余明月家水果店小竹籃子。

在之后,每當遇到有人進店買水果時,余明月向人家推銷水果后,還會加上一句:如果是送人的話,你再加2塊錢,我還可以幫你做成好看有上檔次的果籃,你看就是這種小籃子,裝了水果包裝上漂亮有檔次不說,就是水果吃完后,這小籃子也能當菜籃子用,你看街上那些老太太買菜時提的,就是在我這買水果時,一起買去的呢。”

買水果的人順著余明月指的方向,往街上一看,哇,我的個乖乖!這水果店生意竟然好成這樣?這街上大半數的老頭老太太手里,可都提出同一款的籃子啊!

很多人在震驚過后,一般都會爽快的要求加上個籃子,然后爽快的付錢離開,而之后,很多人還喜歡把木鋼醫院外,有間生意火爆的嚇死人,名叫“余記精品果子”的水果店的事,當成個傳奇一樣,講給身邊的朋友聽。

結果吧,余明月家這集買水果、禮品等物的果子店,生意越來越火,開起不到一月,經常就會有聽到那些傳奇的人,慕名前來采購禮品,當然了,這些人都不用余明月再推薦了,直接就會要求給加個籃子,要么做成果籃,要么做成禮品籃。

生意火爆,事情也相應變多,時間一晃,就到了農歷7月初二,孔明英在住了40天院后,終于得已出院了。

而孔明英一出院,家也沒回,就跟著余天周一起,把在院醫里用著的那些個被褥墊蓋等家當,搬到了木鋼醫院外建起那排不能當商鋪,只能住人當倉庫的棚戶房里,正式接手了看水果鋪和菜攤子的工作。

早在孔明英出院前,余天周就特意去找了梅老爺子,商議好了從梅老爺子家偷架水接電的事,幾天前的時候,梅老爺子家那個在木鋼燒鋼廠當電工的兒子梅正剛,因為是倒班上班的,當天正好在家休息,所以他正好幫著把電線給接到了余明月家準備留來人住的那四間房子旁邊,還給在四間屋里走了線路,裝好了插座、開關,就連電燈泡都給一一接上了。

就連水,也是當天和電一起架通的,余志清早前買電線等用品的時候,就買了幾圈膠木小水管,當天電一接通,余志清就找了孔興明來幫忙,花了兩三小時的時間,就把水從梅老爺子家接了出來,直接架在了準備住人的四間棚子房一側的院邊上。

這期間,工作屬于三班倒的電工梅正剛,一直都在幫著忙活這些事,而且還幫了不少的忙。這年頭,不管城里鄉下,請電工可是要花錢的,電工屬于技術工種,工錢還不老少。

余志清當時就給梅正剛錢,但今年剛26歲的梅正剛卻是死活不肯收,只道:“余哥,你可太外道了,咱們兩家關系處到這份上,你還給我提錢,這就是看不起兄弟了喔。”說完,就回去睡覺了,他今天白天休息,晚上八點正好上夜班。

為此,余志清感激得不行,除了當天就送給梅老爺子家幾斤雞樅雜菌和一些菜外,第二天的時候,還照余天周的叮囑,抓了兩大兩小四只兔子,送到梅老爺子家,大的是讓他家殺了吃肉,小的兩只,說是送給梅老爺子那才四歲的小孫子玩兒的。

余明月當時都有些哭笑不得,這大的能殺了吃肉還好說,這小的讓人家城里人怎么喂呢,關家里臭,關外邊又沒地方的,兔子的食物也是個問題。

可沒想,余明月跟著把兔子送到梅老爺子家涼鹵店時,除了梅老爺子四歲的小孫子歡天喜地外,梅老爺子卻是堅決不要兩只大的,只高興的收下了兩只小兔子,還特意的問了是不是一公一母,說是要養在他家樓頂上,還特意讓余明月家每天賣菜時,給他留下些剩菜葉子,說他家還準備在樓頂上養上些雞。

余明月這才知道,梅老爺子家住的是四樓,也就是頂樓。再想,這年代住在底樓或是頂樓有條件的城里人,還真都喜歡養上些雞鴨兔子什么的,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余明月看了看兩只小兔子的性別,卻一時也分不出來,想到梅老爺子一家都是大方人,而且自己家以后用水用電還得一直麻煩人家,余明月也大方了一回,幫著余志清又勸說了一陣,讓梅老爺子家把兩只大兔子也都留下當種兔了。

只不過父女兩人才回了店子沒多久,人家梅老爺子的老伴劉老太,就給送來了兩斤多鹵雞爪子、一個鹵豬肘子、一個鹵豬舌頭和四根鹵豬尾巴。

又是一陣推讓后,頂不住劉老太的盛情,余志清也只得收下了這份不下子兔子價值的禮物,看著劉老太走遠,余志清笑著教導余明月道:“小月看到沒,你劉奶奶她家這種為人處事的方式,就算有時候會吃點小虧,但不管走到哪都是讓人稱道的,就算我們兩家沒親沒戚的,但照著我們這樣處下去,也只會越走越親近,時間久了,我們兩家處著就跟身邊親近的親人沒什么區別了。”

說完,余志清摸著余明月的腦袋,認真的道:“你以后可得多跟著這樣學學,這世上并不是只有身邊最親近的親人,才值得付出和交往的,記住了嗎?”余志清一直都知道,他這女兒什么都好,但對外人卻是非常的小氣,還很愛計較,所以才想借此機會,好好的開導一番。

余明月愣了一下,隨后只得點頭輕“嗯!”一聲算是答應了,但心里卻也有些五味陳雜。

她知道,不管是前世還是這世,她都對不親近的外人很小氣,甚至是有些吝嗇和愛算計,但她從沒有想過要改變。

因為她很清楚,只有不與那些很可能會傷害你、很可能會倒打一鈀的人有太多接觸,這樣才不會受到意想不到的傷害。重活了一世,她預先知道了太多,也看清了太多,所以她一直努力的與某些人保持著距離,而且對這些人,她就算不占他們便宜,沒有必要大方。

只是此時,當余明月發現,她在她爸爸眼里竟然是小氣得需要被這么教導時,心里除了還存有小小的異議外,也有些不被理解的難過和心酸。R1152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


上一章  |  被雷劈回小時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