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考察下來,余明月決定暫時先增開一個專賣各種水果、堅果一類的果品店,和一個類似于小超市的店子,專賣些糧油副食什么的。
之所以說暫時,那是因為余明月還打算著,不久以后還要開一家水果、山貨的批發店。
活了兩世,余明月對木棉市的整體情況都太清楚了,這年頭雖然運輸不發達,市面上的水果品種并不多,但這地方氣候溫熱,一年四季里都能有不同種類的水果上市。
從春季開始,就有新鮮的香蕉、木瓜成熟,三月櫻桃熟過后,杏子也開始由青轉黃、變甜。四月天氣很熱的時候,隨著西瓜、香瓜上市,桃子、李子、荔枝也開始陸續成熟上市,五月過后,芒果、梨子、棗子、桂圓、花紅、蘋果等大量的水果也開始成熟,到了六七月間,除了晚熟的桃子開始上市外,梨和蘋果一類的水果也大量成熟;七月過后,山區特有的板栗也在這時候開始陸續成熟,山上野生的錐栗果也能摘了.......就算到了十冬臘月,除了柿子紅滿枝頭外,高山地區那些晚熟的冬桃也能吃了。
總之,在木棉市這地方,一年四季里都有新鮮水果成熟,只不過因為現在交通不發達,所以山區偏遠地區里出產的很多水果,大多都沒機會出現在城市里的市場上,而是掉落腐爛在了樹下。
所以,這年代不管是像余明月她家所在那樣海拔相對較地、較平坦,適宜種植蔬菜水稻的壩區,或是氣候偏冷、交通不便,只合適種點玉米土豆的山區,都沒有專業種植果樹的果農。
產水果最多的山區地區的農民們,就算是遇到碩果累累的豐收年,他們也不會有多少喜悅,因為他們都清楚,那些掛滿了枝頭的果子,除了能讓自家的大人孩子可著勁吃一季,和當送人情一樣招呼沒果樹的親朋來多摘些去吃外,并不會給家里換回多少錢。
余明月的姑媽余志芬家,就住在山區,每年到了櫻桃、桃子、李子、梨子、板栗成熟的不同季節,余志芬都會抽出一天時間,背著當時成熟的幾十斤,或是百來斤的水果,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給余明月家和余天向家送來。
每次吃著那些水果,余明月就會想起余志芬滿臉疲憊卻一臉滿足笑容的模樣,余明月在感動之余,卻也想到了商機。
前世時,因為山區的水果成熟后不方便大量的運出山,運出山到了集市又沒有太大的市場,所以久而久之水果的價格就變得很便宜,有時候山里人背著水果走十幾里山路到了鄉集上,卻只能賣一分兩分1斤,比大白菜還便宜。
農村太窮,肉都多久才能吃上一頓,自是沒有太大的消費能力去買水果吃,但城市里的民眾,每年對水果的需求卻是很大,城市里市場上的水果價格不低,顯得供不應求。
后來隨著政府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政策后,山區周邊慢慢修出了一條條能通四個輪子汽車的泥土路,就有一些腦袋靈光的,開始跑到山區周邊通了路的地區定點收購水果,然后運到城里批發給擺攤挑擔的那些小水果販子。
雖然這些人收購時把價錢定得很低,但對于長年看著自家山地邊的果子掉落爛在地上的山區農民來說,只要有人收購就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所以那些個水果收購點,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水果。
所以,最開始進山區收購水果,搞水果批發生意的一群人,可是掙了不少錢的。
這些是前世時,余明月聽送水果來的余志芬說起過的,她雖然沒有輕身經歷過,但她家如今也倒賣蔬菜這么久,她光用一根手指頭去想,也能想到收購價格低,每天收購到的量又多,運到城里出售時的價格翻了幾翻后,那利潤只能被稱為——爆利。
所以,在出現了一些靠收購批發水果而成為爆發戶的人后,幾年時間里,到山區周邊收購水果的人越來越多,那時各山村也基本通了路,有些收購販甚至開著三個輪、四個輪的車進村提前挨家挨戶的交筆訂金,訂購當年的水果。
有時候,那些收購水果的小販,為了收購到更多的水果,甚至還會悄悄對村民提高收購價格,競爭得更激烈時,同等間還大打出手。
就算水果如此好銷了,但余志芬卻還是喜歡在她家的水果成熟時,找個周末余明月放假的日子,背著水果走一段山路,然后坐一段車,送到孔明富家給余明月吃。
也是在那時候,余明月從余志芬口里聽到了水果販子收果子時的不少趣事。至今余明月還記得,每次,余志芬在講到哪個販子早早跑到她家,求著她收下當年水果訂金的時候,臉上那種滿足又開心的笑容。
自打起了準備擴張生意的主意后,余明月最先想到的,就是做收購批發一條龍的水果生意。但她前世還沒接觸過水果生意這行,加著現在進山區大量收購水果確實不太方便,所以就想先開一家水果店。
余明月家的菜鋪子,就在離醫院大門不遠的丁字路口處,沿著菜鋪子門前的公路直走下去十幾米,就到了醫院大門口。
而沿菜鋪子右邊的一條剛鋪的小公路進去三十多米,再右轉個彎往前走四五十米,就是長壽路小區打了墻新開出的小區大門口。
余明月家的25間鋪子,就是沿著這兩條公路的內側,修建出來的,所以余明月家如今賣著菜這鋪子,位置算是很好的了,左右兩間鋪子的位置,也是很顯眼的。
看到每天都有不少到醫院去探病的人,在經過醫院門露天里擺著的兩個小水果攤時,大多都會買些水果提著去看望病人。
余明月和兩個天天擺攤賣水果的小販也算是熟人了,她時常都聽到兩個小販報怨,說有些人不買水果,還要嫌棄水果品種單一,不新鮮不好看什么的。
余明月當時雖然沒太在意,但經過一陣的考察后,余明月就打算開一家走中高檔路線的水果店,除了賣些品質好的水果外,也做些包裝精美的果籃來賣。
她前世雖然沒做過生意,但畢竟比當下的人多長了二十幾年的見識。
這木鋼醫院里只收治木鋼集團的職工與家屬,是人就免不了會生病,這以這醫院里有一些病人,除了不少是普通收入的職工外,還有木鋼集團公司里的干部、領導一類的。
這年頭,普通職工的收入不高,對消費物品的品質也不太講究,但那些到醫院探望干部領導的人,不管自身經濟基礎如何,或是平日里的消費習慣如何,但在購買探病的禮品時,都會提高檔次的。
余明月和余志清說要開水果店,余志清還有些不同意,但當余明月把這番理論給余志清講后,余志清稍一想,邊夸余明月聰明腦子轉得快,邊就一口應下了。
“行啊,反正這水果店也是開在菜店子旁邊,也不用再多增加人手,光我們父女兩個就能看得下來。,至于那什么賣糧油副食的小超市,我看暫時就算了,一方面是我們家沒有進貨的渠道,另一方面就算開起來我們家也沒這么多人手去看著。
再說了,我們家每年的糧食除了自己吃外,也余下不了多少。余下的那點米真要賣掉的話,就和兔子、雞蛋一樣,一起擺到菜店子這邊來,早上買菜的人看到也會多少買些。”
余志清顯然對開超市沒什么興趣,在他看來,余明月口中那個他聽都沒聽過的超市,最主要的用途頂多就是方便賣家里每年的余糧,至于其它那些鹽油醬醋等小零小碎的小東西,余志清除了覺得進貨時麻煩外,也不覺得能掙上什么錢。
當余明月聽余志清說到人手,就愣了一下,沒再想給余志清普及超市的各種優勢。
是呢,她家如今看似什么都不缺,可最缺的就是人手了。眼下還好,她可以每天幫著看攤,可到了9月1日開學,她就得去當個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而且還是全球心理年齡最大的一個小學生
惡作劇式的腹誹完后,余明月也沒再打算提開超市的事,想了想,就和余志清說道:“嗯,那小超市暫時就不開吧,等我們把水果店開起來,我就負責每天看水果店,等9月我上學了,奶奶的腿傷也養得差不多了,就讓奶奶到這邊來看店,只管稱稱重收收錢,也能讓她輕松一些。”
看店的活計,同田地里那些活計或是家務比起來,確實輕松不少,孔明英是個閑不住的,只要腿上的傷好些能動,她一定會不管不顧的在田里、家里的找活干。考慮到這種情況,所以余明月才有此一說。
余明月提到9月上學的事時,余志清微愣了一下,這陣子余明月天天跟著他進城賣菜,剛才說到人手的事時,他都沒想起他女兒就要當個小學生了。
余志清輕笑著把余明月拉到面前,上下打量著余明月笑道:“呵呵,爸爸都差點忘了我們小月快成一名小學生了呢。”一臉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滿足和喜悅。
很有成就感的打量完余明月后,又接著點頭道:“小月你剛才那主意不錯,前陣子你爺爺還擔心我們家這些鋪子晚上沒人看,準備等你奶奶出了院,他們就搬到這邊來住呢,到時讓你爺爺和你奶奶每天留在城里看店,他們兩個老也能輕松一點。”余志清向來是個有孝心的,看著兩個老人年紀一天天大了,也不想讓兩個老人太辛苦。
“喔,我爺爺說要住到這邊來?”余明月并沒聽過這事,所以很是意外。
見余志清點頭,余明月想了想有些擔心的道:“雖然晚上能有人住在這邊,守守鋪子什么的是更能讓人安心,可我們家的這些鋪子,和西頭住人當倉庫的四間屋都沒通水電,我爺爺他們住這邊來,怕是不方便吧?”
余明月知道,如今租了她家鋪子開店的好幾家,晚上也會留個人住在店里看店,但就是因為沒水沒電的,所以很不方便。
當初搭建這些鋪子時,不是沒有考慮過要通水電,但她家是非法占地搭建,雖然暫時沒人管,但要是余明月家拿著錢去找專管水電的兩個部門,要求給通水通電,就算人家找不到地方舉報她家,也不會答應給她家架水管接電線的。
余志清卻并不擔心,輕笑道:“你奶奶住院前,你爺爺就說起過這事的,當時住小區里的梅老爺子就答應過,如果你爺爺真要住到這邊和他家當鄰居,就讓你爺爺每天用水只管去他家挑。
至于電嘛,我們家西頭那邊靠著你梅爺爺家也近,到時也可以和他再商量一下,從他家接電出來,每月給他家交些電費就是了。”
余志清所說的梅老爺子,余明月也是很熟悉的,就是如今租了余明月家鋪子賣涼鹵菜那個梅老爺子,梅老爺子和劉老太都是爽快熱心的人,她家當初在小區門口搭棚子時,梅老爺子和劉老太都幫了不少忙,為此她爺爺后邊還送了梅老爺子家一只野雞,從那過后,她爺爺就與梅老爺子處得很是親近,算是成了好友一般。
聽余志清這么細細的一說,余明月也不再擔心了,而且覺得這些辦法很可行。
有了水有了電,西頭四間屋子都是現成的,到時留間屋子當廚房,買個蜂窩煤爐回來,使用時小心一些注意防火也就是了。而且早前為了上廁所方便,她爺爺就帶著她爸爸和兩個舅舅,在被鋪子圍成的大院子里挖了個簡陋的茅坑。
余明月有些惋惜的道:“要是也能架根水管回來,我們就能在大院子里種上些樹,養些雞鴨在這邊,有人要賣時,也好能隨時抓了就賣,到時就算有人要求幫忙宰殺收拾,也方便多了。”
當時1000多平米的荒地,建完29間屋子后,中間還余下了個近兩百平米的大院子,只是因為沒有水,鋪子修好后,余明月也沒辦法照原來的想法種下果樹什么的,只準備等今天六月雨季下來,再種上些能找到的果樹苗子。
聽余明月這么一說,余志清也是贊同,稍一想后,道:“嗯,這主意不錯,等今天回去時就跟你爺爺商量一下,他和梅大爺熟,看到時能不能悄悄從梅大爺家那邊接根水管子出來,把這用水的問題給解決了。”
這年頭,城市里的水電,都有相關部門管著,是不能私搭私接的,所以余志清說要悄悄接水管時,前世就聽說過這種事情的余明月也并不覺得奇怪。
父女兩人說完這些,就開始商量起開水果店要準備的工作。
在這年頭,市場上出售的水果,除了能夠保存得久些的蘋果、和梨子不太受時令的限制外,市場上出現的其它水果,都是當季的時令水果了。但就算是這樣,蘋果和梨子最多也只能被保存到次年的二三月,價格高得嚇人不說,過了二三月,市面上也鮮少能再見到這兩種味道一直被眾人認可的果子。
現在已是六月,梨、桃、蘋果、花紅什么的也都上市了,只不過這里的蘋果不是什么將來常見的紅富士,面是青、紅兩種色,余明月也不知道具體學名,只被大家以顏色統分了稱為青蘋果、紅蘋果的蘋果。青蘋果絕對不是什么味道甜脆的青蛇果,而是一口咬下去也巴嘎脆響,但味道卻是酸酸甜甜的,放久一些味道更甜些,卻是變得沙沙的。紅蘋果雖然顏色不同,但性質相同,摘下來放上十天半月,也是變得像吃煮土豆一樣沙沙的,根本沒法和紅富士的甜脆比。
打主意開水果店時,余明月還覺得這地方能賣的水果不老少,可真和余志清商量起開店后進貨的細節時,余明月方覺得開個精品水果店子卻只賣這幾種水果,太過寒酸上不得臺面。
頭痛了一陣后,余明月眼睛一亮,一陣商議后,提議水果店里不光賣水果、干果這類的,還賣各種罐頭、糖果、餅干、藕粉、芝麻糊糊一類包裝精美的營養品。
這走中高檔路線的水果店,原本就是針對別人到醫院探病,或是探親訪友時來采買禮品而開的,說白了就是家禮品店了。加賣這些東西,一方面解決了店里商品種類少的問題,另一方面應該也更能受那些購買禮品的顧客歡迎,因為這些商品,基本可以讓要去送禮的顧客一站式購齊。
只不過,前世時的余明月,也并不清楚這年代副食品的進貨渠道,所以下午跟著余志清照例到醫院去看完了孔明英后,余明月就帶著余志清到仁義區土產收購站去了一趟。
土產收購站,雖然只是負責收購當地的各種農副土產,但和仁義區采購卻屬同一部門,余明月如今和土產收購站里的十幾人也處得熟了,到了收購站里都不用找那吳風吳主任打聽,收購站里專管財會出納稱重的三個女人,在聽了余膽月的來意后,就一人兩句的把副食品進貨地點、主辦人名字一類的,跟余明月和余志清說了個清清楚楚。
三個女人聽余明月家如今要在市區里開店了,還很為余明月一家開心,雖然沒見過余志清也更談不上熟,但還是跟余志清說了不少生意興隆、財源滾滾一類的恭喜話,到了后邊,收購站里的人都聽到了余明月家在市區里有家新店要開張的消息,都跑過來道喜了。
余志清初時,還真笑得一臉春風得意的一一回話答謝,到了后邊,聽別人左一句恭喜余老板生意越做越大,又一句,恭喜余老板財源廣進的叫了起來,余志清臉上都開始發紅了,沒敢再呆在收購站聽大家余老板余老板的叫,趕緊的謝過幫忙的三個女人后,就帶著余明月落荒而逃,出了收購站。
結果余明月父女才走出收購站外,收購站主任吳風又追了出來。
“小月啊,今年那錐栗果也快下來了吧,你可得緊些心,給我這多收點過來喔。還有那些花生、雞蛋省么的,也別停了收來,你都多久沒來賣過貨了喔。”
聽吳風大著舌頭站在收購站門邊嚷,余明月的心瞬時緊了起了。害怕吳風一高興,吧啦吧啦的把她去年賣了幾千斤錐栗,和后邊基本每月來賣上千個雞蛋的事說出來,余明月只得趕緊的滿口答應后,就拉著余志清快步走開。
去年賣給收購站那幾千斤錐栗,都是她利用空間搞來的,她當時就跟孔興剛和余明艷說過了要對家里大人們保密,因為她很清楚,她當時忽悠孔明剛和余明艷的那些話,可忽悠不了家里的一眾大人。
而一月賣上千只雞蛋,她也是平日里走村串戶收到后,就悄悄收進空間里,等空間里的雞蛋存到了一千只以上后,也是利用空間帶進城來,然后轉移到租來的小屋里,再找三輪車幫忙送到收購站來的。
在她家大人眼里,她每次單獨進城來賣雞蛋時,都只是一提籃幾十只,要是吳風多事把數量說出來,讓余志清聽去了,她可就完完了。R1152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