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雷劈回小時候第149章 菜攤搬遷家里雇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被雷劈回小時候 >>被雷劈回小時候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9章 菜攤搬遷家里雇工

第149章 菜攤搬遷家里雇工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8日  作者:獨舞娃娃  分類: 現代言情 | 婚后生活 | 獨舞娃娃 | 被雷劈回小時候 

1988年農歷的五月十八,是個難得的好日子,黃歷上都寫著“諸事皆宜”。

木棉市木鋼醫院已經正式營業好幾天了,余明月家賣菜的長壽路小區靠著醫院那方的一面墻,也被打通改成了道大門,那邊的人氣現在很旺。

如今孔興明和孔興江兄弟,早幾天前就已經把菜攤擺到了醫院門口的搭起的攤子上去,余天周也早就想把自家菜攤搬過去了,只不過余天周比孔家講究,所以在翻看了大半天的黃歷后,就把菜攤搬遷的日子定在了五月十八這天。

一大早,還不到八點半,要進城賣菜的余天周和余志清吃過飯后,余志清又笑問余明月:“小月,今天可是搬攤子的大日子喔,醫院那邊如今可是熱鬧得很呢,你真不跟著我們去看看?”

被問到的余明月只稍一猶豫后,還是堅定的搖了搖頭:“不去了,媽媽如今要帶兩個弟弟,我在家里幫著奶奶干活,等過些日子我再去。”

在醫院外那片荒地上搭棚子,可以說是余明月一手促成的,如今就是驗收成果的時候,她心里當然也很是激動想去看看,但眼看著隨時可能讓孔明英發生危險的五月過了一大半,余明月是死也不想離開孔明英半步。

而且,如今正是五月中旬,田里的早季蔬菜剛下市,種上了新一季的蔬菜,每天都得除草澆肥不少事;而其中一塊兩分大的地,還在五月初六時,種上了院子里年后育上的葡萄苗,也是得時候澆水照料的。

加著山地里種下的玉米,如今已經長到了兩尺多高,地里的雜草也先后長了起來,正是除地草和給玉米施第一道肥料的時候,余明月家里的農活,可真的不少。

如今孔小玉得帶著兩個不足兩月大的小奶娃娃,少了孔小玉這個重要的幫手,就算如今孔明富時常會帶著兒女來幫忙,可孔明富家人多田地也多,并不是天天都能來給幫忙的,所以孔明英每天的負擔確實很重。

等送走了進城賣菜的人后,孔明英就背著背籃子,叮囑了孔小玉幾句家務事,就帶著余明月往山地里去了,今天她們婆孫兩個要到老屋基那片玉米地去,給玉米拔草。

婆孫兩人走在路上,余明月看著孔明英最近幾天就忙得黑瘦了不少,心里也很是心疼,想了想后,余明月快走幾步,拉住了孔明英一只手背滿是皺紋,手心滿是老繭的手。

“奶奶。”

“嗯?”孔明英笑著低頭看向身旁的余明月,見余明月一臉討好的笑容,顯然有話要說的小樣子,孔明英稍一想,就咧了咧嘴角,問道:“是不是想去找你小艷姐玩兒?”

讓孔明英有些意外的是,余明月搖了搖頭:“不是,奶奶,我們家最近田地里好多事,我爺爺和我爸爸每天雖然賣完菜能在家幫半天忙,可也真的很辛苦,他們和你都忙活瘦了呢。”

孔明英愣了愣,無奈的笑了笑,抬起手摸了摸余明月的頭,輕聲嘆道:“唉干農活哪有不累人的呢,現在是農忙的季節,等到了**月,收了水稻和地里的包谷,就沒這么累了。”

這樣的答復,余明月很不滿意,但也在余明月的意料之中,余明月也不想再打什么啞謎,直接小心的看著孔明英的表情,提議道:“奶奶,我們家現在賣菜也掙了些錢,現在田地里的事又太多,我們能不能花點錢,在村里找些人手來幫忙我們干活啊?”

“雇人手?這怎么能......”孔明英本能的猛搖了下頭,聲音也揚得老高,但隨后卻突然收了口,想了想后,壓著聲音道:“你這孩子,現在誰家不是有忙不完的活,你見我們村里誰家花錢請人幫著干了,而且現在你外公家和你堂耶家,也會時不時來給我們家幫幫忙,家里的活計也還算忙得過來,你說那雇工的事絕對不行。”

真的不行嗎?其實說完這話的孔明英心里雖還有些疑惑,但她卻是有些個動心了。

出生在30年代,身為孔老地主的大孫女,孔明英對于雇傭各種長工、短工或買斷的包身工,都不陌生,而且還清楚的知道花有限的雇工來干繁重的農活的甜頭。但現在,在孔明英已經親身經歷怕了種種打倒和嚴懲資本主義階級的政策和運動后,聽到這雇人兩字時,本能的就是害怕。

但隨后,想到自從改革開放后,她親身感覺到政府的政策一天天變好,自有了收音機后,她也時常從收音機里聽到誰誰帶頭辦了工廠致了富,誰誰又開了什么公司什么的,孔明英也感受到了今時不同往日,也許這雇些人來幫著田地里干農活,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了,政府應該也是不會再管制了。

余明月還不知道孔明英的心思,只聽孔明英拒絕又提到了讓她痛恨的余志高,余明月馬上就炸毛了。

“我不喜歡那余志高來我們家,連爺爺都說他不安好心。”自從家里辦月米酒余志高第一次登門后,后邊有好幾次就開始打著來換工、幫忙的幌子,到余明月家來,把余明月是恨得不行。

更煩人的是,不管是在田里還是在飯桌上,這余志高都要向余天周一家子哭窮,挖空了心思的想讓余天周同意他搭車進城賣菜,把余天周也是煩得不行,時常在余志高走后,就對家里幾人說,余志高是個不做賠本買賣**算計人的,這樣的人不安好心,盡量不要跟他接觸太深蕓蕓。

余明月這一咋呼,孔明英雖也有同感,但卻還是教導道:“小孩子家家,可不能這樣沒禮貌,大人的事自有大人操心,你是小輩的可不能說這樣的話,而且以后見了面,你也不能不叫人或是叫他名字,得叫他堂耶,你可給我記下了,下次要是還這樣亂叫亂說,我不揍你,你爺爺也得揍你。”

余明月雖然心里不服氣,但也知道孔明英是為了她好,而且此時她也不想再為那仇人的事糾纏,在點頭答應了孔明英后,她就開始一直不停的在旁邊勸說著,念叨著雇人干活的各種好處。

“奶奶,你想想嘛,今天我爺爺他們就把菜攤子搬到醫院外邊了,你也聽說了,醫院那邊人是很多的,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很多看病的、探病的人出出進進,那邊攤子生意一定會很好的。到時我爺爺他們說不得每天都要在攤子上賣一天的菜。

還有啊,我們家在那邊,可是蓋了一大圈的攤子呢,賣菜最多占去了兩個攤子,那其它的攤子不可能空著吧,怎么也得再想想賣點什么別的,吃東西的鋪子,或是生活用品什么的,總之一定能掙很多錢。對了,奶奶,你還記得不,昨天我大舅跟我爺爺說,如今在醫院門口擺攤賣菜,菜好賣不說,雞和雞蛋也更是好賣呢,兔子也很好賣。照我想啊,我們家以后就直接在那邊留一個鋪子,直接賣各種家禽和蛋類。

這多一個鋪子要看,也就得多一個人手,我看奶奶你去看這個鋪子就合適,原本那邊棚子房就蓋得多,蓋時我爺爺還特意在西一頭蓋了住人的屋子,到時我們家就可以留人長住在那邊,到時家里的事不是更......”

“好啦好啦。”孔明英忙是出聲打斷了余明月還沒念叨完的話,笑著使勁揉了揉余明月的頭頂,笑罵道:“你這孩子,這道理還一串串說不完了,這雇人的事得等你爺爺他們回來了,和他們商量商量看看他們的意見,我們婆孫兩個這時候一兩句話,可定不下來這么大的事情。”

如果說,之前孔明英只是有點意動的話,如今被余明月嘮叨了這么多雇工的必須原因后,孔明英已經是完全動心了,只想著等下午余天周父子回來,就一家人好好商量一番,就算到時余天周或是余志清不同意,她也會努力說服到他們同意為止。

說實在的,自從她家開始進城賣菜后,孔明英還一次都沒進過城呢,對于從家人口中聽來的城里那些繁華的景象,孔明英想了很多次都想不出來會是個什么模樣,她也真的很想親自進城看看,可卻一直都脫不開身。

還有,政府大院里的三個老姐妹,早就約過她一起進市區逛街逛公園了,可她還是因為家里的家務和農活,沒有應下來。

如果真的雇了人來干活,就算她不到市區醫院外那鋪子里去守什么鋪子,賣什么家禽雞蛋,可進個城長三個老姐妹聊天逛街逛公園什么的,應該也能成行了,畢竟現在她家每天都有車進城,她跟著坐車進城也方便也是。

孔明英如今這樣的答復,倒是讓余明月安心了,畢竟與孔明英相處了這么多年,余明月此時也看出來,她奶奶今天算是同意了她的提議,那她家雇人干活的事,算是板上釘釘的被落實了。

余明月很是開心,等跟著孔明英到了玉米地里,她拔草時也感覺比平日里有勁多了。雖然日子頭很,天很熱,但婆孫兩人還是到中午下午兩點過后,才從地里收工回了家。

婆孫兩人回到家時,孔小玉已經把中午飯煮好了,城市里的女人,要是還著兩個孩子肯定是什么也干不成的了,但農村卻不一樣,有的女人背著兩三月大的孩子下地干活的都有。

在兩個小子出生后,會點木匠手藝的余志清,就連夜連夜的趕著做出了一張余明月口中的嬰兒床,如今這幾晚上,正在干制一輛,也是從余明月嘴里聽說的雙胞胎用的嬰兒推車。

如今雙胞胎不足兩月大,還沒豎頭呢,嬰兒推車自然還用不上,但嬰兒床卻是讓孔小玉輕松了不少。小嬰兒床也是加了小木輪子的,孔小玉在灶房里做飯,或是在院里洗衣服時,就會把嬰兒床放在旁邊,然后把一對小雙胞胎放在嬰兒床里。

兩個小家伙如今也還是瞌睡重的時候,大多時間都會在嬰兒床里熟睡,有時醒過來,也會瞪著他們那黑溜溜的大眼睛,四處的張望玩耍,偶爾哼哼兩聲,只要孔小玉一出聲或是拍拍哄哄,也就乖乖的了,像是都懂事了一樣,很小吵鬧。

今天在家做家務的孔小玉,也是把兩個小嬰兒帶到了灶房里煮的飯,所以余明月和孔明英回來時,孔小玉也做好飯了。

飯是好了,但三人卻都沒開吃,余天周父子進城賣菜,基本都會在三點左右時準時回來,如今一般情況下,都是等一定人到齊了才會開飯,吃完飯后,除了孔小玉外,其他人又都會一齊到田地里去干農活。

在余天周父子回來前,孔明英把想要雇人干活的事給孔小玉通了氣,孔小玉雖然生得晚,沒有經歷過她爺爺當大地主時的風光,但孔小玉腦子卻是個靈活的,一聽之后,也是完全贊同雇工一事。

孔小玉會贊同,早在余明月意料之中,因為在這之前,她也含糊的在孔小玉面前提到過這事,如今有了孔小玉和孔明英的明確態度,余明月的心情更是好到不行。

果然,等余天周和余志清回到家,一家在坐在飯桌上吃中午飯時,孔明英把雇工這事提了出來,孔小玉也在旁邊幫腔,余天周和余志清父子兩人基本都沒反對,就同意了下來。

說實在的,兩個男人天天進城賣菜,看到家里的女人因此回重了負擔,他們心里也是心疼得緊,只是一直沒想到合適的對策,如今一聽家里兩個女人自己想到了辦法,他們哪會反對呢。

孔家的人基本都是行動派,孔明英也不例外。在一家人商定好雇工的事后,她放下飯碗,就往村里去打聽了。

其實現在雖是農忙季節,但也并不是真的每家都有干不完的活,畢竟有些人家田勞力多,有些人家沒計劃,種田種地都撈不到什么錢,懶病就犯了,或是各種不得已的原因,反正那樣的人家,田地是不少,但荒著的卻占多數。

余明月跟著孔明英到村里一陣打聽后,還真讓她們婆孫兩找到了三家合適的人選。

一戶,同是生產一隊的王長征家,王家三代六口人,老一輩的老兩口都是六十多歲年紀,年輕輩的就是王長征夫妻,夫妻兩人四十不到,家里還有一個上初二的女兒,和上小學六年紀的兒子。王家田地和余明月家差不多一樣多,但算得有四個全勞力,而且因為要供兩個孩子讀書,所以王家缺錢是眾所周知的。

同住一個村幾十年,孔明英知道王長征夫妻和他爹娘都是手腳勤快的厚道人,也知道王長征家缺錢,所以第一站,孔明英就帶著余明月去王長征家,如果一問之下,剛好在家的王長征連一天工錢多少都忘記了問,就答應下來了。

后來再聽孔明英說,每天工錢是6塊錢,但不包飯后,更是激動得連連保證會隨叫隨道,不管是什么擔糞背物的力氣活他都不挑,還保證能干好。

隨后,孔明英又帶著余明月去了第二生產隊的劉學高家,這劉學高雖然名字聽著好像是個很聰明伶俐的,其實不然。

二十七歲的劉學高,是彩云村生產二隊的獨戶,也是彩云村出了名的憨人(笨蛋)。自從四年前劉學高唯一的爹死了后,就再沒人每天安排他到田地里干什么活,也沒人為他理出一套其實很簡單的耕種安排,自此,他雖然也會看到別人種菜他種菜,看到別人插秧他插秧,村民偶爾也指點他一二,可他家的田地被他種得很落伍,落伍到每年交不起農業稅不說,田地里的出產連解決他一人的溫飽都有問題。

雖然這劉學高如此不堪,但孔明英還是看重了劉學高一把子的力氣。孔明英知道得很清楚,四年前劉學高家爹在時,他家的田地種得還是不錯的,劉學高的爹身體不好做不了多少農活,但只要每天告訴劉學高應該干什么,身高175以上,又年輕力強的劉學高卻每次都能把活計按他爹的要求,干得很好。

找了兩戶,至少兩個勞動力,孔明英覺得差不多了,但余明月卻在旁邊,提議找第三戶,而這第三戶,卻是余明月提議的,那就是彩云村回彎社的普小強家。

說普小強是個勞動力,有些夸張了,因為這普小強如今才13歲,還是個不**講話,有些自閉傾向的小子。所以在最初聽到余明月提到回彎社的普小強時,孔明英有些吃驚之余,也不太同意。

“那沒爹沒娘的憨小子啊,他飽一頓餓一頓的連他自己都養不活了,雇他到我們家里來能干什么呢?”孔明英越想,越不滿意,眉頭都皺了起來。

余明月不以為然,只道:“剛才我們雇了兩家人,田地里的活也差不到什么人手了,奶奶你雇他到家里來幫著我扯扯兔草,或是割豬菜什么的,平日里讓他幫我們家到山上背些個柴火回來也好嘛。”

普小強的身世也慘,五歲死了爹,八歲時候半瘋的娘也死了,自此就成了個小獨人,因為沒有太過親的親朋,所以早年的時候,都是東家吃一頓西家吃一頓長大的,如今雖然看著憨憨的又不**講話,但平日里也會跟著上山放牛的老人,到山上砍引火用的松油芯子(松樹枯死后,樹心和枝桿的一部分松油實足,被用來引火用),到集市上賣了錢換米糧回家,但每天都過得飽一頓饑一頓的。

前陣子余明月在山上采野菜時,有兩次也遇上了在山上砍松油芯子的普小強,這才想起,在前世時,彩云村中確實還有個身世快趕上她慘的人。當時普小強砍了松油芯后,也不管就長在他腳邊的一大片蕨菜林,就要離開。

余明月前世見過普小強在集市上賣松油芯,但那天卻對他只砍又重又才5分一斤的松油芯賣,卻不采1角5一斤的蕨菜臺去賣而好奇,看到普小強憨憨的樣子,余明月突然同情心起,就問他:你怎么不采蕨菜臺賣呢,蕨菜臺可是賣的1角5喔。

原本余明月以為普小強不了解行情,所以多事的提醒了一句,沒想這普小強卻是沒答理她,在掃了她一眼后,就背著籃子快速的走了,但走了四五米遠后,慢慢的停了腳站在那,過了會兒后也沒轉身,就聽他嗡嗡地說了句“我沒賣過。”說完,又走了。

那聲音小得,要不是余明月耳朵尖,不然都有可能聽不見。

那天后,余明月也就把這事忘了,后邊幾次上山,有一次也是遇到了普小強,見到普小強除了背著小半籃子松油芯,手上提著的一個塑料袋里,還裝著一袋子雜七雜八的野菜。

余明月看到普小強的時候,普小強也看到了余明月,原本余明月以為,照傳聞中普小強不**搭理人的性子,這次也是不會跟她說話的。

余明月也不是個**管閑事的人,所以在看到普小強后,也沒打算上前去當兩人多熟一樣打招呼,而是直接就順著山路走了,只是沒想,余明月才走了幾步,就聽到身后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說“謝謝。”

余明月原本以為是錯聽了,但又走了幾步后,聽到身后傳來道更大的聲音在說“謝謝”時,余明月轉過身,就見七八米外的普小強正有些不安的看著她。

“不用謝,你這陣子多采些野菜賣吧,過陣子山上的這些野菜就少了。”余明月本能的說出了這些后,沖普小強笑了笑,就見普小強了愣后,一臉緊張的沖她露了個難看了笑臉。

余明月猜著這孩子可能有輕微的自閉癥,所以也不想難為他多說什么,轉身就走了,但在走了沒幾步后,又后到身后傳來說“謝謝”的聲音,這次余明月連頭都沒回了,只擺了擺手,說了句“不用客氣”。

自此之后,隨著孔小玉生下兩個孩子,余明月上山的時間也少了,也再沒遇見過普小強,慢慢也就把這人給忘記了,但在今天雇工的時候,余明月突然又想到了那個也許有輕度自閉癥的男孩子。

余明月說要雇人幫她干家務,向來心疼余明月的孔明英,只稍也想后,也算是同意了。但在孔明英看來,余明月突然想到雇傭普小強,也怕不全是為了想減輕負擔,更多原因怕是心軟同情那孩子。

余明月一向都自認不是個同情心泛濫的心軟人,但在孔明英眼中,她這孫女雖然平日里對外人小氣得不行,慎重自己本身都從小就節儉,但卻是最嘴硬心軟的。遠的多的例子就都不說了,就比如眼下這每天定時收回彎村小紅梅的野菜,和此時要求雇普小強那沒爹沒娘吃不飽飯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活例子。

孔明英同意后,就帶著余明月往普小強家走,其實不管是前世,還是這世,余明月都不知道普小強家住在哪里。前世在這時期,余明月還小也不**出門到村里亂轉,等余明月長大能記事時,普小強卻已經不住在彩云村了。

有人說長大的普小強是到外邊討生活去了,也有人傳說,普小強因為太憨,趕集市的時候被人販子捌去賣了;更有一種傳說,是說普小強為了討生活,去下了黑礦,結果遇到事故,死了.....

反正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很多版本的流言,但后來普小強再沒出現在彩云村,各種流言傳了一陣后,也都沒人再說起了,大家漸漸遺忘了那個沒爹沒娘,靠著別人偶爾接濟和砍松油芯賣錢,養大了自己的孤僻孩子。

順著一尺寬的小木橋,上到水溝的上方,就是一片平坦干凈的小土壩子,壩子正北邊,是一棟房頂上鋪著茅草,土磚開著大大小小裂口的茅草房,房子是三間的格局,但三間屋的門窗歪歪斜斜的,眼看著就要倒了一樣。而房子和那算做院子的小土壩子周圍,沒有圍墻,顯得四通八達的沒半點**可言,也顯得很荒涼。

婆孫兩個走到普小強家時,普小強卻是不在家。其實說眼前這間快倒掉的破茅草房是家,余明月覺得有些名不副實。R1152(www..)


上一章  |  被雷劈回小時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