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時候跟昨天來時一樣,依然是余明月家6口擠乘新買的小轎車,另外兩家擠乘余志宗的小面包。%%
雖說嚴重超載,但這年頭,在木棉這樣的小地方還沒查超載這種事。
只不過,回程的途中,大家心里都再沒有了昨天清晨那種期待和欣喜。
上車前,銀玲紅著眼圈抱著沐玉蕓的腿,卻又不像一般的小孩子那樣哭鬧。不但不哭不鬧,反而連媽媽都沒有叫一聲,只緊緊抱著她媽媽的腿。
大家看著都是心酸,沐玉蕓更是眼淚都掉了下來,卻還是只能把銀玲抱上了車。
結果這個從小就乖巧懂事的小丫頭,看到把她媽媽惹哭了,竟還紅著眼圈在小臉上擠出笑容安慰沐玉蕓,說自己會乖乖聽爺爺奶奶的話,而且在家里可好玩兒了。
如果這小丫頭只是抱著母親大哭一場,大家還只會覺得心酸,可她這個樣子,眾人心占地面積反而更不好受。
畢竟,這世上哪有愿意和父母分隔的孩子。
何況1996年三月出生的銀玲,到了如今也才四歲半。而且從出生起,就跟著孔興剛夫妻住在區城這邊。半歲左右時,沐玉蕓就每天帶著她到農副產品公司上班,剛兩歲多點,就把她送進了幼兒園,但基本上也都是由沐玉蕓每天早晚接送。
但今年,自沐玉蕓當上了農副產品公司業務部經理后,每天從早忙到晚的,哪里還有時間照管孩子,只得把銀玲送回鄉下讓爺爺奶奶帶。上幼兒園時,也是由每天都要接送小志的余志宗一并接送。
突然跟父母分離,還被送到了不熟悉的環境中,別說才四歲大的小孩子,就算是哪些十幾歲的孩子,怕是也要哭一陣鼻子。
可這小丫頭被送回家這么久,硬是沒哭過一回。
就因為她這樣的反應,大人們都沒覺得有什么。羅正芬晚上帶著銀玲到村里轉悠,還拿這事跟人炫耀過,幾個月下來,彩云村的人基本都知道她的小孫女比任何人家的都乖巧好帶。
不單是外人,就連家里的眾人,在今天之前,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唉”
自上了車就一直沉默的孔明英突然長長的嘆了口氣,近些年更多了不少皺紋的臉上,上更是一臉的愁容。
其實不光是孔明英,就連一向調皮搗蛋的小龍自上車后,也一反常態的很安靜,兩道像極了母親而顯秀氣的眉毛都快擰成了一條線。
這種時候,都顯得心事重重的眾人,沒有誰留意到孔明英的嘆氣聲。
孔明英嘆完氣后等了一下,見竟然沒人有反應,又長長的嘆了聲氣時,坐在她旁邊的余天周終于皺眉盯了她道:“你這老太婆,有話你就說,這么長吁短嘆的干什么呀?”
這可不是孔明英想要看到的畫風。
不過瞪了余天周一眼后,老太太還是道:“唉,剛才見銀玲那小丫頭可憐巴巴的樣子,我這心里怎么想怎么不得勁啊。”
孔明英說到這就停了下來,但車上的幾個人都知道老太太還有下文。除了開車的余明月外,就連坐在副駕上的孔小玉都回過頭去看孔明英。
果然,老太太見家里這些人都已經“重視”自己了,這才又接著道:“你們想想啊,這么小的孩子,哪里能受得住長期離了娘的日子。!
別的就不說了,就我們家大龍小龍兩兄弟,他們前年升到五年級得到中心校住校時,我這當奶奶的都舍不得。等到他們開學以后啊,我這是白天不習慣,一到晚上想他們更是想得睡不著,生怕他們在學校吃不好、住不好、餓著了、凍著了,還又心疼他們想家了哭不哭鼻子,我......”
“哎呀,奶奶,你說銀玲就說銀玲,怎么扯到我和守信了?我和守信那時候哪里哭過鼻子了。”小龍實在是受不了自己這個越來越嘮叨的奶奶,說完狠狠的翻了個白眼。
反正打死他也不會承認,自己那時候悄悄躲被子里哭鼻子的事。
看著小龍炸毛的反應,剛還在忍笑的大龍猛的翻了個白眼。
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個自以為聰明的小弟,難道真以為哭的時候拿被子蓋著頭,就沒人知道他在哭么?當年自己可是住的這小子的上鋪,半夜感覺床晃嚇得醒來時,還隱隱聽到嗚咽聲,初時還以為鬧鬼了呢。
不過,正常的小孩子,應該大多都是這樣的吧。畢竟那時候,住了8個人的宿舍里,剛開學那近一個月的時間里,連自己這個小弟在內,有5個小子因為想家哭過鼻子。
就在余守信心思回轉間,旁邊同樣受不了老伴嘮叨的余天周已經不耐煩的道:“哎呀,我說你個老太婆啊,直接講重點行不行,東拉西扯的講那些古干什么呢。大龍小龍住校時都10歲了,而且他們還是小子呢,哪能跟銀玲那么一個四歲多點的小丫頭比啊,你當年那是瞎操心。”
孔明英一聽老伴這樣數落自己,立馬不干了,眼一瞪就道:“你這老頭子,什么叫瞎操心?那時候難道就只有我不習慣他們兄弟兩個不在家的日子?難道就只有我晚上睡不著覺?難道......”
“好了好了,奶奶快消消氣,爺爺肯定不是那意思。”余明月聽得哭笑不得之余,最先出來救火。
余明月早已習慣了爺奶幾十年如一日的斗嘴模式,雖然知道兩位老人不會因為這樣傷了感情,反而是越吵越好,但在車內這狹小的空間里斗嘴也真是....太有創意了。
另外四人也忙是跟著勸起來,孔興英這才興趣缺缺的住了嘴,改而說起了正事。
照孔明英的說法,她是認為銀玲還是應該跟在沐玉蕓的身邊。但讓沐玉蕓為了帶孩子而放下工作,肯定也說不過去。
倒不是現如今公司里缺了沐玉蕓不行,而是連她這老太太都覺得,沐玉蕓本身就是個很有能耐的女人,不單把工作做得很好,還明顯很喜歡現在這樣的生活。
但沐玉蕓這么整日的忙著工作,肯定就顧不上銀玲。孔興剛那就更是指望不上了,之前就那些事他都忙得直不起腰了,現在又還弄出這大酒店在那擺著,越往后啊,事情只能更多。
“唉,說來說去啊,還是得由四弟和四弟妹兩個老人幫忙帶著孩子,唉”孔明英說到最后,又長長的嘆了口氣。
“奶奶,你這是故意逗我們吧?”小龍狠狠的翻了個白眼,不滿的抱怨:“我剛還以為奶奶想出了什么好主意呢。”
不光是小龍,其實就連余明月此時也有些疑惑的從后視鏡里看了孔明英一眼。^
不過,在看到孔明英臉上那明顯的為難表情后,余明月知道奶奶肯定是想出了主意的。但這主意,肯定又有什么不妥之處。
果然,孔明英沒有理會小孫子的抱怨,說完后,就看向了此時坐在前排正回過頭疑惑看她的孔小玉。
猶豫了一下,才道:“小玉啊,你說要是讓你媽或是你爹到區城去給看孩子,這是不是......”
“你說這什么話?”沒等孔明英說完,余天周就責怪:“先不說四弟家里頭那幾十畝果園子的事丟不丟得開,人家兩老口這幾年好不容易過得好好的,哪有你這種把人往兩頭分的?”
余天周說完,方才覺得剛才的話容易讓小輩誤會,心里尷尬之下,忙正了正神色又道:“咳咳,我這意思是說啊,俗話說這老伴老伴,不就是老了的時候身邊能有個作伴的人么?現在小月外公家里頭平日里也就剩他們老兩口在家守著,只有周末和節假日兒孫們才會回去,這要是再把哪個老的弄進城去帶孩子,那剩下的一個,不日里不就連個說話的伴都沒有了么?”
孔小玉自是看出了公爹的尷尬,一等余天周說完,就接了話道:“是啊媽,我爹這么考慮也是周到的。之前我媽也是說由她到區城里住著好帶銀玲,結果后邊還是興剛不答應的。
說兩個老年紀大了身邊沒個作伴的人,而且他和玉蕓也不放心,還說如果兩個老人真愿意進城帶孩子,就兩個人一起去,到時讓小軍和小牛牛跟著轉學到區城念書。住的地方也不用擔心,他可以直接在城里買套大房子。
結果,還是我爹和我媽不同意。一方面是舍不得丟下家里的果園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小軍這孩子。
雖說興明這些年忙著做生意,顧得上小軍的時間少,小軍從小算得是他們兩老一手帶大的,但那畢竟都是在自己家里,爺奶在家帶孫子天經地義的事,誰也沒辦法嚼舌根子。
但要是帶著小軍進城和興剛住在一起,先不說旁邊人得怎么言論,關鍵的是擔心小軍這孩子到時心里不自在。
畢竟小軍這孩子我們都知道,別看平日里也跟著大龍小龍兄弟幾個嘻嘻哈哈的,但這孩子從來不會像兄弟幾個一樣調皮搗蛋得招人煩。幾個小子當中,最聽話懂事的也就數他了。”
孔小玉說到這,余天周也心有同感的感慨道:“唉,小軍這孩子確實是可憐。打小沒了娘,他爸也沒太多時間陪在身邊,所以這孩子心思重,小小的年紀就學會看人眼色了。”
正開著車的余明月此時也是傷感。不管是前世還是這世,小軍從小都特別乖巧懂事,從來不會像別人家的小子一樣調皮搗蛋讓家里人操心不說,還小小年紀就愛幫著家里洗洗衣服做做飯或是幫著到田里除草,干力所能及的活計。
但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哪有真就不好動不貪玩不調皮的。
這是因為這孩子從小心里就缺少安全感,生怕什么時候表現得不好,長輩們會不再喜歡他、疼他。
就如她當年一樣,雖說才幾歲,算起來還沒到懂事的年紀,但卻已經懂得要當個勤快聽話的好孩子,才不會被親人厭棄。
而當時的她,確實也一直堅守著這條準則。就算每天早上很困、夏日中午的烈日很曬人、冬天的早晨也很冷,但一想到如果不好好表現,也許哪一日就會被拋棄、被送到孤兒院,所以不管是住在親爺爺還時,還是被轉送到外公家后,無論酷暑還是嚴冬,她每天早晨都會準時在7點之前起床,掃掃院子、喂喂早起的雞鴨,然后在背著書包去上學。
天亮得早的季節,她就會更早一些起床,能趕著時間給關在圈里的牲口,割籃子青草或是豬菜回來。
至于中午和下午放學后,如果不用幫忙做飯,她也會掐著時間,幫著洗洗大人們換下沒來是及洗的臟衣服,或是去菜園和是田地里,幫忙除除草或是給菜澆澆水什么的。
總之,每當很累,或是很想像其他同齡的孩子那樣玩兒一下時,她就一直提醒著自己:自己和那些孩子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讓親人們覺得,自己比別的孩子更懂事,更乖巧,更勤快。要不然............
“小月啊,你有什么看法沒有?”
正當余明月因為聽家人提到小軍,進而想到了自己兒時的種種恐慌,感觸間有剎那的恍神時,被坐在副駕的孔小玉的一句話叫回了神。
“什么看法?”剛回神的余明月努力壓下還余存胸口的那絲凄然感,和發現自己開著車竟走神時的后怕,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此時正一臉憐愛笑看她的孔小玉。
不過,余明月顯然已經習慣了母親這樣的神情,所以只是回了母親一個抱歉的微笑后,就把視線投向了前方。
發現余明月走時才用這種方式提醒她的孔小玉,本就沒指望余明月能有什么肯定的回答,她無奈的笑瞪了余明月一眼后,還是打趣著笑罵道:“你這丫頭,我們這不一直說銀玲的事嗎,你就算要專心開著車,兩只耳朵不還是閑著的呀?”
“哎呀,媽媽,我這不是開著車沒留神嘛。”余明月吐著舌頭心虛的撒完了嬌,這才是邊開車邊正色道:“剛才見銀玲和小舅母那個樣子,我心里也是難受得不行,其實我還是......”
余明月本是想說,還是像最初那樣,建議雇個保姆帶孩子就能把問題解決了。
但話沒說完,突然就頓住了。因為到了這時,她隱隱有些明白孔明英真正想要說的是什么了。
畢竟以余明月對自己奶奶的了解,老太太雖說現在老了是顯得比從前愛嘮叨,但卻不是一個喜歡給人添堵的老太太。
非但如此,老太太還是一個不喜歡管別人閑事,更不愛動不動就對別人家那些閑事指手劃腳品頭論足的人。
這次會主動說起銀玲這事,一方面是因為,兩家如今的關系雖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真的是非一般親戚間的親近;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年來,老太太確實把銀玲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女般疼愛,不忍心看著小丫頭受這種與娘分離的苦。
何況老太太就算是年輕的時候也算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如今又放下了那些起于早年的心結,家里的境況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她除了愛嘮叨一些,卻保持著通情達理的特質外,就連處事也更顯豁達了。
所以,她剛才應該確實是想到了主意,而且想出的這主意還有些讓她難以啟齒。
但,絕對不是為了要帶銀玲,就讓自己外公外婆一個留鄉下一個進城兩地分隔。
何況,當初外婆要獨自進城幫帶銀玲,結果卻被小舅反對這事,家里人都是知道的。就連不想進城同住是為了小軍打算這事,以四個老人如今的感情,奶奶肯定也早就聽好講這些的外婆說起過了。
可,要讓銀玲陪在小舅母的身邊,去帶孩子的人自然也就得住在城里,那么.....奶奶她的意思,難道是要從小軍這邊的問題上解決?
余明月心里做著這些分析,最終猜想到孔明英真正的意圖時,其實也只是把這些信息在心里過了一遍,不過數秒的功夫。
而且這次,雖說想這些時是也有點分神,但卻還是謹記著自己正在開著車,并沒有完全走神。
看著余明月話說一半就停了下來,本就需要人接話才好繼續下去的孔明英,沒等幾秒就先忍不住了。
“嗨,你這孩子,要是有主意了你倒是快些說呀。”
見孔明英一副心急的模樣,余明月有些好笑。畢竟余明月此時已經看出了老太太這是想借著大家一人發表幾句,好到最后其他人的意見都被否決后,再把她那肯定有為難之處的‘好主意’提出來。
雖說這樣,但余明月還是很配合的笑道:“我還不就是以前那想法,就是讓我小舅母去雇個保姆回家帶銀玲唄。”
一聽孫女竟還是這早被否決的舊主意,孔明英的神情也看不出是高興還是失望,但嘴上卻是反對道:“你這主意肯定不行。我像你外婆上次說的一樣,這雇來的保姆就算是有千般好,但始終不是自己家里的人,又沒親沒故的,人家怎么可能真心的疼著我們家銀玲,倒還不如就把銀玲送回家讓她帶。這都不說了,要是一個不好,雇到那種表面功夫做得好,實則背地里忒壞的,那最終受委屈可憐的還是銀玲。”
老太太說到這里明顯是來勁了,一口氣說完后,就把年前從政府大院的劉老太那,聽說的她們小區里那家兩口氣都工作忙,只得雇了個保姆帶家帶才一歲多的孩子,結果都過了一年多了,看著孩子越來越自閉的兩口子,才發現那保姆對孩子進行各種精神虐待的事情。
那保姆自是沒得什么好下場,但這事當時可是嚇壞了很多雇保姆帶孩子的人家。
就連余明月家里的眾人,在聽到劉老太這曾經在仁義區當居委會主任,從而比一般人更有渠道得知詳情的老太太說起時,也是唏噓不已。
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當時余明月提出雇保姆帶銀玲時,羅正芬馬上就以這事為實例,有理有劇的提出了反對意見。
而余明月,雖說相信只要在雇保姆的時候,好好注重挑選人品好的,肯定也出不了這樣的事情,可一是看著大家聽了羅正芬舉的例子都有些擔心,二是當時羅正芬主動的擔起了帶銀玲的責任,后邊銀玲的表現也明顯適合的很好,所以余明月也就沒再提什么雇保姆了。
可如今,看著銀玲今早的表現,余明月才知道,銀玲這小丫頭明明年紀這么小,卻是已經這么懂事,竟然會隱藏起自己想念爸爸媽媽的情緒了。
這不,所以余明月在剛才被孔小玉問起時,就打算再提出雇保姆的提意。
結果再次提出時,顯然還是被今天早有意圖的孔明英否決了。
而且在見到大家都沒好主意后,老太太也終于講出了她那個主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