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小說網!無彈窗閱讀,劏個老鼠新書最新章節這里更新最快哦!
當前位置:
話說劉厚聽到郭攸之說有妙計可以打破現在的沉悶局面后,非常興奮,立刻跟他回到行宮,也即是麥城的府衙,準備好好和他商議一番。︾7頂︾7點︾7小︾7說,
到了府衙后,郭攸之徑直走到沙盤前,招呼道:“陛下請移步。”聞言,劉厚踱步走到沙盤前,看著這個制作精美的沙盤,等待著郭攸之的講解。
沙盤其實也不是什么稀罕物,更不是劉厚剽竊自后世的產物,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沙盤可能是東漢。東漢名將馬援曾經被漢光武帝劉秀派去偵察隴西,回來后就用白米堆集成山川地勢,道路分布,給劉秀講隴西形勢,這可能是中國有關沙盤使用最早的歷史記載。
甚至有些學者認為,也許在秦漢,甚至在戰國時就有了比較精確的軍用地圖和沙盤,但是,一般涉及到軍事的東西都是嚴格保密的,可能因此而不見于歷史記載。
劉厚很早之前就派出細作潛入魏、吳兩國活動,“中情局”就專門有一個部門叫“堪輿”部。在這里,堪輿可不是后世“看風水”的意思,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詞;輿,“承輿”即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著重在地貌的描述。
所以說,堪輿學就是地理學,研究堪輿的人就是地理學家,“中情局”這些堪輿部門的人就是專門收集各處地理山川河流情況的,尤其是一些有可能要用兵的區域,更是受到重點照顧。
這些人收集的情報經過匯集整理后,又有專人負責根據這些情報制作成精確的地圖、沙盤。
說是沙盤,或者說是泥盤更合適,泥既有可塑性,成型后形狀又不像沙子那樣容易改變,所以,這些沙盤多數是用泥捏的,有些比較確定的、不可能怎么變動的地方甚至是陶,如一些名山大川,就是用泥捏好形狀后,放在窯爐里燒制成陶,然后再擺放在沙盤中相應的位置。
由于一早就計劃要北上伐魏,所以,對于襄樊、南陽這條線和祁山、斜谷、子午谷那條線的地理勘察劉厚早就加派了人手去做,這些地方收集的地理信息也特別多,同樣,制造出來的沙盤也特別精美、準確。
不過這個時代沒有航空、航天技術,沒有衛星遙感,沒有航拍,靠著人力翻山越嶺去勘察,準確性自然是大不如后世的。雖然劉厚也通過左慈傳授給勘察人員一些測量的技術,不過始終還是差得遠,一定的誤差還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就算是這樣,蜀國制的地圖和沙盤也比這個時代任何國家,任何組織和個人制作的都準確,都逼真。劉厚眼前這個沙盤模擬的是襄樊地區的地理情況,襄陽附近各座大小城池、山川、河流都栩栩如生,它們的相對位置、距離都一目了然,有了這個東西,行軍打仗就心里有數多了。
“陛下請看,”這時候,郭攸之指著沙盤中的城池開口說話了,“章陵在襄陽的東邊,其和襄陽的距離與其和麥城的距離相若,三者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而章陵可以直接北上南陽,所以其地理位置可謂非常重要,這個縣城,魏國實在是不容有失啊。
若我軍遣一偏師去攻打章陵,司馬懿必然會派兵去救援,我軍再埋伏一支人馬在魏軍援兵的必經之路上,對他們進行伏擊,必能一舉殲之。”
郭攸之久跟在劉厚身邊,越來越發現這個小主公身上有很多新鮮事物和新知識,為了不落后于這個時代,為了能和小皇帝有共同的話題,他不得不利用業余時間努力學習龍騰學院中教授的一些科學文化知識。
幸好劉厚的軍中有很多從學院畢業出來的人,他們對于學院教授的數理化知識都學習得很好,而郭攸之又不恥下問,學習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經常跑去請教這些畢業生。
就這樣,憑著他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不屈精神,沒兩年,竟然將學院的數理化知識學到了大半,正因為如此,他對于什么等邊三角形很熟悉,可以脫口說出這些專業名詞。
章陵縣就是后世的棗陽,周朝時,棗陽地區為唐國,春秋時期被楚國所滅;秦朝時推行郡縣制,這個地區設蔡陽縣,屬南陽郡管轄。西漢漢元帝時,劃蔡陽縣的白水(今吳店鎮一帶)、上唐(今隨州市曾都區唐縣鎮)2個鄉,設置舂陵侯國(治所在今吳店鎮北的古城)。
東漢光武帝時,提高舂陵鄉建制,改舂陵鄉為章陵縣;后又分襄陽縣的東北地帶設襄鄉縣,今天的棗陽地區由當時的蔡陽、章陵、襄鄉3縣分治,均屬南陽郡管轄。
劉厚一聽郭攸之的話就明白了,這不就是圍點打援嗎?這一招后世也是用濫了的,無論古代的戰爭還是近代戰爭,一直到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有人在用。
這一條脫胎于圍魏救趙的計策有很多經典案例,奇怪的是用了兩千多年,而且都已經成為成語故事了,但還是經常有人會中招。
劉厚剛聽到郭攸之說時也有點興奮,不過細細一想不由得有點喪氣了,別人會上當,司馬懿那種級別的謀士會上當嗎?他將這個問題直接拋給了郭攸之,郭攸之回答道:“我們這是攻其所必救,司馬懿就算知道我們的計謀,也不得不發兵救援。”
“喔?小小章陵有那么重要嗎”
“有!”郭攸之斬釘截鐵地道,“章陵再往北就能到達南陽。如果我們占領了南陽郡,等于就可以直接威脅到許昌了。曹丕絕對不允許他這么做。就算他不想發兵救援,估計曹丕也會發昭令讓他去救援。”
“如果南陽郡內魏國也囤有重兵,根本不擔心我們去攻打呢?”劉厚又提出一新問題。
“不可能,司馬懿在襄陽投入的兵力起碼有三十多萬,魏國舉全國兵馬也不過一百萬左右。這些兵馬還要分守四方。
在漢中,和車騎將軍(張飛)對峙起碼有一、二十萬人吧,在東吳邊境上,也起碼陳兵一、二十萬吧,最重要的是在魏國的北方,眾多游牧民族部落時刻想著往南劫掠漢人,魏國在北方漫長的邊境線上,最起碼需要陳兵三十萬,否則,根本無法防止那些野蠻人的劫掠。”
“喔。”劉厚明白了,魏國看上去很強大,軍隊數量很多,士卒也是訓練有素,很精銳,但是實際上能抽出來作戰的人馬并不多。司馬懿這三十萬幾乎是魏國所能調動的部隊的極限了。
“可能在許昌還有十萬人馬,畢竟許昌是魏國國都,還是需要有重兵屯駐的,但是南陽估計魏國沒有多少兵馬。”郭攸之補充道。
“這個問題也不大,我們‘中情局’在南陽應該有人,到時候聯系一下那邊的人了解一下情況就行了。”劉厚道,
“不過朕還有一個問題:如果司馬懿不去救援章陵,而是也來個圍魏救趙,在我們出兵在外時,趁機來攻打我們麥城呢?要知道一旦出兵后,麥城就是我們的后方,是我們的屯糧處,關系到我們糧道的安全。我們可不能出學袁紹那樣,給人來個火燒烏巢。”
“所以,這次出兵,我們要兵分三路,一路為虛,只是用以佯攻章陵,人數可以少點,只要能吸引司馬懿的注意力就行了。第二路是埋伏在路上等著殲滅魏國援軍的部隊,這支部隊一定要是精銳,火力要夠猛,要有一舉擊潰魏國援兵的能力。
第三支人馬就是要坐鎮麥城,防止司馬懿提大軍來攻破城池。這支人馬要善守,有面對司馬懿二十萬大軍攻城都能守得住的本領。”
聽到郭攸之這樣說,劉厚沉默不語了,蜀軍人數本來就少,這樣一分兵,是禍是福還真不好說。
郭攸之見劉厚猶豫起來,就道:“陛下,事關重大,不如召集群臣商議一下此計是否可行吧。”
劉厚同意了他的提議,命令親兵馬上召集#團級以上的將領和眾位謀士到行宮開會商議事情。
出乎劉厚意料,郭攸之在眾人面前闡述完他的圍點打援計劃后,竟然沒有人出言反對,即使是之前一直和他唱反調的鄧芝,這次也沒有發表反對的意見。
也許是這條計策的確不錯,也許是郭攸之之前表現得不錯,敏銳地覺察到危險的來臨,救了大家一命,所以大家都有點信服他。
具體原因劉厚并不清楚,不過既然沒人反對,證明這條計策的確是可行的,接下來老樣子,大家開始群策群力,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計劃的細節,以期商量出一個完善的計劃。
最后決定,由鄂煥引五千藤甲兵去佯攻章陵,這個活計沒人想干,既沒有痛快仗打,又沒有殺敵立功的機會,其實是一件挺憋屈的差事,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眾將推來推去,最后落在倒霉悲催的鄂煥頭上。為了保險起見,或者說,為了取信于魏軍,使他們相信蜀軍是動真格的,是真的想攻陷章陵而不是作秀,劉厚給鄂煥派了五千攜帶了不少霹靂雷和炸#藥包的藤甲兵。
畢竟演戲也是要下本錢的不是,沒有那么多人馬,就怕魏軍輕易看清楚蜀軍的陰謀,不肯配合演出,那到時候就麻煩了。
據郭攸之估計,章陵有兩千守軍就了不起了,五千藤甲兵如果配合一些炸城門或炸城墻的火#藥,就算將章陵縣城攻下來也是易如反掌之事。
劉厚對這次佯攻行動可謂落足了本錢,由不得魏軍不相信,由不得魏軍不緊張,但是司馬懿相不相信那就難說了,畢竟這種老狐貍的心思不是一般人能猜透的。
而埋伏在中途,負責殲滅魏軍援軍的人選就比較難決定了。這可是個香饃饃,誰都想爭搶這個任務。這可是立大功的機會,而且還可以殺敵殺個痛快,是最適合好戰份子擔當的職位。
不用說,兀突骨是爭搶得最兇的人了,可是這么重要的事情,劉厚怎么會交給這個胸肌大腦子卻沒有相應長大的人,做這件事的人,一定要懂的機變,能隨時靈活地應對突發情況,也就是說,執行這個任務的主將必須是腦子比胸肌發達的人才行。
小提示:按回車[Enter]鍵返回書目,按鍵返回上一頁,按→鍵進入下一頁。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
小說每天最快更新!
《》文字章節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摘閱網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