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五零章 自己作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零章 自己作死

第三五零章 自己作死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3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所謂的惡*件,是指1863年十月底發生的一件械斗事件。

事情的起因只是中央的稅務人員前去一家名叫淮陽鹽業集團總部收稅,結果那個鹽業集團老板拒不合作,那稅務人員也年輕,經不住對方的冷嘲熱諷,二話不說抓住了那個老板,打算先抓會稅務局衙門再說,誰知道這種行為一下子就惹了馬蜂窩。

那家淮陽鹽業集團的老板叫王天二,原來在滿清時代就是販私鹽的亡命徒,后來看到精武軍強勢崛起,仗著跟李永吉的外公王天重沾親帶故,算是王天重的遠房堂侄,結果就拉了一幫人去投奔當時的精武鏢局,而王天重呢,當時也急需擴大勢力跟影響力,加上那個家伙也多少有點影響力,于是就收了下來。

后來,新朝建立的時候,這個叫王天二的家伙也十分的賣力,雖說前線打仗的事情用不著他,但搞搞情報,玩玩策反,還是十分有用的,為精武軍的進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就這樣,因為有一些功勞,加上十分會做人,不斷的孝敬王天重跟李正祥,新朝建立以后,他就在淮陽一帶弄到了幾個鹽場,還成立了鹽業公司,算是皇家企業,也就是皇字號的華夏鹽業集團的下屬子公司,而華夏鹽業集團呢,背后的大股東是太上皇李正祥,正兒八經的皇企,所以能掛靠華夏鹽業集團,成為下屬子公司,又跟太后沾親帶故,這個王天二在當地好歹算是一方人物了。

有這么多層關系,揚州當地的人都對他比較敬重。或者說懼怕,慢慢的,這個王天二也就膽子越來越大,成了揚州本地的一霸,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甚至他還有一支五百人的家丁武裝,武器裝備都跟國民警衛隊是一樣一樣的,連大炮都有。

之所以能這樣,也屬于李永吉的疏忽,因為他建國之后,可能是受前世某些噴子的影響。并沒有立刻頒布禁槍令,相反,民間如果想買武器,只要給足錢,身份也沒問題。還是可以隨便買到的。當然,能買到的武器,只能是馬鞍山兵工廠自己生產的武器,現代武器是絕對買不到的。

由于建國不久,國家剛從動亂中結束,所以很多地主豪紳大都向馬鞍山兵工廠訂購武器,來組建武裝家丁。一開始,這的確是有現實需求。畢竟帝國新建,各地流寇很多,尤其是前清以及前太平軍的敗軍。基本都分散到各地成了綠林強盜,沒有點武裝護院,安全問題的確堪憂。

但是,自從百萬國防軍計劃開始正式實施之后,這些軍隊經常會借著剿匪的名義去練兵。

帝*隊自精武軍起,一直沒有什么劣跡。再加上李永吉帶領下的國家的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所以深受民眾愛戴。當地百姓聽說國防軍去剿匪,都會全心全意的幫忙。小忙不說,通風報信是絕對沒問題的。

有了地方民眾的支持,這些剿匪的國防軍經常比當地土匪還耳目靈活,加上武器更先進,人數更多,組織力更強,因此當地土匪根本就不是對手。

另外,沈世明當上首相之后,為了盡快肅清各地匪患,讓東西南北的交通徹底變的安全暢通,又加入了不少懷柔政策,也就是說當地的土匪武裝不管以前屬于什么勢力,只要劣跡不太大,又是真心悔過,肯去當地建筑隊做三年免費勞工,以資助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之后就可以還你自由,過去的事情既往不咎。

雖然還要做三年苦力,條件不算多好,但面對國防軍的強勢,加上民心思定,很多土匪也都同意了這個所謂的招安政策,就算有個別大頭目因為劣跡太嚴重,而不想接受招安,可耐不住下面的人不樂意啊。

因為現在的情況很明顯,朝廷勢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又贏得了民心,對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畢竟朝廷在發布招安令的同時,也下發了最后通牒,說限期不主動投降的,大軍一到,甭管你罪大罪小,一律槍斃,而且株連三族!

沒錯,對這些土匪,沈世明的政策就是胡蘿卜加大棒,招安與清剿同時進行,其中清剿是主要的,招安是次要的。

反正沈世明算是看明白了,就算不讓那些國防軍剿匪,他們平時訓練的強度也不小,消耗的彈藥,吃掉的各種補助一樣不小,反倒不如讓他們去剿匪。嚴格算下來,剿匪期間的各種彈藥的消耗啊,還有其他補助之類的,反倒比自己訓練還便宜。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剿匪作戰比平時訓練的費用還低的情況,就跟國防軍目前的待遇有關。

如果不是戰爭時期,這些國防軍都要按照標準伙食去做,訓練則按照大綱里的要求訓練,反正打靶之類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強度很高。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如今帝國的武器彈藥,國防軍的裝備基本都是自產,但因為工業體系的問題,自產的彈藥跟武器相比現代進口的武器,性能更差,成本卻更高。

所以說,一旦按照訓練大綱的做法去訓練,消耗的彈藥不是一個小數目,雖然會增加士兵的熟練度,可很多國防軍是義務兵,不是志愿兵,也就是說三年后就要退役,轉做預備役的。

可是,就算是義務兵,訓練強度也是按照大綱規劃去訓練,但義務兵的數量可多啊。這人數一上來,各種但要消耗是蹭蹭蹭的往上漲,軍隊不管別的,反正必須保證彈藥補給之類的不缺,少了東西就去訂購,可訂購的錢呢,可都是國防部出,國防部沒錢,又開始問財政部要錢,財政部不敢不給,可看到每個月都遞增的軍費。也是頭疼的要命,最后也只能是找到首相沈世明。

沈世明發現這樣下去也不行,就開始召集財政部跟國防部的人開會,商討軍費問題,問是不是有什么對勁之類的。

討論的結果。就是軍費遞增本身沒什么大問題,主要是出在百萬大擴軍這件事本身。

事實上,也是因為百萬國防軍剛開始,彈藥消耗才這樣緩慢遞增,原因是新兵的增加數目是有限的,而且新兵的射擊強度也是由弱到強。

換句話說。現在的遞增只是個開始,以后隨著新兵數目越來越多,新兵服役的時間越來越差,射擊強度越來越高,這種彈藥消耗的數目會更加龐大。

這個時候呢。沈世明還沒有想到對皇室企業的邊緣企業或者掛靠企業開刀,所以財政還相當吃緊,因此就要下面的人想辦法,可大家也沒辦法立刻變出錢來啊,所以開源是無法短期內做成的。

既然開源不行,那就得先節流,討論來討論去,最后讓一個名叫張之洞的年輕官員想出了辦法。

張之洞現在只是一個八品官。隸屬于國防部,主要負責統計軍械物資之類的東西,然后歸檔。算是一個相當不起眼的小人物。

但是,就是這個小人物,居然用數據說話,想出了一個絕好的辦法。

張之洞的主意很簡單,在他看來,既不能推翻陛下親自設定的訓練大綱。又想要省錢,兩者之間看似不可調和。其實還是有辦法的,辦法就是讓那些國防軍離開軍營。去外面剿匪!

按照張之洞的說法,陛下制定的訓練大綱太奢侈了,新兵的訓練項目主要就是列隊跟打槍,而打槍的強度又太高,這才造成彈藥消耗嚴重。

實際上,按照李永吉制定的那種射擊訓練強度,適合搞突擊培訓,卻不適合給義務兵用,可暫時沒法改變,只能繼續延續。

但是,如果是出兵剿匪,或者去剿滅叛亂,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剿匪期間不可能每天都乒乒乓乓的打靶,更多的時間是行軍跟搜索敵情,就算跟敵人交火,以那些土匪的力量,也不可能讓剿匪的國防軍耗費太多力氣,換言之就是剿匪消耗的彈藥,遠遠少于平時訓練所消耗的彈藥量。

除了消耗的彈藥量少,飲食負擔也小,因為訓練期間都是按照標準飲食去給的,這個標準飲食的質量很高,一般來說,普通富農也達不到那種伙食標準。

但是,如果是出兵剿匪,按照規定,行軍期間為了減少后勤壓力,是只帶隨身干糧,順便就地購買當地的物資就食,通常是有什么吃什么,不那么講究。

之所以如此,也是李永吉的規定,因為在李永吉看來,平時訓練的時候吃好點沒關系,可如果行軍打仗的時候還要吃好的喝好的,一點苦也不能吃,這就跟二戰期間的意大利面條兵一個德行了,會嚴重降低部隊的戰力,失去部隊吃苦耐勞的優良素質。

所以,行軍打仗期間,各方面的條件都不如平時訓練時期,同樣的,這樣的話也更省錢。

剿匪可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的,大軍通常都要在一個地方呆很長時間,而大軍在外的時候,都算戰時,實行的是戰時補給,所以各種費用相比訓練時期,居然便宜的多。

這跟歷朝歷代的情況都不同,歷朝歷代的官兵,都是和平時期的訓練時候消耗更少,很多兵訓練幾乎都是走過場,根本沒什么大的消耗。反倒是打仗的時候,要大出血,各種犒賞都給的高高的,要不然沒人肯用命。

可國防軍不同,帝國建立至今,國防軍的身份本身就是社會上的香餑餑,當兵不但在經濟上有巨大的誘惑力,在身份地位以及其他方面的隱性福利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大家都是搶著來當兵,哪怕只能當一個義務兵。

而且,帝國的軍職升遷系統有別于以往,是完全按照資歷跟戰功來算的,志愿兵還好,畢竟是職業,升遷的機會更大更多,但對那些只能服役三年的義務兵來說,在三年服役期間獲得實戰的戰功,就是最快獲得轉正資格,也就是變成志愿兵的途徑了。

可三年時間太短了,如果不能在這個期間獲得打仗的資格,至少混一個參與戰斗的功勛值,要想積累到轉正的積分,真是談何容易。

所以說,就因為這個功勛值的積分制度,就因為轉正后的志愿兵在待遇與地位方面跟義務兵天差地遠,那些沒啥后臺背景的貧民子弟,渴望戰爭的心態比誰都強,甚至還強過那些技戰術水平都更高的志愿兵!

畢竟志愿兵獲得積分,為的是更高的軍銜,壓力不大,義務兵獲得積分,就是為了改變命運,畢竟一旦成了正規的志愿兵,在很多小地方來說,幾乎就是鯉魚躍龍門了。

正因為這樣,就算出兵期間待遇差了,不如訓練時候舒服,但義務兵也是甘之如飴,因為這就意味著能參加戰斗,參加戰斗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功勛值,也就有更多的轉正機會。

反正帝*的武器裝備更好,人數更多,就算打起來,國防軍的傷亡也十分的低,除了一些運氣不好的,基本沒有什么危險,這種情況又加劇了大家的求戰*。

畢竟有好處,卻沒有太多實質危險的事情,誰都樂意去做。

總之,張之洞提出這個計劃后,沈世明等人一琢磨,還真是這么一回事兒,都在感嘆怎么早沒想到。

其實這就是思維盲點,他們過去都一直認為和平訓練時期的消耗小與戰時,所以沒從這方面想,反倒是張之洞,平時做文案工作,跟各種數據打交道,這一對比,立刻就發現了貓膩。

再三確認后,沈世明就正式拍板,讓各地國防軍采取輪戰的形勢,也就是留一半人在駐地繼續練兵,另外一半去剿匪,等剿匪的部隊打的差不多,再回來換人。

這么一搞,各地匪患的確得到了極大的遏止,但這樣一來,也讓各地的鄉紳地主的家丁武裝成了擺設,再也沒什么發揮的機會,所以慢慢的,就變成了一種炫耀身份的象征。

原因很簡單,誰的武裝家丁更多,就說明你更有錢有勢,想一想,出面帶一票荷槍實彈的武裝家丁,甭管有用沒用,那威風,那氣派,一般的縣太爺也比不過啊,畢竟縣太爺最多能管警察,可警察的裝備都是有規定的,可不像武裝家丁,可以訂購制式武器,比如華2步槍以及華2野戰炮。

王天二就是這么一個擁有諸多武裝家丁的主,他的武裝家丁不但一水的華2型步槍,而且還有一個炮兵班,有兩門華2型野戰炮!

這樣一個跟皇親國戚沾親帶故,有錢有勢的地頭蛇,被幾個小小的年輕稅務人員在眾目睽睽下拷上手銬,就算王天二能忍,下面的人也忍不了。

因此,王天二被抓的那一刻,他的家丁護院立刻一窩蜂的涌上,一下子把那幾個年輕可憐的稅務人員給綁了起來,而且還抽了一頓鞭子,吊在了竹竿上示眾!

要不說呢,這就是作威作福慣了,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開始自己作死了。他們以為這只是小小的懲戒,卻不知道這是在當眾打稅務局的臉,而那幾個稅務人員怎么說也是公務員,也就是官,他們這么做,等于是明目張膽的與政府作對!

所以說,到了這個地步,本來能善了的事情,也無法善了了,如果這個時候讓了步,甚至不能討回面子,那不但是稅務局丟臉,整個帝國的官員系統都會丟臉,這就是一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情況了,王天二這群人,完全是在自己作死。(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