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四零章 納什維爾的嚴冬(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零章 納什維爾的嚴冬(三)

第三四零章 納什維爾的嚴冬(三)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13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詹姆斯.麥克弗森是個學霸級的指揮官,攻守皆能,具備很高的戰術素養,在南北雙方的眾多軍官中,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家伙了。¥f頂點小說,.

但是很可惜,他過去一直在中底層打拼,指揮經驗最多的,是指揮一個師或者一個軍,像這種指揮一整個軍團的情況,也是屬于趕鴨子上架,并沒有多少經驗。

也就是說,詹姆斯.麥克弗森這樣的人,由于經驗不足,當一個戰術指揮官是相當合格的,能合理的組織好兵力,調配好戰場布置,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戰果。

然而他的戰略統籌能力卻略顯不足,說白了就是顧慮太多,不夠果決,當一個需要更多戰略性思維的統帥的話,還有些稚嫩。

比如說很早之前他就想帶兵突圍了,可他卻沒有擅自行動,而是規規矩矩向白宮打了報告,等林肯總統不批準,他又在糾結中放棄了自己原先的計劃,竟然真的繼續在納什維爾呆了下來。

這一呆,就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最終讓中國人與南方人攻破了開羅與史密斯蘭,并且徹底利用小分隊的形勢切斷了火車線路,讓納什維爾成了一座孤城。

本來他還想堅持的,但當城內的物資越來越少,天氣越來越冷,又聽說了孟菲斯的部隊有了異動之后,他敏銳的感覺到,事情似乎正在向更加糟糕的情況滑去,再不走的話,很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因此,此時的詹姆斯.麥克弗森,也算在險惡的環境下迅速成長起來,尤其是面對生死存亡的時候,已經不打算完全聽從白宮的命令了。

畢竟,白宮的命令是讓他繼續固守待援,可他自己卻很清楚。以納什維爾如今的物資儲備,尤其是糧食儲備,他連一周都堅持不了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詹姆斯.麥克弗森掌握的軍糧早已見底了,他都是靠打白條,用向當地百姓收購糧食的方法繼續維持軍隊的開銷,這也是為什么他之前要面對那么多議院市長之類的本地官僚的原因。

然而,此時的納什維爾市民根本就達不到那種為了大我犧牲小我的思想境界,加上當地有實力的官僚跟商人大都與南北雙方都盤根錯節,自信就算投降也不會有太大損失,自然不樂意跟詹姆斯.麥克弗森一起死。

過去。因為詹姆斯.麥克弗森手里有兵,大家還算給他點面子,收了他的白條,給他一點糧食,可現在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局勢越來越不利,糧食也已經運不進來了,所以就算不囤積居奇,為了活命。這些還有存糧的有錢人也不樂意繼續收白條給糧食了。

這樣一來,軍隊收不到糧食,很快就要餓肚子,一旦開始限制糧食。那么以納什維爾城目前的氛圍,這些士兵很可能就要出問題,畢竟這些士兵的思想覺悟也不高,不可能指望他們餓著肚子打仗。

當然。之所以讓詹姆斯.麥克弗森害怕士兵嘩變,也跟孟菲斯方的思想宣傳有關。

早在一個月之前,孟菲斯就不斷派人向納什維爾放飛熱氣球。熱氣球上帶著大量的紙條,紙條上面除了寫著納什維爾目前面臨的險惡局勢外,還寫了關于聯盟軍與中國人的條件,或者說對納什維爾市民的待遇。

這些紙條的存在,讓詹姆斯.麥克弗森對本地軍民封鎖消息的計劃成為泡影,同時呢,聯盟軍開出的那種“戰爭讓平民走開”的口號,也相當具有煽動力,動搖了很多本地市民的抵抗決心。

所謂戰爭讓平民走開,是南方最近提出來的一個攻心政策,里面避開諸如奴隸制等問題,只是從戰爭本身為著眼點,闡述了戰爭是軍人的職責,不能綁架公民的利益。

當然,那些都是虛高的假大空,這句話里面真正的含義,是直指聯邦政府的強制義務兵役制,強烈要求當兵必須自愿,不能搞強制,政府不能強制綁架自由民,為極少數控制了政府的野心家服務。總之,強制服兵役,是十分野蠻強橫又不自由的行為,不但違背了美國憲法,也違背了當初美國建國時代的那些功勛的本意。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些宣傳,就是給美國的強制義務兵役制添堵,讓他們無法繼續安安穩穩的大肆征兵,沒辦法獲得源源不斷的兵員。

雖然美國的強制義務兵役制度不可能因為這么點宣傳就動搖,但至少會動搖一部分人,而聯盟國付出的東西卻不多,因此是惠而不費的好事情。

或許要說了,這個宣傳是雙刃劍,一旦提出這個戰爭讓平民走開的說法,那么聯盟國也同樣很難實行義務兵役制了,這對人口更少的聯盟國來說,似乎也不是什么好事兒,畢竟只靠征兵,聯盟國的潛力要比聯邦國差的遠。

雖然看似如此,但實際上,聯盟國因為是為了利益臨時成立的政府,底蘊不深,屬于由奴隸主控制的造反派,依舊實行奴隸主莊園制,所以他們根本無法實行強制征兵制。

正因為自己沒辦法搞強制兵役制度,那干脆就大家都別搞,要不然,以合眾國的底蘊,再搞這種強制兵役制,假以時日,等美國緩過勁兒來,開始全面動員,那就太可怕了。

不管怎么說,由于這種思想宣傳的東西也是剛剛開始,所以總體而言實際效果有限,但在局部地區,尤其是像納什維爾這種陷入包圍困局中的地方勢力來說,這種思想就十分具有蠱惑力。

是啊,人都怕死,加上納什維爾本來就是傾向于南方聯盟國的,以前也是自愿加入的聯盟國,可當聯邦軍更猛的時候,他們立刻轉變了立場,重新投入了聯邦國的大家庭。

既然已經反復過了,那就不介意繼續反復一回,所以當看到情況不利后,納什維爾的有力人士就不樂意繼續跟聯邦軍合作了,如果不是他們依舊有大量軍隊在此。他們早就翻臉了。

這些納什維爾的人也有底氣,因為他們除了掌握大量物資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了不少的民兵組織。

這些民兵都是當地人,很多都有家族,所以哪怕已經被強行編入了所謂的納什維爾軍團,要聽從詹姆斯.麥克弗森的調遣,可是一旦有事,這些人很可能會調轉槍頭與他們反目成仇。

實際上,對于新生的納什維爾軍團來說,由于兵員的來源復雜。既有從外地調過來的正規軍跟臨時部隊,也有當地的民兵部隊,所以內部矛盾很多,目前只不過是在外敵當前的強壓下暫時平安無事,但這不是說他們就真的沒問題了。

現在,當地的民兵發現就算投降聯盟軍也不會有問題,而繼續打下去很可能要丟錢丟命的時候,自然就不樂意打了。

而從外面調過來的臨時部隊呢,他們的戰爭意愿也不強。因為他們覺得這是納什維爾人的事情,跟他們這些外來人無關。

只有那些人數最少的正規軍,多少還有一些國家主權之類的意識,愛國心也很強。所以依舊保持了旺盛的斗志,哪怕是在這種極端不利的情況下。

應該說,由于納什維爾軍團的主力大都是由當初的援兵組成,也就是外來人更多。所以暫時倒不怕本地人的騷亂,畢竟他們人數太少了,根本翻不起浪來。

但很可惜。外來兵雖然多,但大都是那種沒什么斗志的臨時兵,這些人的思想覺悟很低,當兵主要就是來混口飯吃,什么愛國主義之類的,對他們這些剛剛解決掉溫飽的家伙來說,太過奢侈了。

至于那種擁有旺盛斗志的正規軍,數目又實在太少了,而且他們大都是軍官,與底層士兵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說的不好聽點,就是脫離了群眾,因此這群骨干雖然依舊能堅持,可下面的人卻已經無心戀戰了。

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這話不僅僅是中國人管用,外國人也一樣通用。什么愛國啊,什么道義啊,這些東西對那些不缺吃喝的少爺來說是很時髦,很流行的東西,可對那些剛解決溫飽,日子依舊艱巨的普通底層士兵來說,根本就沒意義。

雖然另一個時空中,紅色大潮下的國度,普通民眾看似也很有激情,但那是因為他們被洗了腦,已經無法自由的思考,或者說在強權之下不敢自由的思考了,所以才不得已為之。

可是此時的美國不同,他們雖然剛開始實行了帶有強制意味的義務兵役制,可由于骨子里就不是個集權制的國度,表面上也一直強調白人的自由民主,所以大家哪怕很窮,也基本還能自由的思考。

這自由思考的確是好事兒,但在戰爭期間,士兵如果會自由思考了,那就不是好事兒了,因為這會影響整個戰斗整體的戰斗意志跟戰斗力。

現在的納什維爾軍團,就是這種軍心渙散的局面,導致這個原因的,直接原因是聯盟軍的思想攻勢,讓他們知道了外界的情況以及自己面臨的險惡局面,但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求戰欲不高,已經開始厭戰了。

的確是厭戰,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聯邦軍還算信心十足,大家也對什么正義啊,自由啊之類的很認可,也對什么《宅地法》,《沒收財產令》等法令感興趣,覺得當兵能撈一筆,這才自發的踴躍參軍。

可戰爭打到現在,雖然聯邦政府一再的宣稱自己是多么的正義,并且出臺了一些新規定,比如戰爭繳獲歸自己,勝利后,有功人員還可以免費分土地之類的,可這些東西都太遙遠了,面對接連的失敗,所有人都開始失去一開始的熱情了。

是啊,先不說正義與否,就說那些什么戰后可以在南方分多少東西之類的,這些法令聽著很好,可前提是你得贏,得贏得戰爭,還得是全面勝利才可以。

可現在呢,聯邦軍連戰連敗,接連敗退,而敵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強。

一個兩個的失敗,大家都能接受,打仗么,輸贏很正常。可如果你三個四個五六個。甚至一直在輸的話,那就是有很大問題了。

在這種戰場上不斷打輸的情況下,對民心的打擊先不說,至少對前線官兵的軍心是影響很大的。

軍隊是一支需要用金錢與榮譽澆灌的怪獸,相對于金錢,榮譽更加重要。而榮譽是什么?軍隊的榮譽,最重要的就是要勝利,只有勝利,不斷的勝利,才能讓軍隊保持更高的士氣。養成所謂的優良傳統。

一旦一支軍隊形成所謂的優良傳統,能夠代代相傳,那么這樣的部隊往往就是所謂的王牌部隊了,這樣的部隊,就算局勢不利,武器很差,他們也依舊可以保持旺盛的斗志。

反過來說,一旦一支軍隊不斷的失敗,那么就算這支軍隊的補給充足。可失去了斗志,戰斗力就要大打折扣。

一支軍隊的戰斗力,一般來說,就是物質基礎乘以精神面貌。

其中。物質基礎是基數,精神面貌則是百分比,雖然物質是根本性的,但如果精神面貌太差。百分比太低,那么也有可能出現掌握先進武器的部隊打不過持有落后武器,但士氣高昂的部隊。

納什維爾軍團的部隊現在就是這樣。他們物質上已經比不過他們的敵人了,精神面貌也比不過,在這種雙差的情況下,又怎么可能正面跟除了人數,其他各方面都強于自己的人打仗?

可以這么說,現在大家都對峙,互相不打的情況下,彼此摸不透,還能唬住對方,可一旦真的交手,讓對方摸透自己的虛實,那崩潰也就不遠了。

詹姆斯.麥克弗森已經發現了這種情況,所以他才一點也不同意肯特那個全軍出擊,吃掉孟菲斯留守部隊的計劃,因為他知道,以納什維爾軍團目前的狀況,防守還湊合,讓他們主動出擊,絕對是一場災難。

可是,繼續呆在這里也不行,就算敵人不來進攻,就算武器彈藥還有不少,可他們的糧食即將吃完,這就是最大的問題了。

普通老百姓沒糧食吃,還不算可怕,畢竟他們沒有武器,掀不起大浪,可那些士兵要是沒飯吃了,那就不是兒戲那么簡單了,是要命的。

詹姆斯.麥克弗森可沒什么心思玩什么愛國主義教育,也不會玩洗**腦,他也不會玩這一套,所以他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局勢最壞之前,先跳出去,避免悲劇的發生。

想來想去,打是打不過了,守又守不住,唯一的辦法,就是撤退了。

盡管現在撤退不是個好時機,畢竟外圍都有不少聯盟軍,但依舊還是有缺口,如果快一點,還是能撤走的,至少詹姆斯.麥克弗森是這么想的。

但是,要想撤退,就必須雷厲風行,不能把消息泄露出去,讓敵人知道。

現在的納什維爾,人心思變,很多人都被策反,變成了聯盟軍的耳目,就連軍隊中也有不少,因此詹姆斯.麥克弗森才如此謹慎,命令發出之前,一點口風也不漏,哪怕是面對自己的副官。、

果然,剛打發了自己的副官,詹姆斯.麥克弗森終于下定了決心,不再理會白宮方面讓他固守待援的命令,而是立刻帶兵突圍。

為此,他以要組織一次武裝演練為借口,開始集結部隊,有意思的是,他集結的部隊,都是那些外來兵,那些本地兵則全部固守崗位,沒有參與到這次武裝演練過程中。

等總數高達十二萬人的外來人大軍集結完成之后,詹姆斯.麥克弗森立刻帶著這支部隊出城,一溜煙的向東方撤退。

詹姆斯.麥克弗森自認做的很隱秘了,而且除了他自己,誰也不知道這次行動的真正目標是跑路,正常來說,他的這個策略還是相當有用的,可行性很高。

可惜的是,他的運氣實在太差了點,部隊剛離開納什維爾城才一天,就遇見了當地百年一遇的暴風雪,所以這次的突然撤退行動,很快就從天才式的戰術性撤退,演變成了一場愚蠢的大悲劇。(未完待續。。)r527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