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軍事
兩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一過,天色已經完全放明,而且天空還飄起了小雨,但這完全無法阻止大家對即將到來的戰斗熱情。
于是,經過了充分休息,重新精神飽滿的迂回部隊再次啟程,毫不掩飾的直奔俄亥俄軍團的后方。
到了這個地步,什么隱藏手段都是多余的,只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抵達俄亥俄軍團的后方,立刻發起進攻就是最好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打對手一個出其不意,讓對方沒有時間修筑防御工事。而一旦沒有了防御工事,還在使用前裝槍的部隊,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是裝備了現代速射武器的部隊的對手。
雖然行到中途的時候,雨勢就開始變大,由小雨變成了中雨,而且時間已經是十一月,天氣轉涼,雨水也十分的冰,長期淋這種雨的話,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
但大家都是使用機動車輛當代步工具<無<錯小說w.qul.,這些車輛都能夠擋雨,哪怕是最簡易的傘兵突擊車,也可以搭上雨篷,所以下雨對士兵的影響不大,不至于讓他們提前淋雨。
另外,因為已經是白天,視線比晚上要好的多,加上時間還短,路面還沒有因為下雨而完全變成寸步難行的泥濘,所以說,不但部隊官兵的士氣并沒有因為下雨而有所衰落,整個車隊的速度也沒有下降,大家只用了不到五個小時的時間,就跑出了近兩百公里的路程,一下就到了俄亥俄軍團的駐地后方,已經可以用望遠鏡看到敵軍的宿營地了。
當看到敵人的影子之后,大家因為下雨的郁悶以及長途跋涉的疲勞都不翼而飛,幾乎都開始興奮起來,因為他們很清楚,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屬于他們的狩獵時間。
的確是狩獵。因為在這些夢之師官兵的眼中,他們的武器是世界最先進的,訓練也是最刻苦的,除了他們的同僚,全世界沒有任何一支其他部隊能比得上他們,因此任何敵人碰到他們,都只是獵物罷了,他們所需要擔心的,只是如何能更高效的狩獵。
就這樣,帶著樂觀的情緒。大家開始忙著做最后的戰前準備,也就是檢查武器裝備,鼓舞士氣之類的。
經過了半個小時,前方的偵查部隊已經用無線電把當面之敵的情報傳遞了過來。
根據偵察部隊的報告,擋在迂回部隊前方的聯邦軍,人數足有五千人之多,近乎有一個師的部隊。(聯邦軍的編制,一個師6200人左右。)
因為下雨的緣故,那個營地的聯邦軍并沒有發現后方的異狀。也就是說其實并沒有發現他們。
當然,下雨雖然可以掩蓋車隊行駛時候的煙塵,但卻無法擋住車隊行動時候發出的聲音,所以早在二十五分鐘前。他們就派出了一小隊騎兵過來偵查,不過這些偵查騎兵運氣不好,正好碰到了中國人的偵察兵。
結果,這些美國人的偵查騎兵很快就被這些使用突擊車的中國偵察兵給全殲。其中除了有三人被抓住當了俘虜外,其余人全部被擊斃,大半都是被狙擊步槍打死的。剩下的則基本是被突擊步槍給打死。
也正是因為抓了三名俘虜,他們才那么快搞清楚前方營地的情報,這才知道,原來那個五千人的營地,只是聯邦軍俄亥俄軍團的一個臨時兵工廠!
一個軍團級別的戰斗集群在外打仗,怎么還帶著兵工廠?這就要從頭說起了。
在這個時代,西方列強軍隊的醫護制度還沒那么完善,所以一旦有了傷病,如果是輕傷,一般都要繼續帶傷戰斗,如果重一點,大都是往后方的后勤處一送,做一下簡單包扎。
而且,這些傷員也不太可能整天就躺在床上養病,他們實際上還要干活,只不過干的都是一些不需要付出太大體力的事情,都是做一些諸如分裝彈藥,保養槍械火炮之類的小事情。
此時的西方軍隊,武器依舊以前裝槍為主,槍/炮/發射/藥也基本還停留在黑/火/藥的時代,至于定裝彈藥這東西,雖然已經出現,但因為成本的緣故,至少南北戰爭時期的聯邦軍,是沒有大規模列裝定裝彈藥的,而是依舊使用斯普林菲爾德步槍。
此時的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是一種前裝滑膛槍,用的彈藥也是分裝彈藥,因此是火藥跟彈頭是分開裝的,裝填過程相當麻煩,非訓練有素的部隊,射速是無法提高上去的。
后來,隨著戰爭的進展,聯邦軍敗多勝少,損失了大量精銳的正規軍部隊,不得不實行征兵制,大量征召所謂的動員兵,這批動員兵的素質跟戰爭開始時期的聯邦軍素質相比,就差的太多了。
不過在一開始,因為聯盟軍也損失不少,所以雙方基本還能保持個勢均力敵,可是等中國人開始下場,尤其是當聯盟軍從中國人手中購買了大量華1型步槍,也就是所謂仿夏普斯步槍之后,相比聯邦軍,聯盟軍的火力跟射速明顯都具備了壓倒性的優勢。
夏普斯步槍除了威力跟射程上,比普通斯普林菲爾德步槍有了明顯進步外,最大的優點就是射速高跟易掌握了。
因為斯普林菲爾德步槍還是前裝槍,使用分裝彈藥,士兵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步驟才能裝好彈藥并開槍,這個過程相當麻煩,訓練的時候還好說,可一旦上了戰場,新兵經常會因為緊張而做錯步驟,像裝錯、裝多甚至不裝彈藥的事情時有發生,甚至經常有人一次性往槍管里裝了十幾發子彈,搞的差點炸膛。
這種情況是難免的,雖然可以通過加強訓練來盡量避免,可現在聯邦軍恰恰缺的就是時間。
沒錯,聯邦軍有大量的人口,也有大量的工業,可以迅速靠人口基數拉起一支支大軍,并給他們配上武器,但這基本都是沒什么經驗的動員兵,而隨著戰事的發展。聯邦政府根本沒時間讓這些新兵完成三個月的基礎訓練了,通常都是剛征召完畢,簡單訓練一周,學會基本的隊列,就匆忙拉去戰場,讓他們在戰場中學習。
在這一點來看,此時的聯邦政府,在對待軍隊方面,不比另一個時空二戰時期的紅色蘇聯好多少,都是為了勝利不擇手段。根本就不管底層士兵的死活。
不過換個角度說,聯邦政府這也是沒辦法,因為局勢的變化太快了,快的讓他們來不及按部就班的訓練新兵,因為他們必須把缺口堵上,否則的話,如果丟失了大量土地再調這些訓練完成的新兵過去,會錯失戰機,效果也未必好到哪兒去。甚至會喪失掉自己的大量戰爭潛力。
因此,為了給自己那些臨時征召兵增加一點威力,聯邦政府針對目前的局勢以及自己的情況,搞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
比如說。聯邦軍為了應對聯盟軍的炮火優勢,他們除了加大十二磅炮的生產外,還設計了一種新型后裝三磅炮,并開始大量裝備部隊。
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后裝炮,也就是說炮彈不需要從前方放入,而是從后方裝填。再加上使用了定裝布殼炮彈,不但發射速度提高了不少,而且也能夠很方便的在戰壕里使用。
為了應對新出現的戰壕戰術,增加機動性,這種后裝三磅炮十分輕便,不但炮身一個人就能扛著走,使用的時候,也可以不用炮車,用一個簡單的支架就可以組成一個發射單元。
不過通常來說,不用跑車,用支架的時候,大都是在戰壕里使用,如果是進攻作戰,為了節省體力以及增加穩定性,還是要安放在兩輪跑車上的。
換言之,新型的后裝三磅炮,不但提高了射速,隱蔽性也大大提高,不必跟以前一樣,只能在空闊地帶放在跑車上使用,而是可以匍匐在壕溝里面,把火炮放在地上開火。
要做個類比,這種后裝炮與前裝炮的區別,就跟前裝槍與后裝槍的區別差不多,都是提高了射速,增加了隱蔽性。
因為這些特性,新型后裝三磅炮被定義成連級支援火炮,也就是一個連就會裝備兩門這樣的三磅炮,一門炮通常是三到六個人操持。
乍一看,這東西有點像中國滿清部隊曾經使用過的抬槍,因為這火炮不用跑車的時候,平時也是兩個人抬著走,并且用支架發射,當然了,威力跟性能要比當初滿清的抬槍要強不少。
不過,這種后裝三磅炮因為炮門閉氣方面還沒有完全解決,所以有漏氣的情況發生,因此發射距離比較短。比如發射定裝實心彈的時候,發射距離可以達到三百五十米,如果是發射定裝榴散彈,發射距離就只有一百米。
雖說距離有些短,但威力強大,用在基層步兵的支援方面,的確效果顯著。
畢竟這東西被當做是伴隨步兵連沖鋒的基層支援武器,相比發射距離,射速跟易操作性才是最重要的,而新型的后裝版三磅炮,無疑滿足了這些要求。
要知道,這種三磅炮除了輕便外,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定裝炮彈,從而簡略了很多發射步驟,讓士兵掌握起來更簡單。
士兵使用的時候,基本只需要把浸過油的麻布定裝炮彈放進炮膛,再在后方的炮門處,用墜子刺破炮彈后方包裹發射藥的麻布彈殼,裝上引信,點火就可以了。
雖然事后還需要繼續炮膛,但因為是后裝炮,打開后面炮閂的時候,炮筒是前后暢通的空心管,清理過程要簡單的多,也對射速的增加起到了作用,并且同樣可以在臥倒的情況下做這些動作,隱蔽性得到增強。
總之,這種三磅炮經過試用后,得到的反響很不錯,因為既可以用在戰壕戰里,用以阻攔敵軍的沖鋒,也可以用在進攻戰役中,當作步兵沖鋒時候的支援武器,其輕便化、易操作跟射速高的特點,都得到了部隊官兵的一致認可。
正因為經過在東部戰場上的實戰中表現不錯,所以聯邦軍很快就開始大量生產這種新型的后裝三磅炮,然后大量下發到基礎部隊,用以加強基層部隊的火力。
同時呢,他們也在這種后裝三磅炮的基礎上萌發了一個新主意,那就是火炮經過后裝化與定裝彈改革之后,性能如此出色,那么槍支方面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呢?
不過很顯然,火炮跟步槍是不一樣的,而且聯邦政府目前的步槍工廠產能很有限,如今都在全力開工生產廉價皮實的斯普林菲爾德步槍,要再輕易轉型生產新式步槍,不是不可以,但肯定會耗費大量時間,畢竟要重新建模之類的,這對目前的局勢而言并沒有什么好處。
因此,美國的設計師就提出一個新方案,那就是不改變現有槍械的基礎上,增加一點射速,同時提高一下槍支的易用性,而要做到這點,毫無疑問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全面換裝定裝紙殼彈。
聯邦軍目前持有量最大的武器,是斯普林菲爾德步槍,這是一種前裝滑膛槍,要想變成后裝槍,不是不行,但肯定費時費力。
但是,如果只是改變彈藥,把原先需要裝填火藥,再裝填子彈的過程省去,直接裝填定裝彈藥,那就會好很多,至少不會讓士兵在緊張的時候裝填多發彈藥。
于是,美國的軍工廠開始搞了一個定裝彈藥計劃,也就是要求下面的部隊全面使用定裝彈藥,不再使用分裝彈藥。
但是,因為此時的發射藥都是顆粒化的黑火藥,如果提前制作成紙殼定裝彈,運輸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問題,因此聯邦軍就采用了戰略分裝運輸,戰時臨時組裝的策略。
也就是說,平時運輸的時候,火藥與紙殼、彈頭等部分依舊是分別運輸的,等臨戰的時候,才讓人把這些部分組裝成一枚枚彈藥。由于本來也不復雜,所以只要雙手沒問題的,都可以做這個工作。
為了增加速度,所以聯邦軍要求新部隊都要學會組裝彈藥的步驟,這樣一來,平時士兵就可以充當工人,戰前集中組裝彈藥,然后帶著這些組裝好的彈藥上戰場。
而且聯邦軍還有規定,如果敵我雙方已經交火,那么傷員就要撤退到后方,充當組裝彈藥的工人,除非你的雙手被炸掉了,否則就必須組裝彈藥!
很顯然,李永吉眼前的這個營地,就是一個組裝彈藥,維修武器的臨時兵工廠,里面的工人,則全部都是雙手無礙的傷員!
“不愧是資本家的國家,真會壓榨剩余價值啊,連傷員都不放過。”聽到這個消息后,李永吉搖搖頭,“雖然也有點同情,不過誰讓我們是敵人呢,只能對不起了。”
自言自語過后,李永吉收拾了心情,拿起了裝甲車里的報話機:“我是李遠征,現在我命令,全軍立刻按照既定計劃展開攻擊!多余的話不說了,總之你們需要的,就是不停的進攻、進攻、再進攻,能前進多遠就前進多遠,我們要一鼓作氣,用最快的速度把當面之敵徹底擊敗!”(未完待續……)
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