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一四章 中英法聯四國聯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四章 中英法聯四國聯軍

第三一四章 中英法聯四國聯軍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8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歷史軍事


維克斯堡戰役結束之后,整個局勢果然如林肯擔心的那樣,對合眾國越來越不利。…,

就在維克斯堡戰役結束后的第四天,密西西比河首府杰克遜城就被聯盟軍的約瑟夫.約翰斯頓將軍與從維克斯堡出兵的彭伯頓將軍合力收復,此后,維克斯堡交給了中國人,而維克斯堡原先的守軍則撤退到了杰克遜城。

杰克遜城被聯盟軍收復之后僅僅才過了五天,中國人就再次沿著密西西比河北上,直接占領了田納西州最重要的河港城市——孟菲斯城!

孟菲斯是一個建立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河港城市,也是這時期密西西比河沿岸中最大的一個城市。這個城市不但是一個著名的棉花產地與奴隸交易市場,也是南方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可以這么說,誰掌握了孟菲斯,誰就掌握了密西西比河的下游。如果聯盟軍掌握了孟菲斯,就可以獲得向北方進攻的橋頭堡,而同樣的,如果聯邦軍掌握了孟菲斯,就能夠獲得向南方進攻的橋頭堡。

之前格蘭特之所以能夠毫無顧忌的進攻維克斯堡,主要原因就是他先拿下了孟菲斯這座南方重鎮,但是現在,這座城市重新被中國人所拿下,這等于說攻守易勢。

孟菲斯被拿下之后,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或者說西部戰場的聯邦軍就開始處在一種不利的局面,已經失去了戰場主動權。

然而事情還沒完,就在孟菲斯被中國人攻下的第十天,中國人再次在孟菲斯郊外取得一場對聯邦軍的重大勝利,史稱孟菲斯戰役!

在那場戰役中,威廉.羅斯克蘭斯將軍帶領坎伯蘭河軍團從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主動出擊,想憑著自己的力量重新奪回孟菲斯城,結果在孟菲斯城外三十公里的地方。被中國人打了一個伏擊,整個坎伯蘭河軍團全軍覆沒。

這場戰役中,又是一場巨大的慘敗,整個坎伯蘭河軍團五萬大軍光傷亡就超過一萬六千多人,剩余的部隊大半被俘,僥幸逃生者不足兩千人!

由于損失太過慘重,尤其是傷亡太大,以至于很多人都把這場戰役稱之為孟菲斯屠宰場,聯邦軍還把孟菲斯叫做傷心之城。

之所以造成如此重大的損失,伏擊戰術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只是一個方面。關鍵是中國人大量使用了機槍跟速射炮,而且使用的比之前更加熟練,而對方又在行軍當中,沒有合適的掩體,所以傷亡才如此重大。

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之后,中國人的機關槍、機關炮以及鐵甲車的威名算是徹底的宣揚開來,尤其是那些僥幸逃生的聯邦軍士兵,更是把中國人的武器形容為惡魔的武器,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從正面應對中國人的這幾種武器。也就是說任何人都無法擊敗中國人。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人占領孟菲斯之后,再也沒有進一步的動作,既沒有向東去攻打田納西州的首府納什維爾。也沒有沿著密西西比河繼續北上,而是把孟菲斯當成了中國人的大本營,呆在那里再也不動彈了。

到了這個時候,戰略局勢總算暫時穩定下來。繼續進入了相持階段,不過有心人很快就發現,中國人已經在密西西比河沿線完全占領了三座城市。分別是孟菲斯、維克斯堡以及新奧爾良城,正好是掌控密西西比河下游最重要的三座城市。

占領了這三座城市,中國人等于完全護住了聯盟軍的后方,但同時也等于是掐住了聯盟軍的咽喉,就戰略而言,的確是相當高明的一招。

可以這么說,只要中國人繼續占領這三座城市,那么聯盟國就可以繼續源源不斷的獲得西部的資源來充實自己。

同時,由于中國人掌握了新奧爾良港,且中國的海軍艦隊已經被證明戰力不俗,所以如果中國海軍肯出面維持新奧爾良港附近的航道,保護這一段航道的安全,那么新奧爾良港就可以重新成為一個安全的港灣,讓聯盟國重新獲得一個穩定的對外交易通道。

一旦聯盟國重新獲得一個安全穩定且運輸方便的貿易港,聯盟國的棉花煙草等物資,可以順利的出口,而武器裝備還有糧食等軍需品。

想一下,外來的貨物可以通過新奧爾良港沿著密西西比河轉送維克斯堡,再從維克斯堡上岸,通過鐵路線轉送杰克遜城,然后一直通過鐵路運到里士滿,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聯盟國的戰爭潛力。

因此,在中國人的這個戰略中,孟菲斯城無疑成了與聯邦軍對抗的最前方,而新奧爾良港與維克斯堡則成了重要的交通樞紐,如果這種狀態得以繼續下去,那對聯邦軍來說就會越來越不利。

要知道,南方聯盟軍的要求只是**而已,所以能維持住雙方的陣線,他們就已經是勝利了,而聯邦軍則是要平叛,因此他們是進攻方,一旦進攻方被遏制住了進攻勢頭,那從戰略上來說無疑就是失敗了。

現在,在東部戰場,聯邦軍止步弗雷德里克斯堡,被羅伯特.李依托波托馬克河制造的大規模戰壕加柵欄鐵絲網的戰術磨的沒了脾氣,根本就無法前進一步。

而在西部戰場,聯邦軍止步孟菲斯城,根本無法有效的切斷聯盟國東西方的聯系,甚至是,由于中**隊實在過于恐怖,西部戰場的聯邦軍甚至處于一種被動防守的態勢,他們根本不敢主動靠近孟菲斯城周圍六十公里范圍內,一旦靠近,很可能就又被全部吃掉的危險,這在之前已經有過多次驗證了。

總而言之,由于羅伯特.李的努力奮戰,加上中國人的主動出擊,南北雙方開始進入了一種戰略相持階段,他們東西兩個最重要的戰線上,全部都進入了一種戰壕戰的模式,誰也不主動前進一步,不。應該說,是聯邦軍已經無法再行進攻,進而擴大戰果了。

這種戰略相持的情況,無疑讓聯盟國是相當滿意的,畢竟他們原本的意愿,就是想要獲得**而已,現在既然已經跟美利堅合眾國的軍隊勢均力敵,對他們而言是好事。

畢竟,聯盟國實力差是事實,就連他們的戴維斯總統。也從沒想過能反過來擊敗合眾國,重新從南方統一北方,因為那根本不現實,就算軍事上能做到,事后的政治方面也會讓戴維斯下臺,因為南北雙方的主要分歧就是蓄奴不蓄奴,這不但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嚴重沖突,也是經濟體系的嚴重沖突,雙方基本不可能再跟以前一樣。心平氣和的坐在一起相安無事,只能讓一種聲音成為主流。

也就是說,對南北雙方而言,要么東方壓倒西風。全面變成蓄奴違法制,要么西風壓倒東風,全面變成蓄奴合法制。

當這種南北雙方的戰略相持階段穩定下來之后,看到有便宜可占的英國人與法國人才姍姍來遲。

1863年8月15日。英法聯軍組織了一支由18條戰艦組成的聯合艦隊,護送著三萬英法聯軍抵達了新奧爾良港,并在新奧爾良港中。與提前等待的與中**隊與美利堅聯盟國的軍隊會師。

這次中英法聯四**隊的會師,標志著四國同盟的第一次正式對外公開亮相,也標志著英法兩國開始正式加入了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武裝干涉行動。

四**隊會師之后,為了對合眾國展開威懾,四國舉行了一個閱兵式,四**隊依次按照中國——英國——法國——聯盟國這樣的次序先后出場,而從這個次序就可以看出來,這里面的主導者是中國一方。

這種排序,當然不是互相謙讓出來的,而是根據實力與貢獻來評的,其中中國的實力無疑是最強的,所以他們打頭,而聯盟國雖然也不弱,但由于是東道主,所以墊底也就沒什么問題。

在這次閱兵過程中,中方并沒有展示那些突擊車、卡車、裝甲車之類外界盛傳的鐵甲戰車,而是只出動了普通步兵,只不過武器方面當然都是一水的八一式突擊步槍以及97式突擊步槍,身上也穿著數碼迷彩服,所以也算是相當搶眼。

由于這場閱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外宣揚四國同盟的堅固友誼,所以沒必要搞的太大,意思意思就行了,畢竟真正的重頭戲還在后面呢。

所謂的重頭戲,實際上就是指中英法聯的四**方的高層會談,目的不是別的,只為了在以后對合眾國的戰爭中,如何更好的協調一致。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這之前,中英法三國這次之所以派兵出戰,打的旗號是為了926事變討回公道,三國并非是為了幫聯盟國爭取**,而是中英法三國聯合起來對美利堅合眾國開戰。

簡單點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們合眾國與聯盟國之間的戰爭,我們不表態,但你合眾國在926事件中殺害了我們的人,我們就不能跟你善罷甘休,你合眾國必須給我們一個交代,否則大家就一起戰個痛。

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一方面,就是中英法三國不樂意替聯盟國背黑鍋,畢竟聯盟國是蓄奴制,道義上不好聽,而中英法三國這次可是以受害者的姿態來找美利堅合眾國討公道,或者說要好處的,怎么能摻和到他們兩國之間的破事兒當中呢。

當然,誰都知道,那不過是表面好聽而已,實際上既然要對美利堅合眾國開戰,無論如何是繞不過聯盟國的,這才有了四國同盟,加了聯盟國一個位子。

但是,當時那個四國同盟,只是指一種口頭上的互助同盟,并非是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同盟,四國政府之間除了中英兩國外,其他兩國都沒有簽署任何有效力的盟約,這一點上,跟此時世界主流的軍事同盟是不同的。

換言之,過去這個四國同盟,只是一個松散的同盟,并非全面意義上的同盟,大家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在一起坐下來協商解決,但卻沒有必須幫助對方的義務。

實際上,別說聯盟國了,就算中英法三國。在明面上也是各自對美利堅合眾國宣戰,而不是先組建一個中英法三國同盟,再以三國同盟的名義共同對美利堅合眾國宣戰。

這里的區別就是,三國各自都有很大的自主權,都可以自己決定什么時候打,打哪里,或者打到什么時候。

或者要說了,之前中英之間不是簽署了一個中英軍事互助協議么,這不是本來就是要針對美國搞的么?

事情的確是如此,不過當時那個協議并沒有特指美國。而且當時那個協議其實效力也不足,畢竟當時英國本身就沒什么誠意,所以那個中英協議更多的是一種雙方共同保障中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穩定的一個東西,并不能靠那個東西來約束英國人做什么。

總之,過去四國雖然算是一個共同針對美利堅合眾國的軍事聯盟,但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沒什么誠意,這里面主要就是英國與法國不想過多介入。

但是現在,發現中國人出手了。而且看樣子似乎有贏的可能,或者至少可以維持一個不輸的局面,于是英法兩國就動心了,果斷派兵參戰。

不過說實在的。他們那三萬兵馬實在不夠看,與其說是來幫忙,不如說是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或者來搶奪一些好處。

可不管怎么樣。人家英法兩國已經拿出誠意了,而派了三萬人,意思就是看。我已經拿出誠意了,剩下的,就是大家好好談了,談的好,我就可以繼續增兵,談不好,那最多也就是這樣了,說不定,還要單獨跟美利堅合眾國停戰。

也正因為如此,這次四方會談的意義才十分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英法兩國的支援力度。

當然了,就戰略協作方面,提前談出一個盟約也是相當有必要的,哪怕是過渡性盟約,至少也可以讓四**隊在今后對合眾國的戰斗中能夠更加有效的進行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閱兵結束之后,四國代表就不再耽誤,很快進入主題,開始了初步的接觸。

在這其中,各國都有各自的訴求。

聯盟國是希望三國能夠無償的支援他們更多的武器裝備以及糧食,同時三國還要正式公開的承認聯盟國的國際地位,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私底下的口頭上承認。

對此,中英法三國代表的意見相對一致,那就是無償支援暫時做不到,但可以便宜賣給他們一批軍火、藥物跟糧食,至于代價么,聯盟國可以繼續用棉花、煙草、咖啡以及其他農產品來交換。

在這其中,中國人無疑是聯盟國最渴望得到支持的一方,因為中國人掌握了眾多技術獨一無二的特效消炎藥,而且還擁有大量技術先進的武器裝備,尤其是中國人的鐵甲戰車,機關槍,機關炮還有新型鐵甲戰艦(也就是中國的現代護衛艦),都是聯盟國渴望擁有的。

其實何止聯盟國想要這些東西,英國與法國代表也希望能跟中國人購買一批同類型的武器,甚至有可能的話,還希望能夠買到相關的生產技術。

不過很顯然,中國代表并不打算把這些裝備跟技術出售,他們只答應供應一批市面上已經出現的特效消炎藥物、仿夏普斯步槍的華1型步槍跟華1型火炮,其他東西,則不在這次會談考慮范圍之內,頂多會向上面匯報一下你們的訴求。

對此,英國法國還有聯盟國的代表雖然都很失望,不過也多少在他們的意料之內,畢竟那種可以決定戰爭走向,甚至開創一個新軍事時代的武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流出去的,要是中國人那么容易就答應,他們反而需要擔心有詐了。

法國的要求相對簡單,他們希望打敗合眾國之后,從合眾國手中獲得一大筆戰爭賠款,然后呢,他們要求聯盟國與合眾國都對法國實行最惠國待遇,對法國產品實行免稅政策。

英國的要求則略微多一點,除了想要獲得合眾國的賠款以及獲得于法國同樣的最惠國待遇外,還想要重新獲得被合眾國非法占領的新英格蘭地區。

所謂新英格蘭地區,就是指位于美國大陸東北角、瀕臨大西洋、毗鄰加拿大的一大片區域。

除了加拿大的部分外,新英格蘭地區在美國的部分一共有六個州,由北至南分別為緬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馬薩諸塞州,羅得島州、康涅狄格州。

這六個州,現在都是美國的核心地區。所以如果英國執意要這六個州,恢復新英格蘭的領土,恐怕美利堅合眾國的人不可能善罷甘休,肯定會一直打到底,那樣一來,英國人肯定吃不消,或者至少得不償失。

所以,實際上英國的所謂索要新英格蘭地區,只是個噱頭,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緬因州,因為那個地區緊鄰加拿大,而且對現在的美國來說也不算特別重要,還是有可能同意割讓的。

相對而言,中國人的胃口就有些大,他們明確指出,一旦戰爭勝利,除了戰爭賠款,最惠國待遇外。他們還想要屬于美利堅合眾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俄亥俄州,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部分地區。

也就是說。中國索要的地區,都是美國當年通過美墨戰爭,根據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從墨西哥手中強行奪取的那大片領土。只不過呢,這次中國人不但原封不動的索要這片領土,還多要了一個俄亥俄州。而一旦這個條件達成,整個美國西部就全部成了中國人的地盤了。(注:歷史上美國的華盛頓州此時還沒成立,所以還不存在,所以不在索要范圍內。)

實話說,中國人的這個胃口的確很大,大到把其他談判代表都鎮住了,因為就連他們,也從來沒想過要這么多的土地。

當然,從某種情況來說,這些土地的確原本都不屬于美國,而是屬于墨西哥,當年是美國強行從墨西哥手中奪取過來的。那么,當年既然你們能搶,現在被別人搶過去,似乎也沒什么問題。

另外,這片領土雖然大,但說地廣人稀都算是好的了,基本上大多數地方都是一片不毛之地,很多地方還都是一些沒什么價值的荒漠,所以嚴格來說,除了加州,等少數地方,這大片土地對現在的美國來說,的確也不是特別重要,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但前提是,必須徹底把美利堅合眾國打趴下,打的他沒有反抗之力才可以。

當年墨西哥之所以肯讓出這么多土地,根本原因是墨西哥太弱了,打不過美國,繼續打下去就要亡國了,所以才被迫割讓土地。

所以說,如果中國人想要獲得這些土地,恐怕只能跟美利堅合眾國死磕到底了,不打的美國徹底服軟,這個條約是不太可能簽訂的。

英國人跟法國人就罷了,聽到這里無非是更加的警惕中國人,但聯盟國的代表就相當的糾結了。

從好處說,中國人這次暴露了領土野心,他們肯定會全力以赴的幫忙打擊合眾國,這對聯盟國來說是好事兒,而且聯盟國目前擁有的土地,也不包括這些地方,所以單純從“聯盟國”的角度而言,這完全是慷他人之慨。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呢,聯盟國是從當初的美利堅合眾國分出去的,也就是說這些土地原本也是屬于他們的,但現在他們分裂了……

總之,聯盟國的代表相當膩歪,感覺支持也不是,不支持也不是,反正是滿嘴的苦澀。

上面的訴求,其實就是一種開誠布公,而且只是一種試探,并不一定就是最終所得,因此雖然他們震驚于中國的獅子大開口,不過很多人在震驚過后,就想當然都以為中國人是在漫天要價,等著合眾國就地還錢,并沒當做一回事兒。

談完各自的政治訴求后,接下來的,就是更加實際的東西,也就是軍事互助問題了。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一開始是希望建立一個聯合司令部,戰時同意安排四國人馬進行作戰,但雖然大家都同意這個安排,可一旦接觸到最深層的問題,也就是誰是最高指揮官,到底誰聽誰的,那就問題多多了。

最后,談來談去,發現在誰指揮誰的問題是歧義很大,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案就是擱置爭議,先把聯合司令部建立起來,由四國代表派一名軍事代表進去,組成聯合軍事代表團,一旦有事情了,四國的軍事代表商量著來解決問題。

毫無疑問,這么沒效率的東西,根本就是個一和稀泥的玩意兒,本質上還是四國部隊各自為戰。

不過有了這個和稀泥的東西也有好處,那就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一旦條件允許,大家都談妥了條件之后,四方軍隊可以臨時組成聯合部隊,對既定目標進行聯合作戰。

換言之,聯合司令部的租界,對中,卻有不少的助益,終歸是有比沒有強。

最終,四國代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終于認可了四國聯合司令部的提議,決定組建一個四國聯合司令部。

除了決定組建聯合司令部,四**事代表還決定簽署一個正式的,不涉及到深層政治的軍事同盟條約,正式組建一個四國聯軍。

根據要求,條約簽訂后,四**隊都屬于聯軍,在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戰爭問題上,四**隊將共同進退,在其他三國的軍事代表全不同意的情況下,任何一國都不得私自退出對美利堅合眾國的戰爭。

只有一個情況下,可以在其他各國都不同意的時候自動退出戰爭,那就是之前說的原始訴求得到了滿足,也就是美利堅合眾國同意了他們之前各自對美國所說的戰爭要求,那樣一來,可以自動退出這個專門針對合眾國的軍事聯盟。

不過呢,說是這么說,但實際上誠意如何,誰也不敢保證,畢竟這里面除了聯盟國外,中英法三國都是強國,三方一旦中途有人硬要退出,其他人也沒辦法拿他們如何,他們信用罷了,而國家信用這個東西,在這個時代實際上并不怎么值錢。

雖然這次新奧爾良的四方會談并不算完美,但好歹也算是初步的把四國的軍事力量扭成了一股繩子,不再是像之前那樣各自為戰,因此從戰略態勢來說,對美利堅合眾國形成了一種四國聯合圍剿之勢。

這樣一來,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起碼讓大家心里都有了底氣,少了許多顧慮,干涉美利堅合眾國的心思也就更重了。

很顯然,這個四國聯軍的正式成立,對美利堅合眾國來說,才是真正的考驗的開始。(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