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零七章 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零七章 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

第三零七章 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1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第三零七章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

謝爾曼其實已經夠謹慎了,而且應對措施也相當到位,在發覺執行偵察任務的騎兵團被迅速殲滅后,雖然還有很多疑慮,但還是果斷放棄了繼續前進,選擇全軍就地防御。

然而,兩軍對壘,這就跟兩個人打架一樣,如果力量相差太大,那么無論怎么小心謹慎,也是沒用的。

現在的情況,謝爾曼的三萬大軍徒有人數,可武器裝備跟李永吉的部隊卻相差了兩個世紀,這種技術代差,是人數所無法彌補的,更何況李永吉的部隊人數也不比謝爾曼的人少多少。

就在謝爾曼的部隊全部轉入防御態勢,開始嚴陣以待的時候,李永吉的摩托化部隊卻自顧自的展開了散兵陣線,全部乘坐機動車輛,毫無顧忌的向謝爾曼的臨時防御陣地沖去。

然而,就在謝爾曼的士兵緊緊盯著前方的車隊跟煙塵,并開始做好開戰準備的時候,忽然一陣咻咻的尖嘯聲傳來,緊接著,就看見謝爾曼防御陣地上轟隆隆的炸成一片,整個防御陣地都成了一片讓那些沒有提前防備的士兵傷亡慘重。

很明顯,這是一陣炮擊,而且是在五公里外的炮擊,至于提供炮擊的武器,正是夢之師的車載93式60毫米迫擊炮、75式105毫米無后坐力炮以及63式107毫米自行火箭炮。

前文說過,夢之師是一個四團編制的摩托化步兵師,為了方便補給跟追求機動力,實行的是獨立作戰團政策。

也就是說,在裝備裝甲營之前,四個團的的編制跟武器裝備基本都是一樣的。輕武器就不說了,重火力的炮兵部隊都是部署在團一級,師一級單位中,不設單獨的師直屬炮兵。

同樣是為了補給方便跟機動力,再加上成本因素與操作簡便等因素,李永吉沒有跟以前一樣,追求大口徑跟長射程,是給夢之師準備的火炮都是一些迫擊炮、無后坐力炮以及火箭炮。

每一個連,都會準備一個60毫米迫擊炮班,這個迫擊炮班裝備的是一門93式60毫米迫擊炮。由一輛梟龍越野車當火炮載具,另外有一輛卡車當附屬的彈藥車,也就是說,一個迫擊炮班,包括一輛梟龍越野車,跟一輛梟龍卡車。

到了營級,會設置一個營直屬炮兵排,一個炮兵排有四個炮兵班,其中每一個炮兵班。都擁有一輛裝備了一門75式105毫米無后坐力炮的梟龍越野車,以及一輛梟龍卡車改裝的彈藥卡車,也就是說,一個營的直屬炮兵排由四門75式105毫米無后坐力炮。

而當到了團級之后。還會專門設置一個獨立的炮兵連,這個炮兵連一共裝備有12輛裝備63式107毫米自行火箭炮以及24輛彈藥卡車。

其中,63式107毫米自行火箭炮,實際上就是把63式107毫米12管火箭炮裝在了高底盤的梟龍軍卡上。讓這門著名的12管火箭炮既可以可以在車輛上發射,也可以拆卸下來發射,增加了機動性。所以就成了自行火箭炮。

而由于火箭彈發射速度很快,彈藥消耗嚴重,所以一輛107自行火箭炮車,會跟著兩輛彈藥車,這彈藥車也是梟龍軍卡。

為了安全性,一輛彈藥車裝有180枚107毫米火箭彈,也就是說,一輛彈藥車,可以給一門12管自行火箭炮提供發射15輪齊射的彈藥,兩輛車加起來,就是能提供30輪齊射的輛。

當然,這是隨車帶的,如果需要,李永吉還可以隨時增加彈藥配給,不過正常來說,三十輪,及時火箭炮車本身帶的一輪,已經足夠應付平時的戰況了。

這種火炮編制,也是夢之師起家時候的基本火炮編制,后來,李永吉又在警衛團中組建了一個特種裝甲營,這個營配備了不少VN2六輪裝甲車,這就成了第一支師直屬的重裝部隊。

在這其中,以VN2輪式戰車為底盤,裝備了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的自行火炮,算是擔負起了師屬重炮的責任,但由于數量少,頂多算是個重炮連。

再后來,李永吉又搞了不少VN1輪式戰車,原先的第一裝甲營拆分成三個連,分配到了下面的三個團,而裝備了VN1的部隊則車了第二特種裝甲營,也就是所謂的近衛裝甲營。由于近衛裝甲營中有兩輛122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所以師直屬的火炮口徑就變成了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按照規模來說,依然是一個連。

換言之,如今的夢之師,實際上有許多大口徑火炮的,但大口徑火炮的炮彈十分昂貴,性價比其實不高,所以這次炮擊就沒有使用這些105,120或者122口徑的重型火炮,而是只使用60毫米迫擊炮,105毫米無后坐力炮,以及107毫米火箭炮。

雖然沒用使用重炮,但60毫米迫擊炮,105毫米無后坐力炮還有107毫米火箭炮的威力也相當不俗,加上火炮數目多,射速快,射程也遠,射擊距離又是在五公里范圍內,精準度也足夠,因此只是第一輪炮火,就打成了一種全火力覆蓋。

在這個時期,普通的陸戰火炮射程多在六百米之內,很少有在一公里外開炮的,而在五公里外開炮就更不可能,所以謝爾曼的步兵在炮擊之前,大多沒什么防備,別說防炮洞,很多人甚至連臥倒的概念多沒有。

這個因為大多數人都老老實實的站著,人數有比較密集,所以這一頓密集的炮火覆蓋效果相當好,只是一輪炮火射擊,就打死打傷超過一千人,起碼丟了一個營!

這還是因為謝爾曼的部隊列陣寬度較大,如果寬度小。人群更密集一些,那可能傷亡會更可怕。

可問題是,這種炮擊不會只有一輪,而是有很多輪!

火箭炮可能裝填速度較慢,但迫擊炮跟無后坐力炮的裝填速度可是相當快,所以后來的幾輪炮擊中,雖然缺少了火箭炮,但迫擊炮跟無后坐力炮還是不停的轟擊,雖然沒有形成火箭炮射擊那種轟炸一片的情況,但由于火炮總數多。炸起來也是相當壯觀。

總之,就在李永吉率領突擊部隊繼續向前挺進的時候,后面的炮兵卻在不停的向謝爾曼的狙擊部隊傾瀉炮火。這種炮火可不是那種實心彈,而是殺傷半徑相當大的高爆彈,一炸就死一片那種。

發現前方的美國人被炮火打的相當慘,且已經有動搖的態勢,一直把上半身露出裝甲車外,以便于更好觀察敵情地李永吉立刻接通了全軍頻道:“敵人已經開始動搖,快。快,加快速度,別管陣型不陣型了,還是老樣子。所有突擊車輛就近與鄰車組成一個雙車編隊,然后以雙車編隊為基本單位,都給我用最大的速度沖上去,來個自由突擊!”

這里的突擊車輛。并非是專指傘兵突擊車,而是也包括了突擊裝甲車,相反。那些軍用卡車,搭載了火炮的車輛等支援車輛,都留在了后方。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己方的突擊能力,免的讓火炮車跟著當累贅。

至于自由突擊的命令,則是受到之前攻擊對方騎兵隊的啟發,在那場小規模的戰斗中,李永吉發現自己以前的戰術太過保守了,竟然把配備了現代武器的部隊,拿近代戰爭的戰術去套,完全無法發揮己方的技術優勢跟火力優勢。

要知道,在現代戰爭中,由于速射武器的普及以及機動力跟通聯能力的加強,戰爭已經很難出現像二戰以前那種大規模面對面的戰爭了,更多的是小單元戰斗,也就是部隊分成一個個的獨立連隊,然后向對方全力突擊。

等突進了對方的陣營中,再利用小單元部隊及動力強,火力強,通聯能力強的特點,在敵人內部大肆破壞,讓敵人也被迫分散開來,無法順利集結,從而以亂對亂,造成更大的殺傷效果。

這種戰術,對己方的人數要求不嚴格,但對質量要求卻很嚴格,是一種典型的以質取勝戰術,實質上就是一種另類的閃電戰。

面對這種戰術,必須要遏止對方的速度,而要遏止對方的速度,首先要遏止對方的攻擊,如果無法遏制對方的攻擊跟速度,那么無論你有多少人,就只能被動應付。

這種情況如果用武術的說法,那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夢之師既然是一支全摩托化的部隊,進攻速度比騎兵還快,火力更是強大無比,那么再跟以前那樣排成陣勢,慢悠悠的玩陣地戰,就純粹是找虐了。

當然,對方如果有大量壕溝鐵絲網啥的,玩一個保守還說得過去,可根據李永吉的觀察,對方并沒有這么做,最多是挖了幾道半人高的土墻當火槍兵以及炮兵的防御陣位,而且還沒有壕溝!

這樣簡易的防御陣地,在李永吉的摩托化部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再加上對面已經被己方的炮火所覆蓋,全線多開始動搖,已經有人開始逃跑,那也就更不用擔心了。

下了全速突擊的命令后,原本還保持在20公里每小時的車隊,速度迅速飆升,很多輕便的突擊車組一下就飆到了50公里每小時,就連裝甲車,也基本都達到了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

這當然也跟前方的路面是比較平坦的草地有關,如果是坑坑洼洼的地面,那速度絕對提不起來。

何況,呈現三個大箭頭的突擊部隊就來到距離謝爾曼兵團不到三公里的范圍之內,到了這個距離,裝甲車先后停車,然后用車上的30毫米機關炮掃射,加入了炮火覆蓋的行列中,等于為己方增加了一些火力密度。

與后方的曲射炮火不同,裝甲車上的30毫米機關炮,大都是直射火力,他們的目標大都是瞄準敵方那些炮兵陣地,要徹底摧毀這些對己方唯一的威脅。哪怕之前這些炮兵陣地已經被后方火力輪了好幾遍,已經被炸的慘不忍睹,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用機關炮再輪一遍。

這下子,謝爾曼兵團那些布置在前方的炮兵陣位就算是徹底癱瘓了,一直等夢之師的突擊部隊來到跟前,也沒有開出一炮,顯然是早在之前都被破壞了。

也不能怪美國人,因為此時美國人的火炮大都是拿破侖炮那種前裝野戰炮,射程有限。射高也有限,大多是當作目視直射火力來用,因此大多安置在第一排陣線,就算放置在后面,火炮前方也肯定會預留出空余通道,以免火炮射擊的時候誤傷己方士兵。

再加上火炮的目標相當明顯,所以這些地方都是夢之師的重點照顧對象,早在第一輪炮擊的時候,很多火炮就是奔著這些美國人的炮兵陣位打的。后面的幾輪炮擊也幾乎多是在美國人的炮兵陣位附近,再加上后來的機關炮近距離掃射轟炸,就算無法全滅對方的炮兵,起碼可以讓對方開不了炮。

總之。夢之師的這種炮火攻擊,就火力密度來說,已經大大超過時代了,如果非要對比一下。那么夢之師的這場火力覆蓋,基本達到了美軍三十個軍以上的炮火攻擊。

要知道,這個時空的葛底斯堡戰役中。算是南北雙方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打一場戰役,而在那場戰役中,南方聯盟軍總共也就兩百六十門火炮,如果算上火炮的射速跟威力,那么這兩百六十門火炮的威力遠遠不如夢之師的火炮,就炮擊效果來說,連三分之一都不足。

而這個時空的葛底斯堡戰役中,聯盟軍投入了九萬人,如果只是三分之一,那么要想達到夢之師的炮火威力,起碼是三十萬人。此時聯邦軍的編制,一般一萬人就是一個軍,這么算起來,這場炮擊等同于三十個軍的炮火攻擊,也就不算夸張了。

謝爾曼的部隊只有三萬人,是一個加強軍,約等于普通三個軍的規模,現在承受三十個軍的炮火攻擊,沒立刻崩潰,已經是相當難能可貴了。

當然,與其說謝爾曼的部隊作戰意志堅決,不如說他們被密集的炮火打蒙了,已經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做什么,幾乎全部都成了無頭蒼蠅,很多人根本就想不到逃跑,大都是下意識的蹲下來或者趴下來,以躲避那種恐怖的炮火攻擊。

也就是說,除了第一陣炮擊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讓美國人第一時間來不及躲避的話,那么隨著炮擊的進行,他們就算以前沒學過如何躲避炮擊,求生的本能也會告訴他們什么方法最恰當,所以臥倒跟尋找掩體,就成了大家的共識。

從這個角度看,李永吉的炮兵其實做的過猶不及了,如果他們稍微減弱一下火力密度,打炮別打的那么猛,或許對方已經崩潰了。

在這種鋪天蓋地,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的炮擊中,身為將軍的謝爾曼少將,此時也跟其他普通步兵一樣,緊緊的趴在地面上,任由泥土臟污了他那身帥氣筆挺的將官服,絲毫沒空管什么形象不形象。

過了一會兒,炮擊的力度總算是減弱了下來,這也讓陣地上的美軍官兵稍微緩了一口氣。

“該死的,這炮總算要打完了!”剛剛從地上爬起來的謝爾曼雙眼通紅,已經失去了之前的冷靜,對自己身邊的人怒吼,“中國人已經可以這么奢侈了么?這得要多少炮彈多少錢?難道他們把全中國的炮兵都拉來了么?

不行,不能這樣,來人,趕緊組織部隊撤退,我們必須撤出這個該死的地方,重新組織防御!

不對,不能防御,我們要進攻,必須不停的進攻,才能避免這種只能挨打不能還手的局面!”

謝爾曼剛說到這,他不遠處的史密斯忽然高聲大吼:“快看,鐵甲車!”

隨著史密斯的這聲高呼,謝爾曼一愣,接著就猛的轉過頭,一下就看到了前方的情景。

原來,只這么一會兒的功夫,中國人的傘兵突擊車隊已經突進到了離美軍前線不到四百米的地方。

這些傘兵突擊車大都是兩車并排,組成一個雙車編隊,而每一個雙車編隊之間。都有相當大的間距,平均說的話,每一個編隊之間相距的距離起碼超過五米,有的甚至達十幾米,可以說是相當松散了。

四百米的距離,還不是美軍火槍的有效射擊距離,卻已經是火炮的有效射擊距離了,但可惜的是,進過剛才那番鋪天蓋地,猛的讓人發蒙的炮火覆蓋。別的不說,至少美軍陣線上所有的火炮陣地,都已經被徹底摧毀了。

也就是說,面對四百米外的中國軍人,謝爾曼軍團已經沒有什么有效的反擊手段了。

雖然不知道中國人的進攻部隊為什么在四百米的地方停下來,也不知道對方的火炮為什么停止了炮擊,但這種情況顯然是很不正常的。

“他們一定是沒有炮彈了,對,一定是這樣!”謝爾曼的副官喬治第一時間高呼。

“該死的。不能繼續這樣下去!”發覺情況不太妙的謝爾曼當機立斷,“傳令下去,立刻發信號,全軍突擊!我們必須主動進攻。必須跟對方纏斗起來,讓對方無法安穩的開炮射擊。快一點,立刻,馬上!”

“是。將軍!”滿臉塵土的喬治也不廢話了,立刻就聽命行事。

此時的美軍指揮系統,還相當原始。由于沒有無線電系統,所以只能用旗幟、哨子以及信號槍來指揮部隊的統一行動,而這種方法,自然也就無法精細的指揮。

很快,喬治與另外一名衛兵各自端起了一把超大口徑的信號槍,對著天空啪啪的打了兩發信號彈。

受限于這個時代愛的技術水平,此時的信號槍可不是什么手槍,而是類似于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的前裝步槍,只不過槍管口徑很大而已,里面的信號彈也不是什么鋁粉,而是黑火藥加氯酸鉀之類的混合藥。

這種信號彈的發光效果只能說很一般,但發煙效果比較好,所以與其說是靠發光來傳遞信號,不如說是向天空發射一個發煙球來傳遞信號。

也正因為如此,此時各國的軍隊一般都是白天作戰,很少晚上玩夜戰的,也很少在惡劣天氣下作戰,除去其他因素,信號彈的發光效果不佳,也是諸多原因之一。

這個時期的合眾國軍隊當中,如果是全軍進攻,一般而言就是兩發信號彈,如果是全面撤退,大多是三發信號彈,而信號槍則多掌握在指揮官的手中,由衛兵掌管。

現在,當總攻的信號彈發射出去之后,謝爾曼兵團先是一陣寂靜,但很快的,各級連級軍官就吹動了軍哨子,催促自己所屬的部隊展開進攻。

吹哨子,是西方軍隊基層軍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在戰場上各種聲音十分雜亂,單靠人喊,效果不佳,所以在1840以后,尤其是克里米亞戰爭之后,軍哨就成了西方正規軍的標配,成為基層軍官指揮部隊的法寶。

這種基層軍官吹哨子的方法,一直延續到了二戰,是一種生命力相當悠久的傳令方式,不過吹哨子大多是用來催促部隊進攻,如果是撤退,很少用哨子來傳令的。

總之,當信號彈發射,各個基層軍官開始吹響哨子以后,整個謝爾曼兵團的陣地中,就先后跑出了大量的士兵,然后以不規整的陣型,向前方四百米左右的中國車隊沖去。

他們之所以還能有勇氣進攻,除了平時訓練刻苦,聽命行事已經成了本能反應外,還有就是他們之前多多少少多見識過中國人的進攻速度,知道前方那些奇怪的車輛相當犀利,速度比馬匹還快,如果就這么逃跑,后果肯定不堪設想。

所以,只有進攻,大家混戰在一起,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當然,除此之外,就是這些美國大兵相當不服氣,他們之前只是被悶頭挨炸,根本沒機會跟中國人面對面的對射或者對拼,這讓一直看不起中國人的他們感覺很受傷,感情上過不去。

這種情況,有點像被黑人軍隊打敗一樣。盡管此時合眾國的軍隊中有大量的黑人士兵,但基本上都是單獨組建,跟白人軍隊基本不混編,而一旦白人軍隊發現是被黑人打敗,他們往往就會發出逆反心理,從而爆發出更強的戰斗力。

所以在過去的戰斗中,白人跟白人打,雖然也很激烈,但投降什么的還不算丟人,一旦跟黑人軍隊打,白人往往就會往死里打,且基本不會妥協投降,原因就是那種骨子里的種族優越感。

同樣道理,在美國白人的心目中,至少在目前為止,他們都認為中國的黃種人是劣等民族,是跟黑人與印第安人一個級別的,所以如果被中國人莫名其妙的用一頓炮擊就打敗逃跑,那他們多多少少是很難接受這個結果的。

因此,當中國的炮擊結束,指揮官下達全軍出擊的死后,憋了一肚子火的合眾國白人官兵才鼓起勇氣出擊,這里面與其說是作戰意志強,不如說是自尊心受損導致的不服氣所致。

然而,當他們開始嗷嗷叫的發動全線進攻之后,那些詭異的停止前進的中國人再次有了動作。

這一次,不是炮火洗地了,而是機槍掃射,是不知其數的機關槍掃射!

一瞬間,無數的火舌從中國人的傘兵突擊車中射出,每一輛車起碼有超過五條火舌,之所以是火舌,當然是因為這些機槍跟突擊步槍的彈藥中夾雜了大量曳光彈所致。

彈藥中加曳光彈,是為了能更方便的修正自己的射擊,讓士兵能更有效的使用武器,打的更準一些。

有了曳光彈,士兵就可以很輕易的從曳光彈中發現自己的射擊軌跡,從而有效地修正自己,讓射擊更有效。

不過這一般是在連續射擊的情況下才會使用的修正方法,如果是單發或者點射,一般是不用曳光彈修正的。

而這一次,由于美軍人數遠遠多過自己,所以李永吉才會下令提前給彈藥中加裝了曳光彈,通常是一發普通子彈后面一發曳光彈,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李永吉就打算讓士兵玩掃射了。

果然,在戰斗突擊車的瘋狂掃射中,進攻的美軍士兵紛紛被掃倒,那數不清的火舌,把數不清的美軍官兵打倒在地,成片成片的生命被這些無情的火舌所收割。

面對數不清的機槍與突擊步槍,那些只有單發前裝槍的美軍官兵根本就擋不住,這已經不是什么戰斗了,完全是一場屠殺,一場血淋淋的大屠殺!

這種一邊倒的屠殺只持續了十幾分鐘,進攻部隊就迅速在這種殘酷的事實面前潰退下去,此時此刻,任何的勇氣都抵不住那種無力感與恐懼感,所以他們崩潰了。

然而,面對美軍士兵的奔潰,中國人卻毫無憐憫之心,他們發動了車輛,重新沖了上去,開始了追擊作戰,而在追擊過程中,他們的掃射也依舊不停。

甚至是,很多中國士兵此時已經打瘋了,幾乎所有人都殺紅了眼,許多人甚至一邊開槍,一邊發出不明所以的叫聲,根本就沒有打算放過眼前的獵物。

就這樣,前一刻還兇猛突擊的美國軍人,這一刻成了被人追趕獵殺的獵物,戰斗到了這個時候,也已經毫無懸念了。

此時的謝爾曼兵團,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夠拯救他們失敗的命運了,所謂兵敗如山倒,不外如是,他們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這次戰斗中,他們到底能有多少人活下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