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七一章 你這完全是不講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七一章 你這完全是不講理!

第二七一章 你這完全是不講理!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04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第二七一章你這完全是不講理!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更多支持!作為一名外交官,底氣往往來自所屬國的實力,阿禮國身為大英帝國駐日本的全權特使,背后憑著大英帝國號稱世界第一的國力,走到哪兒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態,至少在亞洲是這樣沒錯的。

過去的阿禮國,舉止是優雅的,神態是淡然的,輕易是不會動怒的,因為這里沒有值得他憤怒的事情,相反,優雅的舉止反而能突出他的教養。在過去,阿禮國不是沒威脅過人,但他的威脅,總是在輕描淡寫中發出,然而自從中國人來了之后,他發覺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差,以至于在這一時刻開始了總爆發,一下就把過去的優雅給扔掉了。

可惜的是,阿禮國的咆哮與憤怒,面對李鴻章是一點作用也沒有,因為李鴻章的背后同樣有一個強大的帝國,而且是一個新生的龐大帝國,自然也就不怕阿禮國的咆哮。

好在,阿禮國畢竟當了多年外交官,沖動過后,理智很快就重新回來了,在發現李鴻章壓根不吃他那套之后,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明說了吧。”阿禮國道,“過去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我也就不多說什么了,不過既然我們中英兩國合作在先,那么貴國在日本所獲得的利益,我大英帝國也要分一杯羹,至少,你們在日本所獲得的利益。我們大英帝國也要同等對待。”

聽完翻譯的話之后,李鴻章點點頭:“你所謂的同等對待,具體是指什么呢?”

“多了我們也不要。”阿禮國道,“我們只要兩個條件,第一個。我們要你們遵守之前的協議,把長州藩的周防國割讓給我們大英帝國當租界;第二個,前代將軍時期,我們跟日本簽訂的日英修好通商條約,必須得到日本新政府的承認,保證持續有效。不得有任何更改。”

阿禮國口中的所謂日英修好通商條約,其實就是安政五國條約中的《日本國與大不列顛國修好通商協議》,是繼美國開關以來,英國跟前代將軍的重臣,井伊直弼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之一。

在這個條約中。英國獲得了在日本的自由貿易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以及港口開埠權,為英國獲取了一系列的特權,就內容而言,至少表面上看,比李鴻章剛剛跟勝海舟簽署的《江戶條約》還要苛刻一點。

不過呢,于中國不同的是。盡管前代將軍時期,井伊直弼代表幕府與五國列強簽署了安政五國條約,但由于日本并非是幕府全面掌控的國度。而且幕府的掌控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在具體實行上,這些條約并沒有被嚴格的遵照實施。

比如在那個領事裁判權,雖然規定了外國人不受日本國法律的約束,但日本很多人都在私下里攻擊外國人,而幕府對這種攻擊外國人的行為基本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導致日本人攻擊外國人的事件頻頻發生,很多日本人甚至以攻擊過外國人為榮。哪怕那名被攻擊的外國人并沒有做錯什么事。

攘夷攘夷,自然就是抗拒夷人的意思。說具體表現的話,基本都是以攻擊為主。

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薩英戰爭與四國攻擊長州藩的戰爭之所以發生,主要就是因為這兩個藩閥攻擊外國人過于肆無忌憚,以至于讓列強忍無可忍,直到打過這兩次戰爭,讓日本人感受到列強的強大,這種半公開鼓勵的攻擊行為才得到約束。

總之,在前代將軍德川家茂時期,雖然跟英美荷等國簽署了安政五國條約,但實施方面并不嚴禁,最多就是在開放自由貿易方面做的還不錯,但那也主要是因為日本政府防不住而已。

現在,阿禮國要求日本新幕府繼續承認之前的不平等條約,那不過是應有之義,說白了,這實際上是一個試探,試探中國對日本的控制力度,看看中國是否肯把日本的利益讓出去。

要知道,中國人自從跟日本簽署了那個《江戶條約》,尤其是搞出一個什么大東亞同盟,實際上就等于是把日本變成中國的保護國了,只不過沒有明著說出來而已,但只要腦子不笨,基本都能看出這里面的含義是什么。

所以,阿禮國要求日本繼續承認之前的不平等條約,明著是對日本提出要求,實際上是對中國提出要求,要求中國放開日本的部分權力,讓大家利益均沾,否則的話,阿禮國就不會對李鴻章說這些了,而應該跟勝海舟等人說這些。

“先說你的第二個條件。你也說了,那是前代將軍在位時期跟你們談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現在新將軍即位,以前的條件就不能算數了。所以說,我覺得你應該繼續跟新政府區談,而不是跟我談,如果日本的新政府同意繼續維持之前跟你們談好的協議,那我也沒有意見,但如果不同意,那我就無能為力了。

在這里,我要說的是,不管新任日本政府是同意還是不同意繼續維持跟你們之前談好的協議,那都是日本的內政,無論他們做出什么樣的決定,我們中華帝國都尊重日本政府的決定。

但是,不管日本政府過去如何,你們必須要明白一點,現在的日本是大東亞同盟國的一員,是我們的同盟國,如果你們想要依靠武力強行迫使日本政府向你們低頭,那我們是決不允許的。

換言之,你們找日本政府談判可以,只要不動武,一切都有你們自己說了算,我們尊重你們的決定。但如果你們要玩強盜那一套,談不攏就動武,那趁早打消這個念頭。我們中華帝國是不允許同盟國遭受欺辱的。”

“你,你這完全是不講理!”聽了翻譯的阿禮國氣憤道,“你這算什么?難道真的把日本國當成自己的盤中餐了?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我這怎么能是不講理?我說的還不夠明確么?”阿禮國笑道,“你看,我們跟日本簽訂的江戶條約。是完全公平的條約,是雙方互惠的條約,跟你們之前與他們簽署的東西,完全不一回事兒。

另外我剛才也說了,你們可以跟日本政府談,日本政府如果同意繼續承認之前的不平等條約。那是日本人的事兒,我們不干涉,但要是日本政府不同意承認,你們還想要武力脅迫,那就不行了。我們必須出頭,畢竟日本現在是我們的同盟國,我們有義務保護同盟國的利益不受到侵犯,我這說的還不明白么?”

“你……”阿禮國忽然沉下臉,“好,好,說的好,希望你不要后悔。”

“后悔?放心。我絕對不后悔。”李鴻章笑著搖搖頭,“再來說說你說的第一個條件。

你說想要割讓周防國給你們英國做租界,不說我說。你這就有些強人所難吧?

據我所知,你們英國跟日本無冤無仇,好好的為什么要割周防國做租界?這不是擺明了欺負人么?那,過去也就罷了,日本現在跟我們中華帝國可是同盟國,說白了。日本現在是我們中國的小弟,你們這么明目張膽的欺負我們小弟。還指望我們答應?這不是開玩笑么?”

“話不能這么說。”阿禮國道,“李先生。您可別忘了,先前可是同意了,要我們英國人跟美國人一起,協助你們攻打長州藩,而且還說好了,各自打各自的,等打敗了長州藩,長門國歸您,周防國歸我們,這才過了多久,您不會這么快就忘了吧?”

“這個么,我承認,之前的確是有這么一個事兒。”李鴻章點點頭,“不過此一時彼一時。當時的情況,我還不是代表我們中華帝國的全權特使,只是東方集團特聘的商務談判代表而已。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我,代表的是東方集團,確切的說是特指遠征軍,而當時遠征軍的確有攻打長州藩的意圖,所以本著有財大家發的意圖,就找了你們跟美國人。

然而,這拖來拖去的,這件事終歸還是沒辦成,現在東方集團的遠征軍已經調離日本了,而我也被東方集團解聘,重新成為中華帝國的代表,也就是說談判的主體已經改變,因此我過去所對你們講的承諾已經自動消失,這不能怪我不是?

你看,如果當時你們早一點開打,在我們中華帝國跟日本國正式談判權打下長州藩,那我也就不說什么了,因為那是一種既成事實,可現在你們沒有對長州藩動武,那情況就不同了。

我這么說吧,如今的長州藩,在名義上依舊屬于幕府統治,幕府又跟我們中華帝國政府簽訂了同盟條約,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們再對長州藩動武,就是對日本政府動武,而對日本政府動武,就是對日本宣戰,那么繼續延伸下去,根據大東亞同盟條約,對日宣戰,就是對中華帝國宣戰,這里面的后果,你真的考慮清楚了嗎?”

李鴻章說的這番話有些繞口,讓阿禮國的翻譯聽的直翻白眼,不過沒辦法,這種場合下,他必須準確的把對方的意思表達清楚,所以不得不把這話分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反復的對阿禮國講。

聽了半天,阿禮國才明白李鴻章說那番話的意思,這一下子就讓阿禮國原本平均的心情再次翻騰起來,心里直罵李鴻章無恥。

可不是么,之前要求他們出兵的是他,現在嘗到新甜頭了,轉頭就不認賬了,做人怎么可以這樣!

不過生氣歸生氣,但阿禮國卻沒法繼續發火,因為他知道發火也沒用,而且他還知道,如果李鴻章鐵了心要維護日本,那英國人現在還真就沒辦法。

阿禮國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愣頭青,他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知道英國王室目前的主流意見是傾向于與中國合作,以穩定亞洲的局勢,并且遏止俄國人與法國人的擴張。

尤其是。英國現在對中國的很多技術相當感興趣,比如不銹鋼技術,比如消炎鎮痛的特效藥技術,比如猛.炸.藥技術,火炮制造技術等。都在尋求與中國的合作,希望中國能夠放開技術壁壘,開放一系列專利給英國。

也就是說,現在是英國有求于中國,而且據說中英兩國還有一系列秘密協議,雖然不知道具體針對什么。但兩國有共同的秘密是肯定的,因此至少在現階段,兩國是不可能發生戰爭的,至少不會因為他一個小小的駐日特使而改變兩國既定的國策。

既然是大勢所趨,那么阿禮國慣常使用的那些訛詐啊。威脅啊之類的手段也就不能用了,只能跟對方磨嘴皮子講道理。

但問題是,過去不講道理,現在開始講道理的阿禮國,遇到了現在不講道理的李鴻章,一下子也變的沒轍,這下子,他才真正體會到遇到不講理的人是什么感覺。

又耐心的說了一大通。發現李鴻章油鹽不進,感覺沒法再說通,于是就不再說什么。而是提出了告辭。

回到自己的下榻公館之后,阿禮國氣的要命,不過卻有些無可奈何,于是已經打算從此以后離開日本,換個地方當特使,反正他不想繼續在這里呆了。因為繼續呆下去已經沒什么意思了。

原因很簡單,阿禮國不是傻子。通過之前跟李鴻章的那番對話,他已經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國已經把日本當作了自己的禁臠,不許其他國家插手,只不過中國用的方法比較討巧,不像他們英美等西方列強來的那么直接,但本質是一樣的。

就比如說中國人跟日本人剛剛簽署的那個江戶條約,表面看里面的內容的確相對而言比較公平,比如最惠國待遇是相互的,自由貿易是相互的,甚至連領事裁判權都是相互的,就連那個租界,也搞出一個日本特區當遮羞布。

但是呢,作為一個資深外交家,里面的道道是什么,阿禮國一眼就看穿了,無論中國人的那個江戶條約表面寫的多么溫情脈脈,多么公平公證,本質上就是一種侵略,只不過侵略的方法更婉轉而已。

可不是么,中國的國情跟日本完全不同,中國已經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列強,不管是軍事經濟還是政治,對日本都是壓倒性趨勢,尤其是中國的工業,雖然現在還很稚嫩,但發展勢頭讓人不可小覷,是一個讓英國也感到心驚膽戰的發展中國家。

這樣一個軍事強大,工業發展勢頭旺盛,政治制度也趨于現代化的大帝國,對上還處在舊王朝的日本國,所謂的自由貿易,相互最惠國待遇,完全就不對等。

別的不說,中國有連英國都羨慕的優質工業品,而且工業品種類越來越齊全,這樣一個國家,面對幾乎沒有工業的日本,一旦雙方開放自由貿易,那么日本必然會依附中國,假以時日,就會成為中國的廉價原料產地以及工業品輸出市場,讓整個日本為中國輸血,養活中國的工業跟商業。

這種情況就好比是印度與英國的關系,印度之所以被稱之為大英帝國的明珠,就是因為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廉價原料產地以及工業品輸出市場,英國的棉布等工業品,至少有一半是輸出到印度,英國的工業也近乎有一半是靠印度給支撐起來的。因此,沒有印度,雖然不敢說就沒有英國的工業,但起碼英國的工業,尤其是棉紡織工業不會發展的那么快。

同樣的道理,日本有四千多萬人口,而有如此龐大人口的日本,卻幾乎沒有工業,日常用品幾乎都靠進口,除了少數的出口品外,連繡花針跟食鹽都要靠進口。

如果這個市場被中國完全吞下,那對中國而言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助力,再加上中國本身的人口基數,毫無疑問,中國的工商業在未來的日子里必然會大踏步的發展,這絕對是印度所比不了的。

另外,中國人在日本享有武士的待遇,這看起來沒什么,但仔細一想,這是一個比英國人的領事裁判權還讓人無語的特權。

在日本這么多年,阿禮國怎么會不明白武士在日本的地位跟意義?那可是近乎百無禁忌,隨意殺平民都沒罪的特權階級。相對而言。英國人雖然在日本有所謂領事裁判權,不受日本法律制裁,但英國人也不敢在日本隨意殺人,至少不能像武士那么肆無忌憚。

而且,中國不像英國。跟日本近的就好像家門口的鄰居,而且中國人的人口數目又多,一旦這個法案實行,讓中國人在日本成為像武士一樣的特權階級,那么中國人肯定會蜂擁涌向日本,利用特權在日本經商做買賣。這必然會擠占日本平民與武士的生存空間,時間一長,必然會出現動亂,可偏偏中國人的武力又占優。

阿禮國都能夠想到,一旦日本的中國僑民與日本土著發生沖突。不用中國駐軍出手,日本政府就會幫著中國人鎮壓日本人,時間一長,等中國人越來越多,多到跟本地日本人數目相差不多,甚至超過的時候,那日本還是日本么?

一旦日本人的吃穿住用行都被中國人控制,一旦中國人在日本成為特權階層。一旦日本人發現,當中國人比當日本人好處更多的時候,用不了五十年。日本人也就慢慢變成中國人了。

這并非是不可能,因為就阿禮國看來,如今的日本還不是一個像英國法國一樣的民族國家,而是一個還未開化的落后國家。

這個國家的民眾識字率極其低下,大多數人甚至連姓都沒有,只有個隨意起的名字;而且。大多數日本而的生活極其貧困,最大的奢望是吃飽穿暖。完全沒工夫去關心國家民族之類的事情。所以只要有好處,只要能讓他們過更好的日子。日本人完全不介意換一個國籍,變成另外一個國家的人。

換言之,大多數的日本人,對自己的國家跟民族并沒有什么歸屬感,這樣的一個國家與民族,是很容易征服的,只可惜,日本離英國太遠了,鞭長莫及,而英國的力量已經分散的太過厲害,加上兩國文化相差的又太遠,所以很難像征服印度那樣征服日本。

但是,英國做不到,不代表中國做不到,中國的人數比日本還多,國力比日本強的不是一點半點,雙方文化一脈相傳,離得又近,假以時日,日本終究會變成中國的盤中餐。

雖然看到了這一點,但阿禮國認為,至少目前為止,中國人還吃不下日本,畢竟中國也才剛剛開始變革的腳步,要吞下日本,至少要發展個二三十年才行,等五十年以后,中國才有足夠的力量吞并日本。

那么,在這之前,阿禮國希望的就是在此期間,盡最大可能在日本為大英帝國攫取利益,為大英帝國輸送財富,否則的話,等中國人緩過勁兒,再想在東方的土地上作威作福,恐怕就很困難了。

阿禮國能想到這些,說明阿禮國的腦子還是很清醒的,或者說,他之前的氣憤懊惱,其實都是在演戲,當然也有部分真實感情就是了,畢竟從原本面對中國人的高人一等,忽然變成了平等,要說心里不難受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阿禮國的思路都很清晰,畢竟他是一名資深外交官,以前還在中國生活過,來日本的時間也很長,并且為英國在中國與日本都攫取國不少利益。

因此,先前的吵鬧生氣,都不過是一種試探,或者說用蠻橫與氣憤來嚇唬李鴻章,畢竟根據他以前的經驗,中國人還是比較喜歡息事寧人的。但很可惜,他遇到了李鴻章,遇到了經過實用主義熏陶過的李鴻章。面對一個不講理,只講實際利益的李鴻章,讓他百般算計都無處可用,至少威嚇蠻橫是沒用的。

就在阿禮國還在那里懊惱,并且還在想辦法如何從別的途徑為大英帝國獲取好處的時候,一名英國士兵忽然來報,說外面有一位日本人求見,說是您的老朋友。

“日本人?老朋友?”阿禮國摸了摸下巴,再次問那名士兵問,“什么老朋友?叫什么名字?”

阿禮國這么問也很正常,因為現在的日本很不太平,到處都是對外國人不懷好意的刺客,尤其像他這樣的人,輕易是不見陌生人的,怕出意外。

“不知道,他只說,看了這封信,您就知道了。”那名士兵說完,就迅速掏出一封信遞給阿禮國。

“哦?”阿禮國接過信封,當眾打開一看,里面是一張白紙,只不過白紙上印了一個獨特的船型記號。

看到這個記號,阿禮國瞇了瞇眼,對那個士兵道:“人在外面么?”

“是的,就在外面等著。”

“快請!”阿禮國說完,又囑咐了一句,“注意點,盡量不要讓外人看到!”(我的小說《》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