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六零 百人政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六零 百人政變

第二六零 百人政變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提示:本系統支持鍵盤左右方向鍵[][→]翻頁

正文

面對擺明了蠻橫不講理的的李鴻章,阿禮國也有些無奈,原因很簡單,人家李鴻章的后臺夠硬啊,而且實力也不差,他再也沒法像以前那樣,背靠大英帝國的招牌去耀武揚威了。∽∽,

阿禮國別看表現的囂張,但其實都是虛張聲勢。想想也是,阿禮國在東方生活多年,如果真的只會耀武揚威,也坐不了全權公使的位子。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阿禮國的確有些弄不清楚狀況,那是因為阿禮國過去曾經在中國呆過,知道當時的大清帝國是啥樣子,后來中國巨變的時候,他又一直呆在日本,所以對中國的變化總是有些后知后覺,判斷出現偏差也是有的。

但是,當他第一次跟中國人談判的時候碰過壁后,立刻就聯系了隨行的武官,問過能不能給中國人一個教訓。

反正這支遠征軍自己說的,不代表中華帝國,搞出點摩擦,給人家點教訓啥的,也不是啥大問題。

然而,那名經驗豐富的武官卻告訴他一個殘酷的事實,說陸軍的話,全日本的英國駐軍加起來,哪怕就算加上美國法國等其他駐軍,也不是遠征軍那六千人的對手。

至于海軍方面,他雖然不太了解,而且也認為特混艦隊不是他們駐日艦隊的對手,但也委婉的提過,說中國海軍離這里其實很近,人家的實力究竟如何,雖然外界一直是個謎,但是連當年強大無比的俄國遠征艦隊都完蛋了,他不認為自家的日本艦隊能比得過人家中國的海軍。

而且,陸軍你找點事兒還能交代過去,這戰艦那么大,如果輕易攻擊中國人,是斷然模糊不過去的,萬一造成中英兩國全面開戰。破壞中英合作,那恐怕他一個小小的公使還擔待不起。

阿禮國也是個外交老油條,豈能不知道那名武官是給自己留面子,因為他很明白,憑著他,還不可能挑動中英兩國之間開戰。畢竟在這種大國外交的情況下,要想開戰,通常都是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才行,斷然不會為了點小事就翻臉。

也就是說,國與國之間能為了一點小摩擦就翻臉的。通常要么是早就有深厚的矛盾,要么就是有一方預謀已久,但就目前來看,中國人跟英國人似乎走的越來越近,連他都能感覺到這種大趨勢。

而且,就算阿禮國腦子進水,一意孤行要跳動駐日英軍去找中國人麻煩,恐怕那些英**隊也不會聽他的。

像英國這樣的列強,一旦口頭訛詐不管用。動武又不行,那通常就是妥協。怎么說呢,這就是所謂的欺軟怕硬,雖然這種行為看起來很不堪。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好在,阿禮國覺得這一次來的還算值,雖然沒嚇唬到對方,但起碼獲得了人家一個承諾。

其實呢。李鴻章倒是說對了,英國人、美國人等其他列強,就是打著讓中國人先打長州藩。等中國人跟長州藩的主力糾纏上之后,他們再出手。

英國人倒沒有讓他們兩敗俱傷的想法,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已經踏入列強的行列,海軍先不說,至少陸軍戰力那是久經考驗的(武器先進,正面打敗過俄國人),并且也是獲得了英**事專家一致肯定的,因此,他們認為中國人打長州藩,肯定是中國人贏。

因此,他們讓中國人先打,是想少費點力氣,誰知道中國人這么鬼,光打雷不下雨,說就好聽,可一直呆在大阪不動了,這就讓他們十分焦慮。

正好,日本的幕府更加焦慮,一方面組織了部隊開到尾張藩的名古屋城,用來以防萬一,另一方面卻重新找到英國人,希望讓英國人出馬,勸說中國人早早走人,最起碼把大阪府給吐出來。

實際上,由于幕府的軍隊現在還并沒有真正的跟中國人正面交鋒的打過一次,并沒有親自嘗試過中**人的厲害,加上很多武士腦袋僵化,對外界的情況了解不多,對中國一直都是老印象,所以對待突然而來的中國人,幕府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跟勝海舟一樣有清醒的認識。

相反,幕府的人,尤其是大多數中下級武士,對中國人其實并沒有多少懼怕心思,他們覺得中國人不過是靠偷襲才僥幸拿下大阪,至于火燒鹿兒島,那也是傳言居多,并未真見,所以十有**也是薩摩藩無能,并不是中國人多強。

正因為如此,日本幕府現在對中國人的問題上,也是分歧嚴重,大體分為主和與主戰兩派。

雖然總體而言,幕府大政還是主和派占上風,但隨著大阪被占,攘夷派,或者說主戰派的勢力越來越強,跟中國一戰的叫囂不絕于耳。

因此,如果中國人繼續占著大阪不走,就算是將軍,也很可能控制不住局面,真的要被迫跟中國人打一場了。

如果是在過去,德川家茂還心存僥幸,未嘗不想真正出兵跟中國人正面較量一下,但聽過勝海舟的描述之后,他就徹底打消了跟中國人決戰的企圖。

原因很簡單,勝海舟說了,那六千中國人如果在大阪府全力防守,幕府根本打不過,一旦開戰,幕府必敗無疑。

幕府勝利了,中國人不傷元氣,但幕府卻會損失慘重,平白給了其他藩閥機會,而只要幕府敗一次,那就會威信大跌,到了那個時候,主家勢弱,必然群雄逐鹿,再加上洋人在一旁虎視眈眈,就算日本最后能重新一統,但德川家恐怕就到了末日了!

這些事情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勝海舟有理有據的闡述,可信度很高。

勝海舟當著將軍的面不但詳細的闡述過中**隊的強大,也分析過幕府目前的狀況以及世界的形勢。

他認為,中國新朝剛立,正在全面崛起,且跟洋人的關系緊密匪淺,國力蒸蒸日上;而幕府目前卻財力匱乏,武器落后,軍心渙散。可以說是虛弱無比。

在這種情況下,虛弱的日本對上蒸蒸日上的中國,完全沒有勝算,就算他們能打敗那六千遠征軍,中國人還可以繼續派遣六萬人過來,而幕府現在能拿出六萬人么?恐怕組織三萬部隊都耗不起。

也就是說,中國人國力強大,人家敗的起,失敗個一次兩次不算事兒,可日本卻經不起失敗。只要一次失敗,日本或許不會滅亡,但德川家是肯定要完蛋的。

而且傳聞說,中國的新皇帝還是個少年,但天資聰穎,性格堅毅,喜好征伐,好大喜功,自起兵以來。從未一敗。

像這樣沒經受過太大挫折的人,你順著他點還好,人家會放你一馬,可一旦你打敗了人家。讓人家丟了面子,以中國那個年輕皇帝的性格,弄不好真的會源源不斷派兵過來,到了那時候。中國會不會因此衰弱先不說,至少日本是肯定要遭罪了。

德川家茂正是聽了勝海舟的話,才決定不跟中國人作對。并且同意借師助剿,順勢而為。

也就是說,名義上是幕府要討伐長州藩這個不臣,而不是外國人要侵略,然后呢,幕府一邊組織自己的軍隊,一邊雇傭中國人與洋人,要一起討伐長州藩,要通過討伐長州藩,來恢復幕府的威信。

沒錯,討伐長州藩這件事,其實不止是遠征軍與西洋人要出兵,幕府也要出兵,不過他們其實只是做做樣子,然后等中國人與洋人打下來后,他們再去接收地盤……嗯,反正李鴻章當時是這么說的。

按照勝海舟的說法,幕府現在需要的是威望,而有什么威望能比作戰勝利更高的呢?

只要來幾個勝利,哪怕是借助外國人呢,只要能打贏,只要把不聽話的藩閥打壓下去,來個殺一儆百,那幕府的威望就會大增,只要有了威望,錢也好,人才也好,都可以滾滾而來,到時候就可以借著這股子勢頭,對內進行強制改革,重新鞏固中央集權,讓日本重新崛起,否則的話,任由那些攘夷派鬧下去,遲早會惹出大禍!

不知道德川家茂是耳根子軟還是真的睿智,總之他聽信了勝海舟的話,并且還組織了五千兵馬當作討伐長州藩的部隊,并由勝海舟親自統帥,目的就是去打下長州藩,為幕府撈取威望。

有中國人跟洋人出馬,再加上幕府的五千軍隊,打贏長州藩應該不成問題,當然,幕府也沒指望這次作戰能搜刮到多少錢財,能拿回地盤,漲漲幕府的軍威,威懾下地方的藩閥,就已經足夠了。

然而,當發現中國人一直沒有離開大阪的意思之后,德川家茂大怒,直接派人下了命令,讓這支部隊改道,不去長州藩了,要他們直接攻取大阪!

聽到這個命令后,勝海舟大吃一驚,不知道那位看起來還算智商正常的將軍大人吃錯了什么藥。

要知道,他只有十幾艘老式風帆戰艦,火炮都是老式的前裝鑄鐵滑膛炮,讓這樣的部隊去攻擊大阪,人家隨便出一艘鐵甲艦,就能把幕府的艦隊打的全軍覆沒。

雖然不敢抗命,但卻也知道不可能真的憑著這點人馬以及那些小帆船去攻打中國人嚴密防守的大阪,因此就干脆以遇到風浪,艦船多有破損為借口,先去了尾張藩的名古屋城駐扎了下來,之后又向江戶請求援兵跟補給,說最少要補充三萬人的援軍。

他這么做,并非是真的想等待援軍,然后走陸路跟中國人打仗,而是玩了一招緩兵之計。

因為他知道,別說他這五千人,就算真的給他三萬援兵,面對固守大阪府的中**隊,他也沒有多少勝算。

戰術上沒勝算,戰略上就更不行了,一旦跟中國人撕破臉,那以后就等著中國人不停向日本增兵吧。

請求援軍的時候,他也派人回去江戶打聽,打聽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將軍做出了這個決定,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命令另有原因。

原來,德川家茂又臥床不起了,政務暫時交給德川慶喜負責,德川慶喜其實也是勝海舟一派的,按說不會出這么昏庸的命令。

但無奈的是,江戶有很多腦子不清醒的家伙。總在叫囂跟中國人開戰,現在中國人出爾反爾,沒有離開大阪,很是刺激了不少人,于是大量攘夷派武士在欽差三條實美的帶領下,打著大政奉還的借口,對幕府發動了政變,直接進攻將軍府。

這場不過一百來名下級武士發動的“百人政變”居然成功了,不過德川家茂跟德川慶喜都沒死,但卻都被軟禁了起來。安藤信正也沒死,但已經失勢。

雖然打著大政奉還的旗號,而且政變也成功了,但幕府卻沒有被廢除,只不過是把政務全部由年輕的權中納言,同時也是皇室欽差的三條實美掌握。

換言之,雖然政令表面上是出自德川家茂之手,但他其實已經成了傀儡,真正做主的是被攘夷派頂上去的公卿——三條實美!

明白這番變故之后。這讓勝海舟十分為難,因為進攻大阪明顯是不行的,可違抗命令也不行,因為一旦他違抗命令。江戶就會借將軍的名義,派來新的統帥過來,那時候對方要真的帶兵去打中國人,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但是。回師江戶討伐叛逆也不行,先不說可行性問題,真那樣的話。幕府內部的矛盾就會全面激化,到時候就真的沒有回天之力了。

實際上,這種所謂王政復古,也是勝海舟比較贊同的,他只是不贊同這種亂命而已,至于將軍不將軍的,其實他壓根就不在乎,在勝海舟的心底里,復興日本才是第一位的。

因此,他才借口兵力與糧餉不足,在名古屋等待援軍,用了一個緩兵之計,同時呢,他緊急找到阿禮國,陳述其中的利害。

當然,勝海舟沒告訴阿禮國江戶政變的事兒,他只是告訴阿禮國,一旦跟中國打,幕府必敗,幕府敗了,跟英國人以前簽署的協議也就作廢了,到時候不管是攘夷派上臺,還是中國人借機發揮,全面侵略日本,你們可就沒好日子過了。

英國公使阿禮國也覺得是這么回事兒,所以就再次去向中國人施壓,誰知道人家李鴻章根本不怕,反倒是讓阿禮國徹底認清了現實,覺得更加頭疼。

“公使先生,照您這么說,中國人是必須要你們先打毛利家,并取得一定戰果后,他們才肯自動離開大阪?”勝海舟道。

“聽他的話,好像是這個意思。”阿禮國點點頭,“雖然那個李特使為人很不可靠,不過他今天用中華帝國的發誓了,我想,總會有點信用吧。”

勝海舟搖搖頭,壓根不相信這種發誓有什么用,要是發誓管用,那還要軍隊干什么?

不過呢,他也不好說什么,誰讓中國人目前優勢太大,而幕府這邊又騎虎難下呢。

他勝海舟現在可以約束住,可一旦援軍來了,他還磨蹭,那最多一個月,他就不得不帶兵進攻了。

一旦真的跟中國人開戰,那就是給了中國人更好的出兵借口,到了那時候,恐怕日本真的就要被中國人搞的四分五裂了。

看見勝海舟不說話,阿禮國瞇了瞇眼,忽然笑著道:“其實,我覺得中國人只是不想有損失罷了,并不是想真的出爾反爾,霸占著大阪不放。要真是那樣,他們何必跟我說那番話?又何必做那番保證?直接推翻以前的話,跟我來個死不認賬就行了。”

“說的也是。”勝海舟點點頭。

的確,如果中國人真的想不認賬,真的想賴在大阪府不走,那以他們的厚顏無恥跟強大實力,的確不用做什么保證了,直接就跟你來個變卦就行,何必再次惺惺作態。

勝海舟跟李鴻章見過好幾次,他覺得李鴻章這個人是個典型的真翻臉就翻臉,絕對不會為出爾反爾臉紅,也不屑于為自己的行為找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

也正因為這樣,勝海舟相信,對方恐怕并沒有長期占領大阪的想法,弄不好真的就像阿禮國所說,只是想少受點損失而已,要不然,直接開口拒絕就是,不比拿國家的名義發誓容易的多?

然而,這也只是猜測,中國人一天不離開大阪。幕府就寢食難安,主戰派也不會停止叫囂,開戰的趨勢也就不會停止。因此,如果再這么拖下去,連他也壓不住底下的人了,搞不好真的要跟中國人開戰了,一旦跟中國人真的翻臉開戰,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看到勝海舟在那低頭沉思,阿禮國眼珠轉了轉,忽然道:“其實。如果你們肯跟我們更密切的合作,一起先攻打長州藩,那到時候中國人就再也沒有理由推脫了,您說是不是?”

“更密切的合作?”勝海舟抬頭看了看阿禮國,“我不太明白公使閣下的意思。”

“是這樣的。”阿禮國道,“根據情報,那個毛利家似乎已經知道我們要對他不利,提前退守到了內陸,而且已經發布了動員令。很可能會組織起超過兩萬大軍。

嗯,我們也不是害怕,但山口城那邊我們不熟悉環境,貿然進入恐怕會有所妨礙。因此我希望我們一起合作,讓你我兩家的陸軍合兵一處,共同去對付長州藩,你看如何?”

“公使閣下。如果我沒猜錯,您是希望讓我們幕府的軍隊跟你們聯合行動,一起合兵攻擊長州藩?而不再像之前所說的那樣。各自為政?”勝海舟問。

“是的。”阿禮國點頭,“怎么,不行么?”

“聯合行動也不是不行。”勝海舟搖搖頭,“不過有句話說得好,蛇無頭不行,我們幾家聯合可以,可打起來的時候,到底該聽誰的呢?”

“又是這一套,為什么你們就不能放下私心成見呢。”阿禮國皺了皺眉,“這樣吧,我知道你們肯定不會接受我們英國人的指揮,我們也不可能被你們指揮,那我們就合兵一處,各自打各自的,行不行?”

“合兵一處,各自打各自的?”勝海舟瞇了瞇眼。

“對。”阿禮國點頭,“我們英國的艦隊負責掃清登陸場,送你們的人登陸,然后么,我們的陸戰隊會跟你們合兵一處作戰,但互不統屬,各自管各自的部隊。如果遇到作戰的時候,你們可以成立一個聯合指揮部,派人商量著來,你看如何?”

“聯合指揮部?商量著來啊……”勝海舟沉思了一下,忽然道,“這個先不說,我想問,如果我們合兵一處去打長州藩,中國人真的會撤出大阪府么?”

“應該是沒問題的!”阿禮國點頭,“我說了,他們沒必要騙我的,真想賴著大阪府不走,不會那么對我說的。”

“唔……”聽了對方這么說,勝海舟閉上了眼睛,迅速開始考慮起得失。

如果是之前,他肯定不猶豫,肯定同意,畢竟他的這五千人原本就是混經驗去摘桃子的,當初說好的就是跟中國人與洋人一起進攻長州藩,一來給幕府漲點勝利威望,二來也可以等中國人與洋人搜刮完了之后接收地盤。

但現在情況不同了,他不敢帶兵去長州藩了,因為后方不穩啊。

沒辦法,百人政變這件事,由于消息封鎖及時,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還沒有擴散出去,而在這個關鍵點上,他這個掌握重兵的將領就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勝海舟此時倒是沒什么政治野心,他怕的是新的權臣三條實美再出昏招。

也就是說,自從百人政變成功之后,勝海舟的位子就相當尷尬,如果他聽從命令率軍進攻大阪,那中日之間恐怕就要真正爆發大戰,最后損失最大的肯定是日本,這是日本無法承受的。

但如果勝海舟不聽命令,帶兵回去,那對日本也不是什么好事,因為說不定會引發內戰,徒增內耗,到時候幕府還是要完蛋。

幕府完蛋,日本就失去了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攘夷派沒有能力迅速掌握政權,日本肯定會四分五裂,未來也是堪憂。

換言之,勝海舟現在是聽命令也不行,不聽命令也不行,但比較一下,打中國肯定是不行,回師救援將軍更不行。

“你到底想好了沒有?”看到勝海舟依舊在那閉著眼睛,阿禮國有些不耐煩了,“我實話說了吧,我們只有三千人左右的陸戰隊,可對方據說已經有超過一萬人了,因此,我們對于攻打長州藩沒什么信心,所以我們才耽誤這么久時間。

也就是說,我們不出兵,不全是為了占便宜,真的是準備工作還沒做好,要不然也不會去拉攏法國人了。

但是,跟你們合作的話,有了你們的五千人馬,再加上我們的三千人,想必會更容易一些。

當然,你們也不用擔心戰斗力問題,我們會給你們提供一部分新式火槍,還會拆除部分艦炮給你們當野戰炮,保證讓你們擁有強大的戰斗力,這樣總行了吧?”

“很抱歉,看來我只能讓您失望了。”勝海舟睜開眼睛搖了搖頭。

“為什么?”阿禮國道,“你不想我們早日進攻長州藩,然后讓中國人早日撤出大阪府么?”

“那些中國人狡猾非常,如果他們真的有心撤出大阪府,我們不去他們也會撤出。”勝海舟淡淡的道,“相反,如果他們沒有退出大阪的意圖,我們就算主動發起攻擊,他們也可以找別的借口,所以,我們不打算動了,要打,那也是你們的事情!”

“你!”阿禮國皺了皺眉,發現勝海舟意志堅決,終于還是不再說什么,哼了一聲就離開了。

看見阿禮國離開,勝海舟搖搖頭,又嘆了口氣。

勝海舟想明白了,前進不行,后退也不行,為了防止被攘夷派控制的幕府再出昏招,他只能繼續派兵留在名古屋,來個以靜制動。這樣一來,對那個“幕府”多少也算一個威懾,最起碼,可以讓被攘夷派控制的幕府在短時間內沒能力跟中國人全面開戰。

當然,他也不會坐以待斃,他打算立刻動身,親自去面見中國人,勸說中國人早日退出大阪府。

他相信,中國人也不希望傾向于開國的幕府垮臺,一旦那樣的話,對中國人也沒好處,因此,他必須再走一趟大阪了。

勝海舟一下站了起來:“事不宜遲,只希望還來得及!”(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本作品《》為私人收藏性質,所有作品的版權為原作者莊不易所有!任何人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將作品用于商業用途,否則后果自負。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