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三九章 傀儡化的朝鮮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九章 傀儡化的朝鮮國

第二三九章 傀儡化的朝鮮國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4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推薦:、

忙忙碌碌的過完農歷年的春節,到了大年初五,當李永吉正式開始收拾行裝,打算近期就乘坐高速游艇前往加州的時候,他忽然收到了一個重大的報捷消息。&{}.{}.}

那就是漢城已下,朝鮮的國王并王室人員全部被俘,此后,通過朝鮮國王發布詔書,朝鮮已經正式以公告天下的模式,向中華帝國全面投降。

這讓李永吉小吃一驚,因為征朝之戰的事情他一直都清楚,但怎么也沒想到漢城居然這么快陷落,找人一問,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來,早在春節前,第一路征朝志愿軍就在馮子才的帶領下,從安東出發,挺進鴨綠江邊,跟朝鮮的義州郡防御部隊隔著鴨綠江對峙。

此后,馮子才一直在鴨綠江邊按兵不動,只是不時的開炮轟擊,并到處在鴨綠江一側打造浮橋,做出要率領大軍強渡鴨綠江的姿態。

看到這個情況,在外交嘗試多次失敗之后,朝鮮不得不往鴨綠江邊增兵,已經陸陸續續在鴨綠江邊投入了十五萬兵馬,而且在平壤府還有多達十萬人的援軍,派這么多軍隊過來,可以說是朝鮮傾巢而出了。

事情到了這里,所有的過程李永吉也都還知道,而且他也知道這是當初定下的計劃,那就是利用馮子才主力以及鴨綠江天險,吸引朝鮮軍隊的主力,為第二路討伐軍突襲漢城制造機會。

但是,根據情報,就算朝鮮傾巢而出,但漢城依然有五萬大軍防守,再加上人口眾多,朝鮮王宮守衛森嚴,按照一般情況而言,是不可能在這么短時間內陷落的。

按照原先的計劃。第二路突襲漢城的部隊,主要目的不是強攻漢城,而是做出一個強攻漢城的姿態,實際上是要圍點打援。

簡單點說,第二路討伐軍是要在漢城附近建立阻擊陣地,切斷平壤一帶朝鮮軍的補給線,打擊朝鮮軍的士氣,讓朝鮮一分兩半。

要知道,朝鮮此時的經濟中心是在漢城,在朝鮮征集的所有糧食補給也幾乎都在漢城。一旦漢城被包圍,那么向前線運送物資的渠道就會被切斷。同時,后方首都被圍困,也會給前線士兵造成重大的恐慌,嚴重削弱他們的戰斗力。

到了那個時候,前線的朝鮮軍固守下去早晚要餓死,回去救援漢城的話,那第二路軍正好以逸待勞。

第二路軍雖然沒有多少重火力,攻城的話略顯不足。或者說損失太大,但本身的火器相當先進,而且有不少自動武器,如果是三萬人全力防守的話。朝鮮來十萬大軍也不怕。

應該說,這套計劃還是很靠譜的,完全發揮了中華軍擅長野戰的優勢,而且自己以逸待勞。切斷對方補給線,又調動了敵軍,掌握了戰役主動權。整體贏面很大,是一個相當穩妥的戰略。

唯一的不好處就是,這個戰略所需的時間很長,畢竟平壤以及鴨綠江一帶的朝鮮主力軍雖然后勤主要靠漢城,但平壤城本身的存糧也不少,要是主帥聰明點,就是不回軍,而是繼續按兵不動,那最少可以防守個半年以上。

然而,第二路討伐軍的總帥石達開,卻沒有嚴格按照這個計劃來,反而真的來了個奇襲漢城的作戰。

具體而言,石達開率軍在仁川強行登陸之后,就讓那二百人的潛龍特戰隊成員全部換上朝鮮軍的服裝,然后一人雙馬,帶著幾個會朝鮮語的翻譯,趕在朝鮮潰兵之前,先一步抵達了漢城。

再然后,這些化裝成朝鮮潰兵的人達到漢城之下之后,就以報信的名義,趁亂混進了漢城,再然后就容易了,他們直接奪下漢城的一處城門,利用地利、先進的武器以及過硬的素質,就地防守了起來。

二百人很少,但這些人持有的都是現代武器,使用的都是g36突擊步槍,awp狙擊步槍等先進武器,再加上手榴彈跟槍榴彈,二百人在彈藥消耗一空之前,守住城墻不成問題。

這二百人足足守了六個小時之后,陳玉成率領的第一批增援大軍迅速開到。陳玉成率領的部隊足足有五千人,全都是陳玉成的親軍,也就是國防軍。

石達開之所以讓陳玉成的國防軍當第一批增援,是因為陳玉成極其部下作戰經驗豐富,靈活機變,能夠應付復雜的形勢,最重要的是都是輕裝。

相對而言,隸屬于精武軍的禁衛軍部隊雖然武器更好一點,但其實里面有不少新兵,更擅長堂堂正正的野戰,而且大都有很多裝備,不像陳玉成的部隊那么輕便。

當然了,還有一點不能說,那就是石達開有私心,他希望陳玉成能獲得足夠的功勞,這樣他們這一派系在將來也算是有一個立足之地。

沒錯,從這個時候起,石達開就開始考慮派系問題了,而毫無疑問,陳玉成就是他重點拉攏的對象。

不管怎么樣,陳玉成這五千自行車兵的增援過來之后,潛龍特戰隊守衛的那段城墻就固若金湯,朝鮮軍隊再也奪不下這處城墻了。

又過去了四個小時,一萬禁衛軍加一萬國防軍的主力部隊也趕到了,可以說除去守衛仁川港的部隊,石達開的主力全部來到了漢城,而這些人的到來,直接奠定了勝局。

接下來,石達開先讓自己的部隊開進城,固守了半天,等自家的部隊休整完畢之后,才再次開始向朝鮮的皇宮——昌德宮慢慢推進。

這里要說的是,此時漢城雖然是朝鮮的都城,但主要是作為經濟與政治中心來建造的,城市相當的大,但在防守方面卻相當脆弱。

簡單說,此時的漢城就是外圍有一道城墻,一旦突破了漢城的城墻,內里就再也無險可守,并沒有什么內城外城,而所謂的昌德宮也不像紫禁城或者天王府那樣防守嚴密,是城中之城。

因此,只要占領了漢城的外圍城墻。接下來要攻打朝鮮的王宮,根本就不再是難事兒,至少在地利方面不像攻打當初北京的紫禁城或者南京的天王府那么復雜。

雖然漢城的規模很大,老百姓也很多,但這些朝鮮人相當懦弱,根本不敢阻攔大軍,都關閉房門呆在家里,根本不敢出來抵抗。

至于那些朝鮮兵,那更是比弱雞還弱,先前特戰隊還有陳玉成的部隊因為害怕萬一。只是單純的防守,最多感覺朝鮮人的攻擊有些疲軟,現在中華軍一開始進攻,朝鮮軍隊虛弱的本性立刻就暴露出來了。

基本上,朝鮮兵最多就是遠遠的放一陣弓箭,等發現射程不如中華軍的火槍之后,立刻就向后退,至于上來玩沖鋒肉搏的,一個都沒有。

就這樣。中華軍不斷前進,朝鮮軍不斷后退,慢慢慢慢就來到了昌德宮。

包圍了昌德宮之后,石達開率領的中華軍并沒有立刻發起強攻。而是進行了宣傳攻勢,要求朝鮮國王李昪立刻無條件投降。

李昪就是朝鮮歷史上的哲宗,這家伙早年流落江華島,生活落魄。后來是靠著安東金氏的扶持才登上朝鮮國王的王位,不過他當上國王后,朝政一直被安東金氏把持。自身并沒有多大的權力。

所以事情就很簡單了,安東金氏為了自己的權力,以為中國的這種攻伐只是不滿意當初朝鮮依附滿清的懲罰,以為只要投降就沒問題,因此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就要求李昪向石達開帶領的中華軍投降。

但其實呢,當初繼續依附滿清的決定,也是安東金氏做出的決定,因為當初退守東北的滿清軍隊騷擾朝鮮的時候,朝鮮國王的意思是一直打下去,然后向中華帝國求援,可安東金氏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太大損失,就強行讓李昪繼續臣服滿清。

當時安東金氏的算盤也很好,他們是希望先表明臣服滿清,然后暗地里派人去投靠中華帝國,只可惜算錯了形式,結果兩面都沒討好。

雖然如此,但安東金氏畢竟還算有點擔當,比如在平壤的朝鮮軍前線總司令,就是安東金氏的金左根,為了抵御中華軍,他也算是耗盡家財,盡心盡力了。

總之,此時的朝鮮國王李昪就是個傀儡,而且膽子也不大,在發現自己的王宮被保衛,聽到中華軍的最后通牒之后,毅然而然的宣布投降,他這一投降,王宮里的朝鮮守軍立刻士氣大跌,再也沒人抵抗,而是順從的放下武器。

這場持續不到一天的漢城偷襲戰,就因為朝鮮國王的早早投降而迅速結束。

朝鮮國王宣布投降之后,石達開倒也不為己甚,雖然依舊把持王宮內外以及城墻的各處要地,但還是給予了朝鮮國王應有的待遇與尊重。

再然后,石達開聽了李昪哭訴,尤其是聽這個國王把一切責任都推在安東金氏的頭上之后,立刻就有了個新主意。

石達開告訴朝鮮國王李昪,說中華帝國討伐朝鮮,是因為朝鮮依附滿清,是討伐不臣,現在既然另有隱情,你大可以公告天下,把安東金氏的罪行公布出去。

然后呢,石達開表示他可以回去面見皇帝陛下,向陛下說明情況,以陛下的仁慈,必然不會過多為難朝鮮,很可能會繼續讓你當國王,你只要上表臣服,繼續當中華帝國的屬國就行。

這話說的讓朝鮮國王李昪十分動心,再說現在他是俘虜,也不干忤逆石達開,所以就聽了石達開的話,真的公告天下,不但歷數了安東金氏的罪名,而且還要求朝鮮不要抵抗,說上國派軍前來,是應國王的邀請,前來鎮壓金氏叛臣的,任何抵抗上**隊的,都是安東金氏的同黨,都是朝鮮的罪人。

這個公告的威力可不小,起碼可以起到嚴重擾亂朝鮮人心的目的,也能夠極大的動搖前線軍心,尤其是平壤到鴨綠江一帶的朝鮮軍隊。

這朝鮮軍的后路被斷,本來就有些人心惶惶,現在忽然聽到連國都也被攻破,國王都被抓了,甚至還下了投降的詔書,說中**隊是國王請來討伐叛賊的,那這仗還打什么呢?完全沒意義嘛!

此時的朝鮮。還沒有什么民族主義或者國家主義,大家更多的是對私人的效忠,或者說對王上的效忠,一旦國外宣布投降,除非另立國王,繼續抵抗,否則通常就意味著國家的失敗。

問題是,朝鮮國土狹小,人力物力有限,對抗中華軍的話。根本就是螳臂當車,這是上上下下一致的共識。

金左根之所以帶兵抵擋,是因為沒辦法,畢竟中華帝國根本就不理會他派出去的特使,鐵了心的入侵朝鮮,所以為了朝鮮,他只能是挺身而出。

可結果卻是,全心全意為了朝鮮的金左根,卻被自己的國王打成叛逆。罪臣,這樣一來,中華軍的討伐,也成了討伐金左根這個叛臣。這讓他成了罪魁禍首,大家都把中華軍隊入侵的責任,算到了他的頭上。

最終,在走投無路之下。金左根在平壤自殺,此后前線的朝鮮軍隊全面向馮子才的部隊投降,而朝鮮也正式的宣布臣服與中華帝國。

就在李永吉得到征伐朝鮮的詳細消息的時候。據說朝鮮國王正搭乘了第一艦隊的鎮遠號戰艦,直接向南京駛來,目的是要親自面見李永吉,向李永吉解釋前后的緣由,并表示朝鮮樂意臣服中華帝國的意思。

“這就有些麻煩啊。”李永吉看向沈世明,“我的首相大人,你覺得我應不應該接見這個朝鮮國王?”

“陛下為什么這么問,朝鮮國王親自前來請降,這是大好事啊。”沈世明道。

“可如果見他的話,就不好意思吞并朝鮮了。”李永吉摸了摸鼻子,“朝鮮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是今后進攻日本的踏板,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朝鮮變成我們的一個省,而不是繼續保持一個相對獨立的朝鮮王國。然而,一旦我接見了這個朝鮮國王,人家都那么低姿態,我要是還強行吞并,似乎名聲不太好啊。”

“陛下何必那么著急。”沈世明道,“朝鮮雖然自稱小中華,但語言風俗跟我們有很大不同,再加上民窮國弱,如果要在現在的情況下強行吞并,其實對我們也是個很大的負擔。

依微臣的看法,倒不如學習自治省的辦法,繼續讓這個國家成為我們的附屬國,但卻不準讓朝鮮持有太多自己的軍隊,而是從我國派出軍隊駐扎朝鮮,保護朝鮮的國防,當然,軍隊是我們出,但軍費卻得朝鮮出。

再然后,我們可以慢慢的對朝鮮人潛移默化,比如要求朝鮮小孩兒從小學漢語拼音跟漢字,時間一長,當朝鮮人全都說漢語的時候,再行吞并也不是難事。”

“嗯,你的意思是,先繼續讓朝鮮保持一個王國的姿態?”李永吉問,“就是說,讓朝鮮變成我們的一個傀儡國?”

“是的,陛下。”沈世明道,“朝鮮民風孱弱,強行吞并成我國的一個省,問題倒是不大,但是朝鮮經濟很差,問題多多,現在吞下去,會嚴重拖累我們的經濟,說不定我們還要不斷的往里面補貼。

讓他們先獨立成國就不同了,我們只需要把持他們的防務,控制他們的國王,這樣一來,好處都是我們拿,萬一出現什么民憤,目標卻都指向朝鮮的王室。

等時間一長,漢語與漢語拼音通行全朝鮮,去朝鮮化運動搞的差不多之后,我們就可以借口民意,廢掉朝鮮國王,然后搞一個類似投票一樣的流程,光明正大的吞掉朝鮮。到了那時候,我們吞下朝鮮就不會有太多抵觸,也不會太過拖累我們的經濟,您說是不是?”

“說的倒不錯,不過時間會不會太長了一點。”李永吉道。

“做的好的話,不會很長。”沈世明道,“如果我們全面放開朝鮮與我國的邊境,把在我國境內的朝鮮人與中國人一視同仁,待遇相同,比如在我國境內免除各種稅收等。

反過來呢,在朝鮮境內呢,朝鮮人要繼續上繳各種苛捐雜稅,朝鮮的中國人就不用交那些苛捐雜稅,搞出一個差別對待,那么時間一長,朝鮮人很快就會發現當中國人的好處,當朝鮮人的壞處,進而不樂意做朝鮮人。反倒是喜歡當中國人。

這樣一來,快則十年,慢則三十年,等大多數朝鮮人都希望投奔我中華,自豪當一個中國人,而恥于當一個朝鮮人的時候,就可以正式的把朝鮮從我們的附屬國,變更為直轄省了。”

“這倒是個老成持重的辦法。”李永吉道,“那照你這么說,現在還的確不是吞并朝鮮的好時機。那我也應該繼續冊封那個李什么的當朝鮮國王?”

“沒錯。”沈世明道,“我們應該先扶持這個聽話的李昪繼續當國王,之后呢,除了王宮的護衛隊外,其他的地方駐軍都要換成我們的人,甚至就算王宮的護衛隊,也必須是聽我們的命令才行。

換言之,我們要把朝鮮國王當成我們的一個傀儡,這樣一來。朝鮮就算還是一個王國,可跟我們的地方也沒什么兩樣了,甚至比那些自治省還要好管。

今后,這個李昪要是聽話。就讓他繼續當國王,要是不聽話,就弄死他,然后從他們的王室中選一個聽話的人當國王。只要控制了朝鮮國王。我們就可以用朝鮮王國的名義,推行有利于我們的政策,這樣的話。好處都是我們拿,但黑鍋卻都是朝鮮王室背,至少老百姓是分不出這里面的區別的,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么?”

“嗯嗯嗯,說的也是啊。”李永吉笑了笑,“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就再停留一下,先不急著去舊金山,先在這里冊封這個朝鮮國王再說吧。”

由于有李永吉的催促,搭載著朝鮮國王李昪的鎮遠號加快了速度,不再慢騰騰的走,而是開始了全速前進。

很快,鎮遠號就抵達上海港,然后沿著長江而上,直接抵達南京港。之后,朝鮮國王李昪以及一干大臣在南京下船,在侍衛的護衛與引領下,乘坐一輛馬車,直接奔向南京國務院。

一路上,從沒出過門的李昪十分驚詫于南京的繁華,不停的發出驚嘆聲,尤其是看到街面上很多洋人居然在給人拉黃包車的時候,更是顯得十分吃驚。

“那是洋人吧?”看著那個拉黃包車的白人,李昪問身邊專門負責接待他的外交部副部長郭嵩燾道,“洋人怎么會拉車?”

“這有什么。”郭嵩燾看了一眼,接著笑了笑,“我國不禁洋人,洋人只要通過正常途徑來我國,并遵守我國的法律,通常我們都是來者不拒。不過,并不是所有來華的洋人都有錢,很多洋人來了之后發現跟想象的不一樣,錢又花光了,就只好做一些營生來賺錢。

就好比這種拉車的洋人,別看是車夫,但他們的價格普遍比中國人高不少,倒不是說洋人拉的多么好,關鍵就是個稀罕。說白了,洋人肯拉車,是因為拉車賺的錢不少,也沒什么技術含量,所以才選了這一行。”

“那也太讓人不可思議了。”李昪搖搖頭,“好歹是洋人啊。”

“洋人怎么了,除了長相不同,還不是一個鼻子兩只眼。”郭嵩燾笑了笑,“地位是自己爭取出來的,洋人以前遠不如我華夏,后來滿清統治之后,洋人才趕過我們,現在么,呵呵,洋人至少是不敢欺辱我們中國人的。”

“哦,原來如此。”李昪點點頭,心里暗自下定決心,等過了這一關,回去后也要實行改革,也要學習中華帝國的樣子開放國門,假以時日,未嘗沒有崛起的機會。

不一會兒,李昪就來到了國務院,然后直接被引導去了李永吉的書房。

再接下來,李昪謙卑的跪在李永吉跟前,痛斥安東金氏的罪行,把一切罪名,主要是指朝鮮當時依舊依附滿清,沒有及時臣服中華帝國的事情,全部推到了安東金氏的身上。

看到這個年紀比自己大很多的朝鮮國王跪在地上一把鼻子一把淚的哭訴,李永吉微微點了點頭。

果然是個軟蛋,這下子我放心了。或許,先讓朝鮮保持一個附屬國的形態也不錯,就學一下另一個時空的日本一樣,先扶持傀儡國,等時機成熟,再直接吞并。

想明白之后,到了第二天,李永吉就正式的在國務院的中央大殿里,正式的冊封李昪為朝鮮國王,并賜給他朝鮮國王的金印,從此以后,李昪雖然還是朝鮮國王,但就要用李永吉賜予的金印發布命令了。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標志著朝鮮國王真正的成了一個傀儡,而朝鮮國呢,就正式的成了中華帝國的一個傀儡國。(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