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三六章 中英聯合軍事互助公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三六章 中英聯合軍事互助公約

第二三六章 中英聯合軍事互助公約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1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文/

或許是受另外一個時空影響,李永吉從一開始就對美國十分關注,哪怕是他還沒有奪取全中國的時候,就開始惦記上美國內戰了。(

原因很簡單,李永吉認為美國的優勢太大了,如無意外,美國終究會崛起,終究會成為中國未來稱霸全球最大的敵人。

如果是二十世紀中期也就罷了,美國的地盤已經穩固,但現在不一樣,要分裂美國還是有機會的,甚至奪得美國的西海岸,把太平洋變成自家內海也不是沒機會。

正因為如此,李永吉才一直保持克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攻擊性,甚至要不是王三武當時私自行動,他現在說不定還在滿清的統治之下,成為一個地方性的軍閥,而不會像現在這樣,花費時間精力一統全國。

也就是說,按照李永吉原本的計劃,他是希望暫時不攻打滿清,暫時不建國稱帝,最多只把太平軍干掉,然后占領長江中下游地區,依托最精華的江南地區,先當一段時間的軍閥。

這樣的好處是地盤小,事情少,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正軍備戰,尤其是搞海軍,然后在美國內戰開始的時候,就開始介入,幫美國南部成功**,讓美國至少分裂成兩個國家。

可惜的是,李永吉崛起太快,手下的思想覺悟很低,而李永吉跟手下的溝通方面也不行,因此當部隊散出去之后,才導致了王三武的私自行動,最終提前跟滿清翻臉,不得不早早的攻打滿清。

滿清跟太平軍不一樣,盡管統治階級是滿人,但依舊是中華正統,所以反清就等于是明著開始爭奪天下,根本不可能再安穩的當軍閥。因此明白過來的李永吉彩泥不得不花費時間精力去迅速展開北伐,要直搗黃龍,干掉滿清的統治基礎,先建立政權統一中國再說。

哪怕是李永吉優勢很大,推翻滿清一統華夏的事情也占用了他大量的精力跟資源,這也讓他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了去美國的行程。

精力就不說了,統一中國成為皇帝后,要他親自處理的事情不但沒少,反而越來越多,李永吉也根本無法繼續安心的帶兵。很多內政的事情也必須他出頭,直到進行了軍政改革,推出了國務院以及國防軍,內部事情才總算是能讓李永吉稍微歇口氣。

除了精力,統一中國后,對李永吉手頭的資源消耗也很大。

李永吉統計過,目前中華帝國的稅賦,有九成是從帝國直轄區內收取的,而這九成的賦稅呢。又有八成是李永吉起家的江南地區提供的。

原本李永吉還沒造反,只擁有江南一帶的時候,因為有時空交易的金手指,他的收入遠遠高于支出。或者說,江南一帶需要的支出數目很小,并不大,可以讓李永吉安心的集中力量求發展。也讓李永吉有了輕徭役薄賦稅的本錢。

可是李永吉造反以后,尤其是打下山東、安徽、蘇北、河南,河北等地之后。這些地方給李永吉提供的稅收不多,可支出卻大,以至于連當初在江南一帶搞的強制小學教育都搞不了。

也就是說,如果李永吉依舊只是統治江南一帶外加安徽這些富庶地方的話,那么到了現在,李永吉的力量反而會更強,經濟、科技、教育還有軍事方面會發展的更好,不會像現在這樣,讓大量貧窮地區拖了李永吉的后腿。

這還多虧了李永吉真正的直轄區都是東邊富庶地方,如果其他自治區也變成直轄區,那李永吉的負擔會更重。

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那信不下權力的自治區總督們,其實是變相的幫了李永吉的忙。

這讓李永吉很郁悶,因為他忽然發現,地盤大了未必是好事兒,尤其是獲得窮地方之后,至少在短期內,是投入遠遠大于回報。

本來這不算什么,因為畢竟地盤大了會有更多的人口與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晚會變成一個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問題是李永吉現在沒空慢慢發展經濟,他要早點安排好,然后去美國干涉內戰。

美國內戰現在已經持續了一年時間了,雖然很早的時候李永吉就暗地里給南方提供,比如以在華的美國南方商人的名義,以極低的價格偷偷賣給南方軍火,這讓南方在一開始擁有了巨大優勢。

然而,美國南方終歸實力遠遠不如北方,到如今,美國南方已經出現頹勢,失敗戰役越來越多,相反,美國北方則緩過勁來,開始發揮自己人多工業強的優勢,在戰場上已經跟南方軍形成了相持階段。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南方軍如果不能速戰速決,繼續這么相持下去,那么早晚會被北方吃掉,畢竟時間越久,對南方就越不利。

美國南方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可就算他們有更優秀的指揮官,也有更好的武器以及經驗更豐富的軍隊,但依舊無法取得決定性的進展。

所以說,李永吉已經決定了,無論如何都要在1862年這一年內開始正式的干涉美國內戰,再拖下去,那就不是聯合南方聯盟國打合眾國,而是自己**抵抗全美國了。

國家建設可以慢慢來,但機會稍縱即逝,如果放任下去,真讓美國北方重新統一,那以后幾乎就再也沒有干涉美國的機會了。

正因為如此,李永吉做了一系列的準備。

李永吉想過了,他如果離開中國去美國亂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國內大后方的穩定,而要維持國內的穩定,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因素,一個是財,一個是兵,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財字。

中華帝國的軍隊幾乎都是李永吉一手帶出來的,軍隊對皇帝的忠誠心也可以得到保證,因此只要不缺錢,那么就算自己不在中國,也依舊可以保持國內的穩定。

因此,李永吉做的主要準備。就是想辦法穩定帝國的財政。

財政方面,要想靠帝國本身的力量一點一點積累,那恐怕還欠點,所以李永吉主要用了點非常規的手段去積累財富,而這個非常規手段,自然就是他的時空交易系統了。

從三個月前開始,李永吉就大大減少了從現代社會進口日常消費品以及軍事物資,轉而增加了各種工業設備、還有白銀跟黃銅等貴金屬的數目。

這其中,大型的工業設備,還有一些技術資料以及實驗耗材等。一般都是靠張信達,而白銀黃銅等貴金屬,則主要靠竇筆鋒。

順便說一句,由于連續的交易,竇筆鋒的客戶端早在一個月前就升級了,已經跟張信達一樣,可以達到每天100噸的傳送量,交易量反倒是李永吉跟張信達,依舊沒有什么變化。

工業設備不用提。自然是為了提高自己國內的工業水平,讓國內能夠自行生產一些力所能及的工業品。

時至今日,除了最基本的武器外,一些簡單的化學藥品以及一些簡單的洗化用品等民用品。帝國都可以自行生產,并且對外出口的時候,也主要是出口帝國能夠自產的產品,大大減少現代消費品的購入。

至于白銀跟黃銅。不用多說,這是為了穩定帝國的金融,讓帝國的貨幣改革不至于出問題。

雖然中華帝國也發行紙幣。但在這個時代,紙幣并沒有建立起絕對的信用,所以帝國內部是硬幣與紙幣共同發行的局面。

硬幣方面,主要是自行鑄造的銀幣跟銅幣,而這就需要大量的白銀跟黃銅打底。

由于進口現代的貴金屬主要是用來做貨幣,所以盡管純銅的價值更高,但考慮到噸位限制問題,所以進口白銀就更合算一些。

現代社會的白銀跟黃銅十分便宜,而且產量也很大,所以李永吉目前已經陸續從現代社會購買了五千多噸含銀量達99.99的純銀,兩千多噸含銅量99.9的純銅。

這其中,純銅主要是當作工業品來用,一般不參與鑄幣,換言之,中華帝國的主要標準貨幣就是銀幣,實行的依舊是銀本位制度。

目前,由于有金屬貨幣的參與,加上為了方便跟舊貨幣通用,中華帝國的貨幣分元、角、分、厘四個級別。

一元十角,一角十分,一分十厘,其中一厘錢等于舊制一文錢,一元錢大概等于舊制一兩銀子。如果這么算,等于1元等于1000厘,換算大體相當。

但是,這個元角分厘之間的換算是死規矩,但跟舊制貨幣之間的換算就隨行就市,通常來說,雖然不禁止舊制錢流通,而且新錢的含銀量也不高,但因為新錢的技術含量更高,制作更精美,更難仿制,而且政府信用更高,使用方便,所以老百姓大都喜歡用新錢。

由于銅的不足,加上銅的作用很大,所以中華帝國的貨幣主要是以銀元為標桿,其中元都是銀幣,角分厘的貨幣一般是用銅幣跟紙幣,但紙幣數目遠遠大于銅幣。

也就是說,元方面是以銀元為主,次級貨幣則以紙幣為主。

一枚一元的華元銀幣重30克,含銀百分之八十五,也就是含銀25.5克,這樣一算,5000噸純銀,最少可以打造一億九千萬枚銀元,從購買力來說,大概就等于一億九千萬兩銀子了。

需要說的是,這不是中信銀行或者說帝國銀行里的存銀,只是李永吉從現代社會購買的純銀數目,真正的國庫存銀并不是這個數。

實際上,由于最近這兩年李永吉地盤上的對外貿易順差越來越大,導致外面的白銀開始重新向李永吉控制區匯聚,這個回流不但是包括國外,也包括中國的其他自治區。

尤其是,中華帝國目前最核心的產業幾乎都是被皇室企業所壟斷,因此回流的白銀幾乎也都是流入了皇室企業,而這些企業跟正牌的皇家銀行中信銀行是直接掛鉤的,所以這些流入的白銀幾乎都進入了皇室的腰包。

根據統計,到目前為止,中信銀行自建立起,陸陸續續吸收的白銀已經達到了13000噸白銀的恐怖數字,其中重新流入市面的只有4500噸左右。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多一點,其他八千多噸白銀當作儲備金保存在中信銀行的金庫中。

相比而言,帝國銀行里的儲備金就少的可憐,只有500噸左右,而中華帝國的國庫收入也只有三億元,其中大部分還是靠發行國債討來的,也就是說,中華帝國政府現在其實已經屬于赤字財政了。

不過呢,由于是超級集權國家,所以李永吉的皇室收入跟國庫收入其實等于是左手跟右手的關系。國庫要是沒錢,可以直接發行國債,面向社會,或者說直接從中央銀行,也就是中信銀行里拿錢。

換言之,靠著李永吉的開掛,他自己有多少錢,就等同于國家有多少錢。

有這么多白銀打底,加上目前是動亂恢復期。經濟運行態勢良好,皇室以及帝國政府的威望也隨著戰爭的勝利與日俱增,因此到目前為止,國家的財政相當穩妥。

就算萬一不夠花了。通過發國債印紙鈔等手段,起碼可以發行十億元流入市面而不崩潰,這也就是說,帝國政府起碼有十億元。或者說十億兩銀子打底。

再加上糧食大豐收,政府又通過赤字財政,用大花錢的方法招兵招工。一邊吸收了社會上大量的閑散壯勞力,減少了社會動亂根源,同時還流入大量貨幣,讓整個社會造成微弱的通貨膨脹,再加上對外貿易的順差越來越大,這會刺激整個社會的經濟更快更好的向前發展。

也就是說,到了這個地步,其實李永吉就算不再多插手,依靠目前這個剛剛結束動亂,人心思定的社會環境,財政方面不會出什么問題。

這不缺錢來不缺糧,首相沈世明也很可靠,還有無線電可以聯系,軍隊依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就算李永吉一年半載不回國,相信也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李永吉為什么沒有急著去美國就是為了先解決中國的中央財政跟各地駐軍問題,現在這兩個問題已經沒什么大問題了,李永吉心里最大的石頭也就放下了。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等待英國的回信,畢竟李永吉自己干涉美國不是不行,但終歸勢單力孤,尤其是海軍還比較弱,拉上英國,多少也是個助力,最起碼可以讓英國的海軍控制住美國,讓自己可以更好的給美國南方的聯盟國輸血,順便賺更多便宜。

在美國內戰之前,李永吉就開始向美國南部賣軍火了,內戰一爆發,美國北方的艦隊開始到處封鎖東海岸之后,這種軍火買賣就越來越難做了,而到了1861年的下半年,因為美國海軍的大肆封鎖,這種用軍火換聯盟地區農產品的貿易往來更是幾乎斷絕。

為什么美國南方現在不如一開始那樣銳利了除了北方緩過氣來之外,也跟聯盟國的沿海被合眾國的艦隊封鎖有關,導致聯盟國的經濟每況愈下。

所以說,如果英國能夠加入干涉美國內戰的聯盟,派出海軍遏止美國海軍,那跟聯盟國的貿易線就可以重新打通,聯盟國的經濟就可以重新恢復。

原本,英國一直沒什么消息傳過來,李永吉深知都打算放棄英國加盟的事情了,誰知道就在他準備正式啟程去美國之前,英國特使卻主動找了過來,帶來了英國政府的消息。

原來,英國原則上同意聯合中國干涉美國的決定,但不會先開火,必須讓中國人先開第一槍,他們感受到中國的誠意,才會派出海軍遏止美國的海軍,并大力南方的聯盟國。

換言之,要想讓英國加入對美國的武裝干涉,中國必須先正式的對美利堅合眾國宣戰,而不能搞什么志愿軍,否則的話,英國就不會派兵參戰。

原因很簡單,出動海軍艦隊封鎖另外一個國家的海岸線相當敏感,如果是欺負小國還可以,比如以前的中國,但對美國這樣公認的列強國家干涉動武,藏著掖著玩什么志愿軍那套把戲純粹是找不自在,是給自己臉上摸黑,還不如堂堂正正的以國家名義干涉,反而沒那么多顧慮。

所以。英國人的意思很簡單,他們同意干涉美國,不過既然是中國人你先提出來的,那么你先表態吧。只要你先對美國宣戰,對美國動武,那么英國也同意對合眾國宣戰。

當然,為了表示誠意,英國人愿意跟中國簽署一個秘密協定,表示中國跟英國會組成一個中英軍事互助協約。

一旦達成這個軍事互助協約,那么中英雙方中有任何一方受到攻擊。另外一方如果沒有確實合理的理由,都必須要無條件的幫忙;同樣道理,如果有任何一方對另外一個國家主動宣戰,另外一方如果沒有確切的理由,也必須要跟上。

協約規定,如果一方受到攻擊或者對別的國家宣戰,而另外一方沒有及時幫忙,那么這個軍事互助協約自動作廢。

也就是說,英國希望打美國。但不想主動挑起戰爭,所以想通過簽署這個中英軍事同盟的關系,讓中國人先打美國,這樣一來英國就可以根據聯盟的條約。也跟著打美國。

如此一來,大家對英國參戰也就無話可說,畢竟歐洲其他各國且不說,英國本土現在的孤立主義也不小。民間大都不樂意直接派兵干涉美國內戰,必須給英國政府找一個借口才行。

“打的好算盤啊。”英國特使走后,李永吉對陪同的沈世明道。“英國人表面上說是為了對付美國,不過我看他們還不止如此,更多的是希望通過這個協議綁住我們的手腳,讓我們對英國人在**以及中南半島的侵略視而不見。”

“**跟中南半島”沈世明愣了愣,顯然還沒想到這一點。

“沒錯。”李永吉指了指地圖上泰國的位置,“據我所知,英國人正在對緬甸還有暹羅步步緊逼,早在幾年前就強迫暹羅國簽署了《鮑林條約》,此后又不斷蠶食暹羅國,讓暹羅國王苦不堪言。緬甸就更不用說了,英軍跟緬甸現在剛停戰,但雙方依舊劍拔弩張,很有可能再次打起來。”

“哦,我記得了。”沈世明點點頭,“緬甸還有暹羅國的特使還在這里呢,他們過來參加過咱們的元旦慶祝,并且拜托我們求見陛下,莫非是想讓陛下幫他們趕走英國人”

“沒錯。”李永吉點頭,“緬甸還有暹羅的特使都一起找我哭訴,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們趕走英國人,為此,他們可以向我們稱臣納貢。”

“原來如此。”沈世明繼續點頭,“想必英國人就是聽到了風聲,才這么做的。

陛下您看,一旦我們跟他們簽署了這個共同進退的軍事協議,那就等于困住了我們的手腳,這樣一來,他們侵略緬甸跟暹羅的話,我們就沒法對這兩個國家提供幫助,甚至根據協議,我們還得跟英國人一起攻打緬甸玉暹羅。

說白了,英國人就是看我們打美國的意志堅決,才故意搞出這個東西,就是希望讓我們承認他們侵略暹羅的既成事實。”

“說的沒錯,英國人就是這么想的,不過呢,說英國人聽到風聲倒未必,英國人不可能這么快做出反應,我想應該是提前預防。”李永吉笑了笑道,“當然,英國人也是真的想干涉美國內戰,畢竟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美國分裂成兩個國家兌水都有好處,尤其是對英國人來說,更是如此。”

“那陛下既然知道他們的打算,我們還簽這個協議么”

“簽,當然要簽。”李永吉笑了笑,“你要明白這一點,這東西是相互的。不說打美國有英國人幫助會更好,就說中南半島吧,英國人打暹羅,我們也可以名正言順的打緬甸跟暹羅啊。嘿嘿,我們更近,兵更多,到時候要論搶地盤,英國人怎么也比不過咱們吧。”

“陛下。”沈世明皺了皺眉,“緬甸與暹羅本來就有向我們臣服的意思,我們聯合英國打他們,道義方面似乎站不住腳啊。”

“道義個屁,這年頭是列強的時代,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有道義!”李永吉道,“再說了,緬甸跟暹羅向我們臣服又如何無非就是想跟以前一樣賺便宜,那點面子上的好處,有直接出兵占領地盤好么

哼,中南半島可是好地方啊,不但資源豐富,而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些地方不拿下來,遲早是大患。不過呢,現在英國人法國人都插了一腳進來,正好,先跟英國人聯合,一起打緬甸跟暹羅,先把地盤占了再說。

尤其是緬甸,那里產翡翠啊,老子想那個地方很久了……咳咳,總之,英國原來是客,兵力不足,我們聯合英國人打緬甸跟暹羅,我們更近,而且文化方面也相近,吞掉他們更容易。相反,英國人要想全部掌握就難了,而且我們也可以給他們的統治區搗亂,早晚他們打下的地方還是我們的。

所以說,不管為了干涉美國,還是為了以后的中南半島,甚至是為了商貿往來,我們現在都應該跟英國人合作。

反正協議這東西么,大家都有好處就可以遵守,如果沖突太大,隨時可以撕掉么,又不是什么大事兒。”

“隨時撕掉那不是不守信用么”

“不不不。”李永吉搖搖頭,“老沈,你要搞清楚,如今的世道已經變了,國與國之間只講利益,其他都是虛的,所謂的道義,不過是美化利益的遮羞布。再說,這個東西里面規定了,如何沒有合理的理由……聽聽,人家自己就先給自己臺階了,合理的理由啊,隨時可以找一大堆,行了,就這么定了!”

“那,我們就跟英國人簽這個協議”

“對,越快越好。”李永吉笑了笑,“而且簽署了之后,一定要不經意的透露出去,弄的天下皆知才好,明白我的意思么”

“哦,就是搞一個天下皆知的秘密協議”

“沒錯!”

“我懂了,陛下。”沈世明鞠躬行禮。

就這樣,得到了李永吉的示意之后,沈世明很快跟英國人展開了談判,迅速在南京簽署了一份協議,全名叫《中華帝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關于在軍事方面的全面聯合互助公約》,簡稱《中英聯合軍事互助公約》。

聲明中規定,中國與英國自公約簽署日起,軍事實行全面互助,任何一方對某國宣戰,另外一方都要無條件的對某國宣戰,雙方實現軍事方面的共同作戰,一旦一方對某國宣戰,另外一方沒有跟進,則公約立刻作廢。

在中英雙方都渴望的條件下,這個公約就以最快的速度簽署通過了。

本來,這是個秘密協議,不過很可惜,中華帝國某個公務員不小心泄露了消息,結果讓全世界都知道了。

這下子,英國人不得不捏著鼻子到處解釋,好在中國遠在東方,這個中英聯合公約只是軍事合作,沒涉及到經濟方面,對歐洲各國沒太多影響,所以除了法國外,歐洲其他各國喧囂了一陣后,也就沒有再過多關注了。

只有極少數人看到這里面有貓膩,但也大都沒想到是要聯合干涉美國內戰,只以為他們是要聯合干涉中南半島,向法國人施壓。

總之,這個公約簽訂之后,干涉美國內戰的最后準備也完成了。(未完待續。r527泡泡小說網:

(快捷鍵)(快捷鍵→)

如果您喜歡,請這里把《》加入書架,方便以后閱讀最新章節更新連載

泡泡小說網提供免費小說,是非盈利性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色情小說,一經發現,即作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