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二九章 漢族的種族特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九章 漢族的種族特色

第二二九章 漢族的種族特色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22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當前位置:


在110基地一直呆了五天,視察了不少項目,留下了不少物資之后,李永吉再次啟程,繼續自己的視察之旅。

按照計劃,李永吉此后的行程相當緊密,不但要視察江南各地陸海空三軍的建設與組織情況,還要去各地視察當地的民生建設情況,視察項目包羅萬象。

雖然行程緊密,視察工作也很勞累,不過李永吉倒是樂在其中。先不說每到一地就會接受各種各樣崇拜的眼光與膜拜,也不說每到一地都能品嘗到當地的特產以及領略當地景色,單說看到各地欣欣向榮的建設成果,就能讓他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通過一系列緊張而忙碌的視察活動,也讓李永吉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為啥另一個時空中,某國的金三胖明明渾身那么多病,卻為啥那么喜愛視察了,實在是視察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樂趣,真的會讓人上癮。

本來,對各地的視察活動,或者說皇帝出巡,要一直持續到十一月份的,不過到了10月15日,當李永吉剛剛在杭州完成了視察工作,才抵達嘉興軍港,準備詳細視察當地海軍建設的時候,卻忽然收到了一個來自北方的重要消息。

消息很簡單,那就是滿清的咸豐皇帝在奉天駕崩,新皇帝在奉天皇宮登基,改年號為同治。

與這條消息一同傳來的,還有滿清派來了欽差使者進北京。請求面見李永吉,目的則是跟自己的中華帝國全面議和。

說起來,對于那個退縮回東北的滿清。李永吉最近因為太忙,都差點快忘了這一茬,不過這次咸豐皇帝駕崩,卻提醒了李永吉,那就是滿清還沒滅亡,蒙古也依舊沒有臣服,中國并沒有真正的大一統。

以前留下這個滿清。是顧忌俄國人,想要有個緩沖。而且自己吞并的領土太大,速度太快,怕再繼續打下去會消化不良,打算等自己干完美國人再回來收拾這里。

不過現在看來。俄國人已經徹底服軟,自己的力量也空前強大,繼續留著滿清已經沒有意義了,所以到了現在,滿清這個歷史遺留問題,也的確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

對此,李永吉直接在嘉興港撥通了北京軍區司令員周達的電話,詢問北京軍區的建設情況,問他能否獨立拿下滿清。

“陛下放心。我第一軍區只算禁衛軍跟國防軍,就有超過三十萬兵馬,加上當地民兵與警察部隊。總數超過五十萬,實力可以說空前強大,連洋人我也不怕,更何況是對付一個只會在東北茍延殘喘的滿清。”

“我不是問你的軍區有多少人,我是問你的準備情況。”李永吉道,“如果要現在就北伐滿清。你有多大把握能一舉成功?又需要大概多少部隊,多少物資?這可馬上要入冬了。你有把握在冬天打贏么?我說的是損失最小的勝利!”

“陛下您說的沒錯,這的確馬上就要入冬了,按說冬天不利于作戰,不過我軍的準備工作更充分,正規軍的話,能夠保證每人都有一件棉衣,而且我的部隊也多是北方人,在這里過了這么長時間,耐寒能力也很強,進入東北的話,完全沒問題。”

說到這,周達繼續道:“至于多少人么,陛下不是我夸口,如果要打敗滿清,只需要出動精武軍一個師就足夠了,最多再加點后勤保障的,算起來,去三萬人可以保證萬無一失,去多了人,完全是浪費。”

“出一個師的精武軍太浪費了,那都是自動武器,物資補充不易,太貴,不劃算。”李永吉道,“這樣吧,讓新組建的國防軍出擊吧,出個十萬人,一半志愿兵,一半義務兵,這樣一算,不但部隊的開拔費更少,而且也可以起到練兵的作用。”

“行倒是行,不過陛下,既然您說要練兵,不如來個大一點的,直接出三十萬人,連著禁衛軍一起,讓大家都能上次戰場,過過癮,您看如何?”

“三十萬人?知道三十萬人出動,要花多少錢么?”

“沒關系,只要打贏,錢不成問題,聽說奉天的皇宮可也有不少好東西呢,搶一把,足夠這次大軍出動了。再說了陛下,我又不是讓三十萬人一起出動,而是分批次前進,讓他們搞一次波次進攻。

簡單說,我會搞成一個個攻擊兵團,第一個攻擊兵團打下一個城市,就地駐扎境界,讓后面的部隊繼續進攻;第二波攻擊兵團打下另外一個城市,繼續駐扎警戒,讓后面的部隊再向前打,這么一波一波的打過去,不但可以起到最大限度鍛煉部隊的作用,而且穩扎穩打,絕對不會起反復。

再者說了,打滿清可不僅僅是打東北,蒙古也要同時出兵,所以這三十萬人我是要兵分兩路,一路進東北,一路進蒙古,來個徹底解決。

甚至是,打下東北之后,機會合適的話,我們還可以找機會直接拿下朝鮮,陛下您不是說了么,朝鮮半島在未來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須要全部控制在我們手中么?正好,這次我們就以朝鮮還是滿清的屬國,沒有向我們臣服為借口,一次性打下來好了。”

“你想的倒是挺美。”李永吉笑了笑。

的確,中華帝國建國后,朝鮮并沒有像越南、緬甸、柬埔寨等中南半島的小國一樣,及時上表向中華帝國臣服,而是繼續跟以前一樣,臣服滿清。

這不是說朝鮮不想,而是朝鮮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因為朝鮮在陸地上跟中華帝國沒有直接搭界,相反,東北的滿清卻直接跟朝鮮接壤。

滿清雖然丟失了大片國土。甚至喪失了統治中國的法統,但因為當初跑的快,還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別的不說,像八旗綠營等兵馬,明面上還有三十萬大軍。

雖然這三十萬大軍其實虛弱不堪,戰斗力低下,不過那得看跟誰比。跟中華帝國的軍隊比,的確弱的不行,但如果面對跟面條一樣的朝鮮軍隊。那清軍依然還是比較強大的。

而且,正因為喪失了中國的大片領土。東北的滿清為了養活軍隊,同時也為了鼓舞民心士氣,跟他們歷史上的祖宗一樣,最近不斷的出兵欺負朝鮮。倒是也獲得了不少勝利,讓朝鮮敢怒不敢言。

實際上,朝鮮雖然沒有公開向中華帝國臣服,但早就派出了秘密特使前來南京,希望自己早日出兵攻打滿清,不過自己一直因為種種顧慮沒有答應下來罷了。

現在么,倒是的確可以用這個借口,直接把朝鮮給拿下來。

現在可是十九世紀中期,還是列強殖民時代。民族主義還沒有徹底覺醒,正是最后的瓜分版圖的時機,如果錯過這個時候。等民族主義在世界廣泛流傳以后,再要占領朝鮮就千難萬難了。

相反,如果此時拿下朝鮮,先搞一個類似自治區的東西,再慢慢同化,那么憑著中華文明的力量。用不了幾十年,朝鮮就會真正成為中華帝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將來的戰略優勢可就大多了。

同樣的道理,日本其實也可以在這個時期強行吞并的,不過要打日本不像打朝鮮,需要全力以赴,至少在干涉完美國之前,是不能做的。

“如果你還要打朝鮮,那三十萬人確實不多。”李永吉想了想,“這樣吧,你也別兵分兩路了,直接把三十萬人分波次的全部放到東北去,然后穩扎穩打,打下東北后就順勢攻入朝鮮,到時候我會讓海軍配合你們,務必把滿清與朝鮮給我一并拿下。”

“多謝陛下。”周達大喜,“不過,如果我的不對都去東北,那蒙古那邊怎么辦?那些蠻子可依舊跟滿清穿一條褲子啊。”

“放心,蒙古我讓別人去打。”李永吉笑了笑,“你都要打滿清跟朝鮮了,肉不能都給你一個人吃了,總要給別人一點湯喝吧。”

“說的也是。”周達點點頭,“不知道陛下打算讓誰去蒙古呢?”

“你覺得王三武怎么樣?”

“這個,王司令去蒙古,自然是沒問題,就怕有些大材小用。”周達道,“王司令的部隊也是強大異常,讓他去打小小的蒙古,有些殺雞用牛刀吧?”

“你可別小看蒙古。”李永吉道,“蒙古的軍隊雖然不如滿清,不過他們的騎兵還是相當厲害的,整體戰力要比滿清強不少,而且,我讓他去,不單單是簡單的變成一個自治省,而是要徹底把蒙古變成我們的一個直轄省,這就需要強大的軍隊,把當地的上層統治貴族徹底清除才是。”

“徹底清除?如果微臣沒猜錯的話,陛下您的意思是不是說,對那些掌握各部的蒙古王公,全都要殺掉?不要懷柔?”

“是的。”李永吉淡淡的道,“蒙古人愚昧無知,向來只服從強者,只要我們夠狠夠兇,把他們的上層知識分子以及王公貴族全部干掉,或者干掉大多數,然后再強行對他們的下一代推廣我們的文化,讓他們從小學漢話,寫漢字,穿我們的服裝,再加上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用不了多久,蒙古就會真正變成我們的一個內部省。

到時候,蒙古人除了蒙古族這個稱號,其他方面跟我們漢人會一模一樣,再也不具備多少真實意義了,到了那時候,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

“陛下深謀遠慮,微臣不如。”周達道,“不過陛下,蒙古窮苦的很,如果直接變成直轄省,對我們來說會不會負擔太大了?畢竟直轄省實行的政策很多都太過寬裕了,繁華地區還好,稅收比較高,還算可以平衡,但蒙古那個窮地方,也榨不出多少油水,相反,到時候我們還得投入,有些太得不償失了。”

“你懂什么,蒙古遍地是寶貝。”李永吉道。“不說蒙古地下蘊含豐富的礦產,就是蒙古本身,到處都是大草原。還有很多優質草場,可以發展畜牧業,什么牛羊肉啊,牛奶之類的,都靠那邊了。

其實呢,蒙古那邊主要問題就是交通不好,只要修了鐵路。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我明白了,陛下。”周達道。“那么,對蒙古人這樣,對滿人跟朝鮮人需不需要也這樣處理?也把他們的王公貴族還有讀書人都殺掉?”

“嗯,如果可以的話。當然也要這么做。”李永吉笑了笑,“你可以這樣,打入東北以后,不投降的自然好說,如果對方及早投降,為了影響,你可以先接受他們的投降。

不過呢,事后你可以給那些滿人的王公貴族以及讀書人安插一些罪名,最好是弄些物證。就說他們想陰謀造反,陰謀叛亂之類,然后以搜查亂黨的名義。大肆抓捕,尤其是懂滿文的,更是不能放過。”

“是,我保證把他們全部抄家滅族!”

“抄家可以,滅族就算了。”李永吉道,“怎么說也是勞動力啊。簡單殺掉太浪費了,而且不停的殺戮。也太不人道,名聲不好。這樣,你到時候呢,就把那些男女老少全部送進監獄,十三歲以上的男人全部送去挖礦,女人可以送去教坊司,十三歲以下的男孩兒則全部送去海外美洲地區的洛杉磯監獄,在當地接受勞動改造與再教育。”

“妙,妙,實在是妙啊。”周達興奮的道,“不殺掉他們,可以顯示我們的大度與仁慈,可在監獄里挖礦的話,那可是生不如死,少則一兩年,多則七八年,就得全部病死累死,到時候人死了,我們卻不會有道義負擔。至于那些孩子,送去海外殖民地也是最好的方法,路途遙遠,這輩子估計也回不去,時間一長,什么都忘了。”

“總之,事情做的巧妙一點。”李永吉道,“也不一定非得是造反之類的名目,也可以是別的名目。

總之呢,盡量少殺人,多抓人,抓了人就快速宣判,宣判了以后呢,要盡量分開關押,不要都集中在一起服刑,要不然,集中在一個地方大規模死亡,傻子也看出有問題來了。

實際上呢,也不一定非得讓他們都在短期內累死在監獄,也可以適當長期一點,比如三五年,甚至十幾年以后再死,也是可以的。”

“我明白的,陛下。”周達道,“這些人都是寶貴的勞動力,不把他們當牲口壓榨出最后的價值,一死了之太便宜了。另外,讓他們服刑,不會一下子給太大壓力,要讓他們整天除了干活不會想別的,然后呢,不能一下子在短期內都累死病死,要盡量分開時間段,搞一個自然死。”

“我果然沒看錯你。”李永吉笑了笑,“可惜了,你現在是軍區司令,不再管關押犯人的事情,所以如何操弄這些犯人就不需要你操心了,有專業人士去辦,你只需要大量的巧立名目,大量的抓人就行。”

“是,陛下,我曉得。”

“嗯,打電話通知你,就是讓你早點做好準備。”李永吉道,“我這頂多算提前跟你通個信,正式的出兵命令,我會讓國務院先下一個對滿清宣戰的公告,再讓總參謀部給你下達出兵命令,你必須接到總參謀部的正式出兵命令,才可以帶兵出戰,不能我這么一說就亂搞,明白么?”

“明白,這是國戰,要講究個名正言順。”

“沒錯,就是這樣,名正言順。”李永吉道,“我們現在是中華正統,打仗要講究個堂堂正正,要注意影響,沒必要繼續玩偷襲。行了,就這樣吧,你下去準備吧,注意保密,不要提前走漏了風聲。”

“是,陛下,我會以演習的名義聚集部隊,保證不會提前走漏風聲。”

“知道就好。”

等結束了跟周達的通話,李永吉又給王三武打了個電話,把自己的意思都告訴了他。

果然不出李永吉所料,一聽到有仗打,哪怕不是打東北的滿清老巢,只是打蒙古,但王三武也是異常興奮,一個勁的作保證,生怕李永吉改變主意。

“先別急著表態。”李永吉道。“別看你只是偏師,但蒙古其實比東北更難打。因為蒙古不像東北,有大量成熟的城市。有成熟的道路,有大量的人口,可以就地獲得補給,那里多是茫茫大草原跟大森林,地廣人稀,補給獲取不易,什么都要靠自己。必須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才可以成行。

而且蒙古人作戰以騎兵為主,機動力強。打不過可以跑,要想徹底打敗蒙古人,只能是用機動力同樣強大的騎兵,考慮到當地松軟。自行車兵也是不行的。

所以說,對蒙古的戰爭,關鍵是情報、后勤跟機動力,這三者缺一不可。正因為如此,進入蒙古的軍隊不會跟進入東北的軍隊一樣,可以三十萬大軍進去,你最多只能帶兩三萬騎兵過去,要不然后勤的壓力太大。

還有就是,蒙古地形復雜。必須注意拉攏當地的中下層群眾,注意政治宣傳,要拉攏一批。打壓一批,盡量把臟水都潑在那些蒙古王公跟貴人身上,爭取當地廣大中下層蒙古牧民的民心,收集可靠的向導,這期間不但要尊重他們的習俗,還要舍得花錢。必須讓廣大不識字的牧民接受我們,覺得我們是為了他們好。反而是那些部落王公貴族才是大大的壞,明白么?”

“哦,陛下的意思就是說,這次打蒙古,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李永吉道,“蒙古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最好是打下一個地方后,就舉辦一個公審大會,挑動當地貧下牧民批*斗那些蒙古的王公貴族,最好是那些牧民親手殺掉那些貴族。”

“哦,就是讓他們交投名狀?”

“沒錯,投名狀,不過方法要巧妙一點,不要說投名狀什么的,就說是解放,沒錯,我們是要解放他們,要挑選一些苦大仇深的,讓他們自己動手,我們在一邊幫忙就行。”李永吉道,“做過這些后,要就地征召一批貧困牧民當兵,發給他們武器,還給他們發薪水,對這些蒙古征召兵的家屬呢,也要給與一些優惠措施,嗯,具體的你不用擔心,我會派人過去幫你全權處理的。”

“那就是說,我其實沒多少仗可打了?”王三武郁悶的道,“聽陛下的意思,似乎我去蒙古主要就是威懾,然后挑動當地窮人殺貴族?”

“嗯,就是這個意思。”李永吉道,“你這次去蒙古,我估計的確沒多少硬仗可打,因為正面作戰誰都打不過你。至于殺貴族,沒錯,是要殺貴族,但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殺掉舊貴族,制造新貴族。換言之,聽我們話的,心向我們的,我們就給他們好處,扶持他們成為新的老爺,不聽話的,要么殺掉,要么抓起來當奴隸送去挖礦修路,明白了么?”

“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好像用不到我吧?隨便派個師長過去就行了。”

“你怎么還不明白。”李永吉道,“你的身份擺在那,你親自去蒙古,說明你重視他們。而且你去蒙古不光是要做這些,還要幫著穩定地方,不但要把整個蒙古全部給我打下來,并且要全部穩定下來,至少要在包頭鎮一帶長期駐軍,然后還要在當地接收漢族移民,建設新城,明白么?”

“在包頭鎮長期駐軍?接收漢族移民,建設新城?”王三武愣了愣,終于明白李永吉的意思了。

“陛下,您是想讓我在那里負責移民蒙古的事情?”

“是的。”李永吉道,“蒙古那邊現在全是蒙古人的地盤,可蒙古人太少了,你不覺得他們占著那么大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太浪費了么?所以,我們要把中原的漢人移過去,在當地修路建城,開辟新的牧場。這樣一來,不但可以開發大蒙古,而且把黃河中下游附近的老百姓遷移過去,也能減少一些黃河水患對百姓的傷害。”

說到這,李永吉嘆了口氣:“實話說了吧,我如今已經掌握全國,黃河水患不能不管了,可治理黃河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消耗頗大,所以我打算不走尋常路,先把附近的百姓遷移出去,減少黃河中下游兩岸的人口數目,再在黃土高原廣泛植樹種草,這樣的話,傷害也能小一點。

可黃河中下游附近的老百姓數目龐大,往哪兒遷移呢?想來想去,蒙古跟東北就是最好的地方了。”

“哦,陛下您是打算認為的遷移漢民去蒙古跟東北么?只是為了黃河水患?”

“不僅僅是黃河的問題。”李永吉笑了笑,“關鍵是稀釋民族,充分發揮我們漢族的種族特色。”

“漢族的種族特色?”

“就是同化能力啊。我們漢族別的不行,但同化能力一流,而且漢族天生是農耕民族,只要有土地,只要被漢族占據了,那這片土地就是漢人的了。有民斯有土,到時候,我會發布一個宅地法,同時還會搞一系列有利于漢人移民的優惠政策,保證讓移民順利抵達這些地方,并安全的生活下去。

所謂有民斯有土,到時候,我會發布一個宅地法,同時還會搞一系列有利于漢人移民的優惠政策,保證讓移民順利抵達這些地方,并安全的生活下去。

你想一想,一旦蒙古跟東北到處都是漢人,漢人占了絕對優勢地位的時候,這些地方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漢人的了不是么?”(未完待續)

本站看書窩()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

其第229章章節均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