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二一四章 東沙島海戰(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一四章 東沙島海戰(一)

第二一四章 東沙島海戰(一)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11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順隆書院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莊不易本章:

俄國艦隊出港的消息,是由馬尼拉的情報員利用電臺,直接發到打狗港的鎮遠號巡洋艦,鎮遠號巡洋艦再把消息傳送到全軍。

得到消息后,為了節約出戰時間,身為中華帝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兼鎮遠號艦長的莫海虎立刻召集所有的艦長,直接開始了一場電話會議,討論此行的戰術問題。

關于具體戰術,他們已經做過多次模擬演練,而且也提前做過不少的安排。

為了更好的進行戰術攔截,增加自己的成功率,第一艦隊不僅僅是藏在打狗港打算出其不意,而且還提前在月牙島,也就是后世東沙群島的東沙島設置了前哨站,在這個前哨站中,不但提前儲存了不少作戰物資,還設置了一個小型雷達站,專門用來搜索俄國艦隊。

東沙島位居中國廣東、海南島、臺灣島及菲律賓呂宋島的中間位置,可以說是國際航海線的必經之路。

這里東南距馬尼拉有780千米,東北距高雄港為440千米,是最理想的中轉補給站。俄國艦隊無論是要去攻打廣州,還是直接前去東海,都要經過這個地方。

所以說,提前在這個島上設置小型雷達站,不但能更準去的提前搜索到俄國艦隊,還有利于第一艦隊進行夜戰!

沒錯,就是夜戰!

參謀部之前做過推演,第一艦隊別看有五艘戰艦,實際上真正的作戰主力只有兩艘船,也就是鎮遠號巡洋艦以及灰箭一號護衛艦,其他船最多就是打打順風仗,幫忙掃掃尾之類的。

而俄國艦隊呢,根據目前已知的情報,來攻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有26艘戰艦,其中傳統的二級風帆戰艦1艘。三級艦3艘,四級艦5艘,五級艦6艘,六級艦8艘,3艘使用蒸汽機的戰艦。

只是這樣就已經很強大了,實際上并非是波羅的海艦隊一家,而是抽調了其他艦隊的船,集中在了一起,不過更加重要的是,這次俄國的遠征艦隊名義上是俄國艦隊。實際上還有英法兩國在旁邊照應。

按照規定,此次的運兵船以及補給船,都是英國跟法國的“志愿者”提供,不過為了護航以及占便宜,英法兩國也出動護航艦隊。

其中英國出動了1艘“勇士號”裝甲戰列艦,3艘三級風帆戰艦、5艘四級艦,5艘五級艦。

法國出動了“光榮號”裝甲戰列艦,5艘三級風帆戰艦,6艘四級戰艦。6艘五級艦。

這其中,勇士號跟光榮號都是英法兩國新生產的最新戰艦,是外面包裹鐵甲的蒸汽鐵甲艦,也叫裝甲艦。是這個時代技術最先進的戰艦。

可想而知,出動這兩艘戰艦,英法兩國的目的就很耐人尋味了。

盡管英法兩國并沒有跟中國宣戰,但運兵船跟護航艦隊卻是打著“志愿者”的名義跟來的。換言之,十有八*九這些護航艦隊也會參與進攻,所以這些英法艦隊也可以說是敵人。

這樣一來。這個名義上叫俄國遠征艦隊,實際上是英法俄聯合攻擊艦隊的攻擊艦隊,就變的空前強大,遠遠比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第二次英法聯合艦隊強的多。

這么多船,要靠兩艘戰艦正面擊敗,哪怕技術代差比較大,但難度也是相當的逆天,因此為了拉小差距,加強自己的技術優勢,莫海虎等人就制定了揚長避短的戰術,也就是進行夜戰!

在這個時代,其他國家別說夜視儀了,連照明彈都沒發明,所以海軍基本就沒有夜戰一說,各國海軍也盡量避免夜戰。

但是中國海軍的第一艦隊不同,他們都普遍裝備了現代的夜視儀裝備,再加上雷達火控,外加照明彈,進行夜戰的話,他們的優勢明顯,基本處于他們能看到別人,別人卻看不到他們的狀態。

不過夜戰的時機很重要,所以為了增加成功幾率,他們才提前在東沙島上設置了雷達站,就是為了讓出擊的第一艦隊可以先有個落腳點,然后尋找合適的戰機,跟對方進行夜戰。

其實這些戰術都是早就提前商量好的,之所以在出站前再商量一下,不夠是強調一下罷了。

根據情報,俄國遠征艦隊是在下午兩點出馬尼拉港的,由于海上的風不大,加上艦隊規模太大,又是抱團走,搜易他們的平均速度只有10節左右,一節就是1.852公里每小時,也就是說他們的時速是18.52公里。

馬尼拉距離東沙島起碼780公里,正常來說,俄國艦隊要到達東沙島,起碼要走42個小時!

這樣一算,到了后天下午8點左右,俄國艦隊就會抵達東沙島附近海域了。

當然,這是預估值,實際的時間可能會有出入,但不會超過五小時的誤差。

而打狗港距離東沙島只有440公里,整個第一艦隊的平均速度可以達到15節,所以他們可以先一步抵達東沙島,并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完全可以做到以逸待勞。

最終,商量完畢后,這支艦隊在全裝滿員之后,再次跟馬尼拉的情報員確認了一下情報,這才按照預定計劃,在下午3點全部出港,全體向東沙島駛去。

這一次,由于情報已經確定,為了搶占有利戰機,為了鍛煉戰術,特別是給作戰分隊更多的休息時間,因此第一艦隊分成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先頭攻擊部隊,只有鎮遠號以及灰箭一號兩艘船,他們會以20節以上的速度,全力向東沙島航行。

之所以讓這兩艘船單獨分出來,是因為這兩艘船的速度最快,作戰中新老船夾雜是最不明智的,因為那會拖累了這兩艘船的速度,而這一次讓他們先走,也有讓他們提前抵達東沙島,提前進行修整的意思。

第二部分是后續部隊,包括其他三艘改裝的鳥船、以及大量補給船跟空船,他們會以12節左右的速度慢悠悠的向東沙島航行。

這些部隊的作用除了提供補給外。還有個重大作用就是戰后打掃戰場,在海面上撈俘虜。

這倒不是中華帝**好心,純粹是活的俘虜比死的士兵更值錢,而且也更能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還能顯示一下中華帝國的仁義,總之是好處多多,利大于弊。

由于海面上風平浪靜,先頭部隊的鎮遠號跟灰箭一號以平均22節的速度走,只用了13個小時,也就是第二天凌晨兩點的時候。就抵達了東沙島。

此后,先頭部隊在東沙島下錨停泊,進入最后的休整狀態,靜悄悄的等待俄國遠征艦隊上鉤。

沒過多久,后續部隊也抵達東沙島,同樣進入休整狀態,只留下最基本的監察人員監控俄國艦隊的動向,所有作戰人員都在做最后的修整,調整生物鐘。等待第二天晚上的作戰行動。

所謂最后的修整,并非是強迫睡覺或者給大家完全放假之類的放松,而是依舊保持平時的作訓狀態,只不過強度略有降低而已。

這自然是海軍操典里的做法。因為后世經過研究,臨戰前過于放松或者過于緊張,都是不好的,只有保持跟平常一樣。再在細節略顯放松,才是最佳的臨戰狀態。

第一艦隊就在這種輕松的狀態下等啊等,一直等到7月9日下午三點鐘。調整了生物鐘的大部分艦隊官兵才陸續醒來。

“情況怎么樣?”才睡醒的莫海虎一邊打著哈欠,一邊對過來匯報的副官官問,“俄國人到哪兒了?要多久才能過來?”

“啟稟提督大人!”那名副官立刻回話,“根據情報處以及雷達站的監察,俄國艦隊距這里大概還有80公里,而他們的速度據推測大概是12節左右,也就是說要到附近的海域,大概還有三個半小時的路程。”

“嗯。”莫海虎拿出懷表看了看,“現在是下午三點十五分,三個半小時,也就是大概下午六點半到七點左右抵達這里?”

“是的,提督大人。”副官尊敬的道。

盡管中華帝**經過了改制,陸軍去掉了提督、管帶之類的舊稱號,不過對于海軍,卻保留了提督跟管帶這兩個舊稱呼,這自然是李永吉的懷舊情結所致。

海軍提督,就是海軍艦隊司令的官方稱呼,一般軍銜至少要中將以上才可以獲得;而管帶則是艦長的稱呼,軍銜一般要少將才可以,而兩個稱呼也是一種榮譽稱呼,其他參將游擊之類則全部去掉。

目前中華帝國的海軍中,只有一名提督,那就是莫海虎,管帶則有不少,像莫海文,就是灰箭一號船的管帶。

在海軍中,提督或者管帶是官方的正式的官職名稱,分別代表艦隊司令跟艦長,并非軍銜。就是說一說提督,就知道是艦隊司令,一說管帶,就知道是艦長。

反倒是司令跟艦長這兩個稱呼,都成了俗稱,不是正式稱呼,所以一般軍中稱呼艦長都是叫管帶大人,叫司令則是提督大人,這就叫中國特色。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莫海文,他一肚子洋派,不喜歡別人叫他管帶,而是喜歡別人叫他艦長大人,所以大家也就隨他的意思,私下里叫他艦長大人,但其他艦長都是稱呼為管帶的。當然了,如果是正規的場合,莫海文還得被稱呼為某某管帶。

“這樣啊。”莫海虎點點頭,拿過濕毛巾擦了擦臉,然后直接扔進臉盆里,“命令,所有人員進入一級戰備,做到可以隨時出動!”

“是!”副官敬個禮,表示接受了命令。

“另外,讓廚房加餐。”莫海虎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又吧嗒吧嗒嘴巴,“什么肉罐頭啊水果罐頭啊之類的敞開了吃,總之讓大家吃頓好的,告訴他們,吃好喝好,晚上我們就去干俄國人!”(未完待續。。)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或由網友上傳。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