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九二章 清場行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九二章 清場行動

第一九二章 清場行動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9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公車上書事件,并沒有因為李永昌的親自出面勸解而有所讓步跟緩解,恰恰相反,他們反而得寸進尺,又提出了外戚不得干政的要求,并要求親自面見皇帝,大家要在皇帝的面前,親自為皇帝剖析利弊。

怎么勸也不聽,怎么說也不行,這下子,連好脾氣的李永昌都動怒了,而在動怒的同時,他也越發的心焦,畢竟他可是知道李永吉的打算的。

這跟李永吉預想的一樣,畢竟前世太多類似事情發生了,請愿的人大都是既得利益受損者或者希望獲利者,要是那么容易說服,那還要軍隊跟警察有什么用?

雖然表面上看,這些請愿的讀書人跟后世的民煮請愿還不太一樣,是一股要求復辟的力量,是一股開歷史倒車的力量,并不是代表先進的力量,但在李永吉看來,甭管開倒車還是急加速,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跟執政黨的意見相左,并渴望改變執政黨的執政方略,甚至換自己上臺。

對這些人,說好話是沒用的,因為雙方的意見分歧太大,這不是妥協能辦好的事兒,越說好話,他們越覺得有希望,也就越會得寸進尺。

更何況,妥協多是發生在雙方力量相差不大,或者為了爭取民意的情況下發生,但現在的情況是,廣大中下層民眾都相當滿意,不滿意的是那些失去權力的舊官僚,舊知識分子。

也就是說。別看他們有上萬人,搞的好像民意滔滔,但其實都是自己的門生故舊。甚至還有些伺候的家奴家仆,真正的老百姓沒有一個摻和的,也沒多少人知道他們到底要干嘛,反而都在旁邊看好戲。

就在這種焦急與扯皮中,李永吉規定的時間到了,在這時候,李永昌繼續發揮了好脾氣的本色。明明被罵的上火不已,卻居然再次進宮請愿。希望再多給那些人寬限一些時日。

對于自己老哥這種奇怪的堅持,李永吉有些無語,明明自己這個哥哥過去只是個童生好不?你說你假裝什么士子啊,同情這些人有啥用?

不過這些話李永吉不能直說。他只是對自己的老哥說,自己現在是皇帝,那一舉一動都要注意影響,說出來的話,就是金口玉言,如果動不動出爾反爾,那以后誰還聽他的?

搬出這個大帽子之后,李永昌果然不再勸,只是在一邊嘆氣喝茶。似乎還在為這個事情糾結頭疼。

對于李永昌的表現,李永吉其實有些不滿意,畢竟他這個哥哥性格太軟。有點像后世的上海小男人。

這樣的人當個老好人是沒問題的,但當一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就有些不合適,特別是現在初創的中華帝國,更需要殺伐果斷的時刻,他這樣子就尤其不合適。

或許要說了。之前打擊反動派的時候,李永昌不也干的挺不錯么?為什么這時候反而軟了?

其實通過一些旁敲側擊的了解。他也知道了當初打擊反動派的一些內幕。原來那個事情最早不是李永昌提出來的,而是王天重提出來的,然后獲得了李正祥的大力支持。

而那個時候呢,李永昌對這些事情了解的并不多,加上也不是真正的掌舵人,只是被推到前臺的,背后實際上都是聽老爸的意思,同時也以為這些人真的是要陰謀反對自己家,所以也就順勢同意了進行所謂的打壓反動派行動。

但是,李永昌畢竟年輕,當打擊反動派的行動如火如荼的展開,并且呈現一幅擴大化的情況之后,他就被這個事情的后果給嚇到了,尤其是里面有很多妻離子散的悲慘故事,打動了他的同情心,所以后來他一力主張停止打擊反動派的擴大化行動。

打擊反動派活動能這么快制止,能沒有形成燎原之勢,這也跟李永昌的及時制止分不開,要不然的話,打擊反動派行動不可能只有那么點人。

而且,似乎也是受那次事件影響,李永昌后來對讀書人總是過于寬縱,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公車上書的事情。

或者說,如果不是當初李永昌的縱容,公車上書根本就發生不了。要知道各地警察局的首腦都是出自精武軍,都是聽皇帝命令的,要不是李永昌當初要求警察不得干涉讀書人請愿的活動,這種鬧場的事情,警察早就動手壓制了,斷然不可能出現上萬人聚集請愿的事情。

不過現在么,各方面準備工作早就做好,所以當李永吉一聲令下,現任警察總部部長就立刻行動起來,開始了代號大掃除的清場行動。

警察總部的部長是林光明,是李永吉姐夫林光耀的親弟弟,也是那個當時在蘇州之戰中曾經跳糞坑逃過一劫的狠人。

這家伙當初逃過一劫之后,就開始積極參與政治活動,得益于跟李永吉沾親帶故,加上李永吉基本不管行政的事情,當時大都是李正祥等人負責,而他們大都是提拔自家的私人,所以林光明這個年輕小子也很快爬上了高位。

或許是因為當年的事情太過刻骨銘心,所以林光明對槍桿子很迷戀,當初本來想參加軍隊,不過他哥哥跟嫂子死活不讓,畢竟林家除了林光耀,就只有林光明一個了,他們都不想讓林光明進入軍隊那種危險的地方。

雖然實際上當時在精武軍當兵并不危險,不過軍隊里面是李永吉親自掌管,加上要整天在外奔波,輕易見不到人,還要吃很多苦頭,所以林光明最后也妥協了。

之后,李永吉的姐姐親自出面,李正祥拍板,李永昌出面簽署命令,終于讓林光明當上了蘇州警察局的局長。

林光明當上蘇州警察局的局長后。工作表現還不錯,幾乎吃住都在局里,而且很會傾聽底下人的意見。很快就掌握了警察,或者說捕快衙門的流程,并越來越上手起來。

而且,得益于自己的身份,林光明能夠要到足夠多的經費,所以蘇州警察局是當初江南地區補貼最多的警察局,人數也是最多。有足足三千人,且裝備也是一流。除了青浦縣的警察局,再也沒有別的警察局能有蘇州警察局的裝備好,待遇高了。

正因為林光明能要到足夠多的經費,工作認真。精力充沛,賞罰分明,又嫉惡如仇,所以蘇州警察局的上上下下都對年輕的林光明十分服氣,人送外號小青天。

得益于蘇州警察的努力,蘇州的治安也是全江南地區最好的地方,甚至比上海市還要好。

最后,當李永吉登基當了皇帝,得益于他的表現優異。就提拔成了警察總部的部長,成了部長級的大員,而且還獲得了男爵的爵位。可以被稱呼為男爵大人,也算是皇室外戚中一個不可多得的年輕干才。

順便說一下,中華帝國一切從簡,貴族的世襲爵位體系只有六等,也就是王、公、侯、伯、子、男,除此之外的終身非世襲爵位。就只有勛爵一個。

而且,中華帝國的爵位體系沒有用中國傳統的那一套。而是學西方英國,不再分一級二級,也就是說,每一個爵位就一個稱號,不再是什么一級男爵,二級男爵這些。

之所以這樣,當然是為了簡單化,為了讓老百姓也對爵位一目了然。

因為在李永吉看來,爵位的作用是為了突出自己的地位,是為了表彰你的貢獻,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你的貢獻,知道你多牛逼,本質上是個裝逼的東西。

既然爵位是為了裝逼的東西,那最好就簡單點,你要是弄太復雜了,比如什么一等二等輕車尉,名字倒是高大上了,但不接地氣,一般老百姓聽不懂,也搞不明白,自然也就不知道你多牛。

反倒是王、公、侯、伯、子、男,再加一個勛爵,瑯瑯上口,一目了然,誰都知道哪個大哪個小,而且也有利于外國人理解,方便引入外援。

別的不說,比如那個卡爾松.馮.安德森,如今就已經加入了中華帝國的國籍,并且自己起了個中國名,改名叫李安松,并且因為特殊貢獻,已經被封為中華帝國的男爵。

還有那個華爾,也加入了中華帝國的國籍,還因為貢獻的緣故,被封為勛爵,跟卡爾松一樣,也搞了個中國名字,就叫華爾。

其他當初的洋槍隊成員也基本全部加入了中華帝國的國籍,如今已經單獨編成了一支新的軍隊,名字叫“白色黎明國際縱隊”,縱隊總司令是李安松,副司令就是華爾,司令部在青浦,成員全部是世界各地的白人組成,目前的總人數已經超過了兩千人。

閑話休提,總之這一次,為了打壓公車上書的請愿者,林光明親自帶隊,率領超過三千名警察,外加兩萬名從蘇州建設兵團中挑選出來的國民警衛隊,全部手持包裹白布的棍棒、盾牌還有繩索皮鞭,排成一排排的軍陣,一步一吼,兇神惡煞的向那些包圍了永華宮的請愿者壓去。

所謂一步一吼,就是連成陣列的隊伍一起走一步,再同時喊一聲“退”,這陣勢一出,請愿者中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打了退堂鼓,悄悄的溜走了。

然而,留下來的人終究還是在一些骨干大儒的聲嘶力竭中重新穩了下來,并開始慷慨激昂的拉成人墻,一邊向四周大聲疾呼,尋求幫助,一邊準備跟這些警察以及國民警衛隊的人斗爭。

可能在這些人看來,這些人只是嚇唬他們,他們不敢真的對這么多的士子動手。

在他們想來,連皇帝的哥哥,國務院首相都親自出面跟他們心平氣和的談,這些狗腿子又怎么敢真的動他們。

看到對方居然不識抬舉,都這個地步了還想抗爭,對此林光明只是笑了笑,然后輕輕一揮手,就下了總攻擊的清場命令。

在刺耳的高頻口哨聲中。第一排手持盾牌的國民警衛隊發一聲喊,頂著盾牌齊齊向前方的士子沖去,他們的作用是沖鋒破陣。

緊隨在后的。就是手持警棍以及繩索的警察,他們的作用就是在盾牌兵后面沖進去,然后橫向清掃那些還在抵抗的士子,并把所有還留在當地人員全部抓起來,不管你是抵抗還是不抵抗。

沖突爆發的一瞬間就呈現出一種一面倒的慘烈,這些士子不過是被之前李永昌的態度給迷惑了,另外有些心高氣傲。以為對方不敢動自己,但真的跟警察以及國民警衛隊動手。又怎么可能是這些專業人士的對手呢?

所以,盡管清場隊伍沒有熱武器,最多也不過是些纏繞了布片的棍棒,但只是一波沖鋒。士子的隊伍就潰不成軍,然后哭著喊著的向后跑,想要逃離這片混亂與凄慘之地。

然而,到了這個時候,打起性子來的警察跟國民警衛隊可不管這些,管你跑路還是跪地投降都是一棍子打去,如果有人敢抵抗,那更是眾人圍住了使勁打。

反正之前警察部長大人說了,盡量別打死人。那意思就是可以打死人,加上又是欺負這么一群弱雞,那還不是人人爭先。

要不說人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有一種暴力因子呢。一旦有了機會,可以名正言順的對別人施加暴力,這種因子就會爆發。

現在進行清場行動的警察跟國民警衛隊的人員,目前就是這種狀態。不,應該說是更嚴重,因為這些請愿士子在警察跟國民警衛隊眼中。完全就是自己的敵人!

為什么警察跟國民警衛隊的人,會把這些八竿子打不這的士子當成敵人呢?這當然是宣傳部的宣傳干事的功勞。

要說清場行動之前。因為皇帝陛下受到前世的一些信息影響,有些顧忌清場行動的效率,害怕執行清場行動的人手軟下不去手,所以還特別派了一些宣傳干事進行政治宣傳跟鼓動。

在那些宣傳干事的口中,那些來請愿的讀書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士子,也不是為了國家好為了百姓好,而是別有用心的,反皇帝反國家的反動勢力在發動陰謀。

這些人的目的就是要顛覆如今的國體政體,要顛覆偉大的皇帝陛下對中華帝國的統治,所以是可惡的,是罪無可恕的反動派!

一旦這些人成功,那么他們就會重新當上老爺,你們這些人就要重新回到以前那種食不果腹的日子,想想以前你們都過的什么日子吧,你們樂意重新回到以前么?

這些宣傳干事原來大都是街頭說書藝人或者說相聲的出身,后來精武軍崛起,招收了這部分人進來,進行了一番培訓,成為了宣傳干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的業務越來越純熟,耍嘴皮子的功夫一流,忽悠民智未開的普通人,那是一忽悠一個準,更何況對這些警察以及出身于蘇州建設兵團的國民警衛隊的人來說,李永吉統治前后的生活,對比是如此強烈呢。

毫無疑問,被這么一番鼓動忽悠之后,警察跟國民警衛隊的人就不把那些士子當人看了,而是看成要對付偉大的皇帝陛下,要奪走自己美好生活的劊子手,這種人最是可惡,必須要全部打倒,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

懷著這種心思,那士氣能低的了么?而且一開始他們或許還有些手軟,打的不狠,但一旦打發了性子,那手也是越來越重。

所以,真正的傷亡大都是發生在碰撞之后,越往后,士子的傷亡也就越慘重。

到最后,除了提前溜走的那三千來人,剩余的七千多人全部被抓,幾乎個個帶傷,甚至還出現了死亡三十二人的重大事件。

當然,死亡的人都被說成是強烈抵抗,是身懷利器,反正最后都是勝利者自說自話,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也沒人真正的去探尋這些事情的真相。

甚至就連死者家屬,也唯恐事后被牽連,自己都開始唾棄痛罵那些在事件中死去的親人,并表明斷絕一切關系,說自己跟那次公車上書的事情無關。

再然后,所有被抓的士子,除了極個別死硬家屬要同甘共苦外。其他大多數都宣布脫離父子或者夫妻關系,甚至所在的家族,也連忙公開表態。把那些參加過公車上書,又不聽勸阻,沒提前離場的人開除出族譜家譜,以表示完全服從帝國政府的領導。

抓起來的士子,都被送進蘇州市中級法院進行了公開審判,在一場走過場一樣的審判結束之后,那些在沖突中死去的人幾乎都被安了一個顛覆國家政權罪。理由就是這些人是滿清的刺客,或者勾結滿清的刺客。他們是打算通過這次請愿行動刺殺皇帝陛下,以達到顛覆中華帝國政權的目的!

至于證據,那太多了,什么匕首啊。按了手印的血書啊,反正有不少,再說這些死去的人大都思想比較守舊,很多都留著辮子,就更加深了這些印象。

當然了,這就是所謂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反正人都死了,為了防止影響不好,所以李永吉才強行給他們安了這些罪名。

做這些手腳的。是內務府的特務人員,又因為里面涉及到一些敏感東西,所以做手腳的事情都是李永吉親自過問。

首先。是把每一個死者的身家背景都查清楚,然后李永吉再找來這些人生前的著作,然后比對筆跡,利用現代電腦,模仿這些人的筆跡制作了一批血書,再然后呢。讓那些死掉的人在名字跟日期的地方按上手印,這樣一來。一個完美的投名狀就制作好了。

弄好罪證,就讓人借著搜查罪臣之家的機會,悄悄地把“罪證”從罪臣家里的隱蔽點搜出來,并當眾查看,這樣一來,就算是鐵證如山。

至于清朝那邊的特務機構么,直接就說成是粘竿處,隸屬于恭親王奕直接指揮,所以這批人是早就被帝國的情報機關盯上了,只不過皇帝仁慈,只是暫時監控,沒有過早下手罷了。

死去的人既然是刺客,那么活著的人呢,就是共犯了,不過考慮到大多數人不知情,并非有意協助刺殺,所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跟謀逆罪名都不成立,大都只判了個擾亂社會治安罪加阻礙公共交通罪名,判處十五年的有期徒刑。

此時的罪犯可沒什么人權,那都是要戍邊或者流放的,正好,這批人李永吉已經打算當作先讓他們做點苦力,修修路,等以后跟美國建立起聯系,就把他們送去美國殖民地。

這些人好歹有點知識,只是腦子有些古板,去了美國那邊親自看一看人家是怎么過的,開闊開闊眼界,說不定對他們而言反而是件好事,是因禍得福也說不定呢。

想一想,這可是移民美利堅啊,要在另外一個時空,讓那些美分知道了,那還不哭著喊著求攜帶啊。

當然了,現在的美國可不是以后,李永吉要把他們流放的地方也幾乎都是一些不毛之地,什么都得從頭來,相比這些人一開始都要吃不少苦頭,所以說是流放也一點沒錯。

要不說呢,殖民地一開始都是一些流放犯人組成的,實在是開拓期的生活的確是太過艱苦,也的確不是一般人樂意去過的。

至于這些人去了美國會不會造成威脅,這個倒不會,因為這些人就算去了美國,也肯定被監視居住,被監視工作,就跟后世那些運動中被打倒的知識分子勞改犯一樣。

生活的艱辛,可以打去一切的骨氣與棱角,只要加以時日,經過海外殖民地那種艱苦生活的磨礪,這些舊官僚出身的家伙,說不定還會由黑轉粉,對自己感恩戴德,痛哭流涕呢。

當然,十五年雖然不短,現代人覺得很厲害了,但對現在的老百姓來看,法院作出的這些處罰并不重。

畢竟在普通老百姓看來,圍堵皇宮,本來就屬于大不敬之罪,而勾結滿清特務,陰謀刺殺皇帝的所謂陰謀顛覆國家罪,那更是謀逆造反啊!

這么大的罪名,皇帝都沒斬首抄家株連九族,只處罰首惡,那真是天大的仁厚,天大的圣明啊。

別說老百姓了,甚至那些在法庭上被作出最終處罰決定的士子們,還有那些罪犯家屬,在聽完審判過程以及聽到最終判罰決定后,居然也集體在法庭上當眾跪倒。向著永華宮的方向叩頭,痛哭流涕的高呼皇帝圣明,竟然是一點沒有責怪皇帝的意思!

很簡單。因為他們自己都信了法官說的那些東西,對那些所謂的證據深信不疑,真的以為自己人當中有滿清的特務,自己是被他們當槍使了。

也就是說,因為這個事情,李永吉這個皇帝明明是劊子手,但名聲居然還變好了。多了一個仁德天子的名聲,這是連李永吉自己都沒想到的事情。

不過。畢竟這事情是發生在天子腳下的流血沖突,終究要有個人背黑鍋,而背黑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首相李永昌。

很簡單。因為動手清場的是警察總部,且是李永昌剛跟士子談判完回去后就發生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李永昌自己搞的鬼,反倒是始作俑者的李永吉,被大家選擇性的開脫了,成了明君圣主。

大家都認為皇帝不可能這么狠,而且還找了一堆理由,那就是如果是皇帝,不可能讓警察動手。不可能讓警察總部動手,怎么也得是內務府的人干才對,而且只會俏俏的派出內務府的錦衣衛(老百姓認為的)抓捕首惡。不會這么笨的搞大動作。

所以說,老百姓都認為這次清場事件就是首相李永昌主導的,就算皇帝同意了,也肯定是他攛掇的。

雖然老百姓也認為李永昌干的事情其實沒錯,畢竟圍堵皇宮這件事在大多數人看來就是大不敬,而且避免了一場刺殺謀逆的行為。但李永昌做人就太不地道了,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雖然跟皇帝陛下是親兄弟,但道德品質比皇帝還是差不少啊。

這些當然都是猜測之詞,說白了不過是老百姓,特別是那些罪犯家屬找個由頭吐槽兼發泄不滿罷了,畢竟對皇帝他們可不敢亂說,但說說首相,他們還是敢的。

雖然這些聲音只是百姓私底下的流傳,但終歸還是會傳到李永昌的耳朵里,再加上李永昌自己也相當難受,所以事情發生后的第五天,他就主動向李永吉遞交了辭呈,要辭去帝國國務院首相的職務。

“不會吧,就因為這件事情,你就要辭職?”看著手中的辭呈,李永吉對李永昌搖了搖頭,“太沖動了吧?”

“陛下。”李永昌嘆了口氣,“其實辭職這件事,我不是一時沖動,而是考慮多日的結果,而且也不單單是為了這件事。實際上,我的確不適合當一國的首腦,這個位子對我來說,責任太重大了,我有些吃不消了。”

“吃不消?”

“是的。”李永昌繼續道,“其實當初我也是被爹爹強行推上前臺的,爹爹當時想要我幫你,讓你后顧無憂,我一開始也想做出點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當我真正接手國政之后,在掌握權力的同時,也等于多了一份責任,這每天方方面面那么多事,全都讓我應接不暇,生怕一個決定做錯了,給陛下您,還有給我們家里人造成困擾跟損失。但是,我也知道咱們家缺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是以勤補拙,每天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

可以這么說,自從爹爹把我推上這個位子之后,我幾乎沒有一天能睡安穩,也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空余時間,這種生活對現在的我來說,的確有些太過為難了,我畢竟不是陛下您這么天資縱橫,我畢竟只是一個普通人。

所以,我想趁著這次機會,就此辭職下野,首相這個位子,陛下還是交給更適合的人做比較好,至于我,就可以趁此時機去做點我早就想做的事情。”

“是這樣啊。”李永吉點點頭,不再勸他,而是問道,“那么你不當首相了,以后想做點什么呢?”

“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李永昌道,“你給我的那些書我看過很多遍,像《世界通史》啊,還有《大國崛起》之類的,不過只是在書本上泛泛而看,我其實早就想去外面真正的實際考察一番。所以,我希望您能允許我去外海旅行,看看外面國家的人到底是怎么樣過的。”

“哦,是這樣。”李永吉點了點頭。

《世界通史》跟《大國崛起》自然都是修改版,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別的書,但真正能接觸的,其實都是內部小圈子的人,李永吉也想過這些書肯定會影響一部分人,只是沒想到連自己都哥哥也受到了影響。

“好吧,既然你有這個想法,做弟弟的我也不能辜負了你的希望。”李永吉笑了笑,“這樣,你也知道,再過兩天,外交部長容閎就要率領一支使節團訪美,不如我就加封你為義親王,再給你一個元老院元老的職位,然后代表元老院跟皇室參加這次訪美活動吧。換言之,這次訪美活動中表面上是以你為主,容閎為副,但實際上你可以自由活動,你看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請爾。”李永昌也笑了笑,“就算你不說,我也打算向你這么要求,呵呵,我其實早就羨慕容閎了呢。”

“那就這么定了。”李永吉點點頭,“回頭就讓人把冊封文書準備好,明天就給你舉行冊封儀式,然后后天你就可以坐船出海,怎么樣,這下滿意了吧。”

“是啊。”李永昌點點頭,忽然嘆了口氣,“忽然感覺整個人一下子就輕松了,真沒想到不當官居然可以這么舒服。就是難為陛下您了,還要繼續在這個位子上受累。”

“呵呵。”李永吉只是笑了笑,“如果換一種心情換一個角度看的話,當皇帝其實也蠻好的。怎么說呢,要學會樂在其中,要學會錯位思考,總之,習慣了就好。”(未完待續)

:、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