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八一章 英法俄聯合干涉(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八一章 英法俄聯合干涉(二)

第一八一章 英法俄聯合干涉(二)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3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李永昌很快就聽了皇帝李永吉的命令,組織了一個談判小組,不過這次李永昌沒有親自出馬,而是任命王韜為談判大使,容閎為談判副使,正式的以中華帝國的名義,跟英法俄三國使者進行了正式的關于中俄沖突的談判。

果不其然,英法俄三國使者沆瀣一氣,不但之前的六個條件寸步不讓,而且還提高了賠償金額,俄國的賠償金從三百萬兩白銀,變成了四百萬兩,英法兩國要求的調停費,則分別從五十萬兩,上升到了一百萬兩。

也就是說,新成立的中華帝國,總共要為中俄沖突的事情,向英法俄三國支付六百萬兩白銀!

錢不錢的先不說,一旦答應下來,中華帝國的臉面就算是完了,因為剛成立就被強迫簽署賣國條約,那對威望的打壓是十分明顯的。

其實,原本俄國要的更高,是六百萬兩的,還是英法兩國的談判使者感覺不對,希望盡量不要過分逼迫中國,才減少了數目,要不然,那就根本沒法談了。

換言之,在見識了登基大典上那番山呼海嘯的歡呼之后,英國使者跟法國使者都有些犯嘀咕,對自家政府的決策也開始產生懷疑,所以他們才盡量幫助減少對中華帝國有些過分的條件,希望最終可以和平解決。

對這些苛刻的條件,王韜跟容閎都是據理力爭,并且遵照皇帝陛下的旨意,先從道義上講,然后再從細節上一點一點的談,甚至一個扮紅臉,一個扮白臉,努力的讓這場談判拖延下去。

就在這場談判進行的過程中,李永吉跟李永昌也沒閑著,他們分工配合。一個管軍,一個管政,開始加速了對中華帝國內部力量的整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套簡潔高效的政府,并組織一支強大的軍隊。

先說政府結構。

之前實行江南軍政府的時候,實行的是三權分立,也就是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力分開。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議會的作用微乎其微。司法上也因為軍法處的強勢介入而作用不大,所以導致政府的權力大大提升,實際上形成了精武軍跟江南軍政府兩家獨大的局面。

考慮到中國老百姓識字率較低,沒有多少三權分立意識,加上現在內憂外患嚴重,需要的是高效集權,而不是分散,所以決定實行一種權力更集中的二元君主制。

也就是說,中華帝國的國體。是二元君主制,原先的江南軍政府,自動更名為中華帝國政府。

在這個新政府中,皇帝為世襲制。是國家元首,擁有國家的軍權與政權,集立法、行政、司法、軍事大權于一身,是國家的實質統治者。

在皇帝之下。實行行政權、司法權、立法權三權分立的政策。

行使行政權的機構,叫帝國政府,實行內閣負責制。內閣對外也稱為相府,內閣成員有五人,成員全部由皇帝任命。

內閣之后是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教育部、人事部這五大部,分管地方政務。

司法權獨立于政府機構,名稱叫帝國法院,分四級,分別是皇家**院,高級法院,中級法院,初級法院。帝國法院中的最高首領叫帝國**官,也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法官不管行政,只管審案子,法官的任命體系以及升級體系也是獨立的,不跟政府掛鉤,也不受內閣管轄。

立法權則歸與議會,分上議院跟下議院,上議院就是皇家議院,有立法權,但皇帝可以一票否決。下議院則只有監督權跟提議權,沒有立法權。

在政體架構中,雖然依然保存了法院跟議院的獨立,但最終裁決者是皇帝,所以實際上最強大的還是內閣政府。

也就是說,皇帝是總裁,下面的內閣首相、**官、議長是手下三個部門的主管,各部門獨立運行,互相牽制,只不過內閣的行政部門規模更大而已。

為了能夠更協調,李永吉的哥哥李永昌被任命為中華帝國第一任內閣首相,第一任上議院的議長為李永吉的父親李正祥,第一任帝國**官為李永吉的外公王天重。

可以說這三個要害部門的最高官員,全是李永吉的自家人,屬于明目張膽的任人唯親。

其次是軍隊,政務的改革,李永吉決定拋開,讓李永昌他們自己商量解決,他自己則一門心思抓軍事,而他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對進行一次大擴軍,并在擴軍的基礎上,對原有的精武軍進行一番大整編,以此來迅速提高中華帝**隊的整體戰斗力。

根據新的軍隊整編計劃,中華帝國的武裝力量,將會分為海陸空三軍,每一個大軍種,根據實力強弱,又分甲乙丙三級。

第一級的甲種部隊,統一叫做皇家禁衛軍,比如陸軍就叫皇家陸軍,海軍就叫做皇家海軍,空軍叫皇家空軍。

他們是皇室,也就是李永吉的直屬部隊,財政都是皇室自己出,不歸政府負責,他們也只有皇室可以調動,不受帝國政府的管轄。這部分部隊,是正規的野戰部隊,定義為最強的機動打擊力量。

計劃中,原來的三個甲種師重新編組成一個軍,名字就叫皇家陸軍第一軍,俗稱精武軍。

也就是說,精武軍以后就是一個大軍的代稱,是榮譽稱號,不再是中華帝國武裝部隊的總稱。

在精武軍之外,還會另行組建皇家陸軍第二軍,別稱尚武軍;皇家陸軍第三軍,別稱威武軍!

第二軍跟第三軍的人數跟精武軍一樣,兵員選拔要求一樣,只是武器裝備則略有不同,這里的區別主要在輕武器上。

也就是說,精武軍會全部換裝56半自動步槍以及56沖鋒槍,夏普斯步槍會遭到淘汰,而第二軍跟第三軍的武器,則直接換裝1860式大蓋步槍,是拴動步槍部隊。

暫時來說。皇家陸軍就這三個軍級單位,有實際作戰能力的只有精武軍一個,另外兩個軍要想形成戰斗力,起碼要三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所以就現在來說,更多的是唬人用的,同時也是為了以后做準備。

皇家海軍自然就是在嘉興莫家港的海軍部隊了,這支部隊還屬于秘密部隊,暫時不對外公布。

皇家空軍也一樣,目前其實也可以叫皇家飛艇部隊。實際人數待定。

第二級的乙種部隊,也叫帝國國防軍,顧名思義,是受政府國防部領導的部隊。

這支部隊的規模由皇家總參謀部與國防部統一規劃,也就是說,國防軍吃國家財政,平時受國防部領導,但作戰的時候要聽從總參謀部的統一調遣。

再簡單點說,國防部是國防軍的奶娘。但總參謀部是國防軍的老爸,國防軍平時的招募、作訓、補給等都吃國防部的,但調兵遣將的權力卻在總參謀部手中,也就是說打誰。怎么打,都是總參謀部說了算,而總參謀部不止可以調動國防軍,也可以調動皇家禁衛軍。

因為財力的問題。國防軍暫時給出的兵員數目是三十萬,暫時全部是陸軍,不設置空軍跟海軍。

也就是說中華帝國目前一共有三十萬國防軍的額度。全部是陸軍,而這部分國防軍實行的是募兵制,不是義務兵制。

也就是說,國防軍會下發三十萬兵額,在中華帝國統治區域內設置招兵點進行募兵,募兵被招募后,會送到規定的地方進行統一訓練,最低的雇用時間都是五年,當兵期間除非放假,否則必須一直呆在軍營里效力。

國防軍的武器裝備也是1860式大蓋步槍,只不過重武器比皇家禁衛軍少,另外自行車跟騎兵也更少。

由于國防軍的待遇不差,僅次于皇家禁衛軍,傷亡率也很低,還有諸多以前精武軍的好處,比如軍屬有優惠之類,所以這三十萬名額根本不愁,因此制定的條件其實還蠻高的。

第三級部隊就是民兵部隊了。民兵部隊全稱叫“帝國國民警衛隊”,也吃國家財政,受國防部領導,實行的是動員兵,也就是義務兵制度。

同樣由于目前財力所限,所以沒有空軍跟海軍,只有陸軍,也沒法實行全民服兵役的制度,但還是規定了一百萬的民兵額度。

也就是說,目前中華帝國將會按照各地區的人口比例,攤派民兵的兵役資格數量,只要資格達標的人,必須強制性的定期服兵役,在工閑或者農閑時分參加國民警衛隊的訓練,緊急的動員時刻甚至要直接上戰場,而任何不按照規定服兵役的,都會受到嚴懲。

民兵部隊的武器么,則是人手一支夏普斯步槍。

雖說民兵部隊是強制性攤派,強制性服役,但因為當兵期間也有補助,對一些貧困地區的百姓來說,也是相當有誘惑力的,通常都是那些當不上禁衛軍,也當不上國防軍,卻又想當兵吃皇糧的人的第一選擇。

畢竟根據說明,民兵也要上戰場,功勛制度都是一樣,一旦戰場立功,就可以轉正成為國防軍或者直接成為禁衛軍,所以誘惑力還是很不小的。

也就是說,在軍隊方面,李永吉發狠了,禁衛軍的指標是二十萬人,國防軍的名額是三十萬人,國民警衛隊的名額則直接上到一百萬人,加起來,就是一百五十萬的軍隊!

這一百五十萬的軍隊,再加上總數近五十萬的警察部隊,加起來就有超過兩百萬的武裝力量!

好在中華帝國如今地盤更大,都是精華區,加上稅收制度越來越完善,財政問題很富裕,而且人數最多的國民警衛隊可以不脫產,所以總體而言,對財政的壓力還不算很大。

其實這個計劃李永吉早就有了,只不過借著這次英法俄干涉的情況提前爆發出來而已,李永吉相信,只要這支大軍籌建出來,又渡過英法俄三國聯合干涉的坎,那中華帝國的崛起,就真的無人可擋了!(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