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六三章 太平軍二次東征(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六三章 太平軍二次東征(二)

第一六三章 太平軍二次東征(二)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14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當李永吉把情報通報給自己的參謀處之后,就靜心的等待參謀處的討論結果,這并非是因為李永吉自己沒有辦法,而是他想盡量的去培養參謀處的這些人。(頂)(點)(小說)23wx

別看參謀處跟參謀部只有一字之差,實際上含義卻完全不一樣。

參謀部是一個縱覽全局的戰略性部門,一支部隊里包括情報處理,后勤保障,具體的作戰安排等等,都需要參謀部去負責。就目前的階段而言,參謀部更像一個協調機構跟監督機構,負責整只部隊的具體運轉,而指揮官只是一個最高決策人罷了。

而參謀處則不同,參謀處實際上是隸屬于總參謀部的一個下屬戰術性部門,不需要考慮那么多,只負責根據已有的情報,去研究并制定作戰計劃,其他的事情不管。

每一個團級以上的部隊,都有一個參謀部,但卻未必每一個參謀部都有一個專門負責制定作戰計劃的參謀處。

到現在為止,只有直接對李永吉負責的精武軍總參謀部,才有參謀處這個特殊部門,而具體到下面的各級參謀部,則沒有參謀處這個部門,具體作戰計劃都得由部隊最高長官自己做決定。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精武軍這支部隊跟一般的古代部隊不同,組織更復雜,對后勤的要求也比較高,考慮的東西也多,如果沒有一個高效的作戰參謀處,什么都要指揮官自己去考慮,去負責,總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而參謀處是專業人士集思廣益的部門,總比一個人拍腦袋做決定要穩妥一點,因此現代的參謀制度是必然要實行的。

可是,精武軍畢竟底子太薄,特別是參謀人員奇缺。各級指揮官也沒多少聽從參謀建議的意識,所以怎么打仗還是各級指揮官聽從上級指示,或者干脆自己說了算。

因此,如今的精武軍各級參謀部,更像一個監軍跟后勤管理員,各級的參謀長以及那些參謀們,更多的是監督上級命令的執行情況,確保部隊順利運轉,對作戰計劃頂多有建議權,卻沒法干涉最高指揮官的決策。也不能直接指揮部隊。

所以,目前精武軍的參謀制度還比較稚嫩,不管是成熟的參謀意識,還是合格的參謀人員,都是奇缺無比,因此李永吉才不得不從頭培養,先在總參謀部里設置一個參謀處,然后慢慢的培養合格的參謀人員,等這些具備作戰規劃的人員成長起來。再慢慢給他們實權,慢慢的推廣參謀意識。

正因為如此,每次李永吉在做決定之前,都會先把自己獲得的情報給參謀處的那批年輕人。而他們每天不干別的,就是負責接收情報,再根據情報制定作戰計劃,最后大家把計劃集中討論。選出最好的一個交給輪值參謀,輪值參謀再把計劃交給李永吉過目。

輪值參謀通常是三個月一換,而這段期間的輪值參謀。則是最近表現突出的周勝軍。

果然,情報交出去兩個小時之后,這些作戰參謀們就給出了一個初步的計劃。

“報告首長。”照例是輪值參謀周勝軍負責做匯報,“根據我們參謀處的初步討論,目前的態勢雖然看起來對我們很不利,但總起來還是我們的實力占優,畢竟我們有更強的火力,更強的通聯能力以及更強的機動力。

所以,我們建議以不變應萬變,各部先不要著急,也不要急著制定反攻鎮江的計劃,先各自緊守自己的防區,等待敵人進一步的動作。

就目前看來,太平軍這一次的動作絕對不小,攻打鎮江恐怕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很有可能攻打我們的縱深后方,或者繼續攻打我們的部隊結合部,直接切斷我們的上下聯系。”

“嗯,分析的不錯。”李永吉點點頭,“那你們覺得太平軍最有可能怎么做呢?”

“就我們分析,太平軍如果想要取得勝利,就必須走速攻法,下一步大概有五個方案可選。”

“五個方案?這么多?”

“是的。”周勝軍點頭,“至少五個。”

“那你說說都有哪五個。”

“是,首長閣下。第一個方案最簡單,打下鎮江后,直接進攻丹陽跟常州,然后跟上次打破清軍江南大營那樣順次席卷就行了。

第二個方案,兵分兩路,其中一路直接率兵東進,打下丹陽,并以丹陽城為依托展開布防,吸引我們來攻;另外一路則沿長江而下,在上海附近登陸,直插我們的大后方,來個東西對進。

第三個方案,同樣兵分兩路,第一路守在鎮江以吸引我們進攻,第二路在鎮江口就渡過長江,然后攻下揚州當跳板,再做出直插淮安,威脅我們北伐部隊后方的態勢。

如此一來,我們就要放棄跟清軍的決戰,轉而回身救援,這樣也就解了清軍的危機,甚至可能讓清軍有機可乘,形成一南一北夾擊我們北伐軍的態勢。

如果我們不管不顧,不回軍救援,那在揚州的部隊就可能真的攻打淮安,真正的威脅我們的后路,當然也可能尋機渡江,直插常熟與上海,繼續攪亂我們的后方。

第四個方案,他們也可以……”

“停!”李永吉忽然擺擺手,“不用繼續了,反正聽你這么說,似乎是戰役的主動權在他們手中,他們想打哪兒就打哪兒?”

“戰役的初級階段,的確可以這么說。”周勝軍點點頭,“畢竟他們是進攻方,我們是防守方,在徹底明白他們的作戰意圖,并有針對的做出反擊之前,我們的確是更加的被動。”

“所以,你們的意見就是不變應萬變?等待他們徹底展現出作戰意圖,并露出破綻再動手反擊?”

“是這樣沒錯。”周勝軍道,“我們雖然是防守方,比較被動,但我們有城市做依托,各地都有足夠的守備部隊,每一個大城市跟戰略要地。也基本裝備了無線電通信設備。

所以,我們的每一個城市至少都可以承受住他們五天以上的攻擊,而有這個時間,我們完全可以調動附近的援軍展開救援,并聯合我們的守城部隊,來個里應外合。

因此,我們既然占據了情報優勢跟機動優勢,就應該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不能輕舉妄動,等我們明白了他們的意圖。再有針對的聚集大軍前去剿滅就是。”

“太被動了,我不喜歡。”李永吉搖搖頭,“你們難道就沒有更積極的方法了么?比如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這個……”周勝軍愣了愣,“什么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怎么這么笨。”李永吉道,然后幾步走到地圖前,拿起教桿指著地圖上南京的位置道,“看這里。看到這里你有想到什么沒有?”

“天……不,南京?”周勝軍想了想,“首長,難道您想讓人攻打南京?吸引對方救援?”

“沒錯。”李永吉道。“我們雖然因為占領的地方夠多,看似處處都可以被攻擊,但他們也不是沒有軟肋,那就是他們有個必救之處。而這里,就是南京,也就是他們的天京城。”

“這個。我們倒是也想過。”周勝軍搖搖頭,“但是南京易守難攻,守軍也眾多,而我們在南京附近也沒有多少部隊,如果直接組織部隊攻打南京,恐怕反而被對方所趁。”

“不用多,只要一個甲種團,就能夠威脅到南京了。”李永吉道,“你看,我們再當涂縣還有一個甲種團,是張威的弟弟張風帶領,我們可以讓張風的團直接攻打南京!”

“可是,一個團根本就打不下南京的。”周勝軍搖頭,“根本不可能嘛,就算是做威脅,也未必有多少用處。”

“是啊,一個團或許打不下南京,也或許沒多少威脅。”李永吉笑了笑,“既然一個團不行,那就一個師,我們可以讓張威的第二師集中起來,然后用整個甲種第二師的力量,主動向南京出擊。哼哼,我用一個甲種整編去攻打南京,這下子他們總該害怕一點吧?

其實呢,這個第二師到了南京也不用真的強攻,只要姿態做足,向南京城打幾炮,對方就不得不召集部隊回來救援,至少可以減少前方的壓力。”

“那當涂怎么辦?蕪湖一代可還是有太平軍的部隊的。”周勝軍道,“萬一當涂的團前腳走了,他們后腳過來攻打怎么辦?光靠守備部隊可未必能守得住。”

“怎么會守不住。”李永吉道,“我們在雁來洲還有一個野炮團,有這些火炮看著,他們來多少都是白搭。而且,在廣德縣我還有第一師分出來的一個獨立守備團駐守,這個守備團可是個大編制團,有五千人,實在不行也可以趕去救援嘛。”

“這樣啊。”周勝軍皺了皺眉,“行倒是可行,可集中一個師去攻打南京,還是有些冒險啊。”

“總比任憑他們亂折騰,被他們牽著鼻子走要好。”李永吉一擺手,“好了,就這樣發布命令吧,讓張威集中一個整編師的力量去攻打南京,在南京城下圍點打援,殲滅敵人有生力量,至于其他地方么,發布一級的紅色警戒令,讓地方守備部隊跟民兵部隊緊守城池!這就已經足夠了!”

“明白!”周勝軍敬了個禮,“命令立刻執行,不過,我們還打不打天津?”

“當然要打,我們跟他們不是一波的。”李永吉笑了笑,“通知部隊,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們就向天津出發。哼,本來還想多給天津守軍一點時間考慮投降的問題,不過現在時間不等人,看來只能直接開打了!”

李永吉的命令很快通過電波傳達到精武軍的各處部隊,而各處部隊也立刻依照李永吉的命令開始行動。

常州、蘇州、常熟、上海、杭州等一個個精武軍控制下的大城市都開始實行一級紅色警戒令,所有的民兵都停止訓練,被迅速動員起來,拿著分發到的武器,跟乙種守備部隊一起,作為防守城市的一線主力。

與此同時,各地所有的施工作業中,除了一些極其重要的。無法立刻就停的施工作業外,其他的全部暫時停止,然后這些施工的民工全部被分發大砍刀或者長矛等冷兵器,去協助警察部隊鎮壓地方,盤查可疑人等,同時也充當守備部隊的替補。

至于那些還在江南地區的精武軍主力,也就是張威直屬的甲種第二師主力,則開始全部向蘇州城開進集中,等全師匯集在一起后,就要直插南京。攻敵必救!

可以說,這一次太平軍的偷襲,等于是一次考驗,是對整個精武軍與江南軍政府的一次考驗,考驗的不是別的,正是新生政權的組織能力與應變能力。

還別說,別看江南地區的官僚體制還有些松散,但軍隊的組織卻更強大,更有效率一些。

而且經過這么長時間的經營。江南地區的中下級階級都心向精武軍,宣傳機構也不遺余力的進行宣傳,所以他們都對勝利充滿信心,根本就不怕太平軍來攻。甚至很多人還指望建功立業,然后借著功勞轉正,成為正式精武軍的甲種或者乙種部隊呢。

就在整個江南地區都開始行動起來的時候,又陸續傳來三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陳玉成率軍突襲揚州,由于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加上有奸細打開城門。外城已經被攻破,但揚州內城卻在守將陸天明的指揮下死守不退,目前跟陳玉成的大軍依舊在拉鋸中。

第二個消息,鎮江的洪仁達親自率五萬親軍,外加黃文金等其他三萬雜牌部隊,直接把丹陽城給圍困了起來,以做圍點打援之態。

第三個消息,是陳玉成的手下悍將程學啟率兵三萬,加上楊輔清的一萬人,從蕪湖出發,直插寧國府,如今已經跟寧國府的守軍交火。

第四個消息,李世賢從寧波出發,帶兵兩萬,直插紹興,在紹興城外扎營對峙,并做出威脅杭州的姿態。

至此,太平軍的東征攻勢已經全部展開,雖然還不知道是否有沒有其他后招,但僅僅就這一次攻勢來看,對方是籌謀已久,而且來勢洶洶,絕對不是那么容易對付的。

面對這種情景,江南軍政府各部嚴格按照李永吉的命令行事,繼續依托城市嚴防死守,絕不輕舉妄動。

就在太平軍偷襲鎮江后的第六天,精武軍的甲種第二師已經全部匯集到了蘇州城內,緊接著,經過一天的休整之后,張威就迫不及待的帶兵出城,直接向南京進攻。

由于事關重大,所以張威在出城的時候,作為李永吉的哥哥,同時也是江南政府的行政院院長的李永昌親自送行。

“張將軍!”臨別之際,李永昌感慨的道,“此去南京,責任重大,將軍務必多加小心,不可辜負了我家濟世的信任啊。”

“院長大人請放心。”張威輕輕一抱拳,滿臉都是堅毅之色,“卑職一定以穩妥為要,絕對不耽誤大帥的大事。”

“很好。”李永昌舉起一碗酒,“來,請滿飲此杯!”

“叨擾了。”張威接過李永昌的酒碗,一仰脖就喝光,然后啪的一下摔碎。

“好!”李永昌順勢一抱拳,大聲吼道,“祝大人旗開得勝!”

李永昌說完,他身后的各級大小官員也一起抱拳大吼:“祝大人旗開得勝!”

張威也迅速抱拳對眾位大人行了個禮,然后就對李永昌點點頭:“大人請回,震霆這就去了!”

說完,張威瀟灑的一轉身,然后直接騎上馬,稍微一夾,就迅速離開了。

等張威回到部隊中去之后,忽然傳出一陣急速的打鼓聲,那是部隊準備開拔的示警聲音。

緊接著,原本靜靜站在一邊的第二師部隊就開始動了起來,開始一聲不吭的在原地踏步。

再接下來,《狩獵進行曲》的聲音流了出來,而原地踏步的部隊也忽然一動,開始在進行曲的伴奏下,扛著步槍踏步向前。

整個行軍過程中,所有的士兵都一聲不吭,動作標準,步伐也整齊一致,走路簡直就好像是儀仗隊一樣漂亮,突出了第二師官兵紀律嚴格的特點。

別的不說,只是看到這支部隊列隊行軍的森嚴模樣,自李永昌以下的所有官員就都贊嘆不已,并對勝利充滿了信心。

“怎么樣,文爵。”就在這時,李永昌忽然看了看身邊那名理著短發,身穿青色馬褂,顯得十分英武的年輕人,“你覺得他們能不能打下南京?”

這個被李永昌叫做文爵的年輕人,真名叫伍廷芳,文爵是他的字,今年才十八歲,是新加坡的華僑,后來才隨父親回到廣州。

不過,他在十三歲的時候曾經遭到過綁票,雖說最后逃了出來,可之后他們一家受到驚嚇,就干脆去了香港,并在香港接受了西式的教育。

就在幾個月前,伍廷芳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然后他在黃寬的弟弟黃勝的招募下,來到了江南政府,以求為蒸蒸日上的江南政府效力。

正好,這段日子李永昌正打算跟洋人談判,缺一個懂外語的隨身秘書,于是就讓黃勝介紹,而黃勝就把伍廷芳介紹給了李永昌。

伍廷芳人長的帥氣,嘴巴又甜,做人很會來事兒,很快就取得了同樣年齡不大的徐永昌的信任,于是就把伍廷芳當做了自己的隨身秘書,當作自己的親信班底加以培養。

當然,伍廷芳別看人不大,但心思可十分敏銳,他也知道這是個機會,所以對于李永昌,也是竭盡所能的展示自己的忠誠于才華,期待能夠獲得對方的進一步信任。

“回大人,這個我可不好說。”伍廷芳搖搖頭,“張大人的這支部隊威武嚴肅,依我看一點也不比洋人的軍隊差,甚至還略強。不過,南京城易守難攻,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所以依我看,他們應該主要是打著圍魏救趙的主意,通過攻擊南京來緩解太平軍的攻勢,然后尋機見第一。”

“很好,你能想到這一點也不容易了。”李永昌對他點點頭,表面上不動神色,心里卻更加對這個被他當作自己人的年輕人感到滿意了。

就在李永昌在那為自己慧眼識人而自鳴得意的時候,伍廷芳也在繼續仔細的觀察這支部隊,越看越覺訝異。

要知道,此時是伍廷芳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精武軍的甲種部隊,在之前雖然聽過種種傳說,但畢竟沒有親自見過,而這一次在李永昌的帶領下,他總算是親眼見到這支部隊的全貌了。

雖然沒有走到跟前看個仔細,不過只看他們的裝束打扮跟精氣神,還有他們的那些武器,就知道這支部隊不一般,雖然還不敢說比列強的正規軍強,但相比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這就是精武軍!”看著這支行軍過程中沉默到可怕的軍隊,伍廷芳忽然深吸一口涼氣,暗自想,“真是威武之師啊,有如此軍力,這天下,看來早晚是那位的,我果然沒投錯地方!”(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