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五八章 誘敵失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五八章 誘敵失敗

第一五八章 誘敵失敗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11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作戰方案商議既定,精武軍就開始緊張的投入到防御作戰的行動中去,而誘餌部隊也很快選出來,不再是之前引誘那批騎兵進入圈套的士兵,而是第一騎兵團的人。\頂\點\小說(23)(wx)

這是因為此次作戰跟上一次不同,敵人離自己更遠,人數也更多,又是以挑釁為主,還要做到疲敵戰術,所以那些充當誘餌的部隊必須是速度快的騎兵,不能用步兵充數。當然了,這一次為了讓對方跟來,把怒火撒對地方,所以都是穿著原版的精武軍裝束,而不再穿破破爛爛的捻軍服裝。

因為跟清朝已經翻臉,所以精武軍在著裝方面早就沒有了限制,如今除了乙種以下的部隊外,甲種部隊清一色的都是身穿四色多口袋迷彩服,頭戴m56鋼盔,腿上打著綁腿,唯有腳上還穿著布鞋,并非是大皮靴。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價格問題,因為迷彩服跟m56鋼盔在現代社會都比較便宜,而且一般也不容易損壞,但鞋子就不同了,皮鞋的價格可不便宜。

再說經過實際檢驗,布鞋要比皮鞋更輕便透氣,走1860年的中國這種土路爛路居多的地方更合適,而且軍用的布鞋還可以讓這個時代的中國老百姓制作,等于給他們增加了工作崗位與收入,所以最終鞋子問題就依舊是布鞋,跟其他部隊一樣。

雖然鞋子都一樣,但因為迷彩服與鋼盔更顯眼,所以精武軍跟其他部隊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特別是m56式鋼盔,那略顯丑陋的造型讓人記憶深刻,因此精武軍甲種部隊在民間也被稱呼為花衣兵或者鐵帽兵。

就這樣,一千誘餌部隊重新穿上迷彩服,戴上m56鋼盔,騎上高大的夸特馬。帶上長竹竿以及割下的俄國人的人頭,隨身只攜帶了一把夏普斯步槍以及一把柯爾特左輪手槍,然后等精武軍的防御陣地展開完畢,就一人雙馬,全部輕裝前進了。

一人雙馬,當然是為了增加速度,自從精武軍根據卡爾松的建議進行了軍種改制,特意分出騎兵部隊,并把夸特馬等優秀馬匹集中供給這些人用之后,騎兵部隊的技術越加精湛。像一人雙馬這種情況,是每一個騎兵部隊都必須掌握的技能。

由此可以看出,這些擔當誘餌的騎兵部隊技術非凡,而他們能如此熟練的掌握一人雙馬,這也跟騎兵部隊的作訓制度有關。

同樣是根據卡爾松的建議,精武軍雖然馬匹數量不少,特別是優秀的洋馬很多,像現代社會經過改良的夸特馬、貝爾休侖馬還有伊犁馬等優秀戰馬,總數早就超過三萬匹。其中只有不到一萬匹被當做種馬培育,其他的兩萬多匹全部投入了騎兵部隊。

戰馬雖然很多,但真正的騎兵部隊卻很少,過去除了李永吉的八百人警衛營外。其他的正規騎兵就只有三個騎兵團,這些騎兵團一個團只有一千名正規騎兵,但候補騎兵卻有兩千人。

一個真正的騎兵團,對外雖然宣稱只有一千人。戰斗的時候也按照一千人算,但實際上一個騎兵團的總數有三千人,馬匹數量則是三千匹!

也就是說。一個騎兵團中,真正的作戰騎兵只有一千,類似于正規的騎士,作戰的時候也只按照一千人算;至于另外的兩千人則是候補騎兵,平時負責照料馬匹,應付后勤,學習騎兵戰術,當然也充當替補,類似于騎士中的見習騎士,對外則說成是后勤兵。

平時的時候,一個騎兵團都是三千人整體行動,可一旦發出作戰命令,要求騎兵出戰的時候,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就只有那一千名正規騎兵出動,而正規騎兵出動的時候,為了增加機動力,最低限度都是一人雙馬!

這么做看似有些浪費人手,其實不然,這個制度實際上是為了加快騎兵人才的培養。

騎兵不同于普通步兵,花費的心思與培養的成本都太大,畢竟一個人要學會普通的馬術本身就不容易了,還得學會應付戰場上的突發情況,所以都是優中選優,從一開始的時候,就選擇適應馬匹速度最快的那批人充當騎兵。

然后,一個最優秀的人當戰兵,兩個其次優秀的人當輔助,這種情況可以讓那名正規騎兵拋開一切雜物,每天把大量時間全部用來專心的訓練馬術,其他像照料馬匹等事情都由后備騎兵負責。

這樣一來,就可以讓那名最優秀的正規騎兵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馬術以及騎兵戰術,從而在最快的時間里形成戰斗力,而在這個期間呢,后備騎兵耳濡目染,也會得到學習,學習速度雖然沒有正規騎兵快,但相差也不多。

精武軍的騎兵部隊能在這么短時間內就形成戰斗力,跟這種12的戰時精英培養制度是分不開的,否則的話,要是按照老式的方法來,一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培養出真正的騎兵的。

當然了,這種騎兵制度是為了應急,真正的騎兵肯定還需要大量時間的學習,按部就班的來,所以在青浦軍校中,有專門的騎兵科,而騎兵科除了有大量優秀的戰馬以及教學材料外,老師也很優秀,正是卡爾松本人。現在卡爾松每天就是悠哉游哉的在青浦軍校當教官,日子過得倒也悠閑自在。

由于距離并不算遠,才三十里地,所以這批充當誘餌的騎兵部隊根本不需要體恤馬力,就按照時速25公里的標準行軍速度,向據說是俄國干涉軍以及清軍漢八旗的營地奔去。

也虧得這片土地都是大平原,而且秋高氣爽,土地很硬,走的又基本上是官道,所以誘餌騎兵的速度很快,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抵達了敵人營地的外圍。

第一騎兵團的團長叫陳橫,他也是這次誘餌部隊的指揮官,他到達敵人的營地外三里處才下令停止前進,然后就騎在馬上,拿出望遠鏡仔細的觀察對面的情況。

三里是規定的安全距離。因為在這個時代,野戰火炮還是以前裝火炮為主,而野戰火炮一般最強的就是12磅炮,這種炮通常也就是能打個1000到1500碼,大概1.37公里,所以在1.5公里,也就是三里處停軍駐扎,就已經屬于安全距離了。

當然,3里的安全距離是最低限度的距離,一般都是要求在5里范圍就停軍。不過這次他們是充當誘餌,而且陳橫一向以膽子大聞名,所以他每次停軍都是在敵人三里處,美其名曰是方便觀察,但實際上就是為了顯示自己膽子大,這一次也不例外。

從八倍望遠鏡中,陳橫發現對面的營地里一片塵土,看起來對方已經發現了自己,于是冷冷一笑。揮舞了一下手臂,大聲道:“兒郎們,開工干活了!給我把首級挑起來!”

一片歡快的吼聲中,后面的騎兵跟陳橫的動作一樣。同時拿起竹竿,然后把隨身帶的首級挑在竹竿頭上,然后高高的豎了起來。

這些首級幾乎全部都是俄國人的首級,只有一小部分是清軍的首級。這些首級被高高的挑在竹竿上,然后這些騎兵就大呼小叫的來回小跑,甚至還不時的掏出左*輪*手*槍對天開槍。挑釁侮辱的意思溢于言表。

陳橫并不擔心距離太遠對方看不清,雖然陳橫知道對方未必有自己這樣先進的雙筒高倍望遠鏡,不過對方既然是洋人,單筒望遠鏡肯定是有的,而在三里的距離上,單筒望遠鏡就算看不清,至少可以看出竹竿上的人頭大概是什么人,畢竟別的不說,俄國哥薩克騎兵的軍帽可是與眾不同的。

然而,自己在這里大呼小叫了半天,對方依舊是沒有動靜,根本沒有派人出來,這讓陳橫有些疑惑。

對方怎么這么沉得住氣?是看透了自己的挑釁意思,還是對方沒看清楚?

想了想,陳橫撇撇嘴,決定給對方來個更刺激的挑釁,于是吹起了高頻口哨,等所有人都停止鬧騰,他高聲一吼:“兄弟們,老毛子估計看不清,我們給他來點更狠的!我命令,拉開距離,車懸陣,以我為首,跟我走!”

說完,陳橫挑著竹竿上的人頭,大聲高呼,一馬當先的沖向對方營地。

看見陳橫都這樣了,其他人也迅速有樣學樣的跟上,并在行進過程中很快就組成了一個松散空心大圓環的車懸陣。

陳橫這次一直來到對方營地前四百米處,順勢把手中竹竿往地上一插,然后撥轉馬頭,迅速的繞開,緊接著,后面的人也跟著過來,在稍后的地方也在地上插上了挑著人頭的竹竿,繼續繞開。

就這樣,一千人很快就把一千根挑著人頭的竹竿插在了對方營門前400米處,然后迅速跑到離開營門大概450米的范圍內,掏出夏普斯短管卡賓槍,噼里啪啦的對著那些首級開起了槍。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用目視,也能大概看清那些人頭都屬于誰。

其實就算看不清,只要腦子不傻,看看對方的騎兵居然大模大樣的炮過來,而己方的騎兵卻不見了蹤影,都應該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兒了。

終于,對面很快就有人忍不住,乒乒乓乓的開起了槍,聽那槍聲就不像抬槍,而通過高倍望遠鏡一看,果然,開槍的全都是身高馬大的俄國人!

可惜,精武軍的騎兵都離開對方有450米遠,那些俄國人的火槍又大多是前裝滑膛槍,有效射擊距離不過150碼,不到140米,那么遠的距離,根本就不管用。

要知道,此時的沙皇俄國雖然也算是歐洲列強,但他們的裝備跟英法等列強還是差距不小,這個差距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已經體現的一清二楚。

英國跟法國等列強,此時的主力軍對已經普遍列裝了米尼線膛步槍,而俄國線膛槍在軍隊中的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五,就算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后,緊急開始裝備,但由于產能以及軍費所限,普及率還不到百分之十,而且基本都裝備在西線的歐洲部隊。

像東方的部隊,比如東西伯利亞方面的俄**隊,此時還是以老實的前裝滑膛槍為主。后裝的線膛槍一桿也沒有,前裝的米尼線膛槍普及率還不到百分之二。

也就是說,這些俄國人的火槍十分落后,射程很低,只有火炮能打到對方,不過他們的火炮也多是老式的前裝炮。為了輕便,這次隨軍帶的火炮大部分都是六磅炮跟八磅炮,根本就沒有十二磅炮。

對于六磅跟八磅的野戰炮來說,450米的距離倒也能夠得到,但只能用實心彈。而對方散的那么開,自己的火炮又不多,開炮的話,有多大效果也實在夠嗆。

而且,陳橫雖然看似無法無天,但其實他十分小心,一直在小心的用望遠鏡觀察對方的情況,他早就知道在這個距離上,對方的火槍對自己沒威脅。只有火炮才能打過來,因此他一直很注意對方的火炮。

俄國人的野戰炮,不管是六磅炮也好,八磅炮也罷。此時全部都是前裝的步兵炮。

這種步兵炮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仰角不高,一般都是當直射火力使用,所以要開炮打人。不能放在步兵的后方,那樣說不定會打到自己人,而是必須要把火炮推到前線。對著敵人直射,因此只要小心觀察,還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果然,沒一會兒,陳橫就看到對方的陣線忽然有幾個地方散開了,從后面推出了一門門火炮,看到這里后,陳橫果斷的一吹哨子,然后撥轉馬頭,呼啦啦的跑開了。而其他人也聰明的緊,聽到命令也一樣迅速散開,然后掉頭跑開了。

重新跑到后面,陳橫發現對方還是沒動靜,眉頭一下子就皺了起來。

很快,陳橫把自己的參謀長李飛叫了過來:“小李子,有點不對勁兒啊,不是說老毛子紀律差的離譜,最心急氣躁么?咱們都這樣了,他們還能沉得住氣?”

“這個,我也不知道啊。”李飛撓了撓頭,“老毛子的事兒,我也都是聽我家少爺說的,具體怎么回事兒,我也不清楚。也許,也許是這些人膽子小,或者,或者對方的指揮官比較精明?”

“膽子小?那倒未必。”陳橫搖搖頭,“之前咱們打他們的騎兵,他們雖然蠢的要命,但跟膽小卻一點關系沒有。另外之前他們也開了槍,看來紀律也就馬馬虎虎。嗯,我看,應該是對方的指揮官不讓出擊吧。”

“可為啥對方不出來打我們呢?”李飛用手摸了摸下巴,這還是他跟李永吉學的習慣,“我們才一千人啊,又不多,他們那個營地那么大,我看起碼有七八千人,沒理由怕我們一千人啊,實在不行,也可以出動騎兵追我們……哎?”

果然,說到最后,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都同時點點頭,似乎都想到了一個原因。

“看來就是這樣了。”陳橫點點頭,“對方已經沒有多少騎兵了,所以不敢出來追我們,因為他們知道步兵追不上我們。”

“會不會是陷阱?”李飛接著問,“對方不可能把所有騎兵都派出去當探馬吧?會不會也想跟我們一樣,讓我們麻痹大意了,再給我們來一下狠的?”

“你是說打埋伏?不過這里都是平地,一覽無遺,跟我們埋伏的小樹林可不一樣,他在哪兒打埋伏?”

“也是,不過,我們之前真的運氣那么好,把對方的騎兵全留下了?”

“說那么多都是猜測,試一試就知道了。”陳橫笑了笑,“你找兩百人,在陣前三……不,二百五十米處,繞著對方的營地跑一圈看看……你不準去!”

“好……嗯?為啥又不準我去!”李飛恨恨的道,“為什么?你……團長你不講理!”

“哪兒那么多為什么!”陳橫撇嘴道,“我是團長,這個部隊里我說了算!總之,說不準就不準,執行命令!”

很快,兩百人就挑選出來,他們全都換了一匹休息比較充分的馬匹,然后全身只帶一把柯爾特左輪槍跟65式騎兵刀,然后就呈現松散的陣型,開始在對方二百五十米處,圍著營地繞圈,明目張膽的進行挑釁跟觀察。

由于這批騎兵的速度很快,火炮跟不上,而250米的距離,對方火槍的射程又打不到,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對方圍著營地兜了個大圈子。

等這批偵查小隊騎著渾身冒汗的馬匹安全返回的時候,陳橫就徹底明白了,對方是真的沒有了騎兵,所以才不敢輕舉妄動。

想想也是,就算俄國人驕橫無比,但他們畢竟不是無知的傻子,在這種一覽無遺的大平原,沒有騎兵部隊的話,單純靠步兵去追敵人的騎兵,那除非是腦子抽了。不過看對方的舉措,人家的士兵雖然素質一般,有些沉不住氣,但指揮官看來還保持有足夠的冷靜。

“看來對方是真的沒有騎兵,或者騎兵數量不足,所以不敢隨便出營了,這樣一來,我們的誘敵政策恐怕是不好使了。”陳橫摘下頭盔摸了摸頭上的頭發茬子,“馬拉個巴子的,全軍就地休息,我們跟他們拖……還有,小李子,趕緊跟大帥打電話,把這邊的事情全部通報過去,有請讓大帥定奪!”(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