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一一章 青浦軍校與影響深遠的演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一一章 青浦軍校與影響深遠的演講

第一一一章 青浦軍校與影響深遠的演講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西歷1860年的8月1日,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中國也發生了許多事,不過真正被后世所銘記,被后世各大搜索引擎收入百科,并被中國中學歷史課定為必考題的事情,就只有一件事——這一天,是青浦軍校正式成立的日子。:3w.23wx

在后世的國內國外的歷史上,特別是軍史上,都給予了青浦軍校很高的贊譽,被稱為中國第一所現代軍校,是中國現代軍官的搖籃,是世界四大軍校之一,中國五大軍校之一。

由于這里不僅僅是出產中國國籍的名將,還誕生了許多國外的名將,并且這些名將都在未來的歷史舞臺里很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出現過同期的名將校友對戰的情況,所以青浦軍校又被稱為國際名將孵化器。

盡管青浦軍校在后世享譽國內外,是世界軍人向往的圣地,但她成立的時候并不招搖,在當時也并不被當時的外人所看重,甚至連成立的過程也很簡單。

沒有什么剪彩儀式,也沒有什么閱兵式,就只是李永吉在一群年輕人跟前發了個簡短的演講,并跟當時軍校的第一批師生一起照了個相合了個影就完事了。

軍校最初的校址,就是把精武軍起家的養心居老營簡單一收拾,再在軍營大門口換個用楷體字寫就的“青浦軍校”四個大字的牌匾,基本就算是成了,與后來又是在門口立碑,又是在門前立牌坊。又是立雕像的情況完全不同。

青浦軍校的第一任校長叫俞鴻瑞,這也是個被記入歷史的人物。不過在當時,他不過是個年齡才剛滿十九歲的青澀青年。他之所以能當上校長,倒不是他有什么特殊功勛,全是拜李永吉搞的那套特殊選拔機制所賜。

很明顯,青浦軍校的第一批老師,就是教官培訓班的那六十名尖子生,不過大家起點一樣,水平相差不大。也沒有說誰特別擅長什么,同時老師中也有不同的崗位,比如教導主任。比如不同科的老師。其中有的崗位沒人要,有的崗位卻都爭破頭,怎么一一對應的安排好這些人呢?

李永吉的辦法很簡單,先選校長。然后由校長任命并安排老師的崗位。

校長選拔分幾個環節。首先是毛遂自薦,也就是自己站出來說,我要當校長。

如果就你一個人跳出來,再沒別人,那校長就是你了,如果還有別人跟你爭,少于五人的,就由下面的人投票。投票多者獲勝,要是多過五人同時競選。就開始加一個筆試。

筆試就是答卷子,是考察你的基礎理論知識,筆試成績最好的三個人會成為候選人,重新站在臺上,各自發表競選演講,然后再讓老師投票,投票最多的那個人,就是校長。

校長的權力很大,除了李永吉外,在學校內部可以任命一切老師的崗位,也可以對任何老師進行公開的獎勵或者處罰,對學生也有開除與否等權力,簡直就好像一個獨裁者一樣。

不過校長有任期,一任五年,任期結束了可以再次競選,選上了你就就繼續干,選下去了就讓位給新的校長。每一個校長可以最多連任三次,到了第三任,就不能再去競選,而是必須讓位給新人,搞一個類似美國總統的選拔制。

當然了,不同的是,這個學校內部選拔出來的校長,只是一個提名,最終是否能當上校長,還得李永吉這個老大說了算,不過既然這一套是他搞出來的,那么一般來說,只要是老師內部選出來的人,李永吉都是一概通過。

很明顯,俞鴻瑞年紀輕輕的就能當上青浦軍校的第一任校長,就是因為這種特殊的選拔機制的緣故。

他先是在筆試考核中獲得了第二名,然后在第二個演講與投票環節中勝出,最終獲得了第一任校長的職務。

所以說,從這個選拔過程看,這個俞鴻瑞雖然年輕,但卻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以及頗好的人緣跟口才,具備這幾種品質,當個校長是完全沒問題的。

說完了老師,再說學生。

青浦軍校的第一批學生,并沒有從精武軍中選人過來,而是重新向社會公開招生。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從頭學起,并保護老師的權威,畢竟這些老師以前也是精武軍的一員,如果直接找精武軍的人過來,可能未必會買賬。

既然是要進軍校讀書,那自然就要比早期精武軍招兵的條件要高。要想進青浦軍校讀書,必須年齡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高要過一米七,視力過2.0,身體健康沒疾病,這些硬性指標過了之后,還要進行筆試跟面試。

筆試就是考察你的知識掌握量,也就是識字多少,在這方面依舊沒有太多的要求,不是說你必須有秀才、舉人甚至進士的水平才行,而是說你只要能熟讀三百千,能認字兩千左右,讀三百千這樣的讀物不困難,同時能書寫大概五百到一千字左右,會做加減乘除,就算你過關。

筆試過關后,還有面試,面試環節是你一個人面對三名考官,然后大家輪流問你問題,比如問你的出身,比如問你對精武軍的看法,比如問你對洋人的看法,比如問你對漢人跟滿人的看法等等。很明顯,這是思想政治考察關,思想不過硬,或者腦子不夠靈活的,一般也很難入選。也就是說,你前面都過關了,面試不過關,一樣不能進來讀書。

盡管條件苛刻,但待遇卻太好了,因為一旦進入青浦軍校讀書,吃穿住用全免,每個月還有一兩銀子的補貼。如果是家里比較貧困的,還可以申請特困津貼。一旦考察屬實,就可以給你每月額外多二兩到五兩銀子不等,但是如果撒謊。立刻開除學習。

同時,一旦進入青浦軍校讀書,就自動成為精武軍中的一員,那么家人也可以享受精武軍的庇護,也就是說,你進青浦軍校了,你家人就不用跟官府繳納錢糧了。如果他們要收,就去找精武軍收去!

不過呢,這種庇護是有范圍的。那就是你必須在精武軍的控制范圍內生活,如果你在山西山東之類精武軍無法控制的地區,那就不行了,但是你可以全家搬過來。搬遷費精武軍可以用無息貸款的形勢替你出。你以后還上就行。

一旦從青浦軍校畢業,最低軍銜就是下士,出來直接就可以當副班長,最高可以當上尉,出來直接就當連長。

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精武軍目前已經開始全面推行內部軍銜制,這是有別于清廷的軍制,使用的完全是現代軍銜制。不同級別的軍銜,對應不同的待遇。

精武軍的軍銜目前大體分為兵、士、尉、校、將這五級。其中每一級又有細分。

兵分為列兵、下等兵、二等兵、上等兵這四級,主要是根據年限來算。

當兵一年之內都是列兵;一年之后,兩年之內是下等兵;兩年之后,三年之內是二等兵;三年之后都自動成為上等兵。上等兵當滿五年,也就是最多當八年兵之后,如果這期間沒有升級成為士官,就要被要求從部隊中退役。當然了,如果是立下功勞,軍銜也可以快速提升,有可能你在一場戰中中立下了大功,一下從列兵提升到上等兵,那待遇一下就不同了,畢竟待遇以后都是根據軍銜算的。

士也叫士官,是最低級的軍官,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長這四級。士官一般是指從副班長到排長之間的軍官,士官長一般就是當排長,是軍隊中的基層軍官。

要當士官,目前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在隊伍中建立軍功,上司根據你的功勞特別提拔,另外一個就是就讀軍校,比如青浦軍校,并讀完課程,獲得畢業生資格后,就可以根據你的學習成績,直接授予對應士官的軍銜。

也就是說,士官一級不看年限,不會自動升級,要想升官,就只有兩個途徑。

第一,可以在訓練或者戰斗中立下相應的功勞,被上司推薦提拔獲得升遷;第二,可以通過自我學習進修,通過軍校的相應級別的士官考試獲取。每一級士官,最多當五年,五年后如果你沒有升遷到上一級,就必須帶著你的級別強行退役,當然退役的待遇要比兵好很多。

尉,也叫尉官,是中級軍官,分為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四級。通常是指從副連長到營長之間的中級指揮官,比如少尉通常就是副連長,大尉通常是副營長或者營長。

尉官跟士官的升級制度不太一樣,不是單純看貢獻,而是一看年限,二看貢獻。

具體點說,尉官的出現,是在士官的基礎上,通過在部隊中立下戰功獲得提拔,或者在軍校中因為成績特別突出,由校長推薦提拔。一旦成為尉官,哪怕你一直在混日子,既沒有立下戰功,也沒有通過軍校的各級尉官考試,那你最多可以混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再讓你根據你當時的級別退役。

接下來是校官,校官分少尉、中尉、上尉、大尉四級,通常是指營長到旅長之間的中高級指揮官。校官的晉升制度等同尉官,只不過干的年限略長,可以一直干二十年,如果當了大尉,甚至可以干一輩子。

將就是將軍,正常來說,暫時分為少將、中將、上將三級,是旅長以上的高級指揮官,所有的將軍,除非自己要求退役,否則就可以在軍隊里干一輩子。另外,未來不排除設立特殊的大將甚至元帥軍銜。

由此可以看出,青浦軍校就目前來說,實際上是主要培訓士官一級低級指揮官的學校,要想培養軍校出來的尉官,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也就是說,精武軍的尉官、校官甚至將官,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恐怕都只能從戰功中獲取,好在以后打仗的機會有的是。這倒也不成問題。

軍校的成立的過程雖然簡單,但卻很煽情,尤其是李永吉面對第一批師生所做的那個關于復興中華的演講。更是被歷史永遠銘記,并被后世代代相傳。

李永吉當時是這么說的: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今天我們站在這里,是為了參加青浦軍校的成立儀式,那么,我為什么要成立青浦軍校呢?難道就是單純的為我自己培養軍官么?

答案是。不!

青浦軍校,不僅僅是一所屬于我私人的軍校,她還是一個屬于所有中華民族的軍校。一個屬于所有國人的希望,一個中華崛起的希望!

我們中華文明有五千年的歷史,其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至今也沒有斷絕過。可現在。就在此時,我們的中華大地在哀嚎,地上的子民在哀嚎,哀嚎什么呢?哀嚎我們的衰落,哀嚎我們的愚昧,哀嚎我們的貧弱!

是的,衰落,愚昧。貧弱,這就是我們中華大地的現狀!

看看吧。如今的中華大地,內有國賊內亂,外有洋人欺辱,傾聽統治者身為一個少數民族,卻把我們占大多數的漢人踩在腳底,像螞蝗一樣吸我們的血,吃我們的肉,強迫我們梳著他們的辮子,漢家文化早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甚至被漢家的腐儒視為洪水猛獸!

肉食者鄙,上位者已經不可靠,要想拯救中華,只有靠我們自己。我們必須自己緊握拳頭,去親自打出一個未來,打出一個明天!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青浦軍校的校訓只有八個字,叫做“勇于承擔,勇于奉獻。”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我們要勇于承擔起救國救民的責任,并要為了這份責任,去奉獻我們的一切!

我把這八個字當作校訓,就是要你們每一個人都記住,所謂青浦精神,就是勇于承擔,勇于奉獻的犧牲精神!

你們來這里學習讀書,不是為了我一個人,你們是為了整個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為了整個中華之崛起而奉獻,你們的情操是高尚的,你們的志向更是偉大的。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個人的生命也都是極其短暫的。那么我們該怎樣度過我們那短暫的人生,而不去臨終后悔呢?

我覺得,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

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對別人說,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經歷,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是的,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這就是我對你們每一個人的要求。這不是為了我一個人,也不是為了一小撮人,而是為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是為了這飽受苦難的中華民族!

所以,時代在呼喚,祖國在吶喊,用盡你們所有的力量,去努力拼搏吧,我們的征途,不光是腳下的這一片土地,是一望無際藍色海洋,是永無止境的星光大海!

說完那段即興演講后,他又帶頭開始清唱起青浦軍校的校歌——《義勇軍進行曲》!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就在李永吉開始唱歌的時候,下面早已經淚流滿面的師生也開始跟著唱起來,一開始稀稀拉拉,但越唱越有力,越唱越整齊,雖然調子大都唱的不好聽,但卻雄渾有力,那種帶有使命感的激昂心情躍然于外!

由于心情太激動,大家一連唱了三遍義勇軍進行曲才算完,但那之后,除了李永吉還好點,其他所有人都感覺好像渾身大病了一場,感到全身虛脫,但精神卻格外振奮。

很明顯,李永吉的這段即興演講,是一份七拼八湊的大雜燴,他自己也是說高了以后即興亂說的,所以在條理方面都很有問題。

至于那個義勇軍進行曲,則完全是抄襲,好在這個時空也沒人說這個事兒,李永吉自己就恬不知恥的成了原創,還冠了個原創作者的頭銜。

但在當時,這段被稱為《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演講,以及那首《義勇軍進行曲》,都十分具有感染力與煽動力,讓一眾師生哭的稀里嘩啦,不能自已,激勵并忽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中華崛起這個大義去無私的犧牲。

這段演講由于慷慨激昂,包含熱情,還被翻譯成幾十個國家的文字遠播海外,并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演講,沒有之一。

李永吉也因為這個演講,被稱為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演說家,并且這段演講不但被記入青浦軍校的歷史,還被編入教科書,是后世中國人在小學時期就必學必考的語文課。

到了二十一世紀,這段演講也被拿出來當作所有演說家的學習典范,開始不斷的學習其中的套路與方法,甚至是很多后世許多華裔以及非華裔的年輕人,也把這個當作勵志故事,激勵自己為了理想去拼搏犧牲。

就這樣,李永吉只是一時即興的演講以及一時裝逼的行為,不管在當時還是以后,早已經被各種各樣的過度解讀,并由此衍生出了一大堆理論,甚至把這當成國家主義跟民族解放主義的誕生源頭,這就是他所預料不到的了。

不管怎么說吧,李永吉成立青浦軍校的作用還是蠻大的,先不說后世的影響,就說在當時,他的演講在內波散播出去后,等于第一次為精武軍這個團體指明了前進道路,并為這個團體做出了明確的思想指導。不但大大加強了精武軍內部的凝聚力,更是把他個人的威望推上了又一個高峰,并掀起了又一波狂熱的個人崇拜潮流。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李永吉在精武軍內部真正做到了一言九鼎,再也沒有人能夠動搖他的權威了。(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