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九十五章 無錫新政(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無錫新政(二)

第九十五章 無錫新政(二)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雖搞出了個軍政府與軍法院,不過一開始,大家卻對這兩個部門并不怎么認可。

軍法院目前是依托精武軍的軍法處,多少還可以看做是精武軍軍法處在地方上的分支機構,無錫市民大都覺得與自己干系不大,所以也不怎么在乎,不過那個軍政府就不同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那軍政府沒有朝廷的任命,卻又代行不少官府的職能,表面看起來權力不,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機構將來必會跟官府起沖突。精武軍目前在這里還好,到時候萬一拍拍屁股走人了,讓軍政府獨自面對官府,那就是個大笑話。

因此,別那些儒生士紳,就連那些商人,此時也不樂意加入這個什么軍政府,當什么政府公務員。

大家都認為軍政府是精武軍為了方便在地方上斂財而找的替罪羊,到時候精武軍置身事外,靠這個軍政府撈到了好處,大家卻把怨恨都集中在軍政府上,那加入軍政府的人可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至于警察部隊,這倒是個誘*惑,如今兵荒馬亂,要是手里有一只強兵,那自然是極好的,可惜如果要以自己的身敗名裂去換,那大家也不樂意。

發現大家都不樂意加入這個軍政府,李永吉也不樂意了,我辛辛苦苦搞這么多東西容易么?于是不再勸,而是干脆發下狠話,讓那些加入聯盟的商人強行指定一批人出來當軍政府的公務員,否則別怪他不客氣!

李永吉發了狠話,大家這才開始重視,想起來李永吉是領兵的,講道理不是人家的本職工作,玩蠻耍橫才是他們的本質,跟他們講理純粹找不自在,最后只能推出幾個倒霉鬼出來,當了這個什么軍政府的公務員。

軍政府的辦公地,就選在崇安寺,之前由于太平軍入侵,當地的和尚大都跑掉,至今也沒回來,現在的房屋大都是空置的,正好拿來當軍政府的辦公場所。至于以后萬一那群和尚跑回來怎么辦?很簡單,涼拌!

李永吉早就打聽過了,此時這崇安寺的和尚大都是一群勾結官府欺壓百姓,就會吃喝嫖賭抽的爛人,根本不是什么合格的出家人,名聲大大的壞,這樣的人跑了就跑了,要真敢再回來找便宜,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

無錫軍政府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叫蘇建華,是個四十來歲的瘦子,長得也其貌不揚,看著他那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李永吉就覺得好笑,于是笑道:“老蘇啊,大家都一致推舉你來當這個行政長官,看來你人緣不錯啊。”

一聽這話,蘇建華的臉立刻就更苦了:“大人,您就別埋汰我了,這哪兒是我人緣不錯,大家純粹是看我性子軟好欺負,又是孤家寡人,沒什么拖累,所以才要我來當這個替……不不不,我是,大人您有什么吩咐,我照做就是了。”

“呵呵,我明白。”李永吉走過幾步,在他肩膀上拍了拍,“放心大膽的干,有我精武軍撐腰,不用怕那些。現在他們是看不上這個位子,等以后,他們就會對你羨慕嫉妒恨了。”

“羨慕嫉妒就算了,能不恨我就燒高香了。”蘇建華苦笑著搖搖頭,“總之,大人您有什么吩咐,我盡量去辦好就是,只希望您到時候能看在我辛苦聽話的份上,臨走的時候拉我一把,帶上我一起走,別隨便把我當棄子扔了就好。”

軍政府成立后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人手清查戶口,也就是以嚴查奸細為名,舉行無錫全市的人口普查活動。

簡單,就是到處貼布告,兼派人敲鑼打鼓的宣傳,告訴大家在規定時間內到軍政府衙門里重新登記上戶口。

無錫本地的人,會給戶主發給一個戶口本,戶里的每人還會發給一個身份證,至于來無錫經商做工的外地人,則會發一個暫住證。

這些身份證暫住證必須心保存,一旦丟失必須盡快去軍政府補辦,否則等以后精武軍搞拉網式的全城大搜查的時候,任何沒有身份證以及暫住證的,都會被抓起來嚴加拷問。

除了這種威脅外,還有利誘,那就是李永吉下令,為了防備發匪,精武軍打算在無錫郊外修建大規模的軍事化要塞,需要大量民工,只要愿意去做工的人,可以持著身份證到軍政府登記。

一旦登記,就可以成為精武軍的雇工,去為精武軍勞動,做工的雇工包吃包住,每七天可以回家看一次,每月還有半兩銀子的薪水可拿。

考慮到雇工出去做工會對自己家里產生影響,為了做出補償,凡是給精武軍做工的人家,就由精武軍保護,家里人一旦在雇工做工期間出了事兒,都可以去軍政府尋求幫助,也可以去軍法院申訴打官司,精武軍一定維護到底。

同時,家里有人為精武軍做工的人家,還可以憑著戶口本、身份證以及雇傭勞動合同的副本,去軍政府購買特價糧。

這個所謂特價糧,就是指按照每升米15文錢的超低價,每人每月限量購買100升大米,這里不僅僅是大人,哪怕是孩子,也是按照這個級別,前提是家里有人為精武軍打工。

李永吉早就找人算過,此時標準的一升大米,大概等于0.6公斤大米,一人一個月100升,就是6公斤大米,按照一個月三十天算,等于一天有.1公斤的大米可以吃,對此時的普通人來,填飽肚子綽綽有余。

現在無錫的市面上,糧價已經到了40文一升米的價格了,李永吉搞15文錢一升米的限量糧,這絕對是個德政,就算這一條,老百姓也會爭相去登記戶口。

要知道,那可是每人每月100升大米的廉價糧啊,買下來,再省著吃,多余的還可以賣掉換錢,多好的事兒啊。

有了這個,那些囤積居奇的糧商就慘了,因為根本賣不動,他們再怎么降價,也不可能按照15文錢一升米去賣,成本都回不來。

李永吉敢這樣做,也是因為他剛剛吞了蘇州府的糧庫,至少兩年內足夠支撐,兩年以后么,自己的高產水稻早就在本地推廣了,自然也不怕糧食不夠的事情,再不行,自己還有時空交易么,不怕。

這其實就是要培養工人階層,只不過一開始卻是以組織民夫或者長工的形勢去搞罷了,如此一來,無錫的本地人也更容易接受,以后只要持續這個優惠政策,等他們嘗到做工的甜頭,就不會樂意放棄這些好處,會一直給李永吉打工下去。

別,這么一來,無錫的老百姓中除了那些大戶人家外,中下層民眾都是踴躍報名,通常是這邊辦了戶口本與身份證,那邊就要求當精武軍的雇工。

大戶人家雖然不會去簽合同當雇工,但為了防止被抓,還是去老老實實的登了記,領了戶口本跟身份證。

事實證明,威逼利誘是最管用的,這么一番下來,根本不需要挨家挨戶的去敲門,老百姓自己就過來求登記。在擴招了大量賬房人手后,只不過用了十天,也就是不到兩周的時間,無錫城里的人口普查活動就差不多干完了,完后一總結,發現一個無錫城居然有三十八萬人!

這可是無錫城里面的人,不包括城外的郊區還有其他縣的人,嚴格只是一個縣的人口,難怪都江南地區人口稠密,看這個人口密度,如果其他地方差不多,那整個無錫地區估計不會少于兩百萬人。

三十八萬人中,簽了勞動合同的人,足足有六萬人之多,幾乎無錫的青壯都被一網打盡,其中大多是沖著廉價糧食去的,倒不是完全為了錢。

要知道,無錫城一向富裕,在城里的人大都是做工的,通常是織工織戶或者其他碼頭工人或者手藝人之類的,真正的農民大都住在城外。

這些人平時在城里做工,平均一個月最少也得賺個一兩銀子以上,半兩銀子的薪水,哪怕包吃住,實話也沒什么吸引力。不過無錫目前缺糧,糧價居高不下,如果按照為精武軍做工,家人可以領到廉價糧來算,那就太合適了,就算不賣錢,省著吃存起來,也能增加抗風險能力。

無錫的城里人大都讀過書,對外面的事情也知道不少,知道現在不太平,在亂世,有錢不如有糧,所以李永吉的廉價糧政策,正好打中他們的軟肋。

這人招起來了,自然就得用起來,目前也沒有現成的工廠讓他們進去做工,因此李永吉就把他們按照軍事制度組織起來,派去蠡湖,也就是五里湖的邊上,大體等于后世的濱湖區政府的附近,修路開荒,伐木炸石,開窯燒磚,還興辦水泥廠跟石灰廠,組織人手大搞基建。

李永吉是打算把這里當作無錫市的第一個新興工業區,用這里的人力以及現代社會的設施,先搞個五通一平出來,等工業區的基建做好了,然后再逐步的建設廠房跟家屬樓,興辦真正的工業區!

當然,組織這些人干活的事兒,都由軍政府的人自行負責,李永吉只負責提供財貨物資,監督賬目,另外就是輪流派一個排的士兵過去顯示顯示存在,替軍政府的辦事人員撐腰,至于精武軍的主力部隊,還有那些之前招募的新兵,基本都在臨時軍營里忙著做封閉化集訓。

不過,別人可不知道李永吉是打算搞工業區,特別是一直在關注這里的李秀成,在發現李永吉居然在無錫搞起了嚴密的戶籍制度,還組織了六萬多壯丁出來忙活,糧草看來也不缺,立刻大驚失色,以為這是要積累力量做出征的準備,于是再也不拿捏猶豫了,迅速派出了聯絡使者過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