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七十三章 軍有一老,如有一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三章 軍有一老,如有一寶

第七十三章 軍有一老,如有一寶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由于精武軍裝備了大量高功率的散步機以及移動音箱,再加上步話機設備也普及到連,總指揮部還有專門的多功能數碼調頻廣播發射器,所以上傳下達的速度相當快。

也就是說,李永吉只要下一個集結命令,一身戎裝的隨身女仆佳佳就會按一下遙控器上的預設按鈕,緊接著,馬車上的多功能數碼調頻廣播發射器會自動發射信號指令,所有連級單位的移動音箱都會同時播放相應的集合號聲。

士兵聽到音響里播放出的集結號聲,當時不管在干什么,都要立刻按照不同的集結號聲,做出相應的應對,也就是說盡快處理好收尾,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去指定地點集結,一旦在單位時間內無法按時歸隊,就會被記錄下來,戰斗結束后如果你不死,就會有相應懲罰。

先進的設備加嚴格的訓練,讓精武軍的集結速度相當快,可以說是當今世上集結速度最快的部隊。

由于是緊急集合,所以只花了十五分鐘,整個精武軍一萬五千多人就全部集結完畢,緊接著,李永吉只需要通過步話機發布指令,然后全軍就可以按部就班的向李永吉指出的方向踏步移動。

這種移動行軍也是有預設模式的,比如李永吉現在要大家做的,就是二級戰略式徒步行軍。

所謂二級戰略是徒步行軍,就是指在命令下達后,各步兵先行,其次是炮兵,最后是輜重兵。

這種行軍模式下,步兵輕裝徒步先行,炮兵一樣輕裝徒步,但伴隨的大炮卻是用馬車拉著走。

至于輜重兵,則要先處理好營地里的收尾,然后再在一個營的龍騎兵,也就是騎馬步兵的掩護下,趕著收拾好的輜重馬車追趕前面的隊伍。

這樣一來,屬于主力的步兵跟炮兵是說走就走,不需要處理營地等麻煩事兒,都交給輜重兵去處理,而輜重兵呢,雖然處理后續手尾比較費時間,但因為有大量馬匹,而且走的時候又是騎馬或者趕馬車,所以很快就能追上前面的步兵與炮兵。

用這種模式行軍,速度會相當快,但必須是確定周圍足夠安全才行,畢竟就算有龍騎兵的保護,輜重兵也還是略顯脆弱。

當然了,這也得看敵人是誰,輜重兵再次,也有大量**護身,龍騎兵的數量也不少,所以如果是太平軍之類的冷兵器部隊,光輜重部隊就能把他們打的滿地找牙。

再者說,輜重兵都有無線電通信設備,遇到襲擊,輜重兵能立刻就地防守,加上一個營的龍騎兵當護衛,絕對可以等到前面的部隊回防。

什么?電源怎么辦?這好辦,很多馬車上本來就有大型車載發電機,可以通過馬車行走的方式發電,發電后會充到蓄電池中,再給部隊的各種設備充電。另外在營級部隊中,還有騎行式發電機,連隊級則有手搖發電機,必要時換人工發電,只是給隨身的電氣設備,比如步話機、擴音器等充電,還是足夠用的。

精武軍使用的這些電氣化設備,都是現代中國產的山寨小家電,小巧輕便耗電少,價格便宜又耐操,內部都是集成電路板,都是沒有任何標志的三無產品。

以這個時代的水平,這種集成電路板設備,就算被人拿去了,也絕對研究不出個所以然,畢竟代差太大了。

要說李永吉以前還對這些東西有顧慮,那么在深入了解清朝的現狀后,就越來越不在乎了。

畢竟對清朝的人來說,洋人洋物本身就是稀罕物了,而且也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兒,更不知道洋貨的區別。所以李永吉就算拿出現代的東西,對他們來說也沒啥區別,反正都認為是先進的洋貨。

至于西方人,那肯定有能讓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就比如身邊非要跟著來的瑞典籍獨眼龍卡爾松,他就不止一次的問過這些東西的來歷,不過李永吉只要來一個軍事秘密,無可奉告就可以了。

卡爾松雖然是洋人,還是個子爵,可他再牛,也不過是個當雇傭兵出身的軍人,不是科研工作者。就學歷來說,他也就是個初中生水平,加上年紀也大了,所以他雖然看出有很多先進東西,但只要李永吉不解釋,他就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順便說一下,卡爾松其實會說英語,他之前之所以總說法語,搞的還得帶翻譯,那是在裝逼。

畢竟在這個年月,法語才是高大上的世界通用語,英語雖然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而更加流行,但在上流社會,英語還是屬于下等語。比如在正式的西方外交場合,通用語就是法語,所以卡爾松說法語,那是一點沒問題,人家好歹是子爵,還長期為法國服務來著。

不過隨著呆在精武軍大營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就越來越喜歡上了這里,畢竟這里有太多新奇事物,還有很多好吃好喝的東西(比如啤酒),甚至還有各種新奇的藥物,能治好困擾他多年的關節痛(其實是關節炎)與肚子痛(慢性胃潰瘍)等老毛病。

卡爾松雖然已經老了,對新事物的出現不如年輕人那么敏感了,但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老雇傭兵加**貴族,他還是能看到這些新設備在軍事上的巨大優勢,那絕對是可以引起軍事變革的東西。

所以,當他發現李永吉為人挺好(這是他的錯覺,事實是李永吉一直太忙,沒空管他),還懂英語后,就干脆有事兒沒事兒找李永吉用英語聊天,還死乞白賴的非要跟著李永吉,要當他的參謀,參加這次被他稱為改變世界的偉大戰爭。

李永吉一開始是不同意的,畢竟他精武軍的體系跟洋槍隊體系不一回事兒,特別是那些現代設備,雖然洋人拿去了也沒用,不過畢竟是有些敏感,所以他都是只讓精武軍的中國人官兵接觸,嚴禁洋槍隊的人接觸,所以洋槍隊的人除了裝備了夏普斯步槍外,其他都是按照西方制度訓練的。

不過卡爾松是個特例,由于一開始李永吉的錯失,給了他比較高的待遇,以至于卡爾松經常流竄進精武軍大營附近東看西瞧,看到了很多不該看的東西,所以不管是出于保守秘密,還是出于了解下現代西方軍隊的情況,他知道這件事以后,就干脆把卡爾松也帶在了身邊,不再讓他進洋槍隊。

其實李永吉心里原本的打算可不怎么友好。他覺得這個卡爾松看了這么多不該看的,知道了這么多不該知道的,是絕對不能放他走的,必要時刻暗殺都沒問題。既然已經不會放他走,那么帶在身邊壓榨一下剩余價值,了解一下西方目前的實際情況,順便嚇唬嚇唬別人,也是應有之義。

這些話,李永吉其實已經對卡爾松明說過,想看他什么反應,沒想到這個越來越表現出老**本色的獨眼龍白人只是稍微一愣,就咧嘴一笑,說留下來不走沒問題,但以后必須包他的吃住住用行,薪水要高高的,還得給他一個好聽又管用的職務,而且還必須答應把他的家人接過來。

換言之,他打算以后就定居中國,并跟著李永吉混了。

李永吉曾經問過為什么,他說很簡單,這里吃喝享受都是一等,士兵的素質優秀,武器裝備更是強的離譜,指揮這樣的軍隊,才是男人的終極夢想。

在他看來,李永吉這支軍隊,歐洲沒有任何一支同等規模的部隊能對付,別說同等規模,就算十倍兵力,哪怕是英國正規軍,如果正面抗衡,也絕對打不過這支精武軍。

這樣強的軍隊要是放在中國,如果他是統帥,完全可以直接造反當皇帝,雖然不知道李永吉為什么還不造反,不過在他看來,李永吉早晚是要造反的,既然如此,他現在跟著,以后就可以在新帝國中混個更高的爵位,成為真正的大貴族了。

一個超級帝國的大貴族,想一想就讓人覺得興奮,所以他才對李永吉的變相軟禁不以為意。

聽了這話,李永吉當時也很吃驚,問他不是瑞典的子爵么,怎么還會貪圖這邊的爵位?難道你身為貴族竟然不愛國么?

結果卡爾松就說了,他瑞典的子爵是家傳的,瑞典還沒有建國的時候,他家的爵位就有了,反而瑞典建國之后,他們家衰敗的厲害,到現在除了子爵的身份,什么都沒有,當年要不是窮,他也不至于去當雇傭兵了。

他從十六歲起開始打仗,打了這幾十年,得到了什么?瑞典本國不待見他,英國法國又看不起他,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是真正看得起他這樣的雇傭兵,哪怕是拿破侖三世,曾經讓他當了一個騎兵營長,哪也不過是因為那個部隊是炮灰。

所以說,卡爾松別看是歐洲人,但從來不覺得歐洲哪個國家是值得他效忠的,既然那些國家不值得他付出,他憑什么要愛那樣的國家?

而且,他還說,他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渾身病痛,從來沒有一天睡過一個好覺,那點退休金也快花完了,說不定不知道那一天就死過去了。

他之所以開始東方之旅,就是被病痛折磨的難受,感覺自己命不久矣,加上小女兒對東方十分好奇,所以希望在有生之年看看新事物,然后回去把見聞告訴女兒,至少給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

不過既然這里有特效藥可以治療他的各種病痛,吃喝住用都是歐洲大貴族也沒有的高享受,那他干嘛不在這里呆,反而回到瑞典挪威聯合王國那寒冷骯臟,到處充滿魚腥味的鄉下破地方呢?

嗯,寒冷骯臟?到處充滿魚腥味?鄉下破地方?哦,原來他說的是十九世紀中期的瑞典,不是現代的瑞典,可以理解,完全可以理解。

總之,不管卡爾松是因為貪戀這里的美好生活,還是光棍氣發作,知道跑不了,反正他就這樣成了李永吉的私人顧問,或者說私人參謀,留在了精武軍。

事實上,李永吉發現卡爾松其實是個不錯的老頭兒,雖然很羅嗦,不過經驗確實豐富,特別在對行軍打仗的細節方面,更是經驗老道。

李永吉的確是可以利用現代知識來搞什么步兵操典或者軍事制度,但那終歸是理論,哪怕這些理論是后世各種智慧的結晶,具體到現實,也肯定需要一個實踐與磨合的過程。

而卡爾松作戰經驗豐富,除了空軍,幾乎什么兵都當過,因此在接觸了精武軍的作戰理念后,很快就能找出其中的錯漏,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良。

卡爾松的作用,已經在最近的多次演練中得到了驗證,證明他的改良的確行之有效。

比如對精武軍的騎兵戰術,卡爾松就針對精武軍的騎兵武器跟作戰理念做了一些改良。

他建議在追擊敵軍的時候,騎馬過程中不要用左輪手槍射擊,那樣不但準頭差,還容易在集團沖鋒的時候誤傷自己人,所以馬上作戰,特別是追擊戰的話,馬刀才是最好的武器。而如果是用那種什么65式騎兵刀的話,最好就是一手持刀斜斜伸直,利用馬匹的慣性切割敵人,盡量不要大幅度揮舞手臂。換言之,手臂揮舞的作用不是用力劈砍,而是用來微調馬刀切割的方向,真正讓馬刀起殺傷作用的,是馬匹本身的速度。

另外像軍隊轉移方面,他也建議盡量不騎馬,讓士兵盡量徒步行軍。那些高頭大馬最好統一分發給一些騎術好的人組建專門的龍騎兵,龍騎兵可能的話,最好一人雙馬,龍騎兵部隊要獨立出來,還要配專門的馬夫。

至于大部分的步兵,還是老老實實用兩腳走路吧,別玩什么馬車步兵的把戲,那樣速度快不了多少不說,還消耗馬力,另外也容易把士兵養刁,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如果非要拉車拉輜重,也不是不行,最好還是用本地馬或者騾子,別用那些大洋馬。

這樣做,可以更有效的加快行軍速度,盡最大限度體恤馬力,保留騎兵的精華,讓兵種更專一,指揮更靈活,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他看來,李永吉的夸特馬很多都是好馬,但這些美國馬只適合沖鋒作戰,耐力卻不行,所以最好只用在戰術沖鋒或者追敵上,平時還是不要當騾馬去拉車,那太可惜了。

其他的小建議就更多了,比如如何在不同環境不同土壤條件下修工事等,反正自從有了卡爾松的不停建議,精武軍的變化是有目共睹。

他還提出過,精武軍這樣的部隊,雖然很厲害,可對那些奇巧之物的依賴也相當嚴重,一旦沒了這些,精武軍反而還不如普通的西方部隊,所以建議過讓精武軍做一些不依賴現代物品的演練。

不過李永吉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就是要這支部隊嚴重依賴奇巧之物,這樣離開了他,就再也沒有人能指揮這支部隊了。不過卡爾松的話也有道理,他不能把所有的部隊多搞成這樣,以后肯定還是有很多沒有裝備現代通信品的普通部隊,所以以后的訓練,肯定要交給卡爾松,讓他用這時期的西方軍事制度去訓練,或者說,讓他根據情況,自己改良出一套新制度。

對這一點,李永吉很有信心,因為卡爾松自己制定一套新軍事制度或許不行,但在原有軍事制度上加以更加實際的修改卻很擅長,他也樂意搞這些注定會名留青史的東西。

總而言之,對卡爾松這個很識時務又作戰經驗豐富的半大白人老頭兒,李永吉是越來越滿意,還真應了那句話,軍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