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十七章 汪家必須打!(五K求推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七章 汪家必須打!(五K求推薦)

第四十七章 汪家必須打!(五K求推薦)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出征的日子天氣不錯,雖然天氣有點陰,但卻并沒有下雪,而且也沒什么風,只是干冷,另外因為多日的低溫,地面也凍的很硬,非常適合出行。

由于精武軍的騾馬化程度很高,又攜帶了大量車輛,而且金澤鎮跟養心居大營的距離并不遠,所以整個部隊的行軍都是全騾馬化的,并不是徒步行軍。

也就是說,除了騎兵是在外圍騎馬而行外,主力步兵跟后勤人員,大都是5人一組的坐在單馬拉的兩輪地排車,也就是大車上,至于那些四輪馬車,則主要用來托運彈藥補給等物資。雖然金澤汪家跟養心居大營距離相當近,按說不用帶這么多輜重,不過這次是練兵為主,所以就全部帶齊了,就當是給后勤兵一個鍛煉的機會。

這種騾馬化軍團估計是大清朝目前的獨一份,也就是李永吉現在能搞,要知道他的這個第一團總共才兩千兩百人,卻有1220匹馬,人馬比例小于2比1,騾馬化程度那是相當之高。

不過,雖然有1220匹馬,但真正從現代弄來的伊犁馬,目前只有800匹,其他都是本地購買的騾子跟土馬。騾子不說,這些土馬就是本地馬,身材矮小,速度不快,但吃苦耐勞,性格溫順,挽力也不錯,很難說是什么血統,照李永吉看,這些馬匹估計跟**馬差不多,很可能是一類。

李永吉并沒有像其他高級軍官那樣單獨騎馬,而是單獨乘坐在一輛四輪馬車上。

這輛四輪馬車外表跟其他拉彈藥的四輪馬車沒什么太大不同,也是用上了車軸、橡膠輪跟減震彈簧,只不過在里面加了沙發鋪了地毯,車壁還貼了棉被,中間還有個煙囪直通車頂外的炭火暖爐,燒的都是無煙的椴木炭,舒適度相當高。

由于李永吉喜歡安靜,所以車里除了李永吉,并沒有別人,但在馬車兩邊的門外踏板上,卻各自站著一名身懷兩把左輪的男性少年親衛團成員當護衛。另外,趕車的車夫是麗麗,旁邊還坐著素素,秀秀跟佳佳則分別騎馬跟在車兩邊,再外圍就是同樣騎馬的少年親衛團,可以說所有的少年團都聚集在這里了。

少年團的成員大都是未成年,而且身份是家奴,因此服裝上沒那么多講究,不用非得穿那種清兵服,而是不分男女,都特意穿上了后世瑞典皇家衛隊的服裝。

這套服裝的天藍色為主基調的呢子大衣,白色衣領、白色手套跟白色武裝帶,還有那黑色的馬靴都十分耀眼,唯獨帽子并沒有使用普魯士盔,而是跟其他人一樣戴了暖帽,稍微有點不倫不類,但依舊難掩帥氣精干的風采。

這些瑞典皇家衛隊的服裝,毫無疑問都是張信達弄來的,本來李永吉還質疑,說這么明著抄襲合適么,別撞車就鬧笑話了。誰知道張信達卻說,此時的瑞典還是瑞典挪威聯合王國,軍服樣式根本不是這種樣子,現代社會看到的瑞典皇家衛隊服裝,那都是1905年瑞典挪威聯合解散之后的事兒了,所以此時弄來這種天藍色軍服,絕對不會撞車。

有了這個解釋,加上張信達都好心送來了,而且樣子確實很好看,于是李永吉也就不再推辭,讓手下的少年團都換上了這套衣服。

其實這也是少年團成員第一次穿這樣的衣服出門,所以都十分的興奮,好在平時被約束狠了,李永吉就在身邊,又是在大軍之中,這才沒有表現的太張揚,但在行進途中交頭接耳是難免的。

其實別說這些騎馬的少年團了,整個大軍由于并非徒步行軍,因此氣氛十分輕松,幾乎所有人都在進行中小聲說話,當然這也使李永吉并未強制要求有關,畢竟在他看來,這種輕松的氣氛更容易保持士氣跟體力。畢竟這次是他們去打人,部隊人數這么多,外圍又有騎兵連的斥候,士兵也都學過如何應付中途襲擊,所以危險指數很低。

就這么一路輕輕松松,沒用半天,等到中午的時候,騎兵哨就抵達了汪家大宅的所在,之后李永吉為求穩妥,下令全軍止步,就地扎營吃飯,要用最飽滿的體力跟精神,去迎接下午的戰斗。

雖然沒有士兵隨身帶著干糧,但在這樣的冬天里,如果不急,還是吃熱飯最好,干糧只是應急。

隨軍的炊事班這時候就發揮作用了,他們通常都會在炊事班的大車上拿下幾個大鍋跟爐子,然后就地挖坑,用磚頭跟大鍋制作一個簡易的鍋爐,再把攜帶的木柴與煤炭依次放進去,澆上酒精點上火,很快就能形成一個簡單的炊事點。

飯菜很簡單,就是臘肉燉白菜的大鍋飯,而且辣椒跟鹽放的比較多,八角也是必須放的,等煮好了,又辣又咸,士兵使用隨身的鋁制長方形飯盒舀上,再把冷饅頭掰碎泡上,這就是一頓妥妥的美味啊。

說真的,這些士兵過去在當精武軍的兵以前,過年也不一定能吃上這么一頓行軍餐,當然平時訓練時候的伙食要比這個好多了。

士兵吃大鍋飯,高級軍官則是開小灶,李永吉的精武軍,可從來不講官兵一體,而是講究升級,也就是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考試合格,功績夠高,能升級到連長級的高級軍官,就有資格與眾不同。當然,連長跟營長又不一樣,連長無非是加了點肉,多了條咸魚,而到了營長級別,比如周達張威等人,則是可以直接跟李永吉一起吃飯的,那不說親近問題了,就伙食上也差了好幾個檔次,李永吉在吃飯上可從來不虧待自己。

就好像現在,帳幕一圍,折疊小木桌一放,李永吉、張威、周達、林春生、江云、江海這幾個人就一起坐著吃午飯,一邊吃還一邊討論接下來該怎么做,包括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攻打。

午飯很豐盛,有桃罐頭,橘子罐頭,魚罐頭,火腿腸,臘肉,辣炒黃豆芽,臘肉炒白菜,此外還有排骨湯跟大米飯,可以說有菜有肉還有湯,還有水果,營養豐富味道全,在行軍中,這樣的伙食算相當不錯了。

飯是不錯,不過在討論中,李永吉卻略微有些不滿,因為聽這些人的意思,他們雖然不像王三武一樣明著反對出兵,但卻幾乎都主張以威壓為主。也就是說能不動兵就不動兵,只要讓汪家服下軟,道個歉,多賠點錢,再把搞出人命的家丁交就行了。

很顯然,這些人的想法也不能算錯,畢竟在他們這些前衙役看來,丁槐這事兒不算多大的事兒,而汪家勢力不小,現在精武軍新創,沒必要跟汪家死磕,所以只要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可惜,這些人根本不明白李永吉的真實想法。

的確,對丁槐的遭遇,李永吉也很同情,而且也挺憤怒,但還不至于為了一個人的悲慘事件就這么興師動眾,畢竟他已經不是現代人了。

李永吉真正的想法,就跟他之前對王三武說的那樣,是要靠打汪家這件事,作為精武軍淬火的磨刀石。

經過兩個多月的高強度訓練,李永吉發現雖然這些士兵訓練跟學習的都還不錯,但越來越像一群不知憂愁的中學生,跟鐵血士兵越來越遠。

也就是說,這些人在自己的那套教學方法中,雖然知識越來越多,會操越來越好,打槍開炮也越來越準,而且也十分遵守紀律,但卻總是洋溢著一種嘻嘻哈哈的輕松氣氛。這種氣氛李永吉并不陌生,畢竟他也是從高校出來的,所以他知道,這就是一群沒受過大挫折,也沒多少危機感的學生,根本稱不上是兵!

這樣的兵能有戰斗力么?很難說,畢竟他們雖然有先進的武器,可如果心態跟不上,那一切都是白搭。

有個最好的例子,二戰期間意大利的士兵無論在武器、訓練還是待遇上都是歐洲的佼佼者,可戰斗力……那就是個逗比!

遠的不說了,就說近的,清朝的八旗兵,無論待遇跟武器裝備,都是最好的,可戰斗力比待遇差一大截的綠營兵差了不少,而綠營兵呢,戰斗力又比待遇更差的團練鄉勇差了一大截。

再近一點,不遠的江南大營。

那江南大營的人數不少,亂七八糟二十萬,正規軍也有近十萬,而且器械跟后勤都相當充足,沒有所謂后勤跟不上一說,就連士兵的餉銀,也沒多少克扣。

此外統兵的何春,也是個有豐富領軍經驗的人,并不是糊涂蛋。

可就是這樣有足足二十萬人的江南大營,還是進行防守,卻被男女老少加起來十萬出頭的雜兵,實際戰兵不到五千,且分成幾路,互不統屬的太平軍給一氣擊潰了,這能說明什么?

這說明武器裝備跟戰斗力并不是絕對成正比的,更何況李永吉這支部隊手上的武器,出于種種考慮,跟這個時代相差的也不是太大。

就是發現了這一點之后,李永吉才有了驕躁感,總想著找個機會改變一下部隊的風氣,不過這種事兒不是輕易能變的,不是說喊喊口號,背背紀律就能行的,而是必須去跟人打一仗,真刀真槍的打一仗,必須殺人,必須見血,只有這樣,才能激起他們內心的血氣,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兵!

然而,要找人打仗,這談何容易,清軍跟太平軍都不能打,至于剿匪……他早就打聽過了,朱家角鎮附近是難得的樂土,加上是水鄉,所以零散的水匪倒是有不少,山賊就很少了。

也就是說朱家角一帶水匪多,山賊少,又太過零散,沒有一個成氣候的賊匪,這樣一來,就增大了剿匪的難度,就算能剿匪,也失去了練兵的效果。再說這些賊匪基本都是吃不上飯的苦哈哈,沒油水不說,打他們也有些于心不忍。

這么想來想去,李永吉就想學一把革命先輩,來個打土豪開大戶了,不過這事兒比較敏感,沒有偉光正的合適理由,根本就不好出手,畢竟他們是正規的團練。

至于假扮土匪,這事兒更不可行,畢竟紙包不住火,而且這樣一來也會帶壞了部隊的風氣,弊遠大于利。

就在李永吉苦惱如何找目標下手練兵的時候,那么好,丁槐的事情就給了他一個借口,可以名正言順的拉人過來練兵了。

其實對于金澤的汪家,他早就找人打聽過了,并不是他跟王三武說的不清楚他家底細,畢竟汪家的名氣很大,跟自己的大營又近,本來就是他當初準備下手的目標之一。

汪家現在的家主叫汪峰,字岳峙,跟現代那個風流漢子不一回事兒,而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兒。

汪峰是個舉人,還是個候補道臺,可惜一輩子沒當過官,反在經商一道所獲不小,而且他子孫不少,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在蘇州與杭州經營,都有不小的產業跟勢力。

汪家大宅是汪峰的住所,也是汪家的大本營,就因為有汪峰的關系,汪家的勢力很大,光在金澤,汪家就有地兩萬畝,在全青浦縣則有超過十萬畝良田,看清楚,都是良田!這在青浦的意思,就是產量很高的水田!

除了良田多,汪家還有大量的商號,像聚豐錢莊、聚豐當,聚寶齋、聚豐糧行等,也是當地有名的商號,幾乎在茶、鹽、糧、錢等方方面面都有插手,且都經營的不錯,主持人基本都是汪家的,可以說是一個以家族為紐帶的龐大經濟聯合體。

而支持這個龐然大物的,就是汪家在官府上盤根錯節的關系,以及坐鎮汪家老宅的那支超過五百人,且成立的年歲超過三十年,有著不少豐富戰斗經驗的團練武裝!

這五百人只是家丁護院等常備兵,汪家在非常時期,還可以迅速集合起自己的佃農,并把他們武裝起來,輕輕松松就能搞起一支兩千人的部隊。

因此,提起汪家兵的戰斗力,在附近的老人都是翹大拇指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汪家才能被稱為青浦第一豪強。

當然,雖然是被稱呼為第一豪強,但實際上汪家并不囂張,相反,在汪峰的帶領下,汪家的做派一直都比較低調,以至于很多普通人感受不到汪家的力量,只有那些中上層人物,才能知道汪家的厲害。

總之,汪家不是純潔無害的小白兔,相反,是個連官府也輕易動不得的龐然大物,這樣的家族,力量不說,單純財富就是讓人眼饞。不過這家也有個最大問題,那就是太傲太有錢。

有錢不說了,良田十幾萬畝,商號遍地開,那是妥妥的遭人眼紅,太傲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看似低調,其實是高傲。他們雖然把青浦縣上上下下黑白兩道都打點的十分妥當,但基本都是針對那些長期呆在青浦縣的人,再加上跟兩江總督據說有關系,對經常換人的小縣令不怎么待見,或者說壓根就是無視,所以跟青浦縣知縣的關系并不好。

因此,只要李永吉能一下徹底打垮汪家,再給賀知縣一些好處的話,那么自己的行為就完全不是問題,到時候不管自己往汪家身上潑多少臟水,只要跟賀知縣上報的口徑一致,那就都不是問題。

畢竟賀知縣在青浦縣再怎么根基淺薄,但他卻掌管了上報朝廷這個喉舌,而上面一般也只看縣令的上報,不管其他。

至于那個傳說中的大后臺,兩江總督何桂清,不說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那也沒啥關系,根本護不住汪家。只要知縣上報汪家通匪,是先到知府,再從知府到巡撫,這么層層上去,等消息到了兩江總督的手中,這事兒基本就是定局了。

別人不知,李永吉卻知道,兩江總督何桂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全力供給江南大營,其他都是次要的,在這種情況下,絕對不允許后方生事,所以面對既成事實,也只能先忍下,等以后……嗯,江南大營馬上就要被攻破了,他還有以后么?

總之,這樣的一個家族看似根深蒂固,其實根基十分淺薄,勢力雖大,但核心就是汪峰的個人威望以及那支令人生畏的汪家兵!這樣的一個土豪劣紳,自然是最合適精武軍練兵打靶的對象,而且借口還這么的偉光正,最少也是個義氣滿滿啊。

一旦打下了汪家,不但能起到練兵與凝聚人心的作用,還能順便發一筆財,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所以,從聽到丁槐的故事那一刻起,李永吉就下了決心要出兵,汪家人多不怕,就怕人不多!聚在一起不怕,就怕分散!有錢有勢不怕,就怕他沒錢!

自己這些部隊,最擅長的就是打攻堅戰!只要打破他的老巢,樹倒猢猻散,就算他在蘇州杭州還有很多店鋪,可沒了威望跟武裝力量,那些店鋪就是被人眼中的肥肉,到時候他汪家就算是完了!

只可惜,這幫前衙役體會不到自己的苦心,也不明白自己這么做真正的含義,只想著息事寧人,還以為自己是年輕氣盛,同情丁槐的遭遇,順便抹不開顏面。

哎,這么看來,在這里做人還真是孤獨啊,看來這心腹,就得自己培養才是啊。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