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十二章 軍訓與變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二章 軍訓與變化

第四十二章 軍訓與變化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新式訓練法正式開始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精武軍全軍已經逐漸開始適應了這種新的訓練,或者說教學模式。。23us。

由于這種教學法只是李永吉跟張信達根據后世的信息鼓搗出來的理論性東西,從來沒人真正用過,再加上這批清朝人的軍事底子很薄,所以實踐過程中也是問題百出。

文化課跟急救課是問題最少的,這可能跟危險性比較小有關,不過因為這兩門課要死記硬背,而且要寫課后作業,甚至還要考試,考不好就要受罰,所以大家在度過了一開始的新鮮勁后,很快就開始產生了懈惰厭學情緒,不得不重新祭起皮鞭小棍等利器維持課堂紀律與學習的熱情。

相比文化課跟急救課,其他課程的問題就更多了。

比如會操列隊中常見的左右不分,就算加了紅套袖區分加皮鞭棍棒督促,也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讓大家習慣下來,這其中被棍棒皮鞭打的屁股開花下不來床的不知道有多少。

而會操課中的拼刺刀項目也是一樣,集體拼刺刀的時候,經常有人聽錯口令,結果把刺刀刺向別處,導致他人受傷或者弄的整個班組雞飛狗跳,而用木棍對練拼刺刀的時候也經常有人失手,導致對方受傷。

再比如射擊課,哪怕是夏普斯跟柯爾特海軍左輪手槍都是后裝槍,且都是定裝子彈,但一開始也頻頻發生誤傷事件,好在由于提前的防護措施做的好,還沒有人命發生,反倒促成了射擊訓練的新條例誕生。也就是制定嚴格的射擊流程,所有人要先學射擊理論,然后再一板一眼的按照流程裝彈瞄準射擊,一個人射擊的時候,旁邊要有人監督學習,簡而言之就是先培養射擊習慣,然后再談其他。

騎兵課的傷亡雖然總數比較少,但比例卻是最高的,主要就是王三武太急于求成,訓練騎兵的方式也太過粗暴,結果一開始的時候造成很多人墜馬受傷。而精武軍中唯二的人命事件,也都是出現在騎兵連中,且都是墜馬死亡。

不過,在李永吉仔細評估了騎兵訓練的問題后,發現墜馬事件不是因為訓練草案本身的問題,主要問題是王三武急于求成,畢竟這批學騎兵的小伙子在過去都沒怎么騎過馬,頂多騎過騾子跟驢的人,那跟騎馬是兩回事兒,所以要想減少傷亡,只能減少訓練強度,多加強理論教育。

此外,再加上因為天氣寒冷而出現的凍傷感冒等減員,導致訓練一開始就非正常減員五十多人,好在因為防護得當,后期的護理跟藥品都及時跟上,損失才不算太大。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批人已經簽了賣身約,寫明一旦加入精武軍,死活不論,家人不得追究,要不然,換了現代社會,這種傷亡已經可以讓一個學校立馬倒閉了。

要知道,精武軍的這批士兵,大多數并非是無牽無掛的流民,而是附近的自耕農或者富裕佃農出身,也只有這樣的出身,他們才能在當初選兵的時候過關,畢竟熟讀三百千可不是一無所有的貧民能負擔的起的,而身高通常都意味著營養,最起碼是吃飽飯,所以身高能過一米六五的,往往也是家庭條件過得去的。

雖然問題多多,不過在李永吉等人的一干努力下,特別是李永吉的充分物資支持以及更新更嚴的附加紀律的出現,讓這些非正常傷亡迅速降低,也讓大家適應的時間變的更短。

所謂的物資支持,主要是李永吉減少了部分經濟噸位,也就是倒騰黃金珠寶之類的東西,增加了補給物資的噸位量。

為了使用好每一份穿越噸位,還減去了銅錢黃金的兌換,以后只在清朝放珍珠,收翡翠,也就是說主要支持戴夢得珠寶行,中信錢莊則暫時放棄高價收黃金的舉措,先做正常的生意,穩一段時間再說。

李永吉這樣做,是擺明了要高達珍珠跟收購翡翠的生意,要讓青浦形成一個漩渦,把周圍地區的珍珠生意以及翡翠收購生意都逐漸壟斷,先賺取前期的暴利。

根據張信達所說,翡翠在現代社會的價格節節攀升,賣價不錯,相反黃金價格卻不斷大跌,而他已經在南非找到一個大的珠寶公司,可以無限量,且不計來源的收購翡翠瑪瑙等玉制品,價格隨行就市,還能替他走拍賣行,十分的劃算。

當然這也跟李永吉與張信達的玉器走私量太少有關,還無法沖擊現代社會的玉器市場,另外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走私,李永吉跟張信達也越來越純熟,已經不再是過去那樣腦門一熱就去倒騰,而是先緊著價格高,利潤大的東西倒騰。比如現代養殖珍珠、現代不銹鋼飾品跟清代玉器的倒騰,就是目前性價比最高,利潤最大的倒騰方式,且就目前看來,市場十分廣大。與這些相比,什么黃金銅器的,利潤就少許多了,從購買現代物資需要現代貨幣的觀點來看,還是先弄珍珠玉器比較靠譜。

空下來的噸位,都變成現代的補給物資了,比如因為天冷,就增加了彩鋼房的數量,還增加了棉衣棉被,防凍膏等物品。

至于取暖方面,并沒有從現代采購取暖爐或者煤炭燃油,而是制作現代農村那種土火炕,燒的是附近的木柴,這是為了減少噸位消耗,畢竟李永吉跟張信達現在每天的噸位很緊張,輕易不能浪費的,因此取暖方面不用也從現代搞。

而且,因為燒的木柴都是用銀子跟附近的一處村落采購的,甚至還雇傭他們不少人來專門燒火,也能讓那個村的人多幾份營生,都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為了維持士兵在訓練學習中的大體力熱量消耗,運肉過來不現實,李永吉的方法是跟張信達采購紅糖、辣椒跟植物油,外加國產的維生素補充片,讓士兵們大量吃糖油辣椒跟維生素片,幾乎所有的菜里都是加油加糖加辣椒,倒是讓這批青浦人提前吃上了后世上海人的食譜。

對于火藥消耗方面,也幸虧使用的彈藥是現代鞭炮廠的那種高氯酸鉀式的火藥,子彈頭是鉛彈,再加上油紙,總起來是價格便宜量又足,而且重量還小,這才讓精武軍能保持每天三到四節課的實彈射擊訓練,畢竟就算這樣的消耗,精武軍每天所需要的彈藥噸位也不到三噸,并不是大問題。

當然了,彈藥噸位只是一方面的問題,最大的是軍火的生產問題,為此張信達早就收購了國內一家鞭炮廠以及三家中小型的機械鑄造廠,全部都是監管比較松的鄉鎮企業,專門以生產工藝品的名義生產定裝紙殼彈、實心炮彈、散彈等彈藥。槍械也是一樣,都是專門采購了數控機床與特殊的模具,直接采用現代鋼材加工生產,全部是流水化作業。

彈藥不提,至于那些槍械,都是單純生產零部件,然后以南非一家公司的名義要貨,而這些零部件就單個的走出口。零部件本身不是違禁物,可一旦組裝起來就是成型的槍械。同樣的,彈藥也是以花炮的名義出口南非,一樣不成問題。

不過這個過程很耗費時間,所以之前給李永吉提供的那批槍械,都是在國內組裝的,且因為還沒有使用大型機床,都是小作坊加工的,質量不怎么樣,價格還挺高。但是鄉鎮企業監管松,只要槍械不流出市面被人發現,那么一般政府部門是不會單純一家家查那眾多鄉鎮企業都在干什么,所謂黑市槍,多是從流通領域逆向調查的。

當然了,這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張信達才要搞南非的公司,并買了國內三家鑄造廠,只生產不同的零配件,并且只是出口零配件。只要不在國內組裝成武器,零配件跟單純的彈藥出口是沒問題的。由于都是標準件,在南非的工廠把零配件重新組裝是一點都沒問題。

物資方面的支持完全跟的上,而軍營紀律方面也不斷的完善,或者說嚴格,導致紀律愈加嚴格的原因,則跟學員,或者說士兵的個人素質以及學習熱情消退有關。

正式訓練剛開始,大家還因為好奇而熱情洋溢,但因為訓練強度都很大,加上人員參差不齊,所以只開始了兩周,就有人出現了厭學情緒。

而且,這時代的清朝人,你別指望有多高的個人素質,哪怕一開始就三令五申,且早就提前做好了廁所,但隨地吐痰,甚至隨地大小便也是屢禁不止。此外,偷雞摸狗跟私下的斗毆事件也是層出不窮,甚至還有一起三人合伙偷盜槍械跟馬匹,想私逃出營的惡**件發生。

有鑒于此,李永吉跟王三武、張威等人一商量,就特別從隊伍中選拔年紀輕,覺悟高的一批人成立了紀律糾察隊,這些人戴著紅帽子,拿著紅本子,每天四處轉悠,隨機檢查部隊的紀律,一旦發現違法違紀行為,可以立刻記錄下來,交由軍法處執行懲罰,懲罰方案一般都是當天就下來,效率很高。

有了紀律監督者,訓練紀律的內容也做了修改,新的訓練紀律中加強了懲罰力度,而且十分講究整體懲罰。簡單說,就是一個人犯錯,如果被紀律糾察隊的人發現,犯第一次錯,整個班都要跟著遭殃,并且被記錄下來,第二次犯同樣的錯誤,整個排都要跟著遭殃,第三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整個連隊全部遭殃,要是同樣錯誤還犯第四次,犯人直接當眾杖斃,整個連隊全部挨三十軍棍!

這就擺明了要用嚴刑峻法去約束,而這個政策一出,軍隊風氣立馬好轉,很多時候不用紀律糾察隊的人發現,你要犯錯的話,你的長官或者同伴就會立刻制止,你要是敢不聽,立刻就一群人過來揍你,先把你打個不能下床。

根據新條例,這屬于意外傷,如果連續三次出現同樣的意外傷,就要降級成為輜重部隊,遭人白眼不說,待遇也是大幅降低的。

除了嚴刑峻法之外,為了緩解緊繃的神經,也增加了一些正向的項目,具體而言主要是六點:

第一,李永吉在軍營四處安裝了大喇叭,開始播放經過修改的后世經典歌曲,為了避免麻煩,大都是以純音樂的軍歌為主。

第二,李永吉開始抽出部分時間,利用晚課的機會,去做巡回講課或者演講,親自給大家解答疑難問題,這不但讓大家的問題得到解決,也增加了自己的曝光度與親和力,讓大家更加的認同他這個領袖。

第三,軍營各處顯眼的地方都貼上大字報,什么不拋棄不放棄,還有什么團結就是力量,勇于公戰,怯于私斗,講衛生有禮貌等等,并不停的鼓吹這就是精武軍的精武精神,要大家牢記,去潛移默化的激起士兵的正向競爭心理。

第四,從現代訂購了一批充滿了棉花的竹制防具,搞起了美式橄欖球運動。一般每兩周都會搞一次全軍連隊之間的對抗比賽,優勝者會有豐厚的獎勵。橄欖球運動平時不用專門訓練,只有上場的時候猛打猛沖就行,以此來發泄大家的精力與戾氣,培養大家的尚武與進攻精神。

第五,每周日晚上都會搞篝火晚會,晚會上會供應大量肉食與白酒,也就是大家可以喝酒,期間會進行連隊拉歌大聯歡,還可以載歌載舞,徹底放縱一番。

第六,以后可以請戲班子進來,給大家表演曲藝,時間一般是一個月請一次,不過這個請戲班子只是個計劃,還沒有正式實行過。

另外,在士兵的待遇發放方面,由于士兵不能出軍營,吃住全部是軍營包了,要錢也沒地方花,所以李永吉特別發行小額的莊票。也就是說,給每個士兵發一個牛皮紙制作的存折。

這種存折是一個用牛皮紙制作的類似后世存折一樣的小本子,上面有你的名字跟手印,一式三份,你自己一本,軍營一本,中信錢莊一本。

等到發軍餉的時候,你拿著自己手中的存折去軍需處,讓人蓋一個章,同時你在軍需處的副本中按一個手印,表示你領到錢了。

不過這個錢只是紙面上的,你要拿到真金白銀,還需要拿著存折以及軍需處開的證明,去中信錢莊提款,到時候中信錢莊會如實發放錢款,并做好你的提款記錄。

另外,如果你本人無法出軍營,卻想匯錢給家人,也可以直接去軍需處,寫明要匯款的數額,讓軍需處開匯款單給中信錢莊,再讓中信錢莊的人派人把錢送到你家人手中。

自然了,根據路程遠近,這會收取一定的跑腿費,跑腿費不是按照你的存款比例收,而是根據路程遠近收固定費,所以最好是多存點錢,一次性的給家人送比較好。

毫無疑問,這種新的發餉方式雖然復雜,但卻把軍餉的發放收到了中信錢莊處,杜絕了層層克扣的現象。而且這樣也有了一個緩沖,不用每個月都按時按量的付出大筆的真金白銀,畢竟不是每個士兵每個月都需要提錢出來的。

另外,這樣也催促出另外一個時髦的行為,那就是寫家書。

由于訓練結束之前不能私自出軍營,也就是不能回家,可這批士兵大都是有家人的,為了減少思念情緒,李永吉特別規定,每人每個月可以寫一封信給家里人。

到時候,你可以把這封家信連同匯款單一起經由精武軍的后勤人員送到中信錢莊,再利用中信錢莊的人脈網絡,把信跟真金白銀的軍餉送到你家人手中。而且,這個過程還可以帶來你家人的問候,如果你家人沒人會寫字,送信的人也可以代筆,這種代筆是免費的。

這樣一來,既能夠緩解士兵的思鄉思家之情,也能讓他們放心訓練,畢竟這等于跟外界并沒有斷絕,而且也證明了軍餉可以如實發放到位。

這也是李永吉暫時不想太過超前,畢竟他其實可以直接搞無線電的通信,但那樣太超前的東西,不是目前的他能夠承擔的了的,所以暫時不予考慮,只當技術儲備,讓少年親衛團成員去小范圍接觸學習。

就這樣,李永吉的練兵生活就在一片磕磕碰碰中不停的進行了下去,軍營中的每一個人,幾乎每天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也幾乎每天都在進步,而且在度過了最初的混亂之后,學習跟訓練的過程越來越順暢。

而隨著文化課的深入,特別是隨著對那些古今中外歷史了解的越來越多,外加私下對一些時事的討論,越來越多的士兵都開始學會憂國憂民起來,并把這種憂慮轉化為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自發的投入到訓練與學習當中。

不知不覺的,整個軍營里的人的思想都開始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雖然還比較小,還在傳統思想的約束范圍內,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思想變化的腳步已經不能停止,而且他們對整個隊伍,特別是對帶來這一切的李永吉的認同感越來越強,凝聚力越來越高,他們的**已經不再是僅僅滿足吃飽喝足了,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已經依稀有了民族與國家的概念。

毫不客氣的說,他們在這個大清朝,就是一群悶在軍營里,卻開始睜眼看世界,并看的比一般人更清楚的先驅。

這樣的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轉眼就進入了公元1860年,并馬上就要過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歷的除夕了。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