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章 經濟問題,就是消費意愿的問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章 經濟問題,就是消費意愿的問題

第四章 經濟問題,就是消費意愿的問題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順隆書院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莊不易本章:

“好,那我就解釋一下買糧食的必要性問題。”張信達訕笑了下道,“我認為,金手指越是強大,我們就越是要小心,特別是在前期。因此,你現在考慮的不是性價比問題,而是安全問題,也就是如何能安全的發第一筆財,賺第一桶金。畢竟以咱們這種時空交易的金手指,只要小心謹慎,假以時日變牛逼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這倒是說的沒錯。”李永吉點點頭。

“以不銹鋼制品這種還沒出現的東西為例,這東西必然跟當年鋁制品剛出現一樣,只能當奢侈品賣,你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大量出手,必然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因為高利潤意味著高覬覦,在起步階段,是很不合適,也很不安全的。”

“那藥品呢?”

“藥品的問題雖然前期不至于那么不安全,畢竟是救命的玩意兒,也可以拿祖傳藥方之類的說法去忽悠人,但問題是你真要把藥物賣出黃金價,少量還好說,大量的話,你賣給誰去?”張信達道,“你那個時代可是人命如草的亂世,普通人能吃上飯就不錯了,有幾個人能想到另外花錢去買藥?大都是自己找點土方硬抗。

換句話說,一個解決了溫飽的社會,老百姓才會再去考慮吃藥治病的問題,而顯然在你那時代的中國,屬于連溫飽都沒解決的時期。因此你的特效高價藥,國內的市場很小,大多數老百姓買不起,用不起。

雖然也有些能買得起高價藥的有錢人,但有錢人又不是天天生病,就算生病了,又讓你知道了,可你一個孩子,又不是醫生世家,別人憑什么信你?好,就算信你了,療效也不錯,那么推廣問題呢?那可不是信息時代,登個廣告就成的,你得一家一家的去推銷。

何況,你那時候都是講究對癥抓藥,是先看病,再抓藥,你要是在清朝靠賣藥起家,那你前期啥也別干了,就當郎中給人看病去吧,忙死你。

更不用說,你的藥太好的話,時間一長,其他藥房也會視你為眼中釘,過一段時候肯定會找你麻煩,你有那個能耐擔得起來么?”

“那外國人呢?我找外國人推銷不成?”李永吉道。

“外國人更麻煩,首先此時來中國的外國人本來就不多,有錢的外國人更少,真有錢還愛惜自己的,誰還來晚清時期的中國啊?就跟在現代社會,你真有錢,還愛惜自己的,除了腦子有病或者有特殊原因的,有幾個中國人樂意去非洲混的?

其次,還有個信任問題。外國人此時有幾個肯信中國人的特效藥?你說西藥,人家不信,你說中藥,更差,因為中藥在外國人眼里就好像中世紀的巫藥,避之唯恐不及啊。

這就跟現代社會的人,除非得了絕癥沒辦法了,有幾個肯貿然嘗試非洲巫醫開的藥方的?所以啊,賣藥不是不好,但市場太小,就跟現代社會的豪華車一樣,圈子太窄。

歸根到底,這就是一個市場大小問題跟接受度問題,也就是購買意愿的問題,而你的特效藥,在那個時期對大多數人來說,購買意愿并不高,所以市場也就十分狹窄,除非以后你自己去開辟市場,比如先在自己的軍隊里推行,慢慢讓人看療效。

你看看歷史,十九世紀中期的超級大富豪們,有幾個是靠賣藥發家的?大都是靠貿易,靠壟斷,靠掠奪,靠鋼鐵!你那是帝國主義時代,就得順應潮流玩掠奪啊!”

說到這,張信達一拍腦袋:“你看我,忘了你不是玩歷史的了,估計你根本不知道十九世紀的超級大富豪都有誰。”

“喂,別小看人啊。”李永吉不滿道,“我起碼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摩根家族,卡內基,還有諾貝爾。”

“喲,知道的還不少。”張信達大笑,“既然知道那就好辦了,你看那些人,除了諾貝爾跟醫藥有點掛鉤,其他有誰是干醫藥的?就算諾貝爾,那也不是為了醫藥,是為了**,是別人無意中用了他的發明,發現了**的療效。

總之,你要是沒別的手段就罷了,你明明有更多選擇,為啥非要去做吃力不討好的醫藥?你又不是愛心泛濫的大好人。

米畜的里根總統說的好啊,所謂經濟問題,就是人民的消費意愿問題!既然清朝人民最主要的消費意愿是吃飯,所以你說你是不是要先干大米啊?”

“靠,果然是寫歷史的,真能廢話!總之你的結論是讓我在起步階段玩大米?”

“沒錯!你在起步階段,要想安穩發財,最好是弄一些不那么扎眼的,市場接受度高的東西。”張信達道,“糧食可是好東西啊,古今通用,是一種必需品,市場廣大,購買意愿強烈,在溫飽還沒解決的時代,特別是在太平天國肆虐的時代,那絕對是比銀子都好用的硬通貨!只要有糧食,就不愁沒地方賣!對了,你那邊大米價格多少,你這個糧食鋪的小開,穿越了這么多天,總不會一點也不清楚吧?”

“這個,我平時又不怎么關注這個。”李永吉想了想,“不過,好像有點印象,昨天吃飯聽便宜老爸說,最近明明到了收糧的季節,收購價卻反而看漲,似乎是從原來的2兩1錢銀子一石,變成2兩2錢銀子一石了,說照這個趨勢,以后看來還得漲,打算提前多進些貨囤起來。”

“那就是2.2兩銀子,嗯,也對,太平軍沒開始蘇南戰役,江南地區還沒有糜爛,糧價不高也正常。對了,你那個一石,是石頭的石那個多音字,還是扁擔的擔?”

“石頭的石!”

“那就是容積單位了。嗯,果然,根據我這里查到的資料,晚清時代稱量糧食,還是根據體積來算米,不是按照重量。這里資料說,清朝一斗米是十升,一斗普通不脫殼稻米的話,大概相當于現代社會的12.5市斤左右,也就是6.25公斤。一石是10斗,也就是62.5公斤。當然,具體如何我不太清楚,你以后得給我一個你們那邊的度量衡,我自己這邊算一算才行。”

“沒問題。”李永吉點頭。

“好,那么按照我的計算,你那邊十石大概就是625公斤,一石米2.2兩銀子,清朝一斤十六兩,一兩大概等于35到37克之間,就算一兩36克吧。真麻煩,這樣,再這樣……啊,算出來了。”

“怎么樣?”李永吉問。

“我們的標準,重量統一按照現代克算,價格參照人民幣,畢竟你肯定要跟我買大量現代品,就是外匯價了。”張信達道,“如果按照一克白銀3.5元人民幣算的話,你那邊的收購價,等于4.43元人民幣一公斤大米,而我的收購價,卻只有2.68元一公斤,有1.75元的差價,等于半成多呢。”

“這利潤可不怎么樣。”李永吉搖搖頭,“雖然看起來不錯,但比起不銹鋼制品,藥品,哪怕就是日化用品等其他工業品,這個差價不算多吧?”

“是不算太多,但你別忘了,這是按照白銀當參照物的,而后世白銀大幅度貶值,實際上這么當參照不對。”張信達道,“如果以黃金當比值,那差價就大了去了。”

“你都說了,短期內黃金不好換,黃金在這邊也是稀缺物。”李永吉一陣無語,對這家伙說話跑題的能力深感無力,為了怕他再跑題,立刻就道,“換金子的問題先放一邊,還是繼續說糧食吧。”

“對,糧食!”張信達興奮不停搓手,“說起糧食,關鍵是有銷售渠道,至于賣糧渠道,嗯,你那個家雖然有不少土地,但還是以倒騰糧食為主業的吧?”

“沒錯。”

“正好,現成渠道有了,不需要你自己冒險開辟新渠道。糧食是必需品,只要量大,利潤還是很可觀的。比如你一天賣一噸,利潤就是1750元人民幣,十噸就是一萬七,這還是按照白銀價格算,真要換成銅錢過來,價值起碼翻兩番。”

“哪有可能每天賣十噸糧食?”

“怎么不可能?糧食在你那個時代是戰略用品,1859年的清朝,光一個江南大營就有十幾萬人,考慮到那個時代缺乏副食,主食吃得多,按照每人一天吃5斤米的量,十萬人一天就要吃掉25萬公斤糧食,等于250噸糧食。如果都是你來供應,一天就是最少437500元的毛利啊,除去各種開銷,一天賺三十萬很輕松,這還是咱們的白銀算法。對了,你那也是收購價,如果再提高一點當出售價,人再多一點,那賺的更多啊!

還有,掌握了糧食,就掌握了話語權,因為那就是后勤啊,這就會跟官府打上交道,到時候你就是權商,最差也是個紅頂商人啊。等你有了實力,想搞啥都好說。

說白了,你那個時代的中國內戰啊,就是打的一個錢糧啊,太平軍就是沒飯吃才那么快失敗的。”

“這是理想化吧,我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那什么江南大營整個糧食供應權的,頂多拿點份額。”

“那也不錯了,至于份額,你不會自己去爭?這點魄力本事都沒有,別說你是穿越的。別忘了,價格優勢是硬道理啊,其他都是浮云!”

“這個……倒也是。”李永吉點點頭,“果然還是大宗貿易有力量啊。”

“沒錯,所以倒賣糧食是必須的,那不僅僅是安全問題,也是個戰略問題。”張信達道,“我算過了,你如果按照二兩銀子一石的價格賣給你新父母,不但咱們哥倆賺海了,你的新父母也絕對高興壞了,到時候只要你能持續供應,不用你自己操心,他們就會幫你鋪路,打開新市場。追求利潤是商人的本性,中國商人也是一樣。這樣一來,如果量跟上去,你家很快就能成為一個大糧商,之后么,掌握渠道的你,還不是說啥就是啥?最起碼你知道內情的父母,再也不會把你當孩子看了。”

“說的也對,那就先這么辦吧。”李永吉點點頭,心里已經贊同了張信達的計算,“哎,果然,要是你穿越過來就好了。”

“那可不。”張信達撇撇嘴,“可惜啊,老天非要讓你過去,沒讓我過去,這注定以后要讓你在那稱王稱霸,引領世界領導民族,而我就只能在現代社會當個富豪了,雖然很坑,但這就是沒辦法啊沒辦法。”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或由網友上傳。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