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九四章 好厲害的林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九四章 好厲害的林肯!

第四九四章 好厲害的林肯!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03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聽孫向兵詳細的說完林肯即將實施的白頭鷹計劃之后,李永吉也是好一陣唏噓:“真沒想到,這個林肯還真是有魄力啊,自己還四面楚歌呢,竟然還想著進攻加拿大。”

的確,白頭鷹計劃雖然說開了并不復雜,簡單說就是放棄對南方聯盟軍的防御,集中力量全力以赴的對付在波士頓地區的名義上的英法聯軍,實質上的英*隊。

以北美洲目前的戰爭態勢,雖然美利堅合眾國在整體上是處于最劣勢的,在波士頓的英軍反而是最滋潤的,但那不過是相對而言。

認真來說,在目前的北美大地上,其實英軍是實力最弱的一方,歸根到底呢,還是因為他們的兵力最少,武器裝備不占壓倒性優勢,而且作為軍事干涉,或者說侵略的一方,士氣方面也肯定不如同仇敵愾的聯邦軍。

之前英軍在北美戰場上與聯邦軍在陸地交戰中的表現,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那就是一旦跟認真起來的聯邦軍正面在陸地野戰中pk,英軍完全不是對手,哪怕英軍就算敗了,實際損失也并不大。

英軍之所以現在過的這么滋潤,是因為之前聯邦軍的主要精力都被南方聯盟軍以及中國遠征軍給吸引了,放松了對北方的警惕,結果被英軍憑著強大的海軍,來了個突襲式的登陸戰,一舉拿下了兵力薄弱的波士頓。

從那之后,英軍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強對波士頓的統治,維護好港口,修筑波士頓周邊的防御工事,打著一副就地防守的姿態。進攻意圖并不明顯,很顯然也是知道繼續貿然進攻風險太大。

龜縮一陣子后,可能是防御工事修的差不多了。加上那段日子中聯邦軍連連遭受重挫,尤其是西部戰區。被中國遠征軍打的不要不要的,接連損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導致聯邦軍不得不放棄大規模反擊波士頓的計劃,甚至還要抽調力量去南方西方,以加強那兩個地方的防御力量。

這樣一來,英軍指揮官果斷出手,一邊繼續放置重兵在波士頓當威懾力,一方面借助海軍優勢。還有加拿大的留守兵力,趁機向波士頓北方的新英格蘭地區進攻。

在進攻過程中,英軍并沒有一味的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武力與談判雙重手段,而談判其實是主要的手段。

簡單來說,就是英軍雖然派出了規模不大的部隊去進攻,但那只是虛張聲勢,在英軍進攻新英格蘭地區的時候,談判特使已經先一步去接觸當地的權貴階層,用免稅。加強當地自治權以及武力威脅等多方面的手段,促使新英格蘭地區的當地人投降。

在當時,新英格蘭地區幾乎已經沒有多少聯邦軍了。聯邦軍的震懾力微乎其微,加上這一地區的當地人主要以白人為主,很多都不贊同林肯的廢奴政策,認為讓黑人與白人平起平坐是恥辱,所以新英格蘭地區這個地方的人對林肯是相當不感冒的。

之前新英格蘭地區之所以沒有學南方人那樣搞分裂,是因為他們只是討厭林肯的政策,但卻沒有南方人那么迫切,畢竟這邊的人大多數人不是以大莊園為主的經濟,所以在經濟方面不會受到太多影響。因此反應也就沒那么激烈。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地人對林肯很不認可。而當這種情緒被摻入到現實局勢中后,也就很容易被動搖了。

美利堅合眾國畢竟是個年輕的移民國家。就算還有些兩三代的當地人,但在國家認同感與向心力方面,還是遠遠不能跟英國、法國以及中國等老牌傳統國家相比的。

所以說,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人,恩,確切的說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遠沒有后世的好萊塢電影中渲染的那樣偉大,當時的那些人,第一時間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然后是當地市民的利益,接著是州政府的利益,最后才是聯邦政府,或者說國家的利益。

簡而言之,此時的美利堅合眾國里面,有大局觀的只是極少數人,大多數人更在意的是安穩的過上好日子,討厭聯邦政府的束縛,所以地方分離主義傾向是很嚴重的,這也是為何南方各州能那么容易就紛紛自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英軍這次的指揮官很明智,沒有一味使用武力,而是武力威懾為輔,外交談判為主,結果一番分化瓦解,很容易就把新英格蘭地區的大部分地方拿到了手,劃入了大英帝國的懷抱,哪怕很多地方只是名義上的歸屬英國。

當然,除了指揮官聰明睿智外,英軍的整體軍力不足也是促使英軍這樣做的原因,所以說,別看英軍趁機占了n多領土,甚至把大半個新英格蘭地區都收入囊中,但其實那都是沙子做成的城堡,經不起風吹雨打。

換言之,別看英軍前段時間鬧的很歡,而且成果斐然,但要說到實質呢,能否保住這些成果,還得看當地英軍的表現。

一旦波士頓地區的英軍主力被聯邦軍擊敗趕走,那么之前投降的地區就會再次倒戈,重新回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懷抱,所以說,之前林肯帶領的聯邦政府之所以對英軍的所作所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并不擔心他們做大,反而把精力繼續投入到最危險的南方跟西方。

在這方面,林肯之前的決策算是很英明的,他頂著各種壓力,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后,優先跟中國達成了和解,讓人數最少,但實力最強,對聯邦軍最有威脅的中國遠征軍先行退兵,從而給了聯邦政府一絲絲難得的喘息之機。

暫時解決了中*隊的威脅后,林肯這才抽出力量專心對付南方聯盟軍,這同樣是很英明的決定,因為在林肯看來,去掉了中*隊的威脅后,聯邦軍就只剩下聯盟軍這一個大敵了。至于英國人,在百萬聯邦軍面前,最多就是個麻煩而已。一旦等聯邦軍抽出空來,回頭滅他們是很輕松的事兒。

一直以來。林肯在軍事方面的政策還是比較靠譜的,而且他的性格也很堅韌,一旦做出了決定,就會不折不扣的執行下去,哪怕中途發生了變故。

比如說,當初聯盟軍聯合英國海軍部隊,對巴爾的摩發動了一次突襲,占領了巴爾的摩這個戰略要地。甚至直接威脅到了華盛頓。

在當時的情況,如果換個人當總統,十個有八個會跟當初二次英美戰爭中那個總統的選擇一樣,先逃離華盛頓再說,可林肯卻選擇了留下來不走。

或許很多人會說當時的林肯是瘋了,或者說是特別頑固,不是聰明人所為,是破罐子破摔,但事實上并不是如此,林肯當初做出留守華盛頓的決定。是經過反復思量的。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林肯還是個軍事方面的雛兒,但他自從當總統之后。整個國家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打仗。

身為一個總統,帶領整個國家打了這么久的仗,尤其是打了很多敗仗,這打啊打的,失敗的多了,加上身邊還有一票專業人士當參謀,慢慢也就打出經驗了。

因此,此時的林肯,絕對不能繼續當戰爭小白去看。更不能輕視他,忽視他。畢竟從才能以及性格等方面來說,他比南方聯盟的那個戴維斯總統要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林肯當時不離開華盛頓。是因為他知道離開華盛頓的后果比不離開更嚴重。

要知道,當時整個的聯邦軍雖然連續在軍事上遭受重創,但畢竟人多勢眾,工業能力也沒有遭受太大損失,整體實力還是很強的,怕就怕失去了勝利的信心,失去了繼續作戰的勇氣。

換言之,在林肯看來,在去掉了中*隊這個超級*ug,或者說超級威脅之后,其他的一切敵人都不是問題,美利堅合眾國只需要穩住當前的局面,慢慢靠實力就能碾壓一切。

畢竟聯邦軍的恢復能力比聯盟軍強的不是一點半點,就算聯邦軍損失了十萬二十萬,甚至七十萬軍隊,但他們依然可以咬牙再拉出一百萬,甚至更多的新軍。

反觀聯盟軍,目前的軍隊規模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一旦遭受了重大損失,再想及時補充回去,那就是千難萬難。

所以說,只要中國人不插手,只要聯邦軍能穩住心神,聯邦軍最終一定能取得勝利,對這一點,林肯無比的確信。

再具體到當時的情況來看,聯盟軍雖然靠突襲占領了巴爾的摩,但整體實力并沒有得到大的改變,并且巴爾的摩的部隊依舊處于多方包圍的局面。

因此,只要定下心神,就會發現,聯盟軍那個突襲巴爾的摩的軍事行動看似是妙招,實際上是敗筆,因為這等于把一支強大的有生力量送到了危險境地。

當時進攻巴爾的摩的軍隊,是聯盟軍為數不多的精銳部隊,可這樣一支部隊拿下巴爾的摩之后,除了能繼續在海上獲得支援外,在陸地上可以說全部都是敵人,而且都是強敵。

不說費城方向的方面軍不是巴爾的摩的聯盟軍能啃動的,就算是華盛頓,巴爾的摩的聯盟軍將領只要不是腦子抽抽了,就絕對不敢孤軍深入的去進攻。

要知道,此時的華盛頓,跟當初二次英美戰爭時期的華盛頓已經完全不同。

二次英美戰爭時期的華盛頓,只是個小鎮,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政府所在地,人口不多,軍隊不多,也無險可守,所以面對英軍的來襲,華盛頓的官僚只能逃跑。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華盛頓因為連續的戰爭,且因為一直處于與聯盟軍對抗的最前沿,早已經變成了一個大軍營,雖然沒有要塞化,但無論是從規模還是人口,都遠遠不是過去能比的,甚至因為在最前線,軍人的比例占的很重,已經是一個非要塞化的軍事重鎮。

而且,就在離華盛頓不遠的波托馬克河前線,還有聯邦軍最強大的波托馬克軍團。

這支軍隊人數早已嚴重超編,武器裝備也是聯邦軍中最好的。最關鍵的是,這支部隊的防御陣線跟華盛頓早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鐵路網跟電報網,還有大量的軍用火車。一旦發現情況不對,隨時可以從前線抽調部隊回援。

反觀巴爾的摩的部隊。要想進攻華盛頓,只能靠兩條腿走路前去,無法利用鐵路線的優勢。

這是因為此時的鐵路運輸中,鐵路線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東西是火車頭跟火車車廂,而火車頭這東西平時基本都匯聚在華盛頓跟費城等幾個大城市,畢竟只有這幾個城市能維護火車頭,所以巴爾的摩那個地方是沒有留下什么火車頭的。平時要去巴爾的摩啦東西,都是火車趕到巴爾的摩,然后再拉東西走。

當初聯盟軍突襲巴爾的摩的時候,其實當地是有一列火車的,不過在發現被突襲后,這列火車不顧貨物還沒裝好,迅速的逃之夭夭,一氣跑去了費城,結果聯盟軍沒能俘獲住這列火車,自然也就沒有能力進行火車機動。

或許要說。聯盟國也是有火車的,可以通過海運的方式,運火車頭跟火車車廂去巴爾的摩啊。

這個方法的確不錯。但要裝運一整列火車,包括車頭跟車廂,不是個簡單的事情,而且涉及到軍事方面,火車少了作用不大,而且更關鍵的是,巴爾的摩的軍隊總體數目不占優勢。

聯盟軍待在巴爾的摩不動,好比收起來的拳頭,不但能更好的防守。還可以持續對聯盟軍各個方向施加壓力,牽扯他們的精力跟兵力。讓他們無法安心的調動。

可如果巴爾的摩的聯盟軍出動了,也就失去了最大的威懾力。聯邦軍完全可以憑著龐大的兵力優勢做出應對,在內線扼殺掉這支孤軍深入的精銳部隊。

一旦巴爾的摩的精銳聯盟軍被絞殺掉,同樣會對聯盟軍造成重大的打擊,所以這支部隊的指揮官,著名的“石墻”杰克遜才選擇固守,沒有輕敵冒進,幸運的是,他的這一個命令,也得到了聯盟軍總指揮官羅伯特.李的同意。

林肯或許看不到那么多東西,但他憑著已知的情況,就果斷的判斷出聯盟軍不敢進攻華盛頓,最多只是虛張聲勢,所以心里還是多少有些底氣的,這才是他堅持不走的原因。

從這里看出,林肯已經在險惡的環境下鍛煉出了堅韌的性格跟優秀的大腦,不管是對內的各種改革,還是對外的各種外交政策以及軍事戰略,他都沒有出現大的紕漏,大局方面都是正確的。

然而,當林肯的一貫正確碰到無解的中*隊,情況就發生變化了。

聯邦政府雖然跟中國政府達成了和解,但留在這里的遠征軍卻沒走,反而以私人雇傭軍的名義在繼續搗亂,折讓林肯在憤怒懊惱的同時,也感到一陣無力。

在這個沒有聯合國,也沒有人關心人權的十九世紀,是真正的列強時代,大家信奉的真理,是比誰的拳頭大。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什么權謀啊,計劃啊,公理啊,統統不管用,有沒有尊嚴,能不能保持國家的領土完整,歸根到底是要能打得過對方才行。

對付英軍法軍甚至聯盟軍,林肯都有必勝的信心,但面對怪物一樣的中國遠征軍,不對,已經改名交東方遠征軍的這支部隊,林肯卻一直沒有找到能正常應對的辦法。

畢竟根據之前得到的資料,面對這樣一直高機動以及強火力的部隊,人數再多也沒用,人多只能是給人家送更多的武勛而已。

所以說,在聽說遠征軍開始公然調停,要求聯邦軍與聯盟軍就目前的情況立刻停戰和解,讓聯邦政府承認南方聯盟國的時候,林肯就知道,之前他想的靠打仗重新打出一個統一的企圖破滅了。

明白是不可為,他就立刻轉變了思想,不期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恢復南北統一,反而寄希望于趁機開疆拓土,把矛頭對準了北方的英軍,甚至是背后的加拿大。

林肯這個想法看似冒險,實際上是抓住了中國人急于分裂美國的因素,看準了中國人不會讓聯盟軍在這個時候趁機進攻聯邦政府,畢竟那樣的話,就等于讓南方打敗北方,一樣是統一南北了。

反倒是英國人還有加拿大軍隊,此時都拉了出來,主力基本都在波士頓附近,所以一旦擊敗了波士頓的英軍跟加拿大軍隊,后方的加拿大兵力空虛,要吞并加拿大也并非難事兒。

最關鍵的,聯邦軍吞并加拿大的行為,中國人恐怕不會干涉,畢竟以己度人,中國人跟英國人也有不少矛盾,如果加拿大出問題了,英國人肯定會放更多心思在北美洲這邊,對中國人的壓力就會減小,方便中國人在亞洲的擴張。

而只要中國人開始在亞洲擴張,早晚會跟英國人交惡,等矛盾激化之后,或許就是美國人重新崛起的機會。

“好厲害的林肯!”想明白里面諸多彎彎繞繞之后,李永吉也不禁咂舌,“雖然以前就知道林肯不是易與之輩,但沒想到他竟然能做到這種地步,在這個時代來看,的確擔當得起偉人一詞啊。”(未完待續。)

Copyright2015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