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四五七章 獨裁是國情的需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五七章 獨裁是國情的需要

第四五七章 獨裁是國情的需要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7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您現在的位置:章節目錄


小說名:

作者:莊不易

七月份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如果是二十一世紀全球變暖時期,這里的溫度相當難熬,極端氣溫甚至能達到四十攝氏度。

不過,現在是十九世紀,整個世界剛從小冰河時代走出了,還沒有完全進入全球變暖時期,再加上華盛頓的城市規模不大,只是個序,熱島效應不嚴重,所以哪怕是盛夏,日平均氣溫也就在26攝氏度左右,總起來說還是相當溫和的一個季節。

往常的時候,由于七月份的氣溫升高,大家的衣服也跟著變少,尤其是女性,穿的比較單薄,所以這也被稱之為戀愛的季節,是年輕小伙子對心愛姑娘表白的黃金季。

正因為這樣,所以七月份的時候,也是華盛頓最熱鬧的時候,大街小巷到處是歡歌笑語,被譽為華盛頓最有朝氣的一個月,而夏天也是大多數華盛頓市民最喜歡的一個季節。

但是在1864年的七月份,華盛頓特區的氣候依舊溫和,可整個城市卻失去了往日的歡快,變得越來越壓抑,市民們對夏天的到來不但不感到高興,反而有一種深深的憂慮。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華盛頓已經成了聯邦軍的二線基地,最前線的很多傷員都被運到華盛頓來養傷,所以華盛頓已經成了聯邦政府最大的傷兵營地。

因為缺醫少藥,很多傷員因為感染的并發癥而生命垂危,尤其是氣溫升高之后,這種情況就更加嚴重,因為感染而死的傷員數目也越來越多。

每天都有新的傷員送來,每天都有人死,又每天都有復原的士兵重新出發上戰場……這樣的一幕幕景象,華盛頓市民早就見習慣了,已經沒有任何反對、贊揚或者其他吐槽的力氣了。

其實,現在的華盛頓市民,與其說是愛國心強烈。不如說是習慣了這種生活,畢竟他們都是最底層的民眾,沒有絲毫的反抗力量,只能是政府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

一開始,華盛頓市民還曾經抗議過,抗議的理由多種多樣,一開始是為了前線戰敗而抗議,后來為了自家子弟親屬的陣亡而抗議。再往后,就開始為了物價高漲抗議,最后呢,市民的抗議潮沒有了,反倒變成了在食品救濟站處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華盛頓政府自從三月份開始就嚴重缺糧,為了應對越來越大的糧食饑荒,華盛頓政府不得不在四月底緊急出臺了新的食品政策,也就是取消食品的自由買賣,改為政府購統銷。

簡單的說。就是華盛頓市民無法在當地的商店或者面包房買到面粉、面包或者食鹽等日常必需品了,只能去市政府做一個人員登記,領取一個新身份證,然后用身份證每個月領取一定量的糧票、布票、油票、菜票、鹽票等票證。

領取了票證之后,你才能拿著這份票證,去政府制定的愛國百貨商店去用錢來購買你所需要的物資。

也就是說,你要在市面上買到東西,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光有錢是沒用的,還必須有相應的票證有票證,你就買不到任何的東西。

因此,現在的華盛頓市民要買東西,必須先準備兩樣東西。第一是相應的票證,上面規定了你能購買的物資種類跟數量,第二才是錢。

其實,實行票證政策,華盛頓政府也是沒辦法,因為此時的聯邦政府不但缺乏金錢。也嚴重缺乏各類商品,已經無法還繼續實行自由的商品經濟了,只能實行計劃經濟,而票證這種手段,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這種憑票購物的票證經濟,算是美利堅合眾國建國之后的第一遭,雖然有人說這是學的中國,但其實并不是那么回事兒,而是美利堅合眾國自己琢磨出來的方法,屬于自然而然就會的東西。

之所以如此,大家倒也能理解,那都是南北戰爭的緣故,要不是這場曠日持久而又慘烈異常的大規模內戰,美利堅合眾國絕對不會出現這種票證經濟,至少現在不會出現。

一開始,華盛頓市民對這種憑票購物的方式相當不適應,但當他們發現除了去指定地點憑票購物,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之后,就只能妥協,并且用最快的速度適應下來。

他們不得不適應,因為那些鬧事兒的家伙早就被街頭的愛國青年軍或者警察給抓走了,而一旦被抓走,就再也沒人看到有誰能放出來,據說都被送去前線當炮灰兵了。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華盛頓,已經不是原先那個自由的華盛頓了,而是被嚴格監管的城市。

在這里,市民們不許集會,不許游行,也不許發表反動言論,對政府的政策,更是沒有資格說三道四,任何的不當行為,都被認為是敵對反動分子,要被警察以及愛國青年軍抓走。

因此,面對這種毫不講理而又無可抵擋行政執法,華盛頓市民除了被動接受,再也沒有其他的出路,除非他想被抓走。

現如今的華盛頓市民,相互見面不說道路以目,但也差不了許多,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了往日的信任,誰都害怕被人告密揭發,然后突然就迎來一票穿著黑衣的愛國青年軍,把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人抓去當兵。

試想,在這種氛圍下,又有誰敢上街四處游蕩,又有哪個小伙子敢在鬧市區當眾向姑娘表白呢。

所謂的愛國青年軍,是聯邦政府正式承認的一個非正式的準軍事組織,他們沒有正規的公職,不拿政府津貼,但卻擁有審訊權跟逮捕權,武器裝備也比警察部隊好的多,職能有點像另一個時空紅色中國的武警部隊,是配合警察鎮壓地方的武裝部隊。

這個組織其實脫胎于阿倫平克頓組織的愛國會,本來只是個規模不大的特務組織,早期的作用是專門用黑道的手段擺平一切反對林肯的人物,避免在聯邦政府內出現太多反對的聲音。

但是,后來隨著形勢的發展,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僅限于政府與議會等行政部門了,民間的反對聲音才是真正的主流。

所以說。為了應對民間的反對聲音,讓上下真正擰成一股繩,全都變成一個聲音,在林肯的默許下。阿倫平克頓改組了愛國會,把愛國會變成了愛國青年軍,并大肆擴招年輕人加入。

愛國青年軍的宗旨就是一個,絕對擁護林肯,任何反抗林肯。反對林肯政策的人,都是敵對反動分子,必須抓起來嚴加審訊,然后根據情況進行力度不一的各種懲罰。

換言之,愛國青年軍雖然不是政府正式承認的政府機構,也不屬于聯邦軍的序列,但因為白宮的默許跟放權,靠著強大的武力,擁有了司法權,可以不講究證據的就隨意逮捕任何人。并強行對這個人進行不需要公開的審訊。

也就是說,愛國青年軍要抓人,不管手里有沒有你的犯罪證據,不管你請不請律師,統統都沒用,說抓你就抓你,說你有罪就有罪,誰來也不好用。

被愛國青年節抓捕的時候,最好不要反抗,一旦反抗。打死無罪,哪怕你是被冤枉的,只要反抗了,被打死就是白死!

正是借著這種近乎不講理的強權。再加上軍事化的訓練以及極端的洗腦教育,愛國青年軍的戰斗力相當強大,不說都是林肯的腦殘粉吧,也相差不太大,已經成了林肯與阿倫平克頓統治華盛頓的一把最鋒利的尖刀。

如果做個形象的類比,那么此時的愛國青年軍。就有點像二戰德國的黨衛軍,是一個強大的特務組織與軍事組織,所作所為都是為林肯總統服務,不但要替總統鎮壓地方,必要時刻還要拿起武器上戰場。

因此,愛國青年軍不但廣泛的存在于城市階層,與警察一起行動,還分布于聯邦軍的各級部隊中。

只不過,與在民間的囂張跋扈相比,愛國青年軍在聯邦軍中卻并沒有大權力,他們不能代替憲兵的職能,也不能隨意抓捕聯邦軍的部隊官兵,他們只是被當做一支普通部隊來看待,要聽從上級的命令。

如果非要說在聯邦軍中的愛國青年軍,與其他部隊有什么不同,那就只能說愛國青年軍的兵員年齡普遍較小,平均年齡只有十八歲,最小的十四歲,大都是青少年。

這批青少年兵雖然作戰經驗不怎么多,但士氣卻很高,打起仗來不要命,對總統的愛戴也狂熱無比,所以這批身穿黑衣的愛國青年軍,在聯邦軍中普遍不受歡迎,被稱之為黑瘋子部隊。

現如今,合眾國的各大城市里面,都有愛國青年軍的存在,只不過人數最多,統治最嚴酷的,卻依舊是華盛頓特區。

毫不客氣的說,如今聯邦政府的社會上之所以還能如此穩定,之所以能如此順暢的實行票證經濟,強勢的愛國青年軍功不可沒。

如果沒有愛國青年軍的四處彈壓,當初林肯制定的那個憑票供應的票證經濟就不可能成功,而正是得益于票證經濟,聯邦政府現在雖然在經濟方面還是十分艱難,但卻依舊能夠堅持下去,對地方的統治力也沒有絲毫的削弱。

其實說白了,這種做法就是通過軍事化的強制措施加強林肯的獨裁統治,用恐懼來維系社會資源,用專政來代替民主,從而讓整個社會不許出現反對聲音,進而讓整個社會強行跟隨林肯的意志整體向前。

在這種模式下,民眾的個人**被壓迫到最低,不得不完全跟隨政府的指令行走,而個人**降低了,他們的消費就降低了,生產出來的物資跟資源也就能廉價的被政府集中拿去分配,從而最大限度的掌控整個社會的資源。

除去人權自由之類意識形態的東西不說,這種方式下,聯邦政府就等于用自虐的方式,深挖了自己的戰爭潛力,從而激發出了自己的真正底蘊。

這就像吃了興奮劑的拳擊手,用自虐的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戰斗力,從而能在擂臺上擁有更強的耐力跟體力,可以更加持久的與對手廝打。

一開始,林肯對這個利用愛國青年軍去彈壓民間的行為還有所猶豫,畢竟他骨子里還多少殘留了一些民主自由。否則當初也不會只控制議會的議員,卻不趁機改組政府機構,從根本上改變聯邦政府的政治模式。

換言之,美利堅合眾國從表面看〕治機構跟過去一樣,還是議會、法院還有白宮三權分立,但實際上呢,因為三個機構都被林肯強行控制,跟個人獨裁基本沒兩樣。

在那種情況下。林肯完全可以修改憲法,重新改組國家的體制模式,但他沒有,而是依舊保留了三權分立的模式,只不過內里卻實行個人獨裁而已。

本來他只是想著在國家機構方面實行獨裁,還想讓民間多少保留一些自由氣氛,可后來看看實在不行,到處都是造反抗議的家伙,導致他的很多命令無法順暢執行,所以不得已。才聽從了阿倫平克頓的建議,擴大了特務統治,讓獨裁的觸角伸展的越來越長,越來越廣。

可以這么說,愛國青年軍的成立,意味著林肯的獨裁統治模式達到了一個最高峰,在這個時期,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跟林肯對著干,沒有任何一個聲音敢反對林肯,林肯的意志。就是聯邦政府的意志,也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意志!

應該說,這種嚴重背離民主的道路,并不是林肯的本意。他其實是被迫走上這條道路的。

這就好像當年希特勒上臺一樣,他個人的問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方面,所謂時勢造英雄,獨裁是國情的需要!

此時的美利堅合眾國,獨裁是唯一的出路,林肯不獨裁。肯定會有別人替代他,但那樣一來,林肯就不會成為統治者,而會被當做新統治者的踏腳石!

從這個角度看,林肯獨裁的成功,是時代的呼喚,是國家的需要,也是民意的體現。雖然他的獨裁模式有很多反對者,但支持者同樣眾多,如此他才能掌握絕對權力,成為美利堅合眾國歷史上權力最大最集中的總統!

現在的林肯,不敢說后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刷新了美利堅的新歷史,而他開創的這種林肯模式,也迅速的發揮了作用,在面臨重大外部壓力的時候,展現了非一般的施政效率,讓整個國家上下一心,刺激了國力的再爆發。

在這種上下一心的情況下,林肯一邊應付著來自南北雙方的戰爭壓力,一邊應付著國內的物資嚴重匱乏,與此同時呢,他居然還有余力在整個大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新征召了三十萬新兵!

雖然這批新兵的素質普遍不強,年齡從十四歲到四十歲都有,已經屬于深層動員了,但不管怎么樣,這是三十萬生力軍,哪怕是炮灰兵呢,一旦送上戰場,這就是個強有力的砝碼!

不過,因為物資匱乏,林肯招納了這三十萬人之后,只稍微訓練了一個月,就把他們編入聯邦軍西部戰區的序列當中,暫時歸本杰明巴特勒的詹姆斯河軍團指揮。

簡單的說,林肯是消這支部隊并入詹姆斯河軍團,然后由詹姆斯河軍團向西進攻,來一個二次西征,通過西征的方式來打破目前的僵局,最好能重新奪回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從而再次獲得戰略主動,走的還是格蘭特當初的老路。

而林肯之所以敢這么做,是因為他獲得了明確的消息,那就是中國人已經撤兵了,如今他們的主力已經抵達了新奧爾良,只在孟菲斯留下了一個團,但目的卻是保護孟菲斯的約瑟夫約翰斯頓。

也就是說,聯盟軍的西部戰區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內訌,約瑟夫約翰斯頓的兵馬跟彭伯頓的兵馬已經陳兵列陣劍拔弩張,要不是中國人留在孟菲斯的那個團居中調和,雙方差點就真的打起來了。

因此,林肯認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個重新奪回西部,從戰略上圍剿南方的機會!

正如當初格蘭特還在的時候,跟林肯所說的那樣,南方佬的關鍵是西部,只要西部完蛋了,聯盟國也就失去了造血能力,光靠東部那幾個地方,很快就要垮下來。

曾經,格蘭特差點就成功了,只可惜被中國人迎頭痛擊,瞬間失去了一切,但現在么,中國人要走了,局面似乎變的好起來。

總之,在目前這種南北兩個戰場都陷入對峙僵局的時候,進攻更軟更亂的西部,似乎是最好的瘍,所以林肯才決定出動全力再次西進,以求徹底擊敗那群該死的南方佬。

可是,就在林肯雄心勃勃的為二次西征戰略做準備的時候,一個不速之客的到來,卻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相關小說:

聲明:小說《》,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收集自網絡,屬個人行為,與小說多立場無關。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