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密碼:記住
/東方二魔頭/
量劫、殺劫,似乎不是一回事!可究其本質,是相同的!
不管是量劫還是殺劫,都是清理天道因果煞氣的手段,殺劫對比量劫要弱小的多,你看龍鳳劫、巫妖劫,他們最后爆發的那個戰斗才叫量劫,而之前的打生打死是殺劫。
在人族中也是一樣的!
封神,這是殺劫,只不過是一個聯合了神仙的殺劫,比較特殊罷了。它并不是人族成為主角后的第一次殺劫,第一次是人族統一,也就是軒轅、蚩尤之戰。
用后世的眼光看,每一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殺劫,這是針對人族自己的,會牽扯到修士,卻不多。封神不同,是一種人族、仙神結合到一起爆發的殺劫。我們熟知的西游,也是這般的殺劫。
百曉生擔心的殺劫不是這些,他擔心的是自己治下引發出的殺劫,其他的這類殺劫,對他影響不大。只是,天地因果是糾纏在一起的,你若什么都不管不顧,殺劫早晚會降臨到你的頭上。這也是百曉生的顧慮。
為了延遲這種殺劫,百曉生想出了兩個辦法:一,分散治下群眾,削弱本地因果,并借助海外氣運。二,做好事,求善果。具體的方法,就是推動秦國的發展,讓秦國強大起來,引爆中原之戰,通過戰爭殺戮,減少天地間煞氣、因果。
這方法很不人道,可為了治下華夏國,百曉生也不管他們了,畢竟他不出手。歷史也是這樣發展的,他只是推動一把而已。而且還是從百姓的利益去做,是善果啊!
待七子回來后。百曉生又拉著他們一陣嘀咕,定下了之后的策略。不久,華夏國外交大臣出使秦國,兩者達成一系列的交換條件。綜合起來,就是一個大的交易,秦國的交易貨物就是他滿占據的那部分平原。
把這部分平原交給華夏,使得華夏推進到岐山以西,而秦國占據岐山以東,并在岐山上修筑防線。成為屏障。
如此,對兩國都有好處,秦國也不用擔心華夏國打來了。
當然,秦國也不會白白放棄這一系列的地方,他們從華夏國引進了很多的技術、物品,其中機器木牛的制造技術便在其中。
有了這種耕牛,秦國便可以大肆開發領地,囤積糧食了。
面對強大的華夏,秦國多少是有些不甘的。可華夏國使臣說的好啊,你們打不過我們,我們不愿意白打,愿意用技術、物資去換。說來你們并不吃虧,為什么不換呢?
秦國上下也明白,只是心里過不去那個坎。即便交換了,也覺得憋屈。可不久后。秦國上下就不這么想了,他們利用華夏國傳來的技術、物資。大肆發展關中之地,糧食大豐收了,兵器更加堅固、銳利了……一切,都好的多了。
有了這么大的收獲,秦國上下那點不甘也被他們拋到一邊,甚至秦國還派出了使臣,去聯絡華夏,希望兩國結盟,并嘗試從華夏引進新的技術,以壯大自身。
交代了扶持秦國之事,百曉生就離開了終南山。這些年,他為這些事操碎了心,也當放松一下了。入世簡單出世難!百曉生雖沒有放下,卻也達到了一個“出”字。他放松了心情,想要在外面走一走。這么多年了,他也要看一看洪荒大地的變化,而且許多地方他還不曾去過,此時正好走一走。
他的第一站,就是東海!
東海的事情,百曉生是交給七子辦的,此時有了頭緒,他也要去看一看。
立于滾滾波濤之上,百曉生呼吸著略帶腥味的空氣,微微一笑。他腳下一動,人已然落在一座大島之上。
百曉生四望,隱隱的看到了一些人影。這座島嶼上,牽扯來的人族并不大,只有五十萬而已。散布在島嶼上,顯得有些分散。以他觀察,這座島嶼的面積可是不小,完全可以容納四五百萬人。這還是以他的目光限定的,若放在現代,上千萬都沒有問題。
全真七子占據了三座島嶼,都不是有名的仙島,畢竟那些地方還是有些生物的,而且以后恐怕也不會太平,所以在占據島嶼時百曉生就有交代,不要去占據那些名頭大的仙島,要占據那些沒什么名頭的大島嶼。
他要這些島嶼,是為了讓人族生存的,不是送死的。
百曉生所在的島嶼并不是一個單一的島嶼,而是三個島嶼連在一起的角島,其就如一條直線般,橫在海面之上。
三座連接島嶼,容納了將近五百萬人,全真教依舊以書院的形式統治著他們。這些人,都是百曉生留在的種子啊!
七座島嶼,并非相連的,而是散布在東海之外。
海洋比陸地大,在洪荒世界也不例外,這東海島嶼無數,是四海中島嶼最多的,也是仙島最有名的,不說后世傳的那些仙島,就是通天的金鰲島,那就讓人恨不得一觀。可惜那是圣人洞府,不是誰都有資格進入的。
走了一遍全真七島,百曉生懷揣著好奇的心情,往蓬萊搗去了。這是后世傳說中的仙島,許多小說中也有描述,說什么混沌碎片所化。實則卻不是這樣,這島嶼早就出現了,截教時期,被通天弟子占據。它確實是一座仙島,卻也沒有傳說的那么神。
以百曉生的目光看,這座島嶼之所以傳的那般神,是因為它太大了,大的就如陸地一般!
站在高空,全覽此島,你會發現這島嶼幾乎有東勝神州一半大小,且靈氣充裕,如仙山福地。如此之島嶼,自然被傳的神乎其神了。
自截教敗亡,這島嶼似乎也沉寂了下來,可沒多久就再次活了起來,百曉生看時,就察覺到不少的氣息,有一些還帶著截教上清仙法的痕跡。看來,一些殘存下的截教弟子在這里定居了啊!
有了蓬萊,自然也要有瀛洲、方丈。蓬萊、瀛洲,百曉生在洪荒都聽過,可這方丈,他卻是沒有聽過,這是讓他好奇的。
蓬萊不用說了,百曉生腳下的就是,只是他并非東海最大的島嶼。東海最大的島嶼乃是瀛洲,也叫紫府州,乃當年東王公的駐地,為天下男仙之祖庭。后來,為了爭奪天地霸權,東王公身死,這里也由紫府州可稱了瀛洲,成為一個散仙聚集地,便是通天截教時期,這里也沒有被荒廢。
瀛洲的修士比蓬萊多多了,甚至有幾股絕強的氣息,有大羅金仙的境界。這些人,大概也是上古時期的人。
洪荒中,上古時期活下來的人不少,雖有名有姓的就那么幾個,可其他人也不是能小看的。他們能夠活下來,一直隱藏到現在,哪能沒兩下手段。
百曉生剛到瀛洲,便遇到了這樣一個家伙。
看著前面的人,百曉生皺眉道:“不知道友為何攔住貧道?”
“哈哈……”這人一笑,白皙的臉上泛起一絲紅云,看上去很是漂亮。可大哥,你是男人啊,不要這么女人行不。
“今日心有所感,特意在此等候高人駕臨。”他白白的說了一句,讓百曉生大皺眉頭。“道友既然來了,不知可否去我那里一聚?”
百曉生眉頭皺的更緊了,目光上下的打量這人。這人賣相很好看,絕對是現在女人喜歡的那種小白臉,可你這么熱情,讓我覺得很怪啊。
他思慮了一番,抱拳道:“如此,貧道恭敬不如從命!”
“善!”小白臉大笑,與百曉生齊肩而行,自我介紹道:“不知道友如何稱呼?貧道太白道人!”
太白道人?百曉生眉頭又皺了一下,他想到了太白金星。“貧道百曉生。”
太白道人恍然,道:“原來是全真教教主,怪不得貧道今日的蓮花開了,卻是等來了你這位朋友。好!甚好!”
他的話很是莫名,讓百曉生抓不著頭緒。他暗自沉吟,一些話也沒有問出口。
不多時,兩人便進入一山谷內,谷內景色優美,氣候宜人。順著小路,太白引百曉生走到一池塘前,其內有蓮花綻放,帶起蘊蘊青光。
看著池內蓮花,百曉生臉上閃過一絲震驚之色——十二品青蓮……怎么可能?
他眼睛瞪了一下,暗自呼了口氣,不是十二品青蓮,而是四朵三品青蓮,只是合在一處,看來有十二品,如一十二品青蓮吧。
若這家伙真有十二品青蓮,百曉生會懷疑自己是否見鬼了。
“道友請觀我這青蓮……”太白道人臉上帶著笑意,遙指池內青蓮。百曉生暗自詫異,他這話什么意思?莫非這青蓮還什么玄妙不成?
他再次看去,帶了一抹認真。只是他看了一會兒,也沒發現什么不同啊。這青蓮雖不凡,卻也只是一般的先天之物,算不得什么吧。
太白道人笑吟吟的解惑道:“我這四朵青蓮,乃虛幻之物!”
百曉生眼睛瞬間睜大,瞳孔著帶起震驚之色,他看看青蓮,又看看太白道人,明顯不信。虛幻之物,怎么可能?你開玩笑吧?
“哈哈……”太白道人大笑,似乎是在高興百曉生的表情。他雙手輕拍,發出悅耳的合奏之聲,平靜的池塘也因此帶起了波瀾,緩緩擴散開來。
百曉生瞪大了眼睛,那波紋直接躍過了青蓮,沒有似乎波折——這青蓮,還真是虛幻之物!可,為什么自己沒有一點感應呢?
他震驚的看向身旁的太白道人,明明大羅金仙的修為,似乎比自己還要低一線——他,怎么做到的?
熱門小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