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家講壇》的火熱態勢,蘇晨也是在持續的關注著。[]
作為這檔節目的真正促成者。
其實,他也深深的知道,一檔節目的成功不容易,但是它想要衰敗卻是非常的簡單。
這檔節目,要能夠真正的做到長久不衰,其實除了要繼續保持這種嚴謹治學和適當娛樂的精神以外,還要經常能夠推陳出新。
不要講那些講授的知識,局限在一個小小的范圍之內。
不然,又會回到紙上談兵,這樣的尷尬局勢中。
所以,他也是適時地和湘西電視臺臺長,歐陽正,就日前《易中添品三國》的實時近況,進行著有效的溝通。
并且,他也是非常樂于向對方,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幫助這檔節目,能夠跨上一個新的臺階。
而歐陽正的心底既是欣喜,又是無限的震驚。
因為蘇晨給了他太多的震驚,一個歌手,居然有這么的奇妙精彩的點子,可以完善這樣一檔節目。
當然欣喜的是,在他的指點之下,《百家講壇》也是越來越火。
不僅在電視直播上,擁有著良好的勢頭,而且在網絡終端,也有越來越多的平臺,希望能夠想要獲得網絡的版權。
這很大的功勞都是要歸功于蘇晨。
歐陽正則是欠了蘇晨,一筆很大的人情。
對于蘇晨,歐陽正是恭恭敬敬。絲毫也不端著領導的架子,而且也和蘇晨保持著很好的合作關系。
在之后的幾個綜藝節目中,歐陽正都是有邀請蘇晨。
而在不排斥自己的重要通告的前提下,蘇晨也是樂于的接受了。
千古奇文《隆中對》,為當時窮途末路的劉備點燃了希望之燈,同時,也為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易中天:
這一集我們講《隆中對》,什么是“隆中對”呢?所謂“隆中對”實際上是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的一次密談,《三國志》說得很清楚:“因屏人曰”,也就是把其他的閑雜人等。甚至我估計連關羽、張飛都離開了那個密室。只有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談,劉備就提了一個問題,劉備說: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大。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這是劉備的提問,這段話歷來不太被人注意,認為這不過是一番套話,一個帽子,就像我們現在寫文章一樣,穿鞋戴帽,要有一個起頭。其實這段話是有意義的,就說開頭這十二個字:“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就是現在我們漢王朝這個政權已經很危險了,曹操這個奸臣掌握了國家的政權,而我們的皇上實際上是在落難。這段話劉備是必須說的,這是他的身份決定的,因為他是所謂“帝室之胄”,就是他是以劉家的宗室、后代這個身份來參加這一輪角逐的,他必須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表明自己心系王室、心憂天下的這樣一個政治立場,保證他政治上正確,這樣他提出需要諸葛亮來幫助他的要求才能夠得到理解,才能夠得到同情。
在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問一答當中,是很有文章的,而諸葛亮對劉備提問的回答是非常實在的。我們很多人崇拜諸葛亮,在我看來是沒有崇拜到點子上,諸葛亮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條就是他的務實精神。劉備他處于那樣的一種身份和立場,他必須從“奸臣竊命,主上蒙塵”說起,但是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家,在兩個人在密室里密談的時候就不要再講這些套話了,就得來點干貨,干貨是什么?咱也弄一塊。
下面的問題就是,劉備一直是顛沛流離,寄人籬下,要啥沒啥的,也能弄一塊?諸葛亮說能,為什么呢?他說你可以看看曹操嘛,他說:
“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你想想當年曹操和袁紹兩個比,曹操名微而眾寡,名聲沒有袁紹大,人馬沒有袁紹多,但是最后怎么樣呢?曹操把袁紹干掉了,什么原因呢?一個叫做天時,一個叫做人謀,也就是說諸葛亮用這樣一個事實告訴劉備: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看你會不會“謀”,如果會謀,那么現在你這個情況,你就好比當時的曹操,曹操就好比當時的袁紹,曹操能夠以弱勝強,你劉備也可以以弱勝強啊,強弱它不是絕對的,也不是永恒的,強弱是矛盾的對立雙方,而我們知道辯證法怎么告訴我們的呢?就是矛盾對立的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弱者可以變強者,強者也可能變弱者,條件是什么呢?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這個道理講清楚了以后那還不解決問題呀,下面諸葛亮再實實在在地替劉備謀劃,怎么人謀呢?那我現在就給你謀一謀,我們來看一看當今天下的形勢。我相信當時密談的時候恐怕是有一張地圖的,我們現在也來看看這個地圖,北方是什么樣的情況呢?北方原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是袁紹的,兗州、豫州、徐州三州是曹操的,現在曹操已經把袁紹滅掉了,這一塊地方是曹操的。那么曹操這個地方你能不能去打他的主意呢?諸葛亮說不行,為什么呢?他說:
“今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這個太厲害了,政治上正確,有一面在當時看來正義的旗幟,保衛皇帝,力量又強,這個我們不能去跟他正面交鋒。那么再看下面東邊,江東地區,這塊地方怎么樣呢?諸葛亮說: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這個地方就是天準備送給你的,要不要啊?這是明知故問,劉備這個時候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隨便給他個地方他都得要,何況是荊州這個好地方還有不要的?所以不需要回答,這個設問是不需要回答的。
接著再往下講,另外還有一個地方益州,來看看地圖就知道,益州這個地方也很大,當時的益州包括什么呢?我們現在都知道平原那是天府之國,而且四面是山,當中一個平原,沃野千里,四季常青,物產豐富,易守難攻,而且當年高皇帝劉邦就是在漢中平原發跡的,他封的漢王嘛,所以諸葛亮說這也是一個好地方。這個地方現在屬于誰呢?蜀這個地方屬于劉璋,漢中屬于張魯,這兩個人都不行,都不是好領導,所以這兩個地方的人叫做“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都盼望著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去領導他們,那意思說這地方也是天準備送給你的。
曹操肯定要篡奪我們大漢王朝,而荊州是一個戰略要地,荊州的主人劉表慮既不遠,說劉表這個人是沒有什么深謀遠慮的,看問題鼠目寸光,兒子又劣,他兩個兒子又很差,這個地方他是肯定守不住的。所以請將軍及早下手,他說了四個字,“不可后操”,就是我們要搶先拿下荊州,不可以落在曹操的后面。那么甘寧提出這個話以后當時旁邊有一個人在場,就是張昭,張昭說什么?哎,不能這樣,我們這個東吳我們江東集團現在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必須小心謹慎,怎么能夠隨隨便便出去亂打呢?張昭為什么要反對,孫權他又是如何決定和表態的呢?
……(未完待續。。)u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